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近期化工企业全员警示教育

督促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推动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浙江衢州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11•9”火灾事故2020年11月9日11时17分许,浙江省衢州市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2000平方米,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事故企业3#堆场用吨桶储存的甲基氯硅烷高沸物泄漏,作业人员使用熟石灰粉中和泄漏出的高沸物,并将中和后的混合物装入塑料编织袋,石灰粉与高沸物继续反应,放出热量、集聚(甲基氯硅烷高沸物遇湿、遇碱剧烈反应并放热),致使混合物和编织袋起火燃烧,引燃并烧毁临近的其他吨桶,导致大量高沸物泄漏,造成过火面积扩大。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事故企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违规用丙类仓库储存甲类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对甲基氯硅烷高沸物危险特性不掌握,盲目使用熟石灰粉中和。
2、内蒙古东兴化工“4.24”爆炸事故2019年4月24日2时34分,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旗下营工业园区的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氯乙烯气柜泄漏扩散至电石冷却车间,遇火源发生燃爆,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33人轻伤。
主要教训是,事故发生当晚风力达到7级,由于事故现场无气象监测资料,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可能导致事故现场产生8级以上大风,由于强大的风力,以及未按照相关规定内容进行全面检修,事发前氯乙烯气柜卡顿、倾斜,开始泄漏,压缩机入口压力降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气柜卡顿,仍然按照常规操作方式调大压缩机回流,进入气柜的气量加大,加之调大过快,氯乙烯冲破环形水封泄漏,向低洼处扩散,遇火源发生燃爆。
此外,报告指出,涉事企业吸取本企业、本行业事故教训不到位,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风险辨识防控能力不足,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应急处置不到位。
重大危险源等关键部位的安全控制设备缺失,未在氯乙烯气柜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消防救援局2020年4月目录引言 (1)案例一:辽宁大连“7.16”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库爆炸火灾事故 (4)案例二: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火灾事故 (7)案例三:福建漳州“4.6”古雷腾龙芳烃有限公司爆炸火灾事故 (10)案例四:山东日照“7.16”石大科技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爆燃事故 (14)案例五: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17)案例六:江苏靖江“4.22”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爆炸火灾事故 (21)案例七:山东临沂“6.5”金誉石化有限公司爆炸火灾事故 (25)案例八:河北张家口“11.28”盛华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 (28)案例九:江苏盐城“3.21”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 (31)引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典型案例复盘研究,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按照局领导指示,消防救援局作战训练处组织对2010年以来发生的9起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案例进行了梳理分析,在风险防范、处置理念、技战术应用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启示与收获,希望各总队在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和实战处置中予以参考借鉴和遵循把握。
启示一:严格把控企业防控底线。
事故暴露出现行防火规范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建筑布局等方面滞后于行业发展;企业本质安全条件先天不足,工艺安全设计存在缺陷或根本缺失,生产运行过程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和安全防控设施停用等问题,必须从源头把控企业消防安全,夯实化工园区和企业防灾、减灾、控灾的安全底线,避免将安全风险转嫁至消防救援队伍。
启示二:强化企业初期处置能力。
针对企业事故状态下的逆向应变和处置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中灾情等级过低、应对措施少,应急力量能力不足。
特别是企业工艺处置队伍应急处置权限过低,应急处置不及时;企业专职消防队伍专业处置技能滞后,人员流动较大、轮换快,初战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
必须提升企业两支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将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序尊敬的读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借鉴过去的事故经验,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特编撰了《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该汇编旨在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确保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案例一:某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在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内,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有机溶剂泄漏,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有机溶剂蒸气弥散到了整个车间,火源一触即燃,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案例二: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某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行驶途中因超速、疲劳驾驶等原因失控侧翻,导致危险品泄漏,污染了周围环境,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案例三:储罐泄漏事故某化工园区内的储罐因腐蚀严重,发生泄漏。
由于施工作业不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流入了周围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
四、案例四:化学品火灾事故某化工厂的仓库发生了化学品火灾,由于应急措施不力,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大面积的火灾灾害,严重威胁到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案例五:化学品中毒事故某化工企业的员工因接触到有毒化学品,导致中毒,严重危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后续调查发现,是由于化工企业没有做好有毒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和培训教育工作。
