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一生爱做官

合集下载

王维简介和诗歌

王维简介和诗歌

王维简介与诗歌姓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朝代:唐朝生卒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出生地: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籍贯:山西祁县。

称号:唐朝诗人、画家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

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个人经历:·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

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

春,就试礼部,落第。

有诗《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等。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

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

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

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

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

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

《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

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

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

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

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

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

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

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王维个人简历

王维个人简历

王维个人简历王维,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官员、学者,其诗歌涉及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宗教、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被誉为“诗中之圣”、“画中之仙”。

本文将从王维的学术背景、生平经历、诗歌创作、画作特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王维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学术背景王维出生于天宝四年(749年),是当时的学官之家。

他自幼嗜读经史,熟悉六艺经传。

王侗、李白、杜甫及其它唐代文人的作品成为了他的启蒙课本。

他进士及第后,担任过敦煌太守、润州刺史等职务。

而他的学识和诗作让他成为文人雅士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唐代“洛阳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经历王维进入官场后,不喜纷扰,更加崇尚清静。

他辞去了官职,转而隐居山林,领悟思想、观察自然、陶冶情操。

他常常步行远足,登高望远,游荡于山水之间。

这样的生活和实践经历,让他的诗歌和画作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深入人心。

诗歌创作王维的诗歌涉及到了山水、宗教、哲学、人生慨叹等多个领域,是中唐山水田园派和中唐宗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描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生活,表现了清新自然之美、超脱凡尘之境、自由自在之心态。

王维的诗歌描绘了许多美景和自然的奇妙之处,比如《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等诗句。

他以绘画般的笔墨,以一种极度朴素的方式来描绘,常常以东方艺术特有的古书法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画作特色王维的绘画风格不同于当时的其他画家,他深受佛教文化和禅宗理念的影响,主张“以墨代彩、以诗代画”。

他绘画的主题多半是山水园林、芳草乔木、情绪与风景的共同升华。

他重视笔墨的自由张扬,擅长草书和行书,他的画作善于运用墨色渲染,采取偏离传统表现形式的手法。

王维的画作内容精美,深情,富有流动般的氛围,颇具图画诗的艺术美感,丰富宽敞、自然随意的墨色也是其一大特点。

他的画作无论是描绘山水、植物还是动物,都能表现出清晰、灵动和奇妙的特色。

结语在唐代文化的高峰期,王维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中唐诗歌和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舞蹈于文学和艺术之间,兼顾诗歌和绘画双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坛双绝”。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 要诗词作品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早期生平及作品 • 中期生平及作品 • 晚期生平及作品 • 总结与评价
01
早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 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 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中进士,为官清廉,敢于弹劾奸 相李林甫。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 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隐 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感受。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 描绘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 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 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3
晚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王维晚年隐居于蓝田山,以山水田园 为乐,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他喜好 古琴,在山林中弹奏古琴,悠然自得 。
03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唐代文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维的局限和不足
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作品题材 不够广泛
部分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美, 内容稍显空洞
尽管有卓越的成就,但并非无 可挑剔,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在打猎过 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 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 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 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 力。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表达 了王维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 情。诗中运用了物象和意象 的巧妙结合,将情感与自然 融为一体,展现出作者深厚 的艺术功底。
《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表达了王维对朋友远行的 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己隐
居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04
总结与评价
王维的贡献和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山水田园诗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
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长期居住于辋川别墅,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唐)王维《游感化寺》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有《王右丞集》。

《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王维资料

王维资料

王维诗歌赏析一、王维简介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

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

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

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

有《王右丞集》。

二、文学作品赏析常识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

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王维人生经历的诗

王维人生经历的诗

王维人生经历的诗王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承载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通过分析王维不同阶段的作品,探讨他的人生经历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一、芳华少年王维出生在富贵之家,少年时期的他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他的早期作品《登鹳雀楼》以及《送别》等,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

他用诗歌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和别离的思念之情。

二、从政经历王维曾有过一段从政的经历,这段时间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政治、社会以及人民疾苦的关注。

他的《竹里馆》以及《酬郭给事》等作品揭示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情。

三、隐居山水王维是著名的隐逸派诗人,他对山水的追求成为他晚年的主题。

他以游历名山大川、隐居山水之间的生活为素材,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山水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山居秋暝》和《终南山》等作品,抒发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四、人与自然的融合王维的诗作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的《鴈门夜行舟》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将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展现了他对自然和平的追求。

