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设计实验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材料:取适量MnO2于广口瓶,用注射器取5ml双氧水,连接好制氧装置。
2. 设定实验组:取带气球的具支试管倒入适量热水,再取一小块绿豆粒般大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中,放入大烧杯左边。
3. 设定对照组:另取一支干燥试管放入一小块绿豆粒般大小的红磷,塞上带气球橡皮塞,放入大烧杯右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操作:将制氧装置和具支试管连接,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通入氧气,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5. 实验现象分析:干燥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具支试管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燃烧的条件,增强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2. 分析燃烧过程中氧气、温度和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三要素:氧气、可燃物和温度的相互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氧气、温度和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木条、火柴、蜡烛、酒精、砂纸、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烧杯、水、玻璃棒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集气瓶、烧杯、玻璃棒、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氧气对燃烧的影响(1)将一根木条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抽空,再次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燃烧的影响(1)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试管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3. 实验三:探究可燃物对燃烧的影响(1)将火柴点燃,放入烧杯中,观察火柴燃烧情况。
(2)用砂纸将木条表面摩擦,使其表面粗糙,点燃木条,放入烧杯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当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抽空后,木条无法燃烧。
这说明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实验二:蜡烛在试管中燃烧,当酒精滴在蜡烛火焰上时,火焰变得更旺。
这说明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
3. 实验三:火柴在烧杯中燃烧,而摩擦后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这说明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燃烧的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
3. 温度对燃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燃烧越旺。
4. 可燃物的性质对燃烧有影响,可燃物越易燃,燃烧越旺。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分
析其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5.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 灭火方法是( )
•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 • B.立即用嘴用力吹 • C.立即盖上锅盖 • 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 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纸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
满足
灭火的原理:
•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2.将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
•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 其一
1、如何理解燃烧的促进? 2、为什么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的区别 4、用水灭火的理由
生命可贵,安全重于泰山
• 新华网哈尔滨12月6日电 (记者梁冬) 记者从 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抢险 救灾指挥部获悉,5日晚,救援人员在井下 终于发现了本次事故最后一名遇难矿工的 遗体,至此,救援工作宣告结束。本次矿 难共造成171人遇难,其中包括169名井下 遇难矿工和2名地面工作人员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
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
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____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 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 式),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 _____。
燃烧的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
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1. 可燃物质: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助燃剂,通常指空气中的氧气。
3. 热量:点燃可燃物质,使其达到着火点。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 热量三、实验用品1. 可燃物质:木材、纸张、汽油等。
2. 氧气:空气。
3. 热源:酒精灯、打火机等。
4.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温度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可燃物质,放入烧杯中。
2. 用酒精灯或打火机点燃可燃物质,观察燃烧现象。
3. 记录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
4. 对燃烧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如测定燃烧产物的质量、热量等。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燃烧原理。
五、实验现象1. 燃烧时,可燃物质发出火焰,并伴有热量释放。
2. 燃烧产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其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3. 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燃烧产物的颜色、状态等因可燃物质不同而异。
例如,木材燃烧产生烟雾和灰烬,汽油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少量水。
3.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燃烧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至可燃物质完全燃烧。
七、实验结论1.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放热反应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质、氧气和热量。
3.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试验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试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并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材料
1. 镁丝
2. 烧杯
3. 镊子
4. 酒精灯或火柴
5. 氧气气体
三、实验步骤
1. 将一根镁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或火柴的火焰中点燃。
2. 将点燃的镁丝放入烧杯中。
3. 将烧杯口贴上试管,让氧气气体进入烧杯。
4. 观察镁丝在氧气气体中的燃烧情况。
四、实验原理
燃烧是物质与氧气气体反应产生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燃烧条件。
燃烧条件主要包括:氧气气体、点燃温度和可燃物质。
在实验中,通过控制氧气气体的供给,观察镁丝在氧气气体中燃烧的情况,从而理解燃烧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当镁丝在酒精灯或火柴火焰中点燃后,可以观察到镁丝燃烧的现象。
2. 将镁丝放入烧杯中,贴上试管让氧气气体进入后,观察到镁丝的燃烧变得更加明亮、迅速。
3. 由此可知,在氧气气体充足的情况下,镁丝的燃烧更加旺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务必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火灾和烧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火灾。
3. 氧气气体具有氧化性,操作时要注意气体泄露的情况,避免发生意外。
七、思考问题
1. 为什么镁丝在氧气气体中可以发生燃烧?
