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6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
设计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课件(完整版)1. 引言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旨在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本课件将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习者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设计心理学概述2.1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目标是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2 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心理的产品。
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规律,设计师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感知原理:人类对于不同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感知机制,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机制,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产品。
•认知原理:人类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对设计有影响,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信息和界面。
•情感原理:人类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会产生情感体验,设计师需要通过情感设计来影响用户的情感态度,增强产品的与用户的情感连结。
3. 用户研究方法3.1 定性研究方法•用户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了解用户行为习惯和需求。
•用户访谈:与用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反馈信息。
•用户故事: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用户的故事,揭示用户需求和问题。
3.2 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统计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和满意度。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条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用户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偏好和效果。
4. 设计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4.1 色彩选择•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不同颜色可以唤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
•色彩对信息传达的影响:色彩在设计中具有区分和传达信息的功能,设计师需要合理运用色彩来传达产品的功能和信息。
4.2 界面布局•接近性原理:将相关信息放在一起,设计师可以通过接近性原理来实现信息的组织和信息的优先级。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九章 《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9)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九章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2.形象思维3.创造性思维4.创造思维过程5.顿悟6.直觉7.灵感8.设计艺术思维9.创造力10.创造力人格11.天赋12.设计师的职业压力11.拖沓效应二、问题与讨论:1.试论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你的设计过程,论述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在设计中的表现。
3.结合本章中介绍的创造力的理论和心理研究,谈谈艺术设计师如何能提高创造力。
4.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二、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的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P3602.形象思维:普遍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形象既包含了外界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包括人们思维中对具体形象产生的表象。
P361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与常规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寻找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活动。
P3664.创造思维过程: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P3685.顿悟:是指通过理解和洞察了解情境的能力或行为。
P3686.直觉:是不经有意识的推理而了解事物的能力或行为。
P3687.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暂时的创造状态。
P3688.设计艺术思维:设计师根据设计人物和设计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并且其中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
P3699.创造力:P375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角度:(1)对于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的角度。
设计心理学

材料情感表达,
1,产品材料的质感语言。材料情感特征是1,产品材料的知觉特征2,产品材料的肌理性。
杯子做成玻璃的质感,给人干净明快的质感。
1,产品材料的情感表达方式,金属情感,玻璃情感,塑料情感,木材情感,
2,产品材料情感设计的材料整合,产品材料的象征情感,产品材料的文化情感。
材料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2,前运算阶段,开始出现符号思维,开始使用语言,但主要是直觉思维,很少运用到推理和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开始使用关于时间,空间,逆向思维,可以进行逻辑的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更加抽象,儿童的在这个阶段充分发展,达到成人水平。
如何理解设计师的能力和能力的开发
设计师能力和开发能力
1,解决无法明确的问题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审美对象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审美感觉,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等。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且积极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反作用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物质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它包括潜意识和显意识。
色彩情感表达
色彩情感表达的方式。色彩与人们的心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色彩的共感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光的刺激后,在视觉形成色的同时,还往往伴有非色觉的感觉.
产品色彩有着距离感,产品色彩也有着重量感。
产品情感设计的色彩搭配。主要是通过对比和调和实现的。产品色彩的对比感觉。色彩的调和情感。
色彩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材料的情感通过知觉赋予材料的情感体验,将视觉物质材料的形状与人的情感体验相对应,当材料展现出来他的情感时,与人产生了沟通。
举例子
购买政策
指消费者在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谨慎的评价其一产品,品牌或者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论性的选择,即用最少的成本购买能满足其一特定的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设计心理学》PPT课件

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
liyan
.
1
目录
6.1 设计思维 6.1.1 思维 6.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6.1.3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6.1.4 问题求解 6.1.5 创造性思维 6.1.6 设计思维 6.1.7 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设 计艺术思维
6.2 设计师个体心理 6.2.1 创造力 6.2.2 创造力的结构 6.2.3 设计师人格与创造力 6.2.4 设计师 “天赋论” 6.2.5 设计师的创造力培养与激发
• 思维学应包括三个部分:“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 创造思维,微观与宏观结合”
.
3
鸽
逻辑思维
一种善飞的鸟
以谷类为食。
传递书信。 和平的象征
脊椎动物的一纲, 温血卵生,全身有 羽毛,后肢能行走, 前肢变为翅,一般 能飞
函件
指没有敌对、争端 或骚乱的
形象思维
返回
.
4
6.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
5
演绎
• 演绎推理是一种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它是人们依据已有知识和信息, 发展出新的知识的一种方式。其推理方式为:
前提1、设计师需要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 前提2、小王是一位设计师; 结论:小王一定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
•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相信那些能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 论,认为只有看上去合理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常常导致人们的错误结 论,因为在信息始终无法完全获得的情况下前提的定义总可能是偏颇 的,这样得到的结论便可能是谬论。
.
