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幼雏鸡沙门氏菌是通过种蛋或孵化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多发和常发传染病,该病在目前南方某些地区的幼雏中有加重的趋势。个别养殖户的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以上。在目前鸡价行情看好的今日,又给养鸡业埋下了什么隐患呢?

幼雏鸡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天~3天,目前这种死亡现象延迟到了4日龄后,病雏鸡精神委顿,缩头颈,闭眼昏睡,绒毛松乱,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8日龄~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羽毛干燥,松乱。种雏鸡在成年后带菌较多,未经药物处理鸡白痢阳性率高,可达30%。此种蛋孵化的雏鸡容易发生鸡白痢。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消瘦,排绿色或白色稀粪,产蛋率下降或个别鸡产蛋停止,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降低,个别鸡突然死亡。

一、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剖检变化

1、沙门氏菌病死雏鸡:皮肤干燥,鸡爪干瘪,肝脏略肿,且有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脾脏肿大,小肠、直肠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肛门上粘有粪便,个别鸡肾肿大。

2、沙门氏菌病死成年鸡:肝脏肿大,有的破裂,有白色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肝脏破裂,鸡出现腹腔积血,卵巢萎缩,变形,有时发生腹膜炎和心包炎。

二、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接种培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手段确诊所分离细菌为沙门氏菌。

三、幼雏鸡沙门氏菌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1、净化种鸡群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因此公鸡的沙门氏菌净化尤为重要。出壳雏鸡用敏感药物预防性加药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淘汰阳性鸡,公鸡每次要全部检疫。

2、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3、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情况下,都可诱发该病。应减少应激因素,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电解多维。

沙门氏菌诊断与治疗

沙门氏菌病 临床上沙门氏菌多感染雏鸡、产蛋鸡、乌鸡、 信鸽、肉鸽等,下面仅针对一例肉鸡沙门氏菌感 染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等做下分析。 1主述 山东某养殖户饲养8000只13 日龄肉 雏鸡,大群出现采食量逐渐下降,发病鸡只表现 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杂乱,食欲不振或废绝,闭 目。体温明显升高,饥渴,排黄绿色和白色稀粪,水样下痢.沾污肛门周围羽毛,鸡群发病率约10%,每日死亡30只左右,呈递增趋势,遂来笔 者处救治。 2剖检症状 心脏、气管、肺脏、肌胃、肝脏、盲肠有好多针 尖大白色结节,气囊稍有混浊,脾、肾肿大,盲肠内有黄白色干酪物。直肠内有白色稀便等。 3实验室诊断 3.1培养特性鉴定 将分离菌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平板、血平 板和麦康凯平板,置普通温箱和烛缸中,37℃培 养24小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 发现在有氧和厌氧的培养条件下,分离菌所接的 营养肉汤都均匀混浊,试管底部有少许白色沉 淀,振摇后呈螺旋状上升;普通平板上均长出半 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血平板上菌长出灰白色、直径为1~2 毫米、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圆形菌落,且 细菌生长部位的血平板呈黑色:麦康凯平板上均 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带稍许绿色荧光的圆形菌落。 3.2药敏试验 按常规药敏纸片试验法,将分离菌营养肉汤 培养物涂布于血平板,选取几种常用药物的药敏 试纸片贴于所涂血平板,置37℃培养24小时后观 察试验结果。其中高度敏感:氟苯尼考、丁胺卡那 霉素、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头孢类;低度敏感:红霉素、四环素。 4诊断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将从该病死鸡分离到的 细菌鉴定为沙门氏菌。 5治疗方案 5.1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可通过消毒来 控制此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及防治对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及防治对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临床上常见、多发。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的出现,使近年来IBD的免疫失败增多,不仅造成禽的大批死亡,还干扰其他疫苗的免疫效应,并使禽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1-2]。尤其是雏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失败,对养鸡业造成潜在的巨大危害。在临床实践中应对其防治有足够的重视,以切实保障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 1.1法氏囊 腔上囊是位于禽类泄殖腔上方的一个忙囊状结构,故称腔上囊;在300年前意大利的解剖学家H.Fabricius曾对其进行研究,故又称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其作为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具有为诱导B细胞分化和成熟提供场所的功能。其功能实现过程:首先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法氏囊诱导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然后成熟的B细胞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实现参与体液免疫。因此,一旦法氏囊器官受到损伤,B细胞的产生就会受阻,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就不能够充分发挥,最终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不全。另外,法氏囊还具有作为外周淋巴器官的功能,即其可以捕捉抗原和合成某些抗体[3]。 1.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IBDV 属双股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粒子直径55~60 nm,由32个壳粒组成,正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该病毒有血清I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II 型(火鸡源性毒株)2个血清型。二者之间存在较低的交叉保护,通过进行交叉中和试验,血清I型毒株又可以分为6个亚型(包括变异株)[4]。这些亚型毒株的抗原性的差异比较明显,从而造成免疫失败。仅I型对鸡有致病性,II型未发现有致病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病毒特别耐热,这是IBDV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耐酸不耐碱,耐干燥,在鸡舍内可存活122 d。 1.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以亚临床形式(早期法氏囊萎缩)引起暂时或永久免疫抑制的病毒性、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天然宿主只限于鸡,2~15周龄鸡较易感,临床3~6周龄雏鸡最易感。在法氏囊已退化的成年鸡呈现隐性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传播快等特点。因此,一旦在鸡舍发现病鸡,短时间内即可在鸡舍内流行,造成鸡只全部感染该病,一般在感染后3 d开始死亡,5~7 d达到高峰,呈峰式死亡。

