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ppt培训课件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ppt培训课件
直到20世纪初期,人 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
C 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 息
加入
R型菌
结论S型:菌的DNDNAA 才是遗传物质
R型菌
S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加入
只长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 R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想一想
艾弗里实验提取的DNA里面还有部分的蛋白质残留, 因此部分科学家对艾弗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提出质疑,那要怎么改进实验,有力 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 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DNA的基本结构,即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主导的观点 仍然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资料: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
练习题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 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 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 死亡。
B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遗传物质:蛋白质?还是DNA?
艾弗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 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 先是艾弗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 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 的。

高中生物《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高中生物《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S 型:光滑
R 型:粗糙
菌落
C组
小鼠存活
D组
小鼠死亡
为什么D组混合注射小鼠却死亡,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体内有毒性的S型活菌使小鼠死亡。
有毒性的S型活菌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体内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是什么使R型活菌转变成了S型活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使R型活菌发 生了转化。
结论:加已热经杀被死加的热杀S型死细的S菌型中细含菌有中“,必转然化含因有子”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1)S型细菌:
(2)R型细菌:
•菌体有荚膜 •菌落光滑 •有毒性能够使人患 肺炎或使小鼠患败 血病。
•菌体无荚膜 • 菌落粗糙 •无毒性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A组
小鼠死亡
B组
小鼠存活
A组和B组的结果分别说明了什么?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精)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精)
实 验 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菌
(粗糙、 无毒性)
S型菌
(光滑、 有毒性)
1、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2、将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3、将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4、将R型活菌与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结论: 在这些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课堂 小结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核
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核糖核酸(RNA),绝大多数生
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格里菲思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 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转化因子
蛋白质 RNA 多糖
DNA
DNA +DNA酶
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只得到 R型
只得到 只得到 既有R型,也有S型 只得到 R型 R型 R型 R型 S型
艾弗里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DNA, DNA是使R型 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DNA含 32P 的噬菌体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外壳蛋白质
细菌内无放射性 噬菌体内无放射性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内部DNA
细菌内有放射性
噬菌体内有放射性
用32P和35S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细菌的过程: (1)短时间保温的目的:
包括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的 合成、组装、细菌未裂解阶段,保温为噬 菌体培养提供适宜的条件。
是遗传物质。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实 验 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6.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加入S型细 菌的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培养皿 长菌情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 转化为S型菌无关;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 化为S型菌有关;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 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①~④只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转化率与所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纯度有 关,DNA纯度越高转化的效率也越高;体内转化实验 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 化为S型细菌,从而导致小鼠死亡;肺炎双球菌转化 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2.理解“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S 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 DNA 双链间的氢键,使 DNA 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 保持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
解析:四组实验相互对照,四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实验 2中小鼠体内只存在S型细菌;该实验只能证明转化 因子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其化学成分。
2.(2019·山西太原月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
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C )
实验 组号 ① ② ③ ④
接种 菌型 R型 R型 R型 R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从分子水平来分析,“转化”的机制是什么
• S型细菌的DNA能够使其他细菌或者动物细 胞发生转化形成S型细菌吗?为什么?
•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为何还被一些人质疑呢?
肺炎双球菌
肺炎球菌是一种可以引起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 症的病原微生物。已知的肺炎双球菌包括很多不同 类型的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型)菌株能引起疾 病。S型菌株的细胞外表面有一层胶状的多糖类物 质──荚膜,它们通常不能被宿主的正常防护机构所 破坏,因而导致宿主感染。粗糙型(R型)菌株的 细胞没有荚膜包被,对宿主无毒性。光滑型菌株在 培养基上形成明亮的光滑菌落,因而得名;粗糙型 菌株无荚膜,菌落表面无光泽,显得粗糙。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R型细菌和S型细菌有何区别?S型细菌的“毒 性”与其哪个结构有关?为什么?
•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论是什么?
•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实验思路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
• S型细菌被加热杀死后,其蛋白质和DNA在 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变化?
• 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 • 遗传物质具有多样性,能够储存大量的遗
传信息 • 遗传物质能够准确地复制自己。 • 遗传物质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小资料:荚膜、败血症
• 荚膜: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着一层厚度 不定的胶状物质。其成分多数为多糖。
• 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 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 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 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 。
白求恩与败血症
许多细菌都可以引起败血症,白求恩死于 葡萄球菌败血症。顾名思义,葡萄球菌在显微 镜下呈葡萄串样,皮肤感染大多由它引起。白 求恩的左手中指是在战火纷飞中划破的,当时 尘土飞扬,而尘土常带有大量的细菌,可造成 伤口污染。白求恩的中指局部发炎,继而炎症 扩散到整个手臂,同时细菌也侵入血液,在血 液中繁殖,造成败血症。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实验结果:
• 只有注射SⅢ型菌 DNA和RⅡ型活菌的 混合液的小鼠才死亡, 这是一部分 RⅡ型菌 转化产生有毒的、有 荚膜的SⅢ型菌所致, 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 有毒、有荚膜的。
实验表明:
• 由此说明RNA、脂类、蛋白质、荚膜多糖 和用DNA酶处理的DNA均不引起转化,而 DNA却能引起转化。如果用DNA酶处理 DNA后,则转化作用丧失。
实质是S型的DNA或基因与R型活细菌 DNA之间重组,使后者获得了新的遗传信 息。
• 影响R型菌转化的因素: • 1.供体细胞DNA浓度。浓度越高,转 化率越高。 • 2.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 转化越容易。 • 3.受体菌状态。只有处于感受态细胞才 能被转化
第 二 步
第 三 步 第 四 步
实验表明,S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 能引起R型活菌转化产生S型菌,这种 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
1944年美国的埃弗雷(O.Avery)、 麦克利奥特(C. Macleod)及麦克 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 斯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化的本质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实验的方法:
• 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脂类、蛋白质 和荚膜多糖,将它们以及“用DNA酶处理的DNA” 分别和 RⅡ型活菌在体外混合,然后注射到小鼠体 内。
动画展现
三、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 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动画展现
四、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 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 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动画展现
• 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 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成了有毒性的S型 活细菌。 • 这些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 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 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人、植物、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3、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某一阶段, 回答相关问题:
如果入侵的亲代噬菌体
是标有35S的,则图中
所示部分可测到放射


