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修订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肺炎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肺炎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肺炎的辨证论治一、背景介绍肺炎,也被称为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肺炎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可以在肺炎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常见证型中医药将肺炎的证型分为外感型、内伤型、阴虚火旺型和湿热痰闭型等。

不同证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

- 外感型:风寒、风热、湿寒、湿热等,可导致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内伤型:多因胃肠湿热、下焦湿热等引起,表现为咳嗽、口苦、胸痞、气促等;- 阴虚火旺型:肺阴不足,阴亏阳亢,症状表现为干咳、痰少甚至无痰、口燥欲饮、面红潮热等;- 湿热痰闭型:湿热内蕴,痰浊阻塞,可导致咳嗽、咳痰黄稠等病症。

三、辨病辨型针对不同的肺炎证型,中医药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1. 外感型肺炎外感型肺炎外感型肺炎- 中药治疗:采用辛散解表、宣肺敛肺的中药,例如荆芥、薄荷、桔梗等,有助于散风清热,减轻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饮温开水,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促进疏风解表。

2. 内伤型肺炎内伤型肺炎内伤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用燥湿清热、理气降火的中药,如黄芩、连翘、枳壳等,有助于清肺热、缓解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忌辛辣、油腻,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藕、薏米、绿豆等。

- 中医针灸:使用针灸治疗方法,刺激气机顺畅,加速病程缩短。

3. 阴虚火旺型肺炎阴虚火旺型肺炎阴虚火旺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择滋阴清热、养阴生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黄耆等,有助于调节阴阳平衡。

- 食疗调理:饮食宜清淡、滋阴润燥,适量摄入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 中医艾灸:通过艾灸方法,来温通经络,补充气血,促进体内阴阳平衡。

4. 湿热痰闭型肺炎湿热痰闭型肺炎湿热痰闭型肺炎- 中药治疗:选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的中药,例如黄连、黄芩、茯苓等,有助于疏通气道,缓解症状。

- 食疗调理:饮食宜清淡,减少湿热性食物摄入,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中医怎么治疗肺炎 中医治疗肺炎的处方

中医怎么治疗肺炎 中医治疗肺炎的处方

中医怎么治疗肺炎中医治疗肺炎的处方医治疗肺炎的处方,这是很多患者关注的问题,肺炎为内科、儿科常见病之一,肺炎的症状有,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还会出现单边胸痛,特意为大家提供了中医治疗肺炎的处方,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治疗肺炎的处方推荐中药处方(一)【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方名】麻石葶蒌饮。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5克,瓜蒌12克,杏仁10克,苏子6克,苏叶5克,浙贝母9克,莱菔子10克,半夏6克,焦鸡内金10克,六一散12克。

【出处】瞿文楼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治法】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方名】葶苈五子汤。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6克,莱菔子6克,炒杏仁6克,化橘红6克,炙苏子4.5克,川贝母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出处】孙一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治法】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方名】肺炎痰喘汤。

【组成】生麻黄1. 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9克,连翘9克,杏仁9克,生甘草3克,炒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瓜蒌皮6克,元参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马莲湘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热毒壅盛,痰闭肺窍。

【治法】开闭,泄火,逐痰。

【方名】苦降辛开方。

【组成】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弼臣方。

肺炎的常见注意事项1、多吃水果、汤汁,少吃鸡蛋等都是肺炎的护理方法。

而且食物要清淡,要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蛋白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2、鼻塞使用细棉棒、吸鼻器。

鼻塞、鼻堵时可用沾有温水的棉棒湿润鼻痂,一点一点地将鼻痂取出,注意千万不可以用力过猛。

选择细小的棉棒,它比传统的棉棒更好用。

吸鼻器在这时也能派上用场。

3、敷额头(退热贴)、酒精擦身。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下)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下)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下)上期介绍了肺炎球菌肺炎4个治疗方剂,本期接着来说肺炎另外几个分类的辩证治法。

病毒性肺炎(1)化淤汤:黄芪15克,当归、赤芍、川芎、水蛭各9克,鸡血藤12克,丹皮、虻虫各6克。

此方能行气活血、逐淤散结,适用于气血凝滞有淤血证者。

(2)平喘Ⅱ号:丹参、瓜蒌各12克,红花、桃仁各9克,胆南星、乳香各6克,没药、细辛各3克。

此方能化淤散结、化痰平喘,适用于气滞血淤、咳痰盛者。

(3)解毒通淤汤:黄芪12克,莪术、当归各10克,青黛、紫草、丹皮各9克,桃仁6克。

此方功能养血益气、破血消淤,适用于血淤气滞、毒热内盛者。

(4)抗毒解热剂:大黄、芒硝、玄参、板蓝根各9克,甘草6克。

此方能通里攻下、逐淤通滞、祛胃肠积热,适用于气血凝滞、热盛者。

各方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用与药理:活血化淤。

上述4方以活血化淤为基本大法立方,用以治疗腺病毒肺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可靠。