雏鸡白痢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雏鸡白痢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摘要从雏鸡白痢病的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3个方面论述了该病的诊断方式,并阐述了发病前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等预防措施,以及发病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雏鸡白痢;诊断方法;预防;治疗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以雏鸡拉白色稀便为特征的传染病,它主要感染1~30日龄的雏鸡,病情严重的鸡群死亡率可达80%,危害性非常严重。耐过雏鸡也会终生带菌,中鸡或成鸡由于带菌而造成偶发死亡,导致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等问题。该病既可以经卵、交配等传播途径传播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特征为雏鸡白痢和急性败血症死亡,成鸡抵抗力较强常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但由于长期带菌往往成为该病最主要的传染源。该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由于临床上防治该病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因而阐述该病的诊断与防治途径很有意义。 1 诊断方法 雏鸡白痢可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典型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情况作出初步诊断,最后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确诊。 1.1 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精神萎顿、衰弱,低头缩颈,羽毛蓬乱,呈昏睡状,饮水和采食量均下降,体温升高,寒颤,扎堆,闭眼嗜睡等常规症状,但这些症状诊断意义不大。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下痢,发病初期排含气泡的稀便,之后渐渐变为灰白色,导致泄殖腔周围粘满粪便,进而造成排便困难,后期可见到雏鸡伴随排便尖叫。个别雏鸡还会出现关节肿大,行走不便,呆立,严重的会出现瘫痪或劈叉。也有的病鸡会表现出头颈扭转(严重者可扭曲180°),歪头转圈以及喙向上、头朝下等神经症状[1-2]。 1.2 剖检变化 对将死未死或刚死的病鸡进行剖检可帮助确诊。部分急性死亡病鸡剖检可能会发现无明显的病变,有诊断意义的剖检病变如下:一是雏鸡脐环愈合较差、卵黄吸收不好。二是心包积液,心肌、肺和肌胃有黄白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三是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条状出血,表面存在雪花样坏死灶。四是肾脏充血、出血,胆囊增大,输尿管内有灰白色尿酸盐沉积(注意与肾传支鉴别)。五是胃肠道浆膜面和黏膜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盲肠肿胀、内有干酪样的坏死物[3-4]。 1.3 实验室诊断

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过程,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内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恩诺沙星50 mg/kg混饮,用药3 d,病情得到控制。 关键词雏鸡;关节炎;沙门氏菌;诊治 1 流行病学调查 询问养殖户有关饲养管理,饲养数量,发病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程序及发病鸡的精神状况、食欲、粪便的颜色、治疗情况等。该鸡场6 d前开始发病,病初鸡只喜卧,随后跛行,一侧或两侧腿关节肿大。已死亡30只,并且近几天有越发严重的趋势,发病率为2%,死亡5只/d。发病后畜主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噻脘、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零星死亡。 2 病理剖检 在无菌条件下打开病鸡的关节腔、腹腔和胸腔,观察其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6个病例一侧或两侧胫关节及附近的滑液囊高度肿大,相连接的肌健发炎肿胀,关节腔内有少量透明的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液,键鞘显著水肿,囊臂增厚。 3 实验室诊断[4-6] 3.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发病鸡肿胀关节的关节液划线接种于血培养基中,经37 ℃培养24 h后,观察菌落特征。选取可疑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中,于37 ℃培养24 h。获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及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7-8]。结果发现:①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呈圆形、微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或灰白色、边缘整齐,直径为小于1 mm的针尖大小“露珠状”小菌落;②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无色透明,直径为1 mm的圆形小菌落;③在鲜血琼脂上不溶血;④在S.S琼脂上形成中心黑色,边缘灰白的透明小菌落; ⑤营养肉汤培养物呈均匀混浊,管底有少量沉淀物;⑥三糖铁斜面划线培养,斜面上为红色;⑦底层穿刺培养,底层多数产生H2S为黑色,少数为黄色。该研究结果与邓树轩和叶朗光关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菌株培养特性研究结果相似[9]。 3.2 生化试验 3.2.1 糖类的分解试验。取经24 h培养的分离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微量鉴定管,37 ℃培养24~48 h,观察并记录结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的生理特点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体温约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 (二)生长迅速,代谢旺盛 蛋用型雏鸡两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雏鸡代谢旺盛,心跳每分钟可达250~350次,安静时单位体重耗氧量与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一倍以上,所以在饲养上要满足营养需要,管理上要注意不断供给新鲜空气。 (三)羽毛生长快 幼雏的羽毛生长特别快,在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到4周龄便增加到7%,其后大体保持不变。从孵化到20周龄羽毛要脱换4次,分别在4~5,7~8,12~13和18~20周龄。羽毛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蛋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较高。 (四)胃的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幼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乏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消化能力差,在饲养上要注意饲喂含纤维量少、易消化的饲料,否则产生的热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 (五)敏感性强 幼雏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有毒物的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六)抗病力差 幼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稍不注意,极易患病。 (七)群居性强、胆小 雏鸡喜欢群居,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如遇外界刺激或单只离群便鸣叫不止,因此育雏环境要安静,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和噪音以及新奇的颜色入内,舍内还应设有防止鼠害的措施。 鸡的消化特点 1.没有软的嘴唇:而有硬的角质的锥形喙部,适于啄食细碎的饲料,能撕断幼嫩的青饲料。鸡无牙齿,无咀嚼作用。舌上味蕾分布数量少,味觉能力差,寻找食物主要依靠视觉和嗅觉。无软腭和颊,饮水须仰头才能流进食道。唾液有润滑饲料及便于吞咽的作用,唾液淀粉酶数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 车丽坚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 的总称,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对禽类危害较大。 1 流行特点 1.1 鸡白痢 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 1.2 鸡伤寒 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鸡,无季节性,但以春、冬季多发,主要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鸭、鹌鹑、野鸭等也可感染。 1.3 鸡副伤寒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雏。 2 临床症状 2.1 鸡白痢