12
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联系。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1.消费社会:日渐挑剔的用户消费社会中设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消费,在这个意义上,设计人员要做的不仅是让商品在被购买后提供给使用者满意的功能,同时也需要赋予商品以美学、符号和文化等方面的意味,多角度、多层次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科技以人为本信息社会使设计更大程度地摆脱了技术以及生产可能性的制约,对“人”的关注被提到了最前例。
需要用艺术化设计的高情感去弥补和平衡人们在高技术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的疏离…… …..3.设计:多元性复杂性、多元性的设计背景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造物更贴近人的情感、生活和多样的需要。
案例:从功能、易用性、服务等全方位来看但就对中国的普通用户而言,苹果电脑的用户体验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并不好。
Wintel更昂贵的价格较封闭的系统缺乏第三方软件厂商的强有力支持买台苹果电脑就好比“请个祖宗回家”。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苹果电脑趋之若骛呢?美丽的苹果电脑在电脑界从未超过15%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商业上运营的也相当失败。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何苹果电脑为何能赢得众多粉丝的原因?设计“design”可以说,“世界不仅是由懒人创造”的,世界还是由“爱美的人”创造的。
二、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们对于需求以及使用的心理、意识并运用于设计的一门科学。
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与“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用户或消费设计主体(设计师)影响个体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四、研究范畴1.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
主要解决的是“使用”问题。
设计心理学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艺术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如何使设计在商业营销中获得成功,这个层次的设计艺术心理学主要针对用户“情感体验”的问题。
设计师心理,即研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围绕设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设计思维)及其影响要素,以及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创造力”的问题。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2、主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有哪些?设计心理学从这些理论和流派中找到了哪些与设计艺术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要点?(1)精神分析心理学无意识理论对艺术设计创作的解释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挖掘消费者(用户)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设计对象必须满足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的需要(2)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方法(3)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设计过程以及产品使用(5)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视知觉规律格式塔心理美学创造力、创造思维的研究3、请用感觉阈限的理论来解释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
(1)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阈限的运用:易视性(2)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3)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4、阐述违反知觉恒常性的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
(1)知觉理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人的知觉的主动性体现在恒常性方面的作用(依据经验修正)(2)潜意识理论(创作主体)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需要,是驱使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动力创作过程被当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过程的体验(3)注意(创作受众)和谐的刺激——符合恒常性新奇的刺激——违法恒常性依据荣格的理论,艺术作品依赖艺术家的个体产生,但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心底最深邃、最普遍的“意识”——对新奇刺激的需求5、简述视知觉的组织(1)图形与背景(2)良好图形原则求简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
设计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心理现象的多样性: • 认知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的心理活动; • 人的心理状态——对人的注意品质、意志行为、情感反应
的研究,在心理学中称为人的心理状态; • 人的个性心理——对人的动机、需要、兴趣、气质、性格
的研究,在心理学中称为人的个性心理;
——环境心理
7
案例5:“不可能图形”为什么不可能?
埃舍尔《Relativity》
彭罗斯三角”(Penrose Triangle)
1958年,两位名字叫彭罗斯(L. S. Penrose & R. Penrose)的英国心理学家共同发表了 一篇名为“不可能图形”的论文,首先提出了“不可能图形”的概念。这种图形看 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它们却广受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青睐。
8
埃舍尔的 “Belvedere’模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柱体,各个柱壁在底座和顶端之间相 互切换。这里有一个直梯,它的底部坐落在柱体的内部,然而,顶部却从梯的外部穿出。 一个坐着的人手里举着一个不可能立方体。比利时数学家马蒂厄·哈默克尔斯创造了这 个模型,以对“Belvedere”能在现实世界展示不可能立方体表示敬意。
这款可作U盘使用的MP3,其外观设计简洁明确,但是用户在使用中发现,存在二个缺陷:
1)吊带被放置在MP3上端,可能导致运动中机身部分的意外脱落; 2)按键平于机身平面,在运动中可能不慎接触到用户身体,导致按键被按动而意 外暂停(按一下表示“暂停”)。
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实际使用情境下的测试则很难发现。——可用性工程中的用户研究
13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基本概念: • 设计、艺术设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 心理、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
2016年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出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在《设计心理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出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
“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因素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心理。