六、案例六:化学品溢漏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生了化学品溢漏事故,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了污染,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七、案例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不当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急处理不当,导致了事故的扩大化和严重后果。
相关部门因为缺乏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经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八、案例八:危险化学品事故隐瞒失实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企业隐瞒了真相,导致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在化工行业中,安全事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还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及时和分析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是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起化工行业的经典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一:华夏化工厂火灾华夏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化学品生产企业,位于中国东部的一座城市。
2006年2月14日,华夏化工厂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另外还有60多辆车被毁。
经调查,事故是由于厂房库房内储存的乙腈燃烧引起的。
而乙腈主要是用来制造高分子材料和溶剂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易燃性。
华夏化工公司的这起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化工产品储存不当,加之环保设施不完备,风险扩大,最终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这次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强化环保设施建设。
作为反思,华夏化工公司的管理者也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生产安全方面的投资,从而尽可能避免这种事故的再次发生。
案例二:日本东京湾石油泄露在日本东京湾,有一家名叫富士石油公司的工厂,生产液化石油气和石油制品。
而在2007年1月18日晚上,由于加油码头设施故障,富士石油公司的1座储油罐泄漏,导致约5万公升的石油泄露出来,污染周边海域和岸线,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更糟糕的是,石油泄漏引起了爆炸,造成了2人死亡和30人受伤的严重事故。
对于这起事故,富士石油公司进行了透彻的调查与反思,发现这次事故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设施的维护不当导致故障,再加上企业管理层对风险控制没有重视,事故才得以发生。
为了尽可能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富士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加强了设施维护工作,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开始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安全文化的教育、培训和宣传。
案例三:美国太平洋石油公司爆炸美国太平洋石油公司(PPT)是一家拥有大型石油储藏量的化工企业,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但是在1988年7月6日晚上,该公司的1座储油罐发生爆炸引起了大火,造成了167人死亡和多人受伤,另外还有500多栋房屋被摧毁。
2023年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023年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概述化工企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常常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
然而,由于一系列因素,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事故。
本文将分析2023年发生的一起化工企业典型事故案例,揭示案例中的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醒行业从业人员重视安全,并加强事故防范。
案例描述2023年5月,某化工企业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严重的环境破坏。
该企业是一家生产硫酸的化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然而,在该事故中,一台新装的设备发生了爆炸,导致硫酸泄漏,造成了重大后果。
据初步调查,事故的起因是该新装设备的设计缺陷以及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
设备的设计缺陷导致了操作不当的风险增加,而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了解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案例分析1.设备设计缺陷在该事故中,新装设备的设计存在缺陷。
这个缺陷可能是由于设计师对设备性能不了解导致的。
设计师应对设备进行更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阶段,还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和易用性,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另一个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是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
操作人员对新装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了解不足,无法妥善处理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应该接受更全面的培训,并且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来规范操作行为。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演练,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的发生还暴露出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可能是因为企业重视度不够,没有将安全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在化工企业中,安全管理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包括管理层、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
教训和改进措施从这起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1.设备设计阶段应更加重视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2.操作人员应接受全面的培训,并且需要有更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来规范操作行为。
化工作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化工作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消失”的防护栏。
话说有这么一家化工厂,厂里有个大型的反应釜。
这个反应釜就像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巨兽,要是操作不当,那可不得了。
