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力运动和力》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3)理解:“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
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受平衡力
的作用.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本实验研究的是哪两个力的平衡条件? B . A.两边钩码对细绳的拉力 B.两边细 绳对硬纸片的拉力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例 2 (2019·盐城模拟改编)如图甲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
(1)将硬纸片上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两端的滑轮,在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
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 调整钩码个数
改变拉力大小.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3.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2020 中考复习课件《力 运动和力 》(共48张PPT)【优秀课件】

物理中考课件PPT-力 运动和力

物理中考课件PPT-力 运动和力

(续表)
考点
课本
重力 的大 小
内容摘要 ①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质 量成正比,两者比值是一个定值:
g=Gm =9.8 N/kg。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②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 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③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但物体的重力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在不 同地方g值略有变化,如g山顶<g山脚。 g地=9.8 N/kg只是地球上的平均值。 ④不同星球,g值不同,跟星球的质量和 大小有关。
11.(1)如图所示,某乘客在乘坐电梯,让乘客站立 在磅秤上,当电梯静止,磅秤的示数为 600 N。由此可 知,人的重力为______N,人受到的支持力为______N。 为什么?
(2)当电梯以 0.5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乘客受到 的支持力为________N;当电梯以 0.7 m/s 的速度匀速 上升时,乘客受到的支持力________(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600 N;为什么?
2.(1)一个足球的重力接近( )
A.420 g B.4.2 kg C.0.42 N 你排除其他答案的理由是什么?
D.4.2 N
(2)如图,运动员使劲踢向足球,足球将________,
你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踢球的同时,运动员的脚将________,你判断 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考点
课本
重力
内容摘要
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对周围物体产生的 力叫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 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或者说是垂 直水平面向下。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效 果是使物体下落、挤压支持面。 ④苹果自由下落的方向就是竖直方向。把 物体用细线悬挂起来,静止时细线的方向 就是竖直方向,叫铅垂线(或重垂线)。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PPT43页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PPT43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8章《运动和力》ppt课件(47页)(1)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8章《运动和力》ppt课件(47页)(1)
答案:C
初中化学课件
考题再现
1.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
究跳远成绩是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
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
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速度约为370 m/s.
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 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
绩更好
B. 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
成绩更好
C. 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
向西跳更有利于提高成绩
D. 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
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初中化学课件
2. (2015广东)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 摩擦分为__静___摩擦和____动_摩擦,动摩擦又分为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4.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
擦力越大,反之,滑动摩擦力越小.
初中化学课件
中考考点精讲精练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
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
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
第一定律
初中化学课件
4. 如图1-8-2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一本静止的书上 竖直放置一块橡皮, 当书突然向右运动时,橡皮将会 ___向__左__倾__倒___;如果书表面绝对光滑,上述现象中橡 皮将会___保__持__静__止___.(填“向右倾倒” “向左倾倒” 或“保持静止”)

【中考物理考点梳理】《2.第9讲 力 运动和力》PPT课件

【中考物理考点梳理】《2.第9讲 力 运动和力》PPT课件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 越__长___,且弹簧 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第9讲 力 运动和力—考点梳理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2)使用方法及读数 a.使用前:看清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检查弹簧测力 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 零刻线上;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正 比,公式是 G=mg ,g一般取
大小

9.8N/kg或按要求取10N/kg
方向 要
竖直向下 ;应用:铅垂线、水平仪
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作用点 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
、空心圆球等
第9讲 力 运动和力—考点梳理
第9讲 力 运动和力—考点梳理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续表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 末端表示力的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同一图中,力越大 ,线段越长) 力的示意图
力的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既是 __施__力____物体,同时又是 受力 物体
返回思维导图 返回栏目导航
续表
常考重力估测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一只老 母鸡的重力约为15N;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N;一个苹果的 重力约为1.5N
知识链接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在支撑面积相 等的情况下,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程度越高。
知识链接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物体,且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共37张)ppt1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共37张)ppt12

如何选择参照物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我们要选择一个 假定不动的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标准,这个 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 改变,叫静止.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运动. 3)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我们是以 地面或与地面固连的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参 照物的.
隧道长约2.5km
三、长度的测量



1.正确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为了使 用方便,还有一些比m大的和比m小的导 出单位,主要有:km、dm、cm、mm、 μm,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m=10-3km; 1m=10dm; 1m=102cm; 1m=103mm; 1m=106 μm; 1dm=10cm; 1cm=10mm; 1mm=103 μm.
2.正确使用刻度尺

“三读”: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数字
数字
估计数字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 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 果 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 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 总量除以累 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 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 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 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 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 场 的弯道处长. (3)平移法 用平移法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 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力运动和力专题复习课件
2.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 慢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惯性的利用与防范: ①利用:跳高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 柄上;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助跑等。 ②防范:汽车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汽车装备安全气囊和配备刹车系统等。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相等 ,方 向 相反 ,并且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用效果 1.如图所示,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用力压或者拉弹簧 时,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这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
3.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的力,这样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选填“相同”或“相反”)。 ③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a.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大 ; b.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 。
命题点:力的作用效果 2.让一个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如图甲),观察 到小铁球运动的 形状 发生了改变;再次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 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如图乙),观察到小铁球运动的 方向 发生了改 变。上面的实验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命题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如图所示,分别在 A、B、C 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在 或“C”)点更容易将门推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中考物理专项总复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专题课(共53张PPT)

