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学:禽沙门氏菌病
禽沙门氏菌病1

广西大学动科院 陆芹章
病 原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血 清相关的革兰氏阴性菌,引
起禽的沙门氏菌病是禽的沙
门氏菌。
概 述
这一类菌根据其抗原结构不同, 分三种: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 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 称禽伤寒;由其它由鞭毛能运动的 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称为禽 副伤寒。
2、不断排白色粘稠、糊状的粪便。肛
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粘染,严重堵
塞住肛门,不能排粪;
3、病鸡眼睛呈云雾混浊、失明。
病 变
*肝肿大,色黄,表面有白色的坏死点
*有的肝呈棕色
*盲肠内有干酪样物质堵塞肠腔
*心肌有坏死结节
*胃坏死
*肺布满坏死结节
诊 断
临 诊
白色粘稠粪便是特征
实验室诊断
分 离:
三糖铁 (TST) —菌落产碱斜面变红;产酸琼脂 变黄
赖氨酸铁(LT)
—斜面深紫色,底部黑色
虽分离出菌,但尚需血清学的鉴定 是否是致病性。
实验室诊断
1、凝集反应:试管、平板两种。 2、卵黄琼脂扩散法:检测抗体。 3、单抗免疫蚀斑试验,ELISA,
核酸探针
预 防
严格执行防疫卫生措施。 1、 种鸡进行定期检疫,检疫出来后,实 行淘汰。种鸡的检疫在140-150天为宜, 阳性在5%-10%之间,间隔30天再普检。 直到规定标准达到0.1-0.3%,在产蛋高 峰后,即300-350天再检一次。到0%时, 以后作抽检即可。
鸡白痢
Pullorosis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
、雏 鸡、野鸭、鹌鹑、麻雀、鸽。
2、 2-3周龄多发,成年鸡多为隐性,
是重要的传染源
3、水平、垂直均可传播;
禽沙门氏菌病

辽 宁
医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学
院
Liaonig medical university ,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成
鸡
慢性:卵巢和卵泡变形、变色、变质。卵泡的内容物变成 油脂样或干酪样。 卵黄性腹膜炎,并引起肠管与其它内脏器官粘连。大鸡还 常见腹水和心包炎。 急性:与鸡伤寒相似。
辽 宁
医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学
院
Liaonig medical university ,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易感性
多种禽类都易感,但鸡和火鸡多发,尤其鸡最敏感。 各种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鸡均易感,但以2~3周龄以内雏 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本病的 抵抗力增强,如4周龄后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成年常呈局限性、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
病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菌落特征: 生化特性:
原
抗原性:
抵抗力: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辽 宁
医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学
院
Liaonig medical university ,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传播途径:典型经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诱因: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恶劣,鸡群过于密集,育 雏温度偏低或波动过大,空气潮湿以及存在着其它病原体 的感染,都会加剧本病的爆发,增加死亡率。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蛋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重要传染病,主要侵袭民间蛋鸡。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控蛋鸡沙门氏菌病,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1. 病原学特征蛋鸡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细菌,主要为沙门氏菌亚种Enteritidis和Typhimurium。
这两种亚种在蛋鸡中引起的沙门氏菌病是最为常见的,其感染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2. 传播途径沙门氏菌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空气和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感染鸡群中的健康鸡,尤其是母鸡和蛋鸡。
感染的鸡蛋和蛋壳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流行病学特点蛋鸡沙门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流行,尤其在养殖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蛋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加强对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症状蛋鸡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粪便异常、食欲下降、产蛋率下降等。
具体表现如下:1. 粪便异常感染了沙门氏菌的蛋鸡会出现粪便异常,主要表现为黏稠、臭味浓烈的褐色或绿色粪便。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血便、水样便等症状。
2. 食欲下降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患者食欲下降,对饲料的摄食量减少,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3. 产蛋率下降受到沙门氏菌感染的蛋鸡,其产蛋率会明显下降,甚至有的蛋鸡会完全停止产蛋。
4. 其他症状除以上主要症状外,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羽毛蓬松、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蛋鸡沙门氏菌病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肠道和卵巢等脏器上,常见的变化包括:1. 肠道变化受感染的蛋鸡肠道内可见充满浆液性液体和混浊的结肠内容物,肠粘膜可见充血、水肿和溃疡等病变。
部分脏器可能有出血点和瘀斑。
2. 卵巢变化受感染的蛋鸡卵巢受到炎症的影响,卵泡发育不良,卵黄囊的形态和大小不规则,严重影响了蛋鸡的产蛋性能。