c是在 提供的 指导下利用 内的 合成的;d是在 提供的 指导下利用 内的 合成的;
某科学家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并用同位 素32P和35S 作了如下标记: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将会含有上述的
____元素,原因是

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上将会含有上述___ 元 素,原因是 。
A
B
D
C
?
分离出的病毒是何种?合成
蛋白质和RNA的原料是由谁
提供?
RNA
烟草花叶 病毒结构
蛋白质
结论、DNA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
正常的烟草叶


烟草花叶病毒
病 毒



病毒RNA

病毒蛋白质
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RNA或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RNA或DNA
动植物和细菌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 动植物和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种?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腺嘌呤(A) 含氮碱基
胸腺嘧啶(T)
鸟嘌呤(G)
胞嘧啶(C)
P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P
脱氧
A
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P
脱氧
C
核糖

生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PPT课件

生物: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PPT课件

7
1、我们把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叫做生物的 性状,S菌的DNA能赋予R菌新的性状,合成荚膜, 说明DNA能控制生物的____性___状__________ 2、新形成的S活后代都是S活,新的性状可以遗传, 说明DNA能控制生物的__遗__传_________
结论:所以,DNA是___遗__传__物__质______
2021/3/12
8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问1、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 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区观察他们的作用
2、要实现这样的设计思路需要怎样的技术手段?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3、这对于认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1、活S 2、活R源自注小鼠死亡 活S有毒性
射 到
小鼠存活 活S无毒性
3、死S


小鼠存活 活S无毒性
4、活R+死S
体 内
小鼠死亡 分离出活S
? 活S
分析原因:①死S复活了?
②活的R型菌
转化
活的S型菌
死S菌中的“转化因子”
2021/3/12
4
问题2:S菌含有哪些成分?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RNA、DNA等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021/3/12
活的S型菌1
秋冬季节,是肺炎的高发时期。由肺炎球菌引起
的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已经成为潜伏
在宝宝体内的“隐形杀手”。
2021/3/12
2
认识肺炎双球菌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
S型
菌落
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8
加入 S型菌的蛋白质或S 型菌的荚膜多糖
只长R型菌
R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加入
R型菌
结论S型:菌的DNDNAA才是遗传物质
R型菌
S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加入
只长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
R型菌
R型菌的培养基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9
想一想
艾弗里实验提取的DNA里面还有部分的蛋白质残留, 因此部分科学家对艾弗里得出的结论“DNA才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提出质疑,那要怎么改进实验,有力地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1
练习题
2.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
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 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 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
败血症死亡。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0
练习题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 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
C 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 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 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 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认识到DNA的基本结构,即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主导的观点 仍然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
资料: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 DNA组成的。
B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 传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
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2
请批评指正!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3
具多糖荚膜
无毒性
有毒性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5
注射R型活细菌
注射S型活细菌
小鼠死亡,从
小鼠不死亡
小鼠体内分离 出S型活细菌
第一组
第二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
注射加热后 杀死的S型细 菌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 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 合后注射
结加论热:后加杀热死后的杀S死型的菌S型跟菌R型含菌有一“转样 化因子”,不能将具R有型活菌性转化为S型菌
小鼠不死亡
小鼠死亡,从小鼠 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

第三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四组
7
想一想
1.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吗?
可能是蛋白质、DNA,也可能是其他物质。
2.如果要确定究竟是哪种物质起转化作用,最关键的步 骤是什么? 需要将蛋白质、DNA和其他物质分离开,提纯和鉴定, 并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遗传物质:蛋白质?还是DN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
艾弗里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 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艾弗 里,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格里菲思 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艾弗里
4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材料:小白、2种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
S型细菌:
表面粗糙
表面光滑
不具多糖荚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