中考物理专项总复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专题课(共53张PPT)


A.向东跳有利
B.向西跳有利
C.向南或向北跳有利
D.向各个方向跳都一样
h
27
03– 惯性 - 现象分析
11. 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
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1)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2)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3)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4)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3.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4. 物体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5. 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平衡力,它将永远静止下去。(
6. 物体如果受平衡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7. 物体如果受平衡力,它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h









非平衡




平衡力




不受力
8
01 - 辨析类


h
5
01 - 辨析类
1.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
h

6
01 - 辨析类
1.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
化。(

2.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可能改变。


3.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4. 物体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运动与力的
关系
重难点专项
复习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互接触 3.产生的条件:
(2)发生弹性形变
4.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都属于弹力
考点二、弹力
5.应用: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
的伸长量就_越_ 长_ __。
(2)正确使用。
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最__大__测__量__值_。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 5 _N,分度值是__0.2__N。 ②调零:指针指到__零__刻__度__线_上。
3.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_同__一__个__物体上。(2)大小_相__等__。
(3)方向_相__反__。(4)作用在__同__一__直_线__上__。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 _大__小__和__方__向___。 (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_平__衡__力__,则 物体处于__静__止_状态或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状态。 【点拨】 (1)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所以平衡力的合力为0。 (2)物体在某一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变,在此方向上受到的力 为平衡力。
2018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力 运动和力
力 定义、单位、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重力
定义、

大小、方向、重心
运 动
弹力
定义、产生条件 弹簧测力计:原理、使用方法

定义、产生条件、方向

摩擦力 影响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与防止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二力平衡
考点一、力的概念及力的描述
1.概念:力是_物__体__对__物__体__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使物体发生_形__变__。 (2)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__动__状__态__。 3.力的三要素:力的__大__小__、__方_向__、__作__用__点__,力 的三要素不同,作用效果_不__同__。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1)在_受__力__物体上,沿_力__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2)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方__向__。 (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作__用__点__。 5.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相__互__的。
5.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方法:_增__大__压力或__增__大_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方法。 ①__减__小_压力或__减__小_接触面粗糙程度。 ②用滚动代替_滑__动__。 ③相互接触的面_隔__开__。 【点拨】 (1)任何物体的表面都存在摩擦,如果是光滑表面,则 可视为没有摩擦。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 不能说成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且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质量 越 大,惯性越大。
考点五、牛顿第一定律
(3)利用和防范(如下表)
实例
原来状态
锤头和锤柄 一起向下运 动
现象解释
状态的改变 及原因
锤柄遇到桌 面停止运动
产生变化
锤头由于_惯__性__继 续向下运动,所 以会紧紧地固定 在锤柄上
考点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相对 运动时, 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这种 力叫滑动摩擦力。
a.互相接触且有压力 2.产生条件 b.有相对运动
c.接触面粗糙
3.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反思: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考点四、摩擦力
4.影响因素: (1)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 力 越大 。 (2)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__大 _。
考点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静__止__ 状态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 (2)得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_推__理__而__概__括_ _得出的。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 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 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原_来__运__动__状__态__不__变___的性质。
③使用时使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__轴__线__方__向_一致。
④读数:视线要与刻度板面__垂__直_且正对指针,图中弹簧测 力计对小车的拉力是_3_._6_N。
考点三、重力
1.定义:由于_地__球__的__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 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大小: (1)测量:用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来测量。 (2)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正__比__,其 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9_._8_N_/_k_g_。 (3)公式:_G_=_m_g_。 3.方向: (1)不变性:总是_竖__直__向__下__。 (2)应用:用_铅__垂__线__指示力的方向。检查工 作台面是否水平,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人和车一起 向前运动
车由于各种 原因停止运 动
人的上身由于 __惯__性_继续向前运 动,安全带和安 全气囊可以减少 对人的伤害
考点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_静__止__状态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 2.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平__衡__状
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考点一、力的概念及力的描述
【点拨】 (1)一个力必须涉及两个物体,且不接触的两 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之间的吸引 力。 (2)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 变。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而不是“一 定改变”。
考点二、弹力
1.形变: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又_恢__复__原来的形状。 (2)塑性:受力形变后,不能__自__动_恢__复__原来的形 状。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而产生的力。
考点三、重力
4.重心: (1)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 重心在它的_几__何__中__心_上。
【点拨】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始终竖直向 下即指向地心,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与物体所处 的运动状态、位置等无关。 (2)g=9.8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 重力大约是9.8N,不能写成1kg=9.8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