禽病学讲义-第三章 禽类细菌性疾病 (3-沙门氏菌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三章禽类细菌性疾病第四节禽霍乱(Fowl Cholera)一、概述:又称禽巴氏杆菌、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家禽和野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注:本病在南方山地多发,北方相对较少,天气潮湿时更加严重。
)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病突然,下痢,败血症症状,高死亡率,全身粘膜、浆膜小点出血,出血性肠炎,肝脏有坏死点。
慢性病例(往往是带菌鸡)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关节炎,病程长,死亡率低。
二、病原学:(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需氧兼性厌氧菌,再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对;0.2-0.4µm×0.6-2.5µm;新的分离株有荚膜,姬姆萨或美蓝染色两极着色;用斜射光可观察到彩虹色菌落。
(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2)血清学分型:根据特异性荚膜血清群抗原分型:A、B、C、D、F群,禽巴氏杆菌多属A群,少数见于D群。
根据菌体抗原(O):16种菌体血清型,均可从禽类宿主中分离。
(3)致病性:较为复杂,与菌株、宿主有关;常发生变化,与荚膜有关,有致病力的菌株如果失去产生荚膜的能力,可导致其毒力的丢失。
(4)易被普通的消毒剂、阳光、干燥和热灭活;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可用于防治本病(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5)Pm的基因组:2001, PNASPasteurella multocida Pm70a single circular chromosome 225,7487 bp2014 predicted coding regions6 ribosomal RNA operons(操纵子)57 tRNAs.三、流行病学:(1)几乎所有鸟类都易感;家禽中鸡、火鸡、鸭、鹅和鹌鹑最易感;动物园猛禽、水禽(2)雏鸡有一定抵抗力,感染较少,3-4 月龄的鸡和成鸡较易感染。
禽沙门氏菌

禽沙门氏菌禽沙门氏菌病原1、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不能形成芽孢和荚膜。
2、鸡伤寒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不产生芽孢,无荚膜,不能运动,在四磺酸肉汤等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鸡副伤寒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不产生芽孢,正常带有周鞭毛,能运动。
禽沙门氏菌流行特点1、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
2、禽伤寒:多发于成年鸡,小鸡也有时发生,可垂直传播。
3、禽副伤寒:多发于2周内雏鸡,死亡率很高,可垂直传播。
禽沙门氏菌临床症状1、鸡白痢:早期急性死亡的雏鸡,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3周以内的雏鸡临床症状比较典型,表现为怕冷、尖叫、两翅下垂、反应迟钝、减食或食欲废绝;排出白色糊状或白色石灰浆状的稀粪,有时黏附在泄殖腔周围。
因排便次数多,肛门常被黏糊封闭,影响排粪,常称“糊肛”,病雏排粪时感到疼痛而发尖叫声。
鸡白痢病鸡还可出现张口呼吸症状。
剖检病死鸡发现心肌变性,心肌上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坏死结节。
病鸡瘦弱,肝脏上有密集的灰白色坏死点;肺瘀血、肉变、出血坏死。
脾脏肿胀、出血、坏死。
慢性鸡白痢可引起盲肠肿大,形成肠芯。
胰腺肉芽肿。
卵黄吸收不全。
2、禽伤寒:病鸡精神差,贫血,冠和肉髯苍白皱缩,拉黄绿色稀粪。
雏鸡发病与鸡白痢基本相似。
剖检病死鸡发现肝肿大,呈浅绿、棕色或古铜色,质脆,胆囊充盈膨大。
肺瘀血。
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肠黏膜有溃疡,以十二指肠较严重,内有绿色稀粪或黏液。
雏鸡病变与鸡白痢基本相似。
3、禽副伤寒:病雏嗜睡,畏寒,严重水样下痢,泄殖腔周围有粪便污染。
急性死亡的病雏鸡病理变化不明显。
病程稍长或慢性经过的雏鸡,出血性肠炎。
肠道黏膜水肿局部充血和点状出血,肝肿大,青铜肝,有细小灰黄色坏死灶。
4、鸡肠炎沙门氏菌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天~3天,目前这种死亡现象延迟到了4日龄后,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后消瘦,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后,不同日龄的鸡表现的症状不一,病雏鸡精神委顿,缩头颈,闭眼昏睡,绒毛松乱,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

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有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
一、如何诊断禽沙门氏菌病鸡只表现为尖叫、脱水、关节肿、鸡冠萎缩,有时呼吸困难拉白色稀便、水样便;解剖可见卵黄吸收不良、青铜肝、肝脏白色坏死点、盲肠栓子、尿酸盐沉积、白痢结节。
二、禽沙门氏菌病的症状1、鸡白痢精神萎顿,缩颈昏睡打堆拥挤。
脱水,排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本病主要经卵传播,如种鸡场白痢净化不好,雏鸡在胚胎期即感染出壳雏多衰弱并成为传染源散播病原,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
每日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死亡持续至28天以后停止。
解剖: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肾有尿酸盐沉积,心脏、肺脏、肠道有白色白痢结节盲肠有奶酪样栓子。
2、禽副伤寒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
病程约1-4天。
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
本病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禽,可造成雏鸡、雏鸭和雏鹅的大批死亡,致死率10%~20%成禽则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解剖:卵黄吸收不良,肠腔干酪样物质堵塞,肝脏白色坏死点肝脏黄染或淤血。
3、禽伤寒潜伏期一般为4-5天。
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
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
体温上升1 -3 ℃,病鸡可迅速死亡,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
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10-50% 或更高些。
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三、如何预防沙门氏菌病1、用药期间场地、笼舍每日消毒。
禽病防治—禽沙门氏菌病(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据不少地方的经验,应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成 单价灭活苗,常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净化