动物实验证明,活血化淤药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解除毛细血管痉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防止血小板聚集,减轻红细胞淤滞和白细胞栓塞,从而改善肺微循环,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C)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发展。

支原体肺炎(1)加减白虎汤组成与用法: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粳米10克,杏仁、前胡、连翘、石斛、栀子、丹皮、瓜蒌、陈皮各12克,大青叶、甘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与药理:本方选用白虎汤清泄阳明经之热;并加连翘、大青叶、栀子、丹皮清热泄火;石斛、粳米、陈皮养益胃阴;杏仁、前胡、瓜蒌止咳化痰、理气宽胸。

诸药配合共奏清肺泄热、养胃养阴、止咳化痰之功。

此方清泻肺胃之热为主,切中肺胃热盛、热郁痰阻的病机。

(2)百龙三子汤组成与用法:百部30克,地龙20克,苏子(包煎)、葶苈子(包煎)、黄芩、枳实、甘草、车前子各10克,桔梗3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与药理:方中地龙祛风解痉平喘;百部、葶苈子、苏子、车前子润降肺气、化痰止咳;桔梗开肺气且化痰止咳;黄芩清泄肺热;枳实理气除痞;甘草调和诸药。

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的中医治疗

分类
三患病环境分类
按发生环境可分为: 1、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cquired pneumonia, CAP) 2、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cquired pneumonia, HAP)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 内发病的肺炎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三、病理
分期 1、充血期 2、红肝变期 3、灰肝变期 4、消散期
正常肺组织
病理切片
肺炎链球菌肺炎
病理切片
(灰色肝样变期)
临床表现
(一)症状
常有受凉、劳累等诱因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起病多急骤 典型症状: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 痰、胸痛(五联征)

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中毒症易患。尤其是老年人。 肺部症状不突出。 2、胸膜炎、脓胸。 3、脑膜炎。 4、心包炎。 5、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WBC10--20x109/L ,S>80%,核左移,细胞 内可见中毒颗粒。 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WBC 可不增高。 2、CRP、PCT 3、痰涂片 G染色及荚膜染色镜检。 4、痰培养
木火刑金
久病体虚
肺气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肺阴虚,阴虚火旺,灼津成痰 肾阴虚,肺失濡润,虚火灼津 肾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虚实 夹杂
肺炎的分类
一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炎)即肺泡性肺炎:炎症 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肺泡→肺段 →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 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疗效观察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疗效观察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疗效观察中医辨证施治与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手段多样。

传统中医药在支气管肺炎的辨证施治上一直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临床观察,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支气管肺炎的疗效。

一、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辨证支气管肺炎在中医中属于“痰热蘑癣”范畴,其辨证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寒袭表型风寒袭表型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寒冷恶寒、咳嗽有痰、声嘶鼻塞、流清涕、舌苔白腻等,属于表证。

治疗方面,中医常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麻黄汤、桂枝汤等,以驱散寒邪,改善症状。

2. 灼热内盛型灼热内盛型是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剧烈、咯痰多黄稠、口热烦渴、舌质红绛、苔黄干燥等,属于里证。

治疗方面,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银翘散、黄连解毒汤等,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 痰湿阻肺型痰湿阻肺型是支气管肺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咳嗽有痰、咯痰稠厚、胸闷气急、舌苔黄腻等,属于痰证。

治疗方面,中医常用燥湿祛痰的方法,如苓桂术甘汤、陈皮茯苓汤等,以燥湿化痰,通利气道。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疗效观察1. 中医辨证施治疗效观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使用中医辨证施治支气管肺炎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患者在辨证施治后,症状明显改善,体温下降,咳嗽减轻,痰液稀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这主要归功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2. 疗效观察在中医辨证施治下,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西医药物治疗。

临床观察发现,辨证施治后的患者痊愈率明显提高,且复发率也相对较低。

这一结果主要源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综合调理作用,不仅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还可以调整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中医辨证施治是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疗效。

肺部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部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部感染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药治疗:1.肺部感染中药方-风热犯肺【肺部感染症状】咳嗽,痰盛,发烧,气喘鼻煽,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

【肺部感染治法】清热解毒,辛凉透表【肺部感染方药】麻黄3克,杏仁9克,甘草6克,生石膏12克,银花6克,连翘9克,桔梗6克,芥穗12克,鲜芦根30克【用法】水煎服。

