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燃料燃烧综合实验报告(3篇)

燃料燃烧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料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燃料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研究不同燃料燃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评估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和环境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料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光和物质的过程。

燃烧反应的基本形式为:燃料 + 氧气→ 热量 + 光 + 二氧化碳 + 水。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影响燃料燃烧的因素,如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燃烧温度等。

三、实验器材1. 燃烧装置:包括酒精灯、蜡烛、煤油、木炭等燃料。

2. 氧气发生器:用于提供氧气。

3. 温度计:用于测量燃烧温度。

4. 热电偶:用于测量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

5.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器材,确保其完好无损。

将燃料分别装入酒精灯、蜡烛、煤油、木炭等燃烧装置中。

2. 燃烧实验:将燃烧装置分别点燃,观察不同燃料的燃烧现象。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数据。

3. 氧气浓度实验:将氧气发生器放入燃烧装置中,观察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数据。

4. 燃烧温度实验:使用温度计和热电偶测量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5. 热效应实验:将热电偶插入燃烧装置中,测量燃烧过程中的热效应。

记录热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 环境影响实验: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颗粒物,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现象观察:不同燃料燃烧时,火焰颜色、燃烧温度、燃烧时间等存在差异。

例如,酒精灯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燃烧温度较高;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温度较低。

2. 氧气浓度对燃烧的影响: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充分,火焰颜色越亮,燃烧温度越高。

3. 燃烧温度实验:燃烧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燃烧峰值温度与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4. 热效应实验:燃烧过程中,热效应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燃烧峰值热效应与燃料种类、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燃料性质等,并验证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足够的氧气供应。

2. 燃料(石蜡)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3. 燃料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材料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5. 温度计一个6. 氧气浓度计一个7. 秒表一个8.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

-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 每次实验后,打开容器,测量蜡烛燃烧后的氧气浓度,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蜡烛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温度下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火焰的燃烧情况。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蜡烛(如蜡烛、油灯、酒精灯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燃料的燃烧时间、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无气味。

-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高。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弱,燃烧时间缩短。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强,燃烧时间延长。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蜡烛燃烧时间、火焰燃烧情况不同,燃烧效率也不同。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木柴燃烧测试实验报告(3篇)

木柴燃烧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木柴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探究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3. 分析木柴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木柴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主要成分是碳、氢、氧等元素。

在燃烧过程中,木柴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灰烬等物质。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生成物,了解木柴燃烧的原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木柴(干燥、质量约50g)2. 烧杯(100ml)3. 铁夹(2个)4. 酒精灯5. 火柴6. 干净的玻璃片7. 澄清石灰水8. 滤纸9. 秒表10.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木柴切成约1cm厚的片状,用滤纸擦拭干净。

2. 用铁夹夹住木柴,将其放在酒精灯的上方。

3. 点燃酒精灯,使木柴开始燃烧。

4. 观察木柴燃烧的现象,记录燃烧过程中的颜色、气味、火焰形状等。

5. 用烧杯收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秒表记录收集时间。

6. 将燃烧后的木灰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7. 用玻璃片收集燃烧产生的烟雾,观察其颜色、气味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木柴燃烧现象:木柴燃烧时,火焰呈黄色,伴有蓝色火焰。

燃烧过程中,木柴表面逐渐变黑,有少量灰烬产生。

燃烧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气味,可能是焦油和酚类物质。

2. 澄清石灰水实验:将燃烧后的木灰加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柴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3. 烟雾观察:燃烧产生的烟雾呈白色,有轻微的气味。

六、实验结论1. 木柴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灰烬等物质。

2. 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澄清石灰水实验表明,木柴燃烧确实产生了二氧化碳。

七、实验讨论1. 木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建议在燃烧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通风、使用烟囱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木柴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应妥善处理,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2. 分析燃烧过程中氧气、温度和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和温度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氧气、温度和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木条、火柴、蜡烛、酒精、砂纸、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烧杯、水、玻璃棒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玻璃棒、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1)将一根木条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抽空,再次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1)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试管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3. 实验三:探究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1)将火柴点燃,放入烧杯中,观察火柴燃烧情况。