多见孵出的鸡苗弱雏,5~7日龄症状明显,有的无症状死亡,怕冷,聚群,两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淡黄、淡绿色黏性稀便,粪便粘着肛周,排粪困难,呼吸困难,成年鸡产蛋量减少,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大幅下降,营养不良。 2.2 鸡伤寒 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成年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鸡冠萎缩、苍白,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7天左右死亡。 2.3 鸡副伤寒 无明显症状死亡。10日龄后则表现精神委顿,怕冷,毛松,不食,口渴,排水样粪,有的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 3 病理变化 3.1 鸡白痢 一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可见到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1周龄以上的病雏主要表现肝脏肿大,表面上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这时可见到腹腔内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自1988年发现并确诊首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来,该病的发生从来没有间断。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多加强,但仍时有发生。给病仍然是养鸡业生产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本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与2~15周龄的鸡,3~6周龄最易感。本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率为3%~3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60%以上。另外,由于法氏囊发炎,使其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因而雏鸡经接种过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后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反应,甚至免疫失败。该病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增加鸡群的死亡率。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潜伏期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采食量急剧下降,腹泻,排出米汤样稀白粪便或拉白色、黄色、绿色水样稀便。发病1~2天后的病鸡精神萎靡,随着病情发展,在第3~4天开始死亡。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腹泻厌食,中后期触摸病鸡有冷感,此时因过度拉稀脱水严重,最后极度衰竭而死,病程6~7天,呈“一过性”,死亡高峰集中在感染后的5~6天,一般情况感染后的第7天进入恢复期,鸡群逐渐恢复健康。 2.2 病理变化病鸡脱水,肌肉发干、淤血,胸肌、大腿外侧有时可见点状、条状出血;法氏囊外观肿大,有胶冻样物附着,充血或质地较硬,色苍白,剪开后可见黏膜出血、坏死,囊内有灰白色或血色分泌物;发病初期法氏囊肿大,后期萎缩,肝胀呈条文状,苍白色;肾脏常见苍白、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输尿管苍白、肿大、变粗;少数病例可见到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纹状出血。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一般地说,从7周龄起到18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育成鸡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育成率高、体重达标、均匀度高、抗体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在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1)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2)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3)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由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成期注意事项 (1) 鸡群体型发育控制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上面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若骨架小而相对体重大者,此表示鸡只肥胖,这种体型的鸡其产蛋表现不会理想,例如,会早产,脱肛多,且产蛋初期时母鸡的死淘率高等缺点。 鸡只体型发育规律为:前段 (56 日龄以前 ) 着重于骨架的发育,后段 (56 日龄以后 ) 着重在体重的增长。 (2) 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体重的测定:这项工作可选在清晨喂料前实施。平养时,在鸡舍内四处抓鸡称量;笼养时,在各处固定的鸡笼抓鸡称量,根据饲养数量,建议抽取的比例如下: 抓鸡称量从第 4 周龄开始,每周应持续的测定体重直到产蛋高峰过后。 9 周龄以后,若发现体重低于指标时,应设法增加鸡只的采料量或供应热能较高的饲料来改善。 育成的品质除取决于良好的体型发育外,鸡群的均匀度也十分重要。要保证 80% 以上的鸡其体重应在平均体重上下 10% 的范围内。 鸡群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如 2000 只的鸡群取 100 只,这 100 只即为取样群,取样群的每只鸡都称个体重。 均匀度即取样群中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 10% 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只数的比率,再乘以 100 得出整数。如:一个 250 只的鸡群,按 5% 抽样称重 125 只,其平均体重 1.30 。 1.30-1.30×10%=1.17 ㎏ 1.30+1.30×10%=1.43 ㎏ 如果计算抽样称重的 125 只中体重在 1.17kg 至 1.43kg 范围之间的鸡群为 110 只,则此鸡的均匀度为:110÷125=88% ,均匀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雏鸡常见疾病