➢ 在禽类防制本病仍必须严格贯彻消毒、隔离、检疫、药物 预防等一系列综合性防制措施。
➢ 对有病鸡群,应定期反复用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阳性鸡 及可疑鸡全部淘汰,使鸡群净化。
鸡白痢(Pullorosis)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病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潜伏期4~5d,出壳后 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明显临诊症状。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 在第二、三周达高峰。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肿胀,呈跛行临诊症状。病程短的1d,一般为4~7d, 20d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且极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禽伤寒病理变化
肝脏肿胀 呈深褐色
肝脏古(青)铜色 表面散布灰白色坏死点
禽伤寒病理变化
脾脏肿大、出血、坏死,呈斑驳状
禽伤寒病理变化
脾脏肿大,胆囊扩张
肠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禽伤寒病理变化
有时肾脏可见黄色坏死点
禽伤寒病理变化
产蛋母禽卵泡变形、变色
卵黄性腹膜炎
禽副伤寒(Paratyphus avium)
各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常见。常在孵化后两周之内感染发病, 6~10d达最高峰。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
经带菌卵感染或出壳雏禽在孵化器感染病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临诊症状 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水泻样下痢。病程约1~4d。1月龄 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亡。
诊断
鸡沙门氏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鸡沙门氏菌病流行特点及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家禽传染病,其流行特点不仅严重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有效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流行病学特点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典型的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播。
感染鸡一般表现为发热、厌食、腹泻、落巢等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感染的鸡在接触病原体后,还可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2. 季节性特点鸡沙门氏菌病在夏秋季节发病较为严重,这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关。
在这样的环境下,病原菌更容易生长繁殖,使得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夏秋季节是鸡沙门氏菌病流行的高发期,家禽养殖户在这一时段需要更加严密地监控鸡的健康状况。
3. 疫情区域特点鸡沙门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养殖密集区和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容易发生疫情。
在一些饲料、水源污染严重的地区,鸡沙门氏菌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疫情区域的特点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加强防控措施,预防鸡沙门氏菌病的扩散。
二、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养殖户在日常鸡的管理过程中,应做好粪便清理、饲料消毒、环境消毒等工作,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
要定期对鸡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或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2. 用药预防在鸡的日常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预防鸡沙门氏菌病的药物,如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鸡感染疾病的风险。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需严格按照药品说明和兽医的建议进行操作,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药物残留或者耐药菌株的产生。
3. 注重环境卫生鸡舍的环境卫生对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清理鸡舍,保持通风透气,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同时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鸡群因为食用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疾病。
4. 强化疫苗接种鸡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3
7
临床症状
雏鸡 潜伏期4~5d,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 明显症状。7~10d后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 三周达高峰。 最急性无症状迅速死亡。
2020/12/3
8
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 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食欲减少,腹泻, 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 周围,常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发出尖锐 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呈跛行症状。
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osis avium)
2020/12/3
1
禽沙门氏菌病指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成员所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
本属中两种宿主特异的,不能运动的成员----鸡白 痢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分别为鸡白痢和禽伤寒 的病原。