五、人生哲理的思索王维的诗歌不仅仅关注外在的风景和社会,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别》等作品,既描绘了离别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领悟。

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对人的境遇和命运感到深深的关切。

王维的诗作不仅仅是其人生经历的记录,更是他对自然、人性以及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

王维通过诗歌,将他的人生经历化为精致的艺术品,永不磨灭。

他的诗作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人生的哲理和对人类的关怀,至今仍然给我们启发和感动。

【原创】亦官亦隐一诗人

【原创】亦官亦隐一诗人

亦官亦隐一诗人——论王维的仕宦禅隐对其山水诗的影响摘要:王维是盛唐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外的又一位大诗人。

他的诗歌被后世大词人苏轼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充满佛禅意趣。

其后期的山水诗体物精细、状物传神,追求内心的空静绝俗,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为后世人远离尘嚣、荡涤灵魂提供了一片净土。

关键词:王维;佛禅意趣;山水诗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古代文人一方面积极入世,企图通过干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又力图获得超越以期自由无拘制的生存状态。

于是,他们竭尽全力将仕进与禅隐和谐的统一起来,体现于一身。

“亦官亦隐”进而未能、退却无路的诗人王维正是这一类诗人的典型代表。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名震京师的大才子选择了这样的人生途径呢?一、王维一生亦官亦隐的原因1.家母崇佛家族重任王维出生于“五姓七家”(太原王家、范阳卢家、荥阳郑家、清河、博陵二崔家、陇西、赵郡二李家)的名门望族。

王维的母亲出生于博陵崔家,也是五姓七家的大家闺秀。

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载,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

可见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三十余载师事大照禅师,以修禅为乐,过着朴素的生活。

王维的父亲王处廉于王维九岁时逝世,这样博陵崔氏就接替王维的父亲职责教育王维,在母亲的熏陶下,他和弟弟王缙也对佛禅产生了很深的兴趣。

王维尤喜《维摩诘经》,其母就为期赐字“摩诘”,这正是取《维摩诘经》之禅意。

王维的家族名望显赫,祖上世代为官,王维出生于这样一个家族,其受儒家思想影响甚深,而儒家有强调“学而优则仕”,王维作为一个少年天才,仕宦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他的理想。

何况早年丧父,家道中落,作为家中的长子,同时,他又不得不担负起光宗耀祖的重任。

这样,在仕宦与禅隐的交锋中,王维还是选择积极入世,哪怕只是为了光耀门楣,减轻母亲的负担。

2.政治失意佛禅接纳王维作为一个少年天才,他年少气盛,企图通过自己的才华在盛唐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流传下来有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意境鲜明,许多诗句脍炙人口,琅琅上口,代代传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尤其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维作品以表现边陲与军旅的内容居多,后人给与他很高的评价: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不仅是公认的诗佛,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是出色的画家,同时擅长音乐。

后世更有人把他与同朝代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样评价他:“李白是天才, 杜甫是地才, 王维是人才”。

王维的文学才能世人公认,毋庸置疑,但是他为人的另一面却鲜有人知,少有议论。

他一生专心致志诗歌等创作的同时,与其他许多诗人不同的是,一生念念不忘用自己诗文追求入仕,虽然他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起起落落,但始终不改追求为官的初衷。

据考,王维17岁来到长安应举,就给长安宫墙里的岐王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恭维诗,终于打动并结识了岐王,岐王把王维引荐给公主。

那一年公主本想举荐考生张九皋,经过岐王运作,而后公主转而改荐王维,因此,王维得以一举登第,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在后来的官场上,王维几落几起,靠的都是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庇佑提携。

比如第一次被贬后又被起用,靠的就是时任宰相的张九龄。

后不幸被朝廷“叛贼”安禄山所虏,他为了有朝一日再登仕途,忍辱负重,违心担当了伪任。

后来“叛贼”兵败,唐军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也一起被押解到长安。

按唐律附逆者当死,王维也在此列,就因为王维被虏时写的题为《凝碧宫》的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熟人好友极力运作,向上禀报,说在这诗里王维抒发了对大唐的忠心。

后唐肃宗认可,免他一死,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时年王维57岁。

60岁,他转任尚书右丞,一年后黯然离世。

总结王维一生,有评论者说王维“一生依附帝王家”,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