小鸡打喷嚏甩头,伸脖子但叫不出声音是什么病呀,并有些小 鸡有拉肚子症状 而且还打瞌睡,翅膀下垂 提问者:周敏 等级:列兵 时间:03-24 悬赏:50 解决时间:2009-04-13 05:19 回答共1 条 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气温突然改变、舍内鸡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时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当健康鸡吸入病鸡喷出的含有病菌的飞沫时可以染病,同时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此病单独发生其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多。 发生特点:潜伏期短,传播迅速,短时间内便可波及全群。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顿,垂头缩颈,食欲明显降低。最初看到鼻孔流出水样汁液,继而转为浆性粘性分泌物,鸡只有时甩头,打喷嚏。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流泪。一侧或两侧颜面肿胀。主要病理变化为鼻腔和眶下窦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浆液粘液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肿胀。部分病鸡可见下颌及肉髯皮下的水肿。内脏器官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流行后期死亡鸡只多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防治措施:在鸡120-130日龄时接种鸡传染性鼻炎灭活苗,即在每只鸡胸部肌肉注射0.5ml,免疫期为6个月。发病后,各种磺胺类和抗生素对该病都有效。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它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

投喂磺胺类药物应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在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另外本病经治疗,鸡群康复,但康复鸡仍可带菌。带菌鸡作为传染来源,对其它新鸡是一个威胁。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它鸡群。 病鸡群康复后,鸡舍内外环境应进行彻底消毒。本病原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鸡舍内经清扫、水冲、有条件的还可用火焰喷灯消毒,再经消毒药喷洒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后空舍一定时间,进入新鸡群,是安全的。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 ) 浏览次数:183 一、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1.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现尖叫声。 2.预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并减少蛋白的用量。因为高蛋白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雏鸡出壳3天后,饮服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3.治疗:用0.02%-0.03%呋喃唑酮拌在中喂服,连服3天。饮服0.05%-0.1%土霉素溶液,也可拌在中喂服。每只雏鸡每天用10-20毫克金霉素,拌在中发3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终审稿)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 习性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一、蛋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繁殖率高 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约39.6℃,最低时可达33℃,10天以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维持41-42℃的水平。因此,1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30-34℃,2周龄时要求25-30℃,3周龄时要求20-25℃。对鸡而言,生长过程中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15-25℃。成年鸡的体温为41-42℃,比哺乳动物高5℃左右,每分钟呼吸36次,心跳300次左右,代谢十分旺盛。代谢旺盛是鸡寿命短、可利用率高的生命基础,1只蛋鸡一年可产蛋15-17kg(280-320个蛋),约为其体重的10倍。为确保代谢需要,必须给予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鸡的饲料配方应尽量达到全面、平衡。另外,对通风换气、环境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 二、蛋鸡怕热怕潮湿、敏感又胆小 鸡没有汗腺,主要依靠呼吸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抗热能力较差,环境温度长期在35℃以上,就有热死的危险。当然,温度过低,一方面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另一方面会增加饲料消耗,降低经济效益。鸡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潮湿不利于鸡散热,易引发各种疾病。鸡的感觉器官较为敏锐,富有神经质,尤其是某些小型蛋鸡品种。任何新的声响、动作、物品等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惊叫、飞跃、逃跑、炸群等,饲养密度大时,常出现扎堆、压伤压死等,导致蛋鸡停产或易下软壳蛋、无黄蛋、双黄蛋等异常蛋。三、蛋鸡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鸡的合群性很强,一般不单独行动,刚出壳几天的鸡,就会找群,一旦离群就叫声不止。公、母鸡都有很强的认巢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自动回到原处栖息。同时,拒绝新鸡进入,一旦新鸡来到,便会争斗不止,直到有一方斗败,公鸡尤甚。鸡爱模仿,集约化饲养时,若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因鸡群密度大,常会造成啄肛、啄羽的习性,各个鸡会纷纷效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有大批啄死的危险。四、蛋鸡的抗病能力差鸡的抗病力差表现在多个方面:鸡的肺脏较小,连接有许多气囊,而且体内各个部位包括骨腔内都存在着气囊,彼此连通,从而使某些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很容易沿呼吸道进入肺、气囊和体腔、肌肉、骨骼之中,所以,鸡的各种传染病大多经呼吸道传播,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后患多,损失大。鸡的生殖道与排泄孔共同开口于泄殖腔,产出的蛋很容易受到粪尿污染,也易患输卵管炎。鸡的体腔中部缺少横隔膜,使腹腔感染很容易传至胸部的重要脏器。鸡没有成形的淋巴结,淋巴系统不健全,病原体在体内的流动传播不易被自身所控制,一旦感染,较易发病。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与鸭、鹅等比较起来,鸡的

