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合集下载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

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

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

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

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感染;药敏结果尿液细菌培养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金标准,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我院为了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见正文描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受检人员的男女性别之比为92:97;平均年龄值(38.21±0.98)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

1.2方法189例受检人员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方法,采用定量接种环留取中段尿液,且将其涂于血液平板上,随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细菌培养箱内,最后对培养的细菌采用显微镜计数。

1.3观察指标分析且评估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的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 实验材料:试验细菌、各种抗生素药品、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等。

2.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取一根无菌的接种棒,沾取细菌液悬浊液,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2) 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各种抗生素药品通过滴定法或漏斗法加入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然后滴加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

(3) 实验观察:观察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情况,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判断细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对于某些细菌,某种抗生素可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另一些细菌则无效。

这表明细菌的敏感性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药敏试验,我们获得了一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信息。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该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这与细菌的生物特性、遗传变异、环境因素等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细菌的敏感性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历史、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方案。

继续深入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必要的,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细菌的抗药性机制,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

五、参考文献1. XXX,XXX,XXX. 药敏试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35(4).2. XXX,XXX,XXX. 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临床药学杂志,2019,15(2).。

109例肺源性心脏病痰液检测报告

109例肺源性心脏病痰液检测报告

使某 些革 兰阳性菌 和真菌得 以大量 生长繁殖 ,耐药性 亦不断增 加 [1 10 , 2
入院前 2 痰培养结果多反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其 d
中肺 炎链球菌 是引起 院外危重感 染最主要 的病原菌 。入 院第 2 天后痰
培养 结果多 反映 医院获得 性肺炎 的病原菌 分布情 况 ,其原 因可能 是 : ①老 年人支气 管纤毛运动 功能减 低,免疫力 低下 ,住 院数 日后咽拭 子 培养革 兰阴性杆菌 5% 阳性 ;②移 植菌与宿主 关系发生变化 ,抑制 了 0 正常菌 群的生 长 ;③干扰 了维生素代 谢 ,消耗 了抵抗力 ;④使用激素 等免疫 抑制剂 ;⑤长期大剂量 广谱抗 生素治疗 ;⑥有些与 治疗 措施有 关 ,如 人工 气道 和机械 通气 ;⑦应 用 H 受 体 阻滞 剂和 制酸剂 。从而 : 提醒用 药应注意调 整抗生 素,抑制和 消除致病菌 不可一 味盲 目强化抗 生素 治疗 ,用 硫糖 铝代替 H 受 体 阻滞 剂 ,改 进机械 通气 护理及 气管 : 插管的方 式等 。随着 广谱高效 抗生素 的增多并普遍 应用 ,耐 药菌株也 随着产生 并不断增 多 ,革兰 阴性 杆菌耐 药是最令人 担忧 的问题 ,其 中
1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肺心病住院
患者 19 , 0 例 男性 6 例 , 4 例 , 5 女性 4 年龄 1- 8 , 9 7 岁 平均 (2 ± . 岁 。 6. 4 ) 3 2
1 . 2方法 ’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6 %、 0 . 2%、2%、2%, 0 0 0 可用作首选抗生素。
肠杆 菌属的耐药 率相对 较低 ,其对 丁胺卡那 霉素、舒普 深、头孢呋肟 的耐药率分别为 1. 1 %、1. o 2 %,不动杆菌属 的耐药率高 ,如对 1 1 %、1. 1 5

老人细菌性肺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附88例资料)

老人细菌性肺炎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附88例资料)

2 1 致 病 菌 分 布 情 况 8 痰 标 本 阳性 结 果 有 5 . 8例 8例 , 阳 性 检 出 率 为 6 . % , 原 菌 以肺 炎 克 雷 伯 氏菌 及 肺 炎 链 球 59 病 菌 为多见 , 别为 2 分 8例 ( 18 % ) 1 3 . 1 和 8例 ( 04 % ) 是 2 .5 , 患 者 主 要 的 致 病 细 菌 ; 次 为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6 例 其 ( .8 ) 大 肠 艾 希 菌 5例 ( . 8 )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1例 66% 、 56 % 、
老 人 细 菌 性 啼 炎 为 临床 常 见 病 , 细 菌 感 染 是 主 要 致 而 病 素 , 近年由于滥用抗 菌约 , 导致 耐药菌株 增加 , 使部 分 细菌性肺炎患 者应 用抗 菌药 治疗 效果 不佳 为此 我 院通 过对患者痰培 养和药 敏分 析 , 临床用 药提 供依 据 , 得 为 取
( .3 ) 1 1% 。
系 统 。对 致病 菌致 病 菌 进行 鉴定 。 ) 14 药 敏 试 验 方 法 采 用 K . B纸 片 法 进 行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 表 1。 抗 菌 药 物 纸 片 为 O O D 公 司 产 品 。 以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X I 表1 8 8例 标 本 致病 菌及 药敏 情 况
2 结 果
11 一 般 资 料 .
选 择 2 0 0 20 0 8— l~ 0 9—1 我 院 住 院 的 2在
老人肺炎患者 , 龄 5 年 6岁 ~ 4岁 。 8
12 标 本 采 集 由临 床 医 生 严 格 按 操 作 程 序 采 集 标 本 并 . 及时送院检验室作痰细菌学培养 、 定 + 敏试验 。 鉴 药 13 细 菌 学 培 养 和 鉴 定 送 检 标 本 接 种 于 脱 纤 维 羊 『琼 . 『 『 L 脂 平 板 , 后 放 于 5 的 C , 箱 中 培 养 2 。 纯 后 采 用 然 % O 孵 4h 分 湖 南 长 沙 天 地 人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细 菌 自动 鉴 定

