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康复学.ppt

中医养生康复学.ppt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
(一) 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转变) (三)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 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 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 展特征、水平和目标。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定义: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
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 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 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研究养 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促进健康、延年益寿为目 的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不同于预防医学)
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 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 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中医养生康复 ppt课件

中医养生康复  ppt课件

白虎锁
白虎锁——位于大腿 根部,腹股沟内侧端 直下三寸大筋处,分 前、中、后三关,大 筋为中锁,中筋前开 一寸处为前锁,后开 一寸处为后锁。左右 各一把。
白虎锁
开锁方法:患者坐或 卧皆可。术者面向患 者,站了字桩或马步 桩,一手握住患者小 腿部或腘窝处,使患 者大腿成外展姿势, 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 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 住三关所属的肌肉组 织,分别施用手法。
中医养生康复
中医康复
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 康复”一词。 据《尔雅·释诂》:“康,安也” ;《尔雅·释言》:“复,返也” 。 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太极推拿疗法
将太极的思想运用于推拿,是对传 统推拿理念的一次升华,或者说是 一次追本溯源之后的蜕变。
内经有云:“粗守形,上守神”。 如何使我们的推拿手法神形兼备? 我们总结出了16个字。
太极推拿疗法
棉沉宽厚 松巧透畅 精思意觉 雅韵守极
“八把半锁”推拿疗法
“八把半锁”推拿疗法,在中国历 史悠久,是广大劳 动人民在长期 与疾病作斗争的无数实践中所积累 的丰富经验。
总锁
位置: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 会阴穴处。
开锁方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 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 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 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 缓慢作为到一定程度时维持一、二 分钟即可。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 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 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 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慰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

32
作用机制
• 1.对神经和器官功能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 用 • 2.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3.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 4.止痛作用 • 5.正骨和复位功能 • 6.修复创伤组织 • 7.防止组织发生萎缩和关节僵硬
用法:上3味加水500毫升,共煮15 分钟,去渣,代茶饮。
功效:理气化痰
用途:咳嗽痰多,咯痰不爽。亦用 于癫痫。
• • • • •
主要的体育康复方法 五禽戏 八段锦 易筋经 太极拳
• • • • • •
气功 通经络、和气血 调补元气 协调阴阳平衡 调和脏腑功能 调心(意念)、调息 (呼吸)、调身(姿 势)
3
• 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兼顾,注 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 •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4
中医康复发展
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 康复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0%以上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师康复 分会
5
• 中医康复是我国康复医疗体系不可戒缺的 组成部分 • 康复的核心技术——OT、PT、ST、CMT • 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效融合 是提升临床康复疗效的重要途径 • 应用中医有效技术围绕功能障碍解决康复 问题
传统康复理论与实践
1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 1、定义:
(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 安也”,“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 为恢复健康或平安。
• 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 残三十年,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 清·王孟英《王孟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 眠”,经治则“渐次康复”。“康复”一词在历代 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康健、康强、康宁、复旧 等。
24
针灸原则

中医康复学ppt

中医康复学ppt

02
中医康复学基础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基础,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是自然界中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则是五种基本物质的 运动和变化。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 和病理现象,指导康复治疗。
辩证施治
中医康复学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个体化治 疗的效果。
中医康复学的挑战
科学的证据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方法缺乏 科学的证据,其有效性和可靠
性受到质疑。
治疗标准
中医康复学缺乏统一的治疗标 准,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和 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治
疗效果。
中医康复学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中医康复学基础 • 中医康复学临床应用 •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与挑战 • 中医康复学案例分享
01
概述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康复学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和 技术的医学学科,旨在改善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康复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 、拔罐和太极拳等。
骨科疾病的中医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中 医康复方法包括牵引、按摩、中药外敷和针灸等。
骨折
骨折是由外力所致的骨质的破坏。中医康复方法包括正骨推 拿、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等。
中医康复学的治疗原则

中医养生讲课课件ppt

中医养生讲课课件ppt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
修 身
度激动、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的影响。

