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简介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
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
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
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
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
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
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
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
《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
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
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
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
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
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
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
王维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早期生平及作品 • 中期生平及作品 • 晚期生平及作品 • 总结与评价
01
早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子,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 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 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中进士,为官清廉,敢于弹劾奸 相李林甫。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 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隐 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感受。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 描绘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 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 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03
晚期生平及作品
生平简介
王维晚年隐居于蓝田山,以山水田园 为乐,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他喜好 古琴,在山林中弹奏古琴,悠然自得 。
03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唐代文 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王维的局限和不足
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作品题材 不够广泛
部分作品过于追求形式美, 内容稍显空洞
尽管有卓越的成就,但并非无 可挑剔,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这首诗描绘了王维在打猎过 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 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描 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 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 力。
这首诗以红豆为象征,表达 了王维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 情。诗中运用了物象和意象 的巧妙结合,将情感与自然 融为一体,展现出作者深厚 的艺术功底。
《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表达了王维对朋友远行的 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自己隐
居生活的孤独和无奈。
04
总结与评价
王维的贡献和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山水田园诗
唐诗三百首王维写的诗

唐诗三百首王维写的诗摘要:一、王维简介及创作背景二、王维诗歌的特色1.山水田园诗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三、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的代表作品解析1.《山居秋暝》2.《鹿柴》3.《渭城曲》四、王维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五、如何欣赏王维的诗歌正文:一、王维简介及创作背景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祖籍山东清河郡,后居于河南洛阳。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到中衰之际,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诗歌作品既有盛唐时期的豪放、奔放,又有中唐时期的内敛、沉郁。
二、王维诗歌的特色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些诗歌展示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将诗与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画面感,如同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3.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王维的诗歌往往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寓言生活哲理,启发读者思考。
三、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的代表作品解析1.《山居秋暝》:这首诗歌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通过秋雨、明月、松柏等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名利的不屑,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鹿柴》:这首诗歌以鹿柴这个小地方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3.《渭城曲》: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渭城的晨曦、柳树、离别的人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祝福。
四、王维诗歌对后世的影响王维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经验]王维的生平简介
![[经验]王维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f98cf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3.png)
00王维的生平简介11、基本信息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今存诗400余首。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2、生平大事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000王维生平简介2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000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王维的简介资料

王维
的简介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又会作画。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他在为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出生于699年或701年,卒于761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家,有“诗佛”之称。
王维成名于少年时期,他除了有一副好文采,还善于作画,对音乐也有着极高的天赋。一时间,王维就成了京城上流社会间的宠儿。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在官场上却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张九龄执政之时,他才得到了提拔。可惜的是,后来奸臣李林甫当道,而王维倾向于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而备受排挤,终究被挤出了朝廷。王维对官场上的黑暗深感苦闷,但又留恋禄位,不舍离去,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王维为元二所作的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王维和元二是感情至深的好友,否则面对元二的离去,王维不会有那么浓烈而又复杂的情感。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有一次,元二奉命前往安西,于是王维就在渭城给元二送别,并为元二写下了一首诗,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因是赠别之诗,所以又名《赠别》。《送元二使安西》全文如下:
唐王维简介

唐王维简介
唐王维(751年-812年),字士恩,号裴靖,世称“王侯将相,宰父良弼”,西域玄洲(今乌兹别克斯坦)新闻网村(今新疆昆仑县)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唐王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文豪,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因他的作品更多的留传下来,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让新一代作家受到他的巨大影响。
唐王维可谓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被誉为“唐七子”之首。
唐王维在他的作品中,重视记录自然景观与乡土体验,他所代表的“田园诗”学说,成为唐代诗歌书写的一个支柱,也是影响至今的文学流派。
唐王维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字编织者,其文字信、达、雅,叙事平实而细腻,抒发出强烈的感情,对他的诗歌抑扬分明,技巧熟练,句式丰富,做到了节奏优美,有意蕴,真挚而生动。
唐王维的诗作主要记叙陋乡风情,以乡土人文景观和乡土情怀为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出乡村风情,而其作品也有写愁、写爱、写梦、写游等多种题材。
其中《千家诗稿》也是唐王维最著名的诗集,诗中突出对九州优美景色的洞察,对山水间“无忌有德”的清新风情的抒写,构造了“气象/韵致/典雅”的“清远尘世”理想模式,以其辉煌的成就,唐王维留在了中国诗歌史上永远的位置。
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王维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1]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存诗400余首。
王维诗词代表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画》《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竹里馆》《渭城曲》《山中》《鸟鸣涧》《相思》《鹿柴》《杂诗三首·其二》《送别》《终南别业》《送别》《观猎》《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汉江临泛》《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山》《杂诗三首》《临湖亭》《归嵩山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老将行》《辛夷坞》《青溪》《田园乐七首·其四》《早朝·皎洁明星高》《宋进马哀词》《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送孙二》《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同崔傅答贤弟》《阙题二首》《过沈居士山居哭之》王维人物评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王维的文学常识

王维的文学常识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而他的诗歌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以下是对王维文学常识的介绍。
一、生平简介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精通琴棋书画。
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朝廷的征召。
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在他中年时去世,对他打击巨大。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成为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二、文学成就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等各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代表作品《使至塞上》: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边塞诗,描写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慰问。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广受赞誉。
《山居秋暝》: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山水诗,描写了山间秋天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山间秋天的清新景色和山民们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的一首著名送别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而广为流传。
四、艺术特色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著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描写: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描写为主,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自然描写既有写实的一面,又有写意的一面,既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又有对整体氛围的把握。
2.意象运用: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
王维简介
经历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 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 拾遗,又迁察御监史。开元二十五年奉命 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 半隐居。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 战乱平息后下狱。后官至尚书右丞。
人物简介
人物评价
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 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 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 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 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 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 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 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 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 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诗集内容及著名作品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 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 “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 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 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 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 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 衰的名句。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 《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 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 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 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 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 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 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 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姚子福归江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 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 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 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 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 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右丞集注》 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 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 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 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 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 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 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 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 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 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 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 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 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 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 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 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 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