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的症状、诊断与治疗措施 【议园养殖兽药网】内容提要: 雏鸡:病死鸡瘦小、羽毛污秽、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所污染,有的形成粪球状悬吊在泄殖腔周围羽毛上。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 解剖症状 打开胸腹腔可见肝脏肿大,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脾脏肿大。卵黄吸收不良,外观呈黄绿色,内容物稀薄,病程稍长者可见肺有坏死灰白色结节。心包增厚,心脏上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脏器表面。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 雏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2周龄~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雏鸡拉白色稀便及糊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实践中具体病例的诊治,就该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预防措施和药物防治等方面做一概述,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发病情况 某养殖场11月10日购进苗鸡3000只,11月14日死亡70多只,而后死亡逐日增多,病情加重,于是到市兽医院就诊,专家诊断为雏鸡白痢杆菌病,遵医用药3日~4日后得到治愈。临床诊断 多数病雏精神沉郁,不喜欢活动,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畏寒怕冷,闭目缩颈,呆立不动,拉白色浆糊样粪便,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个别鸡呼吸困难,拉白色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糊住,干结后形成硬块,堵塞肛门,排便困难。 病理变化 病死鸡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呈淡黄色、油脂状和干酪样;部分鸡可见化脓性关节炎,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有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胆囊扩张,脾脏肿大、出血,质地变脆;部分鸡出现肺脏充血、肾脏肿大、盲肠膨大、心脏扩张、肺炎和大小肠出血等病理变化。 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鉴定无菌操作采取病变肝脏并剪碎,用亚硒酸盐亮绿增菌液增菌37℃培养18小时~24小时,然后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SS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均可见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完整的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有灰白色、边缘整齐、易乳化、不溶血菌落。 血清学试验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在20℃以上室温条件下,取一小滴沙门氏杆菌全价血清滴于一清洁玻片上,再挑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玻片上的全价血清混匀成浓菌液,混匀后摇动玻片,在2分钟内出现明显的块状凝集,取上述普通琼脂斜面上纯培养物少许与沙门氏杆菌多价O血清做凝集反应试验。结果判定为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鉴定,可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鸡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鸡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近期很多网友进了鸡,然而不容忽视的开口药。那么开口药主要是防治什么呢?沙门氏菌是我们养鸡朋友首当其冲需要防治的,无论是养蛋鸡还是肉鸡,那么沙门氏菌在兽药市场上很多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免疫方案,可通过种蛋用卫可消毒来控制此病。那么我们养鸡人将如何面对不能控制种蛋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种的一种沙门氏菌 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本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亦可感染,周的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1、鸡白痢 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 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囊症状,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个别鸡会出现关节炎,瘸摊现象。 病理变化:一周以内的病雏鸡可以看见脐环愈合不良,一周以上肝脏会出现肿大、在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会出现黄色结节;心脏有灰白色肉芽肿;有时盲肠还会出现柱状“肠心”。另外,病鸡可能还会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的现象。 2、禽伤寒 潜伏期一般为4-5 天。本病常发生于中鸡、成年鸡和火鸡。在年龄较大的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排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体温上升1 -3 ℃,病鸡可迅速死亡,

但通常在5-10 天死亡。病死率在雏鸡与成年鸡都有差异,一般为10-50% 或更高些。雏鸡和雏鸭发病时,其症状与鸡白痢相似。 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大多无明显病变或很轻微。急性发病雏鸡最常见是肝脏肿大成铜绿色,有栗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脾肿大并常有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会出现粘联,肺脏和肌胃也会出现灰白色坏死灶。 3、禽副伤寒 表现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病程约1-4 天。雏鸭感染本病常见颤抖、喘息及眼睑肿胀等症状,常猝然 倒地而死故有“猝倒病”之称。雏鸡一般出壳感染后数天发病死亡。 病理变化: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散布点状或条纹状出血或灰白色坏死灶,肺部坏死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表面有斑点坏死灶,心包炎气囊炎,鼻窦炎,肠炎,盲肠出现栓子样病理变化。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雏鸡沙门氏菌病的控制 幼雏鸡沙门氏菌是通过种蛋或孵化等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多发和常发传染病,该病在目前南方某些地区的幼雏中有加重的趋势。个别养殖户的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以上。在目前鸡价行情看好的今日,又给养鸡业埋下了什么隐患呢? 幼雏鸡沙门氏菌病临床症状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雏鸡出壳后2天~3天,目前这种死亡现象延迟到了4日龄后,病雏鸡精神委顿,缩头颈,闭眼昏睡,绒毛松乱,初期病鸡仅表现食欲减少,继而不食;腹泻,排白色稀浆样粪便,有糊堵肛门现象;严重者因呼吸困难或急性败血症而死亡。8日龄~12日龄期间死亡率最高。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羽毛干燥,松乱。种雏鸡在成年后带菌较多,未经药物处理鸡白痢阳性率高,可达30%。此种蛋孵化的雏鸡容易发生鸡白痢。育成鸡发病时精神不振,拉稀死亡。成年蛋鸡和蛋种鸡发病,消瘦,排绿色或白色稀粪,产蛋率下降或个别鸡产蛋停止,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降低,个别鸡突然死亡。 一、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剖检变化 1、沙门氏菌病死雏鸡:皮肤干燥,鸡爪干瘪,肝脏略肿,且有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点;脾脏肿大,小肠、直肠有出血点,卵黄吸收不良,肛门上粘有粪便,个别鸡肾肿大。 2、沙门氏菌病死成年鸡:肝脏肿大,有的破裂,有白色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肝脏破裂,鸡出现腹腔积血,卵巢萎缩,变形,有时发生腹膜炎和心包炎。 二、幼雏鸡沙门氏菌病实验室诊断 取病料接种培养,对分离细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手段确诊所分离细菌为沙门氏菌。 三、幼雏鸡沙门氏菌病综合性防治措施 1、净化种鸡群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因此公鸡的沙门氏菌净化尤为重要。出壳雏鸡用敏感药物预防性加药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淘汰阳性鸡,公鸡每次要全部检疫。 2、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3、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饲养密度大、长途高温或低温运雏,通风不良,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卫生条件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等情况下,都可诱发该病。应减少应激因素,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电解多维。

