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历史、美食、风景)

合集下载

贵阳简介介绍

贵阳简介介绍

旅游业发展
贵阳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 ,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胜
地。
贵阳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 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对旅游 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旅游业的品
质和效益。
贵阳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 游,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
力量。
04
社会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族文化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 ,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鲜明 ,如苗族的银饰、刺绣和鼓藏节,布依族的糯米饭和油纸伞 ,侗族的鼓楼和侗族大歌等。
05
美食特产
美食小吃
丝娃娃
一种贵阳特色的面食,用烙饼 夹上凉面、黄瓜、海带等配菜 ,再淋上酸辣酱,口感丰富,
美味可口。
豆腐圆子
以豆腐为主要原料,搭配各种 调料制成,味道香浓,外酥里 嫩。
酸汤鱼
以酸汤为底料,加入鱼片、蔬 菜等食材,酸辣可口,营养丰 富。
苗家糍粑
将糯米蒸熟后捣成泥状,再制 成小块状晾干,口感软糯,香
教育事业
贵阳市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 了显著成就。例如,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财经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 有盛誉。
贵阳市的基础教育资源丰富,许多中小学也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同 时,贵阳市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
甜可口。
特色特产
贵州茅台
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以茅台镇出产的茅台 酒最为著名,口感独特,香气扑鼻。
贵州蜡染
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以蜡为颜料,绘制出 各种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黔东南银饰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
高考改革
贵州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了“3+3” 模式。
教师培训
贵州省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育资源与设施
教学设施
01
贵州省各级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
设备和实验室。
图书资源
02
贵州省加强了图书馆建设,增加了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
04
贵州省教育发展
教育现状
基础教育
贵州省的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和初中入学率 逐年提高,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
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滞后,高等教育资源相 对匮乏,但近年来也有所改善。
职业教育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缺乏专业化的师 资力量和实训基地。
教育政策与改革
义务教育
贵州省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率。
平原等。
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贵州省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 主,占比较大,同时还有一定比例 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土地利用特点
贵州省土地利用特点是以农业用地 为主,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土地 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潜力较大。
水资源
01
02
03
水资源总量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较大, 但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度假等,这些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特色美食
酸汤鱼
酸辣是贵州饮食最大的特点,苗族酸汤鱼是一大代表。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外加糟辣椒 和一些中草药,各种鱼搭配各式涮菜,风味独特。
丝娃娃
形似襁褓中的婴儿,通体雪白,口感香嫩,味道醇厚,由绿豆皮、豆腐皮、青菜、豆子等 包成。

贵州省情 精简知识点

贵州省情 精简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大气降水比较丰富(2)光、热、水基本同季(3)立体气候明显(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暖湿润不利:(1)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2)“倒春寒”“秋绵雨”等自然灾害“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3)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不利:(1)自然生态比较脆弱(2)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3)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贵州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贵州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避免掠夺开发和过度开发,以免造成资源的枯竭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开发的同时,应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保持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由于封闭,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化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封闭原因:(1)“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2)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2008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23亿元发展到333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发展到8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96.9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8.76元。

发展潜力巨大:(1)具有生物、能源、矿产、旅游、气候、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一定优势(2)贵州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实力(3)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性调整,使贵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

贵州省情简介:贵州简称“黔”或“贵”,位于祖国的大西南,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总人口39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8个世居民族。

现辖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4个地级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3个自治州和毕节、铜仁等2个地区,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尤以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水煤结合、水火互济,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保有储量571.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素以“江南煤海”著称,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省份。

矿产资源量大质优、分布集中,已发现矿产128种,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有32种,与能源的配位组合良好,具有十分优越的开发条件。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富有特色,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著名的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贵州具有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文化,构成了华丽的交响,被誉为“公园省”,是避暑胜地和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

5000公里以上;目前全省通航民用机场6个,“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一干十支”的民用机场布局,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00条以上;提高北进长江、南下珠江的内河通航能力,2015年通航里程将达到3625公里。

贵州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畜禽、辣椒、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有色、建材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以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

贵州省省情

贵州省省情

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介概况介绍
贵阳,简称“黔”,是中国的一个省会城市,也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处,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汇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贵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贵阳曾是黔中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城市中心的钟楼、东关文化广场和扶贫公园等都是贵阳的地标建筑。

此外,贵阳还拥有众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美术馆等,展示和保护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贵阳还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近年来,贵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互联网产业,被赋予了“中国光谷”和“中国数谷”的美誉。

贵阳还
举办了许多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和活动,如贵阳国际汽车、工程机械博览会等,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贵阳还以其美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有“天下美岳”之称的贵山、清凉的花溪、悠闲的青岩和奇特的南明河等自然景观成为了游客们追逐的目标。

贵阳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大吸引力,如贵阳过桥米线、花溪牛肉粉和酸汤鱼等,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总之,贵阳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既有悠久的历史文
化底蕴,又具备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