2. 燃烧条件对物质燃烧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2. 通过实验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光和热的现象。
燃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可燃物:指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等;2. 氧气:指燃烧过程中所需的氧气,通常来自空气;3. 着火点:指可燃物在氧气存在下开始燃烧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可燃物的燃烧现象,验证燃烧需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火柴;3. 酒精灯;4. 酒精;5. 纸张;6. 水槽;7. 铁架台;8. 烧杯;9. 温度计;10. 量筒;11. 红磷;12. 白磷;13. 滤纸。
四、实验步骤1. 将纸张撕成小块,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观察其燃烧现象;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观察其燃烧现象;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观察其燃烧现象;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观察其燃烧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将纸张撕成小块放入烧杯中,纸张不燃烧;2. 点燃酒精灯,将酒精滴在纸张上,纸张燃烧;3.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4. 将滤纸撕成小块放入水中,滤纸不燃烧;5. 将白磷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6.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入烧杯中,红磷温度低于着火点不燃烧,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
六、实验结论1.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纸张、红磷和白磷分别代表可燃物,氧气来自空气,温度计测量温度;3. 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红磷和白磷在满足燃烧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燃烧现象;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火灾事故。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实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可燃气体积聚;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4. 实验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晓不同燃料的燃烧条件。
2.掌握燃烧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消防常识,掌握火灾应急处理方式。
4.能够自主观察、实验、总结、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1.知晓燃烧的化学反应条件,如氧气和燃料的比例。
2.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化学反应和消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对于火灾应急处理方式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燃烧条件实验操作步骤:(1)在实验室准备好测试所需的器材和燃料。
(2)取一个净空瓶,将其口用一根玻璃吸管与瓶内附的杯子连接。
(3)将瓶内燃料燃烧至完全燃烧,向瓶内慢慢注入少量氧气,使其燃烧更加旺盛。
(4)通过直观观察,比较燃烧前后产生气体的量的差异,总结出氧气和燃料的正确比例。
2.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1)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其重量。
(2)将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点燃酒精,让其完全燃烧。
(3)将烧杯放入烤箱中加热,直到所有水分蒸发后,再将其取出放冷。
(4)根据烧杯的重量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再将颜色无色的费氏试剂滴入烧杯中,记录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推测出产生的气体类型及化学反应式。
3.消防常识与实际操作:(1)对于初中生而言,消防常识和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2)通过给学生讲解火灾事故的类型,结合实际演习进行示范和实现训练来提高学生对于火灾应急处理的警惕与反应能力。
五、教学后记:本教学方案设计理念广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探究燃烧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
同时在运用消防常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了解具体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物体燃烧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物体燃烧的条件,验证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并进一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热能和光能的过程。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如下:1.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等。
2. 助燃物:支持燃烧的物质,一般为氧气。
3. 点火源:引起燃烧的能量来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
本实验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方案,验证这三个条件的必要性。
三、实验材料1. 可燃物:木条、纸张、酒精、汽油等。
2. 助燃物:空气(含氧气)。
3. 点火源:酒精灯、火柴、打火机等。
4.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可燃物(1)将一小块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将一小块纸张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3)将一小滴汽油滴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汽油是否燃烧。
2. 实验二:验证助燃物(1)点燃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2)将一小块木条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燃烧现象。
(3)将一小块木条放入水中,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3. 实验三:验证点火源(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燃烧。
(2)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观察酒精灯是否燃烧。
(3)用摩擦方法点燃纸张,观察纸张是否燃烧。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木条、纸张、汽油均能燃烧。
2. 实验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熄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木条在水中不燃烧。
3. 实验三:火柴、打火机、摩擦均能点燃蜡烛、酒精灯、纸张。
六、实验结论1.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温度)。
2.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3. 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和灭火学案学习目标: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一
实验目的: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
药品:红磷、白磷、氮气、氧气
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二
实验目的: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
药品:红磷、白磷、氮气、氧气
实验操作
检测题
依据右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
N,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2
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2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
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
依据右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
N,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2
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2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
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
依据右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
N,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2
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2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
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
依据右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
N,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2
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O,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2
(1)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
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