鸡的法氏囊病及防治

鸡的法氏囊病预防及治疗 作者: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从去年以来,我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一些规模饲养场(户)中,尤其是已经免疫过的鸡群又时有爆发,造成鸡只大批死亡,使饲养场(户)对法氏囊病疫苗产生疑虑。 【临床特征】由于雏鸡体状况、饲养管理和病毒致病力的强弱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可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高潮在3~6周龄,因母源抗体在3周龄前可保护雏鸡不感染本病,若雏鸡来自传染性法氏囊病阴性的种鸡群,则雏鸡的发病日龄可以提前。潜伏期约24小时,易感的鸡群中,初发的法氏囊病多呈急性型,一旦流行之后,常呈隐性感染。病的初期症状之一是部分鸡有自啄肛门羽毛现象。有的会引起鸡的啄肛,病鸡厌食,无神,羽毛松乱,无光泽,皮肤干燥,沉郁,嗜眠,排出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肛周羽毛常被污染,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头下垂,眼睑闭合,脱水,眼窝凹陷,最后衰弱而死亡,或者恢复,个体鸡的病程为5~7天,整个鸡群的病程为2周左右。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后1~2天死亡,3~6天为死亡高峰期,6天后死亡逐渐下降,9天后死亡迅速平息或停止。病死率0%~60%,较为常见者为2%~8%之间,但雏鸡病死率有时可高达60%以上。由于法氏囊被破坏,产生免疫抑制现象,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而易患其他传染病,给鸡群造成严重危害。 【病理变化】病死鸡尸体脱水,胸肌颜色发暗,胸肌与股肌常有出血。腺胃及其与肌胃接合部黏膜以及肠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尿酸盐沉着。脾轻度肿大,表面散在细小的坏死灶。肝脏表面带黄色条纹,边缘常表现坏死变化。胸腺和盲肠扁桃体有时肿大、出血。最显著的病变表现在法氏囊,在感染早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稍肿大。感染后3~4天法氏囊的水肿和充血更为明显,并有出血,其体积和重量增加达正常的2倍左右。此时法氏囊外形变圆,呈樱桃大、榛子大不等,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样渗出物,法氏囊本身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黏膜散布点状或斑状出血和坏死灶,囊腔内蓄积胶冻样或果浆样渗出物。感染第5天法氏囊开始缩小,到第8天仅为正常大小的1/3左右。此时法氏囊呈纺锤状,因炎性渗出物消失,而变为深灰色。有些病程较长的鸡法氏囊内积存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物。据统计,本病各种常见病变的出现率为:法氏囊淡黄色胶冻样水肿占95.1%,法氏囊出血为17.5%,胸肌、大腿肌出血为74.4%,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为53.2%,胸腺肿大、出血为47%,肾肿大、苍白为56%。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法氏囊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固有层的淋巴小结、小梁和黏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伴发出血和异染性细胞浸润。淋巴滤泡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常被异

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雏鸡常见病的防治 一、雏鸡白痢病:该病是鸡白痢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1.症状:多在出壳后5~7天开始发病。病雏衰弱、聚集怕冷、闭目垂翅、吃食少或不吃食;肛门周围有灰白色黏附粪便,排粪困难,粪便气味恶臭;呼吸困难,常发出尖叫声。 2.预防:发现病雏及时隔离,并减少蛋白饲料的用量。因为高蛋白饲料影响消化,会增加雏鸡死亡率。雏鸡出壳3天后,饮服0.01%灰锰氧溶液或0.01%呋喃唑酮溶液。 3.治疗:用0.02%~0.03%呋喃唑酮拌在饲料中喂服,连服3天。饮服0.05%~0.1%土霉素溶液,也可拌在饲料中喂服。每只雏鸡每天用10~20毫克金霉素,拌在饲料中分3次喂给。用20%大蒜汁滴服,每次0.5~1毫升,每天2~3次;也可把大蒜捣碎拌在饲料中喂给。 二、雏鸡肺炎:该病主要由于育雏温度太低,昼夜温差太大,温度忽高忽低或突然遇到寒冷而引起,也有的是感冒继发肺炎。 1.症状:多发生于3~7日龄雏鸡,急性患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程慢的病鸡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或不食,最后因肺充血而死。 2.预防:要掌握好育雏温度,防止忽冷忽热,并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治疗:青霉素片(针剂也可)2周龄内每只鸡每次500单位,溶于水中,每天4次,连喂3天。磺胺噻唑每只鸡每次25毫克,拌在料内或直接投服,每天4次,连服3天。土霉素按0.05%溶于水中或拌在饲料中喂给,连喂3~5天。