适当进行旅游、音乐、
控 制
书画等休闲娱乐活动,

放松身心。

培养良好的性格和道德
社 交
品质,保持宽容、乐观

的心态。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
休 闲
亲友交流,分享彼此的

喜怒哀乐。

药物养生
总结词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或 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调理身体,预 防疾病,延年益寿。
对于胃痛,中医建议采用暖胃 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喝温开 水或用暖水袋敷胃部。同时,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过度劳累 也是预防胃痛的关键。
不同人群的中医养生方案
儿童
儿童的中医养生重点在于调理脾胃和增强免疫力。建议合理搭配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 优质蛋白质,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食物。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充足的睡眠也是儿童 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中医养生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之 本,应合理搭配食物, 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的 食物。同时,保持适当 的饥饿感,避免暴饮暴 食。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 式,如太极拳、散步等 。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劳 累,以免对身体造成损
伤。
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精神状态对身 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同时,通过读书、音乐 等方式陶冶情操,增强
心理素质。
起居调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同时,注意室内空气流 通,保持室内干燥和清 洁卫生。在季节交替时 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 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中医康复基本方法培训演示课件.ppt

中医康复基本方法培训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精神康复
含义:精神康复是指疾病过程中和疾病恢 复期病残者的自我精神调摄,以及医生 以某种言行控制其病态心理而达到心身 康复的一类方法。
精选课件
一、乐观待病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乐观欢愉能安定神气,使气血营卫畅通
无滞,促进健康。 “乐而忘忧” “心不快活空服药”
精选课件
(3)头针疗法 头皮针又称头针,即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部经络腧穴,以治
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头皮针是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线作为刺 激部位,其刺激部位的确定是以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上选穴 的原则制定的,针刺采用穴位透刺的方法。 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为头针皮疗法的主要适应证,包括脑血管 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延髓麻痹、小儿脑瘫及颅脑外伤后遗症、 脑炎后遗症等。 (2)精神疾病:头针皮疗法具有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作用,可 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老年性痴呆和小儿脑瘫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可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 腰背痛、坐骨神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
精选课件
康复理论
整体观念 形神一体观 阴阳五行说 脏腑经络论 辨证观
精选课件
康复原则
顺应自然 形神共复 调整阴阳 扶正固本
利用自然 首先康神 以平为期 杂合以治
精选课件
康复方法
精神康复 饮食康复 体育康复 中药康复
针灸康复 气功、按摩康复 环境康复 传统物理疗法
精选课件
环境康复
泉水疗法
泉水浴 饮泉水法
日光疗法 森林疗法 香花疗法
精选课件
空气疗法
深呼吸 空气浴
泥土疗法 热砂疗法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精 气 神——气

“气”,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一种朴素认识。
在传统医学和养生学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 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由于“气”在人体内分布的部位及作用不同,因而 具有不同的名称,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脏腑 之气、经络之气等。 就其生成和作用而言,主要有元气(真气)、宗
阴阳 偏盛
阳盛
阴 阳 失 调
阴阳 偏衰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不制阳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虚(阴损及阳)
不能生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阴虚(阳损及阴)
不能生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 衡协调的关系。 木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ppt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ppt
体质调理
中医通过辨识体质,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以改善体质偏颇,预防疾病的发 生。常见的体质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治疗等。
03
中医养生康复的方法
中药调理
总结词
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是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天然的草药、矿物药等中药,针对不同的病症进 行调理和改善。
详细描述
中药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综合制定调理方案。中药材通常 取自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对肝肾功能损伤小等优点。中药调理通常包括煎煮、 口服、外敷等方式,对于各种慢性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 康观念的提高,中医养生康复 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 高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02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阴阳两种力量,维持着人体的平衡和健康。阴阳失调 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维持阴阳平衡是养生康复的关键。
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 络系统与脏腑、骨骼肌肉等组织相连,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养生法
中医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养 生康复的目的。常见的经络养生法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等 。
体质理论
人体质特点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不同的体质特点,如寒性、热性、湿性等。不同体质的人 易患不同的疾病,因此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进行养生康复。
04
中医养生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药养身
过分依赖药物
中医养生重视“三分治,七分养”,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度依赖药物 ,忽视日常调理,往往适得其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把握时间 《内经》: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
加、夜甚。
;.
5
3、顺从地理:东方多湿、南方多热、西方多 燥、北方多寒。
;.
6
4、适应社会:
;.
7
二、形神合一 形为基础、神为统帅、形神共养。
;.
8
三、动静互涵 阳动阴静、动静相济、用进废退、
;.
9
四、协调平衡
;.
10
五、正气为本
;.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
1
•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总体观念:顺应自然。
;.
2
一、天人相应
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之保持 和谐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
3
1、适应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 秋、肾旺于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