【肺部感染按语】此属风温犯肺之证,故治以辛凉宣透达邪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治以麻杏石干甘汤与银翘散化裁获效,可谓平淡神奇。

2.肺部感染中药方-邪热内结【肺部感染症状】恶寒发热,咳嗽胸痛,无汗,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肺部感染治法】宣肺通俯,清泻热结【肺部感染方药】生石膏45克,瓜蒌30克,大黄5克,杏仁10克,知母15克,苍术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芦根30克【用法】水煎服。

【肺部感染按语】温热之邪犯扰于肺,传于大肠,表里同病,故治以宣肺通俯、清泻热结之法。

方用前胡、杏仁宣开肺气,生石膏、知母、瓜蒌、芦根清除里热,更用生大黄通泻腑气,釜底抽薪,以解上焦肺金之热雍,又配苍术运脾祛湿,以和胃气,柴胡疏肝清热,以舒中土,赤芍活血,以防凉寒过用有碍血行而使邪难解除。

妙在大剂量使用生石膏,而稍佐以小量生大黄。

配合主方,颇中病机。

3.肺部感染中药方-肺胃郁热【肺部感染症状】身热有汗不解,咳嗽痰内见红,舌苔薄腻而黄,脉濡滑数。

【肺部感染治法】清宣肺胃而化痰热【肺部感染方药】嫩前胡4.5克,清水豆卷12克,水炙桑叶9克,金银花9克,连翘壳9克,光杏仁9克,象贝粉4.5克,黑山栀9克,生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肺部感染按语】风温,身热有汗不解,无形寒头痛之象,病邪由表入里,尚在卫、气之间。

叶香岩谓“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故治以栀子豉汤法清气透卫。

以其身热汗出,表卫已虚,故透卫仅取桑叶、豆卷等微幸微甘之品,勿令重虚其表,庶免汗多亡阳;以其已具脉数、苔黄之侯,尚无烦躁、口渴等症,里热未炽,故清气只用银花、连翘、山栀等轻清之品,使药力不犯中下二焦,勿令药过病所;以其“未传心包,邪尚在肺”,故以前胡、杏仁、象贝粉等宣肺化痰。

肺病的辨证论治

肺病的辨证论治

肺病的辨证论治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呼吸、吸氧以及二氧化碳的排出的关键器官。

而肺病是指肺部功能发生异常和器官本身遭受到了疾病攻击的状态,如肺部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气通畅则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因此对于肺病的治疗,辨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辨证
肺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辨证分型如下:
1. 阳虚型:主要表现为气短、体倦乏力、出虚汗等虚弱情况。

2. 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喉干痛、夜间盗汗等虚寒症状。

3. 痰湿型: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痰多、呼吸不畅。

4. 热毒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黄等有热症状。

二、治疗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阳虚型:可使用养阳益气的治疗方法,如人参、黄芪、枸杞等进行调理,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和运动平衡。

2. 阴虚型:可使用滋阴润燥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何首乌、黄精、枸杞等,同时也需要避免上火和辛辣食物。

3. 痰湿型:可使用清热化痰、理气通窍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茯苓、陈皮、杏仁等。

4. 热毒型:可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有黄芩、连翘、银花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油腻、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综上,肺病的辨证论治是根据病因和病情特点进行具体的分型以及治疗,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认真配合医生的指导,积极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肺炎的中医辨证及方略

肺炎的中医辨证及方略

肺炎的中医辨证及方略中医学将肺炎辨证为以下几个证型:1.外感风寒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广告疾病初期。

主症:鼻塞严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喉痒严重,咳嗽,咳痰多而清稀,或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莞、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等。

加减:外感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等表证较重者,加防风、苏叶、生姜散邪;痰涎豁稠者加半夏、获菩、桑白皮以祛其痰;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加括楼、贝母、知母以润燥。

2.风热犯肺疾病初期。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鼻流浊涕,咳嗽不爽,痰黄戮稠,咽痛喉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

展开剩余81%治法: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

组成:银花、连翘、牛芬子、薄荷、荆芥、桔梗、杏仁、前胡、贝母、板蓝根、大青叶等。

加减:口干渴,舌红者,为热伤阴津,加麦冬、玄参、花粉、茅根;胸闷、舌苔黄腻者.加霍香、佩兰、六一散、积壳;咽痛甚者,加射干、玄参、青果。

3.燥邪犯肺疾病初期。

主症:咳嗽少痰,或略有豁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

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黄而干,舌尖红,脉细数或无变化。

治法: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方药:桑杏汤。

组成:桑叶、沙参、杏仁、浙贝母、桅子、梨皮等。

加减:表证明显者,加连翘、薄荷;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茜草。

4.痰热奎肺多见于肺炎急性期。

主症: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伴喘促.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组成:黄芬、山桅、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括楼仁、橘红、获荃、甘草等。