三、雏鸡干腚病:该病多是由于小鸡刚出壳,蛋黄还没吸收好就急于喂食,或脐带感染、饮水不足等原因所引起的。 1.症状:肛门干、拉不下粪便、翅下垂、尖叫等。 2.预防:要在雏鸡出壳1天后,也就是待蛋黄吸收后再喂食,适当喂给青菜和供给饮水。 3.治疗:用0.1%灰锰氧溶液洗肛门,如脐带感染可涂擦紫药水,内服1~2滴菜油或香油。 四、白痢:这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对养鸡造成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防本病的发生。 1.不进带菌雏鸡:引种应到信誉好、无鸡白痢种鸡场进雏,严把进雏质量关。 2.重视环境消毒:健全场内消毒制度,鸡场环境每周用10%~20%石灰水或3%碱水喷洒消毒1次;育雏室在进雏前必须经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设备、器具上的残留物清除后再用3%火碱水、0.2%过氧乙酸或抗菌威等进行轮换消毒,最后每立方米用28毫升福尔马林熏蒸24小时,通风排净气味后方可进雏;10日龄以后的雏鸡,每周用0.1%次氯酸钠或0.1%过氯乙酸带鸡消毒1次,育雏室每天清扫一次,清扫后用0.3%过氧乙酸消毒;要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3.搞好预防投药:1~3日龄雏鸡用0.03%浓度的痢特灵拌料;4~14日龄用0.04%浓度的痢特灵拌料;0.05%~0.1%氯霉素拌料,连喂5天停3天后再喂;0.1%~0.2%土霉素拌料;100毫克/千克浓度氨苄青霉素饮水,连饮7天停3天;50~100毫克/千克浓度强力霉素拌料或饮水,连喂7天停3天;100~200毫克/千克氟哌酸拌料,连喂7天停3天等方法都能有效地防止本病发生。 4.加强日常管理:要保证合理的鸡舍温湿度和雏鸡密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雏

鸡沙门氏菌病

鸡沙门氏菌病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类常见多发病的总称,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 病原分三种: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 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称为鸡伤寒。 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统称为禽副伤寒。 流行特点 1.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近年来,育成阶段的鸡发病也日趋普遍。 2.本病主要经卵传播,如种鸡场白痢净化不好,雏鸡在胚胎期即感染,出壳雏多衰弱并成为传染源散播病原。 3.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死亡率可达30%以上,育成鸡和成鸡也可感染发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率不高,死淘率升高,其危害贯穿整个养鸡周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死亡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种鸡场的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制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 鸡白痢:各品种、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极高,成年鸡为慢性,严重影响产蛋;可垂直传播,几乎无法彻底消除。 鸡伤寒:主要危害3月龄以上的成鸡,无季节性,但以春、冬季多发,主要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鸡或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水平传播。鸭、鹌鹑、野鸭等也可感染。 鸡副伤寒: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主要危害1月龄内的幼雏。 临床症状 鸡白痢:多见孵出的鸡苗弱雏,5~7日龄症状明显,有的无症状死亡,怕冷,聚群,两翅下垂,食欲废绝,拉白色、淡黄、淡绿色黏性稀便,粪便粘着肛周,排粪困难,呼吸困难。 鸡伤寒: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成年鸡精神委顿,羽毛松乱,鸡冠萎缩、苍白,腹泻,粪便黄绿色,急性病例7天左右死亡。 鸡副伤:无明显症状死亡。10日龄后则表现精神委顿,怕冷,毛松,不食,口渴,排水样粪,有的呼吸困难,死亡率较高。 病理变化 鸡白痢:一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可见到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1周龄以上的病雏主要表现肝脏肿大,表面上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这时可见到腹腔内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鸡伤寒:最急性病例多无明显病变或很轻微。急性发病雏鸡最常见的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红肿。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则肝脏肿大呈铜绿色,有粟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肿大并常有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发生粘连。肺脏和肌胃也有灰白色坏死灶。 鸡副伤: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散布有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及灰白色坏死灶,肺发生坏死,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表面有斑点状坏死,心包炎,气囊炎,鼻窦炎、肠炎、盲肠内形成“栓子样病理变化”。成鸡有卵巢炎、腹膜炎病理变化。 防治要点 1.通过严格的卫生检疫和检验措施,防止饲料、饮水和环境污染。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种鸡场净化工作,加强卫生消毒,防止孵化感染,可有效防止鸡白痢的发生。 3.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保持育雏室、养禽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 4.出壳雏鸡开食时用敏感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新霉素等饮水或拌料,连续使用3~5天,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5.对发病鸡群的治疗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高敏药物使用,并注意穿梭用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鸡的生理特点

