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高中生物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大实验的实验思路: 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 作用。
4.牢记关于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结论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
2.实验过程
⇓
3.实验结论 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质。 _____
知识点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结论 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因此 DNA 是
(1)小鼠存活的是①、③、④ ,小鼠死亡的是 ② 。
(2)请解释各组小鼠的存活与死亡的原因。
提示:DNA 酶能将 DNA 水解,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 为 S 型细菌,①中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是 S 型细菌,小 鼠死亡。高温能使细菌死亡,使酶失去活性,因此③④中 小鼠都不死亡。
[系统认知]
1.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
主要的遗传物质 。 ________________
1.必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两个结论
(1)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转 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性 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
2.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两次标记
(1)第一次标记: 标记大肠杆菌, 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 基培养大肠杆菌。
第 1 讲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21版山东新高考生物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4.(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格里菲思在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时只有在小鼠体内才能转化成功,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 活菌混合物在培养基中体外培养时,总是无法得到转化现象,而艾 弗里在培养基中加了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就在体外成功重
复了转化现象。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结论 有某种“ 转化因子 ”
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
物质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②体内转化
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 联系 有 某种“转化因子”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
明 “转化因子”就是DNA ;③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
则、单一变量原则
-9-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误判断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转化因 子”。( × )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 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 )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混合产生了S型活细菌,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 (5)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 × )
活菌的,DS项型错细误菌。
关闭
ABD
解析 答案
-16-
必备知识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2.(2019广东中山期末)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中S型细菌DNA+R型活细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上生 存的细菌都是S型细菌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易错点06 遗传的分子基础易错题【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不清易错题【03】对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理解不到位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错因】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就是中心法则描述的内容,本题各个选项是对中心法则具体内容的描述,对中心法则识记或理解不到位的,则会在本题出现混淆。
【问诊】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都不编码成多肽,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选B。
【答案】B【叮嘱】中心法则:,图中实线表示的是绝大部分生物(包括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部分病毒)都具有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虚线表示的是RNA病毒的信息传递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逆转录病毒(如HIV),一种是RNA自我复制类型(如新冠病毒)。
1.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A.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B.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分析。
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

结论:
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杀死的S型细 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 性物质----“转化因子”。且这种性状的 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
单凭格里菲思的实验能不能证明DNA就是 转化因子?为什么?
不能,因为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蛋白质,多糖以及DNA 等物质,还不能说明哪种物质起了“转化因子”的作用,还 是共同起了作用。
(二)艾弗里的实验 (体外转化)
(1)设计思路:
DNA 和 蛋白质 将S型细菌的______ ______、 多糖 ____ 等物质分开, 并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相关技术手段:
细菌的培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2) 实验材料
(3) 实验过程及现象
哈哈哈哈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哈哈哈哈
(3)艾弗里为什么还要设计最后一组实验?设计 意图是什么?
DNA才能使R菌转化,脱氧核苷酸没有转化作用。
[探究]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设计采用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 (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自变量:加入到R型细菌培养基中的物质不同。 因变量:R菌是否能转化成S型细菌。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典例1】下列关于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球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 性 B.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球菌DNA水解为脱 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球菌发生转化 C.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球菌中DNA没有进 入R型活球菌的细胞中 D.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①能复制,在前后代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②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③能控制物质性状和代谢过程。 ④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2、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
现将该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B.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个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5、肺炎双球菌有多种类型,S型菌可以分为I、Ⅱ、Ⅲ型等,其中Ⅲ型荚膜最厚,致病力最强。
下列有关R 型菌和S型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R型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催化多糖荚膜合成的酶B.厚荚膜基因(S-Ⅲ)和薄荚膜基因(S-I)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C.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少数R型菌会转化成S型菌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不会死亡6、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6.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加入S型细 菌的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培养皿 长菌情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 转化为S型菌无关;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 化为S型菌有关;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 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①~④只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 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体内转化实验 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 化为S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转化 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2.理解“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S 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 DNA 双链间的氢键,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 保持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
解析:四组实验相互对照,四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实验 2中小鼠体内只存在S型细菌;该实验只能证明转化 因子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其化学成分。
2.(2019·山西太原月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
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C )
实验 组号 ① ② ③ ④
接种 菌型 R型 R型 R型 R型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03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的确定
转化因子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或多糖。
转化因子的来源
转化因子来自供体菌,而不是自发产生或由培 养基中的物质产生。
转化因子的作用
转化因子携带了新的遗传信息,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转化过程的解释
吸附
供体菌与受体菌接触,转化因子吸附在受体 菌表面。
疾病预防
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有助于预防疾病 的发生,例如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加强环境 卫生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04
实验的争议与后续研究
实验的争议点
实验伦理问题
01
该实验涉及对活体动物进行感染,伦理问题引发了广
泛的争议。
实验方法的准确性
02 有学者质疑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认为实验结果可能存
在偏差。
提高科学研究的伦理意识
该实验引发的伦理争议提高了科学界的伦理意识,促进了科学研究 的规范化和伦理审查机制的建立。
05
实验的意义与启示
对细菌学的贡献
证实了细菌在人体内可以发生转化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不同菌株间的遗传物质可以转移,从而引起细菌性状 发生改变,这一发现对细菌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揭示了基因重组的机 制
该实验揭示了基因重组的机制,为后 续研究基因重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 验依据。
03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 质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这一发现奠定了现 代遗传学的基础。
对疾病治疗的推动
推动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疾病治 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说基础说考点说案列说实验说习题遗传与进化31DNA是主

跟踪训练 1 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 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 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思路分析: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实验 的思路是设法将 DNA、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 DNA 和蛋白 质的作用,故实验设计和分析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找出 实验中的自变量,再分析对应的因变量。
对比项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实验
采用直接分离法,即真正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
DNA 与蛋 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其 记法分别标记 DNA 和
白质分开的 他成分分离,然后用每种 蛋白质进行实验以实
不 方式
同 点
对照原则
单一成分与 R 型细菌混 合,做体外转化实验 相互对照
现单独观察它们各自 的作用 自身对照
(3)在格里菲思所做实验基础上,艾弗里设计了肺炎双球 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如下图所示 )。在艾弗里设计的实验中,最 关 键 的 思 路 是 , 首 先 从 ________ , 然 后 ________ , 观 察 ________。
(4)艾弗里所做的实验中,设置 1~5 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 。5、6 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
化因子”
是遗传物质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 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 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
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 后,直接地、单独 地观察某种物质 在实验中所起的
作用
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 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 伸; (3)两实验都是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 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
在小鼠体内
体外培养基
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原则型细菌各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实验结论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