2020/12/3
2
禽副伤寒的病原是能运动的泛嗜性沙门氏菌.禽副 伤寒沙门氏菌能感染各种动物和人类,人类沙门 氏菌感染和食物中毒也常常来源于副伤寒的禽类、 蛋品等,因此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2020/12/3
11
成年鸡 成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一般不 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比较大时,可明显影 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亦短,死淘率增 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病鸡有时下痢。有的鸡寡 产或根本不产蛋。有的感染鸡因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 腹膜增生而呈“垂腹”现象。有时成年鸡也可呈急性 发病。
2020/12/3
16
成年鸡鸡白痢的检查可通过血检来确诊行琼脂扩散试验 。 细菌的分离鉴定是常用的方法。取肝、脾或有病变 的心肌,成年鸡还可采取输卵管和作为病料,用麦 康凯鉴别培养基分离培养。
2020/12/3
17
鉴别诊断
鸡白痢的症状和病变不是该病所特有的。其他沙门 氏菌感染可产生肝、脾和肠道病变,常都不能与鸡 白痢的病变相区别。曲霉菌或其他霉菌可引起相似 的肺脏病变。
2020/12/3
9
病程短的1d,病程一般为4~7d,20d以上的雏 鸡病程较长。3周龄以上发病的极少死亡。耐过鸡 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2020/12/3
10
中鸡(育成鸡) 该病多发生于40~80d的鸡, 地面平养的鸡群易发。褐羽产褐壳蛋鸡种多发病。 育成鸡发病多有应激因素的影响。死亡不见高峰 而是每天都有鸡只死亡,数量不一。该病病程较 长,可拖延20~30d,死亡率可达10%~20%。
22
1、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坚持自繁自
养,慎重地从外地引进种蛋。在健康鸡群,每年春
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血清凝集试验全面检疫及不定
2020/12/3
20
近些年来微生物制剂:乳酸菌等开始在畜牧业中应
用,有的生物制剂在防治畜禽下痢有较好效果,具
有安全、无毒、不产生副作用,细菌不产生抗药性,
价廉等特点。在用这类药物的同时以及前后4~5d
应该禁用抗菌药物。经大批量的实验认为,这种生
物制剂防治鸡白痢病的效果多数情况下相当或优于
药物预防的水平。
2020/12/3
3
鸡白痢(Pullorosis)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传染病。本 病特征为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 亡率都高,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 可随粪便排出,因卵巢带菌,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 鸡成活率。
2020/12/3
4
病原学
本菌为两端稍圆的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细菌常单个 存在,很少见到两菌以上的长链。本菌不能运动,不 液化明胶,不产生色素,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 沙门氏菌能在普通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 圆形、光滑、无色呈半透明、露珠样的小菌落。
在外界环境中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 死。
2020/12/3
5
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 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 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 过。
2020/12/3
6
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但次于鸡。鸭、雏鹅、野 鸡、鹌鹑、麻雀、欧洲莺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报 告。 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2020/12/3
21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可以大大缩短病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利用死菌或活菌菌苗控制本病的发生,效果较差, 故防制本病发生的原则在于杜绝病原的传入,消除 群内的带菌者与慢性患者。同时还必须执行严格的 卫生、消毒和隔离制度,其综合防制措施如下:
2020/12/3
2020/12/3
12
病理变化
雏鸡:以肝的病变最为常见。肝肿大,充血或有 条纹状出血。其他脏器充血。
病期延长者卵黄吸收不良,其内容物色黄如油脂 状或干酪样;有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 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
2020/12/3
13
有些病例有心外膜炎,肝或有点状出血及坏死点, 胆囊肿大,脾有时肿大,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充 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中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肠 壁增厚,常有腹膜炎。 在死于几日龄的病雏,见出血性肺炎,稍大的病雏, 肺可见有灰黄色结节和灰色肝变。
2020/12/3
18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成年带菌者的局部感染,特别 是发生在心包和卵巢的感染,与其他细菌感染引 发的病变相似,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 及其他沙门氏菌等感染。
2020/12/3
19
防制
雏鸡白痢的防治,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 效果较好。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用药物预 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一味加大药 物剂量达到防治目的。
2020/12/3
14
成年鸡:慢性带菌的母鸡,最常见的病变为卵泡变 形、变色、质地改变以及卵子呈囊状,有腹膜炎, 伴以急性或慢性心包炎。 成年公鸡的病变,常局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睾丸极 度萎缩,同时出现小脓肿。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 稠密的均质渗出物。
2020/12/3
15
诊断
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 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不难作出确切 诊断。但只有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之后, 才能做出对鸡白痢的确切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