鸡的消化系统 鸡的消化器官在形态、构造和作用上都与家畜有显著不同(图19 )。 ( 1 )口腔、咽、食管和嗦囊 口腔:鸡无齿,上下领形成角质的咏,呈锥形。咏是鸡的采食器官,饲料在口腔停留时间很短,在舌的协助下很快咽下进人食管并在嗦囊中停留。 咽:口腔与咽没有明显的界限,常合称口腔。咽顶壁前部是鼻后孔,后部正中为咽鼓管漏斗,底壁是喉。 图19 鸡的消化器官简图 1 .缘 2 .鼻孔 3 .口腔 4 .气管 5 .食管 6 .嗦囊 7 .腺胃 8 .肝 9 .胆囊10 .肌胃11 .胰12 .十二指肠13 .空肠14 .回肠巧.盲肠16 .直肠17 .泄殖腔18 .法氏囊19 .输卵管20 .卵巢唾液腺:存在于口腔和咽的勃膜下,不发达,含淀粉酶量很少,消化作用不大,只能湿润饲料,便于咽下。食管和嗦囊:食管宽且易扩张,分颈段和胸段,颈段与气管同在颈部偏右侧皮下。食管在胸前口前方形成嗦囊,因此,嗦囊是食管的膨大部。嗦囊的功能是贮存食物,并根据胃的需要有节奏地把食物送进胃内,其分泌液无消化作用,仅起软化食物的作用。 ( 2 )胃鸡的胃有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腺胃,后部为肌胃。腺胃呈纺锤形,位于肝左右两叶之间的背侧,前与胸段食管相通,后与肌胃相接,且两者间的私膜形成中间区;腺胃内壁豁膜面上有乳头,是腺体的开口,能分泌胃液,用以消化蛋白质和矿物质;腺胃容积小,食物通过腺胃时,与胃液混合后立即进人肌胃。肌胃是鸡特有的一种消化器官,因其中经常有吞食的沙砾,又称砂囊,位于腹腔左侧、肝后方两叶之间;肌胃的肌肉发达,质地坚硬,收缩力强,内壁是一层类角质膜(中药名为鸡内金),起保护膜的作用;胃内常有砂石,对吞人的食物起机械性磨碎的作用,鸡如果吃不到砂粒,消化能力便降低,所以鸡要经常补喂砂粒。 ( 3 )肠和泄殖腔从胃中出来的酸性食糜在肠内与肠液、胰液、胆汁等混合,因此消化主要在肠内进行,但鸡的肠道短,容积小,食物通过快,这是鸡对营养物质消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另外,鸡消化道内无分解纤维的酶,故对粗纤维的消化力差,所以鸡日粮中不能含有过多的粗纤维(一般不超5 % ) ,否则就达不到对营养的要求。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与胃相连且中间夹有胰腺的肠段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分界处是肠段上称为卵黄囊憩室的一个小突起,是卵黄囊柄的遗迹;回肠末端较直,位于两段盲肠之间。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中有各种消化酶,能消化各种营养物质,一时难以消化的食物可以逆流到肌胃中继续加工磨碎。

雏鸡白痢如何治疗

雏鸡白痢,鸡肠炎如何治疗 养殖一定要记住任何疾病都要做到: 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为什么现在鸡白痢发病率比较高,这个病的形成应归咎于雏鸡自带的精卵上和自带的免疫抑制病上,但把患病开关打开的其实还是大多是养殖户自己, 对于肉鸡的饲养相信有很多养殖户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同一个厂的鸡苗,甚至是一车拉来的,分给两户饲养,有的患病,有的不患病,或者得病后的病情也是轻重不一(贵州奔驰药业为大家分享) 由于鸡白痢在鸡群中常呈周期性循环传播,即由感染的种鸡经卵传播给雏鸡, 部分雏鸡发病死亡,部分雏鸡耐过或呈隐性感染状态进入中鸡阶段,中鸡阶段又可能会有部分发病死亡,而大部分鸡只继续带菌进入种鸡阶段,然后按照上述情况发生新一周期的循环传播。 因此,控制鸡白痢要将各种有效的防制措施落实到鸡群的各个生长期,尤其是肉鸡群,对鸡群除应加强各种防制措施外,还应适当的做好针对性预防药物的准备,免得到时候用药着急,用错药,错过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间。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下雏鸡白痢的明显症状以及解刨的小要点! 一、发病症状: 1.拉稀,粪便白色或呈浆糊状,黏稠,黏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而不易掉下,形成干块,(注意部分积成一大块,堵住了肛门排粪) 2.排粪困难:雏鸡肛门括约肌不停地一伸一缩地活动,间或发出低沉痛苦的尖叫声。 3.病鸡怕冷,常挤成一堆,围在外面的小鸡往中间挤,身体蜷缩。 4.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缩头,拱背,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 二、剖检变化: 1.最急性死亡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较长的肝脏肿大、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部分可见卵黄吸收不好,内容物呈带黄色的奶油状或干酪状;心肌、肝脏、肺脏、盲肠、大肠和肌胃有坏死结节; 2.有的病鸡有心包炎;肝脏点状出血并有灶性坏死;脾脏肿大;肾脏充血或贫血,输尿管因充满尿酸盐而明显扩张;盲肠中可见干酪样物,有时混有血液;肠壁增厚,常有腹膜炎变化。 三、防治方法: 1.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杀虫防鼠,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处理不好都会引起疾病!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提供良好的营养和保证栏舍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3.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具等,应根据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