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
9.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 熄灭酒精灯D. 取用粉末状药品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故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而不应用手拿,以防污染试剂或腐蚀手,图中用手拿,故错误。
【点睛】
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
11.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枝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14.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云变成雨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牛奶变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酸和碱反应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 -2 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
【答案】B
【解析】
A、蜡烛燃烧时,温度升高,蜡烛会熔化,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正确;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蜡的蒸气,而不是水蒸气,错误;C、蜡烛燃烧时,液态的蜡要气化,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正确;D、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正确。
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
5.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
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末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不一定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也可能是给液体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且与水平面呈45度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高粱酿造食醋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答案】D
【解析】A、高粱酿造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焚烧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往量筒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标签向着手心,量筒倾斜,量筒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拇指不能按着试管夹的短柄,图中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D。
1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烧杯B.托盘天平C.量筒D.玻璃棒
【答案】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答案】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1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B.
C. 湿衣服晾干D. 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A、石油分馏过程中将石油的成分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淀粉转化成葡萄糖过程中有新物质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把空气中水蒸气吸收到硫酸溶液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灯泡发光只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铁生锈后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6.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集气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该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水的作用主要是隔绝空气及升高温度,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浓硫酸的稀释中,水做溶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
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8.央视的“诗词大会”近年来火遍全国,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B.日照香炉生紫烟
C.诸葛亮草船借箭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过程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
B、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过程中,烟雾缭绕,是因为物质的状态改变导致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错误;
C、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
17.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液体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装入试剂瓶贴上标签,量取时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稀释用烧杯和玻璃棒,没有用到托盘天平,故选B
3.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
B.过滤时漏斗末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
C.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
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一定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时,醋酸分别与和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云变成雨,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是因为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6.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液体喷出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D. 读数偏大
故选D。
4.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
【答案】B
【解析】
【详解】Leabharlann Baidu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