反应釜周围呢,本来有一圈防护栏,这防护栏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在附近工作的人员,防止他们不小心掉进反应釜这个危险区域。
有一天,来了个新的维修工人,这小伙子干活倒是挺麻利,就是有点毛手毛脚的。
他来给反应釜旁边的一个小设备做维修。
这维修啊,得把一些工具和零件搬来搬去的。
这小伙子嫌防护栏有点碍事,就自作主张把防护栏给拆了一部分,想着等修完了再装回去。
可是啊,这维修工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修着修着他就把这防护栏的事儿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时候,另一个工人路过这个区域,他当时正拿着个本子在记录一些数据,眼睛就盯着本子呢,没注意脚下已经没有防护栏了。
结果,“扑通”一声,直接就朝着反应釜掉下去了。
还好当时反应釜没有在进行危险的反应,周围的工友听到声音赶紧跑过来,七手八脚地把他给救了上来。
这可真是差点就酿成了大祸,就因为一个防护栏被拆了又没及时装回去。
二、“调皮”的化学品混合。
在另一个化工车间里,有两种化学品,咱们就叫它们A液和B粉吧。
这A液呢,是一种酸性很强的液体,就像一个性格暴躁的小恶魔。
而B粉呢,是一种特别活泼的粉末,只要和一些东西混合,就容易产生剧烈的反应。
本来在操作规程里明确写着,这两种东西要分开存放,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有严格的流程,得先把A液按照精确的量加到一个特殊的容器里,然后在特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再慢慢加入B粉。
可是有一天,车间里的两个工人,一个叫老张,一个叫小李,他俩在工作的时候开起了小差。
老张负责加A液,小李负责加B粉。
老张呢,那天和老婆吵架了,心里正烦着呢,加A液的时候就没太注意量,一不小心就多加了好多。
小李这边呢,本来就有点迷糊,他看老张加完了,也没看温度和搅拌速度对不对,就直接把B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了。
这下可好了,就像点燃了鞭炮的引线一样,两种化学品瞬间就剧烈反应起来。
2020年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

作者:败转头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本部各部门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安全环保部2014年2月序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020年化工厂事故案例及责任

2020年化工厂事故案例及责任2020年化工厂事故案例及责任摘要: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厂事故成为了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2020年发生的几起化工厂事故案例,并分析相关的责任。
引言:化工产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化工厂事故时有发生。
2020年,我国共发生了数起重大化工厂事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注。
本文将结合几起典型案例,探讨2020年化工厂事故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责任。
案例一:浙江某化工厂爆炸事故2020年3月22日,浙江省镇海区发生了一起严重化工厂爆炸事故。
据报道,该化工厂主要生产消毒剂和医用酒精。
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厂房严重受损。
经初步调查,事故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引发的,涉事厂家存在安全管理漏洞。
责任分析:首先,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做到严格的操作规范,导致操作失误。
其次,涉事厂家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制度。
最后,事故的发生可能也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
案例二:湖南某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事故2020年7月10日,湖南省某化工厂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故。
据了解,该化工厂主要生产溶剂和清洗剂。
事故导致2人死亡、8人受伤,附近居民被迫疏散。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到位引发的。
责任分析:该化工厂设备的老化和维护不到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此外,涉事厂家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检修和更换老旧设备。
此外,事故的发生还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
案例三:广东某化工厂火灾事故2020年11月15日,广东省某化工厂发生严重火灾事故。
据报道,该化工厂主要生产塑料制品。
事故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伤,厂房及周边区域被火势严重破坏。
初步调查表明,事故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火源接触不当引发的。
责任分析:火源接触不当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导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化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工生产过程复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一旦发生事故破坏力强,社会影响大。
危险化学品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防控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2020年1至11月,全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27起、死亡157人,同比减少16起、96人,分别下降11.2%、37.9%,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但是近年来的典型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法治意识不强、安全基础薄弱、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应急管理部强调,冬季和岁末年初历来是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高发时段之一,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易对装置设施运行和人员工作状态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赶工期、抢进度易造成安全管理滑坡、风险叠加。
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
单位要扎实推进各项深化整治措施,保持和巩固良好的安全形势。
要深化硝酸铵等爆炸性危化品专项检查问题整改,“一企一策”有效化解超量储存、库存条件不合规等突出隐患,全面排查油气储罐、管线、码头等安全隐患,落实冬季防冻、防凝措施,严防火灾爆炸事故。
要重视搬迁改造涉及的风险,特别是对重点装置设施要有专门的处置方案,搬迁改造期间落实专人盯守,防止擅自进入、违规生产引发事故。
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举报,共同营造监督共治的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和社会公众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提升社会安全意识,压紧压实各项安全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化工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部集中公布一批2020年以来发生的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1.辽宁葫芦岛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2•11”爆炸事故