加减:邪热雍肺,气喘较著者,可合麻杏石甘汤;若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慧芭仁、冬瓜子以清化痰热;若痰热伤津,可加沙参、天冬、天花粉以养阴生津。

5.痰浊阻肺多见于肺炎急性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述】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

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

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

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

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

本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

【病因病理】
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
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

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

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诊断要点】
1.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血痰,病变广泛者有气急,紫绀,其他肺炎症状轻。

2.患侧有湿啰音音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

其他肺部可无体征。

3.痰液检查及培养可区别各类肺炎。

4.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毒性颗粒;支原体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霉菌性肺炎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克雷白杆菌肺炎和霉菌性肺炎可有贫血表现。

线检查细菌性肺炎实变时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真菌性肺炎在中下肺有散在不规则阴影。

【辩证分型】
l.风热袭肺症状: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胸痛不适。

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早期和病毒性、支原体性、霉菌性肺炎。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发热畏寒;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痛;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黄黏;肺络受损,故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征。

2.邪热壅肺症状:高热不退,汗出而不解,咳嗽气急,鼻煽气粗,咯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大片实变期。

证候分析:表邪不解而入里,邪热郁肺,肺卫郁闭,而见高热不退,汗出不解;邪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鼻煽气粗,痰黄或铁锈色;热伤肺络则胸痛;热伤津液而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均为邪热壅肺之征。

3.热毒内陷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

舌质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

多见于重症肺炎出现并发症者。

证候分析:热邪内入营血,热闭心包,故身热不退;热毒郁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促;热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
热毒灼津,故口渴;苔黄而干,舌质红绛,脉细数为热毒内陷之象。

4.阳气欲脱症状: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

舌质黯,脉微细欲绝。

多见于休克型肺炎或伴心力衰竭。

证候分析:热毒内陷,正不胜邪,正气欲脱,阳气耗散,阴液耗竭,而见凶险之象;气无所主,故见气急鼻煽;阴阳离绝,故体温骤降,冷汗如油;正气虚脱,无以行血而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黯,脉微细欲绝为阳气欲脱之象。

5.正虚邪恋症状:咳嗽无力,低热泪汗或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或音红少苦,脉濡细或细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后期及病毒性、真菌性肺炎等。

证候分析:正邪交争,邪气已去大半,正气亦见不足,故低热,咳嗽无力;气虚卫外不固,而见神疲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儒细;热邪伤阴,阴虚内热,而见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

【分型治疗】
1.风热袭肺治则: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6克荆芥9克薄荷3克淡豆鼓12克牛蒡子9克桔梗3克芦根3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内热盛,痰黄者,加黄芩
12克、鱼腥草30克,以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加沙参12克、天花粉15克,以清热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9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

2.邪热壅肺治则:清宣肺热,化痰降逆。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芦根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9克生薏苡仁15克黄芩12克随症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清腑泄热;痰热甚者,加鱼腥草30克、全瓜萎15克,以加强清肺化痰之力。

3.热毒内陷治则:清营开窍,解毒化痰。

方药:清营汤加减。

犀角3克(或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黄连6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竹叶9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9克随症加减:烦躁,谵语,加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出现昏迷,可加服安宫牛黄丸鼻饲,以清热开窍醒神。

4.阳气欲脱治则: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

人参9克附子9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出现惊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克(吞)、钩藤15克,以镇痉熄风。

5.正虚邪恋治则: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人参9克竹叶9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2克粳米12克甘草6克沙参12克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15克、白术12克、升麻6克,以益气升阳;阴虚者,加地骨皮9克、生地15克,以养阴清虚热;痰多者,加杏仁9克、桑白皮12克、瓜萎皮12克,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百咳静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简便方】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45克、半枝莲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用于急性肺炎。

2.鱼腥草煎剂:鱼腥草500克,浓煎成100毫升溶液,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用于大叶性肺炎。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

高热者取大椎、十宣穴,可用点刺放血。

雾化吸入:用鱼腥草注射液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

刮痧疗法:取胸、背部脊柱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

用于发热神昏者。

食疗法:金银花9克、鲜芦根30克、冰糖适量,煎汤代茶,可清热生津。

【注意事项】
1.应注意年老体弱、免疫缺陷者的治疗,防止传变及并发症的出现。

2.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禁止吸烟。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