(2)用砂纸将木条表面摩擦,使其表面粗糙,点燃木条,放入烧杯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当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抽空后,木条无法燃烧。

这说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实验二:蜡烛在试管中燃烧,当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时,火焰变得更旺。

这说明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

3. 实验三:火柴在烧杯中燃烧,而摩擦后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这说明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

3. 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燃烧越旺。

4. 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可燃物越易燃,燃烧越旺。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物质燃烧探究实验报告

物质燃烧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

2. 探究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和产物。

3.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质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

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酒精灯、镊子、火柴、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澄清石灰水、石蜡、纸张、棉花、铁丝等。

2. 实验试剂:酒精、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步骤1. 预热:将酒精灯点燃,预热实验器材。

2. 实验一:观察酒精燃烧现象(1)将少量酒精倒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酒精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3. 实验二:观察石蜡燃烧现象(1)将石蜡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熔化。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熔化的石蜡,滴在火焰上。

(3)观察石蜡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4)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5)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4. 实验三:观察纸张燃烧现象(1)将一张纸张折叠成小船状,用火柴点燃。

(2)观察纸张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 实验四:观察棉花燃烧现象(1)将少量棉花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棉花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3)将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4)取下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6. 实验五:观察铁丝燃烧现象(1)将铁丝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夹住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

(2)观察铁丝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形状、燃烧速度等。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1. 可燃物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助燃剂,通常指空气中的氧气。

3. 热量:点燃可燃物质,使其达到着火点。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 热量三、实验用品1. 可燃物质: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空气。

3. 热源:酒精灯、打火机等。

4.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温度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可燃物质,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或打火机点燃可燃物质,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

4. 对燃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测定燃烧产物的质量、热量等。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燃烧原理。

五、实验现象1. 燃烧时,可燃物质发出火焰,并伴有热量释放。

2. 燃烧产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其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3. 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烟雾和灰烬,汽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少量水。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热量。

3.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报告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2.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现象。

燃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可燃物: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等;2. 氧气:指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氧气,通常来自空气;3. 着火点:指可燃物在氧气存在下开始燃烧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可燃物的燃烧现象,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火柴;3. 酒精灯;4. 酒精;5. 纸张;6. 水槽;7. 铁架台;8. 烧杯;9. 温度计;10. 量筒;11. 红磷;12. 白磷;13. 滤纸。

四、实验步骤1. 将纸张撕成小块,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观察其燃烧现象;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观察其燃烧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将纸张撕成小块放入烧杯中,纸张不燃烧;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纸张燃烧;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滤纸不燃烧;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温度低于着火点不燃烧,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纸张、红磷和白磷分别代表可燃物,氧气来自空气,温度计测量温度;3. 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红磷和白磷在满足燃烧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燃烧现象;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火灾事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实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可燃气体积聚;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4. 实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的结论(3篇)

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的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原理,并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验证燃烧产物,进一步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玻璃棒、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层现象。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将玻璃棒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石灰水变化。

(3)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现象。

(4)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熄灭蜡烛,观察蜡烛残余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分层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颜色最亮;内焰温度次之,颜色较暗;焰心温度最低,颜色最深。

2. 石灰水变化:将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 烧杯内壁现象: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 温度变化: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5. 熄灭蜡烛现象:熄灭蜡烛后,观察到蜡烛残余物。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石蜡熔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和光能被释放出来。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验证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了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为后续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逊克农场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八年级__班0806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角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现 象
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下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蘸有酒精的棉花
______;蘸有水的
棉花_______。

_____________。

乒乓球片_______
滤纸片_________ 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
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原
因吗?
2、如果将实验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
生?(提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
评语
教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