2020年2月11日19时50分左右,位于辽宁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的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烯草酮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200万元。
发生原因是,烯草酮工段操作人员未对物料进行复核确认、错误地将丙酰三酮加入到氯代胺储罐内,导致丙酰三
酮和氯代胺在储罐内发生反应,放热并积累热量,物料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物料分解、爆炸。
主要教训: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生产异常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烯草酮车间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
2.内蒙古鄂尔多斯华冶煤焦化有限公司“4•30”火灾事故
2020年4月30日8时30分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华冶煤焦化有限公司化产回收车间冷鼓工段2#电捕焦油器发生燃爆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43.7万元。
发生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安全作业规定,在2#电捕焦油器顶部进行作业时,未有效切断煤气来源,导致煤气漏入2#电捕焦油器内部,与空气形成易燃易爆混合气体,作业过程中产生明火,发生燃爆。
主要教训:华冶煤焦化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对煤气设备组织检维修前未制定检维修方案,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未办理特殊作业审批手续;检维修工作安排不合理,形成交叉作业;监测报警设施不完好,不能正常使用;安全培训教育不深入,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3.湖北仙桃蓝化有机硅有限公司“8•3”闪爆事故
2020年8月3日17时39分左右,湖北省仙桃市蓝化有机硅有限公司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
发生爆炸的装置未经正规设计,违法私自组织建设开工,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操作工在清理分层塔内积液时,没有彻底将分层塔底部丁酮肟盐酸盐排放至萃取工序,导致大量丁酮肟盐酸盐随上层清液进入产品中和工序,进入1#静置槽继续反应,反应热量在静置槽中累积,静置槽没有温度监测及降温措施,丁酮肟盐酸盐发生分解爆炸。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操作人员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对丁酮肟盐酸盐危险性认识不足,无操作规程。
4.山西孝义山西晋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14”中毒事故
2020年9月14日9时许,山西晋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VOCs处理装置发生一起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根据山西省焦化产业政策,该企业计划关闭退出。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VOCs工段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将酸洗塔废液排入地槽,又把碱洗塔内的碱性废液排入地槽,地下槽内酸碱废液发生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溢散导致人员中毒。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事故企业
对VOCs治理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操作人员技能不足、临近关闭退出安全管理松懈。
5.甘肃张掖耀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9•14”中毒事故
2020年9月14日22时01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盐池工业园区的张掖耀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发生原因是,企业污水处理厂当班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盐酸快速加入含有大量硫化物的废水池内进行中和,致使大量硫化氢气体短时间内快速溢出,当班人员在未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等有毒混合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主要教训: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企业擅自改变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和方式,设计处理方式为污水处理中和车间中和釜反应处理,于2020年9月11日擅自将污水处理方式变更为废水池中和处理;未对2020年9月13日专家提出15条隐患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即违法组织试生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未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
6.湖北天门楚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28”爆炸事故
2020年9月28日14时07分左右,湖北省天门市楚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在进行压滤试验时,静电引燃危险物料分解爆炸。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发生爆炸的装置采用的工艺技术来自沿海省份,由于反应后物料环保处理达不到要求转移至该地区,事故企业在不了解物料危险特性的情况下,私自摸索试验,压滤过程中发生爆炸。
7.浙江衢州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11•9”火灾事故
2020年11月9日11时17分许,浙江省衢州市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2000平方米,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事故企业3#堆场用吨桶储存的甲基氯硅烷高沸物泄漏,作业人员使用熟石灰粉中和泄漏出的高沸物,并将中和后的混合物装入塑料编织袋,石灰粉与高沸物继续反应,放出热量、集聚(甲基氯硅烷高沸物遇湿、遇碱剧烈反应并放热),致使混合物和编织袋起火燃烧,引燃并烧毁临近的其他吨桶,导致大量高沸物泄漏,造成过火面积扩大。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事故企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违规用丙类仓库储存甲类危险化学品;操作
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对甲基氯硅烷高沸物危险特性不掌握,盲目使用熟石灰粉中和。
8.江西吉安海洲医药化工有限公司“11•17”爆炸事故
2020年11月17日7时21分左右,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经开区富滩产业园海洲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据初步调查发生原因是,303釜处理的对甲苯磺酰脲废液中含有溶剂氯化苯,操作工使用真空泵转料至302釜中,因302釜刚蒸馏完前一批次物料尚未冷却降温,废液中的氯化苯受热形成爆炸性气体,转料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爆炸。
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主要教训: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未落实法定职责组织制定废液处理操作规程;对废液处理工艺安全风险认识不足,未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并落实管控措施;未严格落实变更管理制度,随意利用闲置设备设施蒸馏废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