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
提出天人合一说的是庄子。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出,德国的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
这些理论对设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
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 互联系。
•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如前面所提到的:
抽象思维是运用语言、符号、理论、概念、数字等抽象材料进行的思 维活动,形象思维则是用形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
•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系:
3、两者的起点都是对外界的感知。
4、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同样具有创造性,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部分, 并且与表现为一步一步有序推断的逻辑思维相比,形象思维似乎在整 个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处于先导的、启示性的地位。
形象思维同样具有抽象性、间接 的和概括性。
设计图中的房屋平面被简化成一个简单的 方框,各种家具、陈设、门窗也都是一些 抽象的符号,使那些掌握了这一表达方式 的人们一目了然,并更加易于进行下面的 逻辑推理判断——方案选择和修正。
• 思维学应包括三个部分:“逻辑思维,微观法;形象思维,宏观法; 创造思维,微观与宏观结合”
鸽
逻辑思维
一种善飞的鸟
以谷类为食。
传递书信。 和平的象征
脊椎动物的一纲, 温血卵生,全身有 羽毛,后肢能行走, 前肢变为翅,一般 能飞
函件
指没有敌对、争端 或骚乱的
形象思维
返回
6.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 现代生物学对左右脑分区的实验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之间的相互独立,并且协同关系。
• 20世纪50年代,R·W·斯佩里等学者通过 “裂脑人” 的研究发现,人 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半球是抽象思维中枢, 负责处理语言和概念,主管人的语言、言语理解、阅读、书写、计算、 推理、分类、回忆和时间感觉;右半球则做一些难以换成词语的工作, 是形象思维中枢,其主要的功能是处理表象,主管人们的知觉辨认、 空间定向、形象记忆、想象、做梦、模仿、音乐、美术、舞蹈、高级 情感、态度等,对复杂关系的处理远胜于左半球。
形象思维是人们能创造出整体的、概括性的、典型的、具有某 种风格的图像。光凭借概念,画家怎能将现实的客体牛抽象为 这样独特、真实的牛的形象?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飞船草图 设计师利用草图记录脑中闪现的表象。 如果没有形象思维,人们又怎能无中生有出这些现实生活中并 不存在的物品?
• 形象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
6.3 设计师压力应对 6.3.1 设计师常见的职业压力 6.3.2 设计师的压力应对
6.1.1 思维
•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性的自觉的、间接的 和概括的反映。
• 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处理所获得的信息,是思维学的研究课题”。 可见所谓“思维”即为认知心理学中提出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包括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诸多内容。
手机是手 持的移动 设备…..
Jawbone耳机式手机
2、形象思维
•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
• “形象”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表象”或“意象”,有学者认 为它类似于一种“心理图画”,人脑以形象思考时,就像观看 无声电影。
• 整体性、直觉性、跳跃性、模糊性。
• 形象思维,不同于“知觉”或者单纯的直觉,它比知觉的形象 暗淡、模糊,作为基本材料的“形象”不是原始的感觉素材, 而是一种省略某些特征,突出重要特点的典型的,概括性的形 象。
1、就思维的过程来说,它们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逻辑思维更像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理解、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 不断学习、锻炼发展出来的一种工具性的思维方式,而形象思维则可 能是人们的一种本元思维,人们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可能抛弃这种思维 能力。
2、两者都具有思维活动所共有的特征:即抽象性、间接的和概括性。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意之竹—纸上之竹
• “印象-意象-艺术形象”的逐步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形象思 维的过程。其中的“意象之竹”就是指创作主体思维中的“竹之形 象”,它不是单纯的对现实中竹之形象的镜像反映,而是一种经过思 维加工的形象,是形象思维的反映。
吕中元设计 湖北第六届美展标志
设计师从具像的原始人的头饰,以及“美”字,经过抽象、组合、 变形等过程,创造出这个标志,即以形象作为素材进行创造的过程。
归纳推理
• 归纳推理是指利用已有信息产生可能而不确定的信息 例如手机外壳使用的材料主要为abs和pc塑料,因此这款手机也应使 用塑料材料,归纳推理使人们选择曾经尝试并且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
• 归纳思维的缺陷在于有时当新问题与旧问题类似,但存在某些关键性 差别的时候,会导致固着于经验,而形成思维定势。
设计心理学
第6章 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
目录
6.1 设计思维 6.1.1 思维 6.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6.1.3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6.1.4 问题求解 6.1.5 创造性思维 6.1.6 设计思维 6.1.7 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设 计艺术思维
6.2 设计师个体心理 6.2.1 创造力 6.2.2 创造力的结构 6.2.3 设计师人格与创造力 6.2.4 设计师 “天赋论” 6.2.5 设计师的创造力培养与激发
1、逻辑思维 • 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
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 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 特点:概念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语言符号性 • 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主要为线性的,或分支性的,它不能像形象思维 那样,建立二维图像或三维情景。 • 逻辑思维主要借助推理(reasoning)的认知方式,通过已掌握的条 件和信息,逐步做出识别和判断,最终达到目标。 • 推理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两类
演绎
• 演绎推理是一种三段论式的推理方式,它是人们依据已有知识和信息, 发展出新的知识的一种方式。其推理方式为:
前提1、设计师需要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 前提2、小王是一位设计师; 结论:小王一定具有计算机绘图和手绘草图的能力。
•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人们相信那些能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 论,认为只有看上去合理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常常导致人们的错误结 论,因为在信息始终无法完全获得的情况下前提的定义总可能是偏颇 的,这样得到的结论便可能是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