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细菌分布;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ype of bacteria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in irrigating solution, and provide an according to rational use of drug for clinical.Methods: the instru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is Microscan Autoscan-4, USA.Result: the positive rate of irrigating solution is 56.2%;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has 90.8% in these 195 bacterias,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has9.2%; the main type of these bacteria a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 the tate of the bacterias, which resist to imipenem, is 0~15.1% in these Gram-negative bacterias; the rate of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which product ESBLs, is 62.5%、64.1%,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MRSA is 60.0%. and the phenomen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is Very serious.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 differrent, the bacterial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irrigating solution can provide basisof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al.[Key words] irrigating solution; Bacteria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强。

细菌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细菌药敏试验报告解读

快速药敏试验技术
在短时间内获得药敏结果,为临床提 供及时指导。
个体化给药的探索
根据耐药类型,选择最敏感的药 物。
精准医疗在药敏试验中的 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深入了解 病菌耐药机制,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
耐药机制的研究
深入研究细菌耐药机制
某些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另一 些药物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药敏试验中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选择不合适的治疗 方案。
06
未来展望
新药敏试验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药敏试验技术
耐药基因检测技术
提高试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缩短 试验周期。
直接检测细菌耐药基因,预测耐药性 ,指导临床用药。
抑菌作用强,对某些细菌具有高度选择性。
详细描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 作用,如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常见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 等。
氨基糖苷类
总结词
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详细描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 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肺炎、肠道感染等。常见的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
耐药(R)
总结词
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治疗效果差。
详细描述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R),则说明该药物不能有效地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通常, 耐药(R)表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MIC值较高,处于耐药范围,因此治疗效果较差。对于耐药细菌,需要选择其 他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策略。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最终版
些情况下使用,尤其在医院感染时使用的抗生素)
• C组:补充试验(药物用于对A组药物耐药的流行
菌株、对A组药物过敏的病人、某些不常见的细菌)
• U组:尿路感染
Contents
1 药敏试验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2 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 3 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的解读 4 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选药的指导意义 5 与药敏试验相关的常见问题
的MIC 5倍以上。
• 耐药(Resistance)
–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

敏感性判定的临床意义
• 中介 (Intermediate)
– MIC接近血、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治疗 反应率低于敏感株
• 药物生理浓集部位有效 (尿-FQ) • 加大用药剂量可能有效
葡萄球菌属药敏
模式l
模式2
产β-内酰胺酶
S R ---S S S ---S S S ----
青霉素结合蛋白突变
R R ---R R R ---R S S ----
S
R
S
S
S
S
S
S
S
S
S
R
S
R
耐药特点 耐药原因
选药
青霉素S 苯唑西林S
不耐药
不产β-内 酰胺酶
敏感菌,对青霉素、头孢 菌素、 含β-内酰胺酶抑 制剂复方制剂及碳青霉烯 类、糖肽类均敏感。
青霉素R 苯唑西林S
产β-内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酶
对不耐酶的青霉素耐药, 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对头孢菌素、 加酶抑制 剂的复方制剂及碳青霉烯 类、糖肽类敏感。
青霉素R 苯唑西林R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解读一、细菌鉴定细菌鉴定是指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以确定其属于哪一类细菌。

通过细菌鉴定,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试验。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三、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

耐药性通常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或抗生素滥用所引起的。

耐药性的出现使得某些抗生素对某些细菌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无效。

四、敏感性敏感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敏感性高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被抗生素杀死;敏感性低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被抗生素杀死。

五、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是指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MIC值可以反映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是药敏试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抑菌圈抑菌圈是指抗生素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抑制细菌生长的区域。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抗生素的抗菌能力,是药敏试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七、生物被膜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膜状结构。

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抗生素的攻击,从而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八、交叉耐药性交叉耐药性是指一种细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种类的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

交叉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成本。

综上所述,正确解读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交叉耐药性的问题,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例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的分析
对细菌种类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提供科学的医学证据,也有助于院内交叉感染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

同时对细菌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临床合理和有效用药,本文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5年8月~2006年4月,收集我院门诊、住院患者的痰、尿、大便、血、咽拭子、胸腹水、脓及分泌物等共109例样本。

1.2 培养基、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K-B琼脂扩散法标准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判定。

2 结果
2.1 细菌组成分类:由109例标本中分离出88例阳性标本,其中单一细菌感染病例75例,混合感染13例,主要病原菌的组成及分类见表1。

2.2 药敏结果分析:药敏试验共选择了18种抗菌素,75例G+、G-细菌的耐药性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表1可看出培养出来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26.2%)、金黄色葡萄球菌(22.7%)、(大肠)埃希氏杆菌类(22.7%)、化脓性链球菌群(13.7%);白色念珠菌类和金黄色葡萄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报道,原因可能是本地区盲目乱用抗生素导致。

值得一提的是20例金黄色葡萄球感染者中,有4例来自于本院烧伤感染患者,他们对药物的敏感性完全相同,高度怀疑是我院院内感染。

3.2 从表2可看出致病菌对常用的广谱抗菌素都产生了很高的耐药性,其中氨苄青霉素72%、苯唑青霉素72%、红霉素72%、SMZco 61.3%、四环素56%、氯霉素46.6%、氨曲南46.6%、复达欣42.6%。

这种现像可能是本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一直尚未开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医师只有盲目开药而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

笔者认为在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应建立细菌室,为临床医师合理科学用药提供医学证据。

3.3 本地区的真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感染者年龄最大56岁,最小3个月,临床表现均为长期腹泻,抗菌素治疗无效,说明当地医生滥用抗菌素后引起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条件致病菌变成致病菌。

临床医师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重视临床细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病因的分析,有利于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抗菌素,使临床用药更合理、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