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中国法制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

在这700字的篇幅里,我将为大家解读一些重要的中国法制史知识点,从古代到现代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法制的演变过程。

1.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法制史的开端,秦朝以其强大的中央集权特点而著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律令》。

这是一部刑法法典,严苛程度令人震惊。

在法律的执行中,以法家学派的理念为主导,儒家学说则主要体现在刑罚辅助作用上。

汉朝时期,刑法逐渐温和,刑罚也从酷刑向缓刑转变。

2. 唐宋时期:在唐朝时期,法律的制定更加合理,成为中国古代法治的高峰之一。

唐朝的法律制度从汉、魏、隋的法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以《唐律》最为著名。

此时的法律采用了多元文化,儒家、道家与佛教相互交融。

宋朝时期,保留了唐代法律,专门设有刑部、户部、礼部、兵部等各级法院,司法制度更加严谨。

3. 明清时期:明代的法律制度和唐宋时期类似,但其中的法律原则更加完善。

明朝的典章制度包括了《大明律》、《大明酌史记》等,对清朝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影响。

清朝沿袭了明代的法律传统,但在执法过程中更加重视道德规范的约束,并建立了律例疏理法。

4. 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法制面临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接触了西方法治制度,并逐步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

1904年颁布的《清朝新法通则》被视为中国的民法典,该法通则包括了刑法、商法、劳动法等内容,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法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构建了中国现代法律体系。

总体来说,中国法制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方式,但法治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国法制的演进过程。

从古代的统治者独断独行,到现代的法律保障下的社会秩序,中国的法制建设趋于不断完善。

希望这篇文章增加了你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了解。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第一部分:大点1:1.1:中华法系定义:鸦片战争前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法律为主题的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特征:1以君主意志为转移;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3法律以刑法为主体;4司法从属于行政。

2:1.1:中华法系的起源特点:1:起源具有独自的特点,即‘礼法结合’。

2: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

3:在形成时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

4: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5: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特点。

3:2.1:西周立法指导思想内容:‘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以德配天:1:天是公正的,与任何人无血缘关系,天命是可以转移的;2:天命转移的条件是‘德’;3:德的中心是保民,德的要求是敬天、敬祖、保民。

明德慎罚:明德就是主张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慎罚就是主张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审慎、宽缓。

明德慎罚具体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就是强调将教化与刑罚相结合。

影响:1重视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培养;2重视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3德治辅以法制,德治并非万能,‘明德慎罚’既是‘德’、‘罚’兼用的最好诠释。

4:2.1:亲亲、尊尊定义,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内容亲亲:要求在亲族范围内,人人都应亲爱自己的亲属,按照自己的身份行事,做到‘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

尊尊:要求在社会范围内,人人都应恪守自己名分,君臣、上下、贵贱都有明确分野,有明确的等级秩序。

亲亲父为首:要求在家庭家族关系中,应承认并维护父家长的地位和权威,以父家长为家庭和家族中心。

尊尊君为首:是指整个天下的中心在于得到天命的君主。

亲亲得核心是孝,尊尊的核心是忠;‘亲亲’所维护的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的家庭、家族的伦理关系;‘尊尊’所维护的是以君权为中心的社会秩序。

5:2.3:西周时期刑罚适用原则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髦,三曰蠢愚。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大一必背知识点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知识。

中国法制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法律体系的演变过程和法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法制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认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现行中国法律的渊源与基础。

在本文中,将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夏商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其法律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夏代实行的是王族法权,以宗法制度为主导,法尚礼治。

商代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法律的实施主要通过分封诸侯来进行。

周代因周公制定了封建礼制,形成了刑德并济的法律思想。

这些都为后来的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法律的儒家影响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严厉的法家法治。

而汉朝开始儒家思想的兴起,法律制度开始受到儒家的影响。

儒家主张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对法律制度提出了规范要求。

汉代司法制度相对完善,刑罚分明,重视教育与改造犯人,对后世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唐宋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唐代法律制度健全,设立了律令、刑法等法律文书,法律条文较为丰富。

唐代法律也强调刑名分明,注重针对人情深浅而判罚轻重,司法公正与人性关怀并重。

宋代将唐代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注重法律执行的细则和裁判程序,提出了“法者,治之纲纪,治有仪轨不得越”等观点。

四、明清法律与封建道德制度的矛盾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法律与封建道德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明朝实行隆武、慎刑之策,注重法律的温和,以教育改造犯人为主要手段,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社会矛盾。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法制,进一步减轻了刑罚,但法律执行的不公与腐败问题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五、现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中国的现代法律制度建设始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洋务运动。

中国吸收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开启了现代法律制度建设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化。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大一上册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大一上册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大一上册一、法制的起源与初步形成中国法制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晚期,这一时期的法律体系主要以‘律’、‘令’、‘法’为基础,对于统治者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公元前11世纪至前221年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出现统一的法律体系,各诸侯国多以礼法来进行统治和管理。

二、秦汉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中国法制史上,主要得益于秦朝和汉朝的作用。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法律,出台了著名的《律令》。

这一法律体系被汉朝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法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汉代,司法制度进一步健全,刑法也比较完备。

三、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特点随着北方汉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融合,南北朝法律制度也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法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教化与崇德重义,同时也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对于中国法制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四、隋唐时期法律制度的完善隋唐时期,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

隋代的法律以《隋律》为代表,对于刑罚体系进行了重要的规范。

而唐代的法律以《唐律》、《唐令》为基石,进一步完善了刑罚制度,并开创了科举制度,为后来的明清法制奠定了基础。

五、明清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深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法律制度迎来了新的变革。

其中明代的刑法以《大明律》为代表,对刑罚规范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编制的《大清律例》更是继承和发展了前朝法制的优点。

然而,随着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权力腐败的加剧,法律的权威逐渐丧失,法制的制度和实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六、现代法制的发展与挑战进入现代社会,中国法制面临了全新的发展挑战。

中国自1840年以来屡屡遭遇侵略,外来法律制度的影响逐渐加深。

早期的法制改革目标是吸收先进制度和民主法治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其颁布的“五权宪法”为后来的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法硕干货】中国法制史里的那些“第一次”(必背)

【法硕干货】中国法制史里的那些“第一次”(必背)

【法硕干货】中国法制史里的那些“第一次”(必背)1. 郑国子产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2. 《法经》——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3. 《晋律》——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4. 西魏《大统式》——历史上最早以“式”为形式的法典5.唐朝对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中货物收税——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武则天时期设置市舶使——首置外贸专职官署6. 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学专著7. 《条画五章》——蒙古政权第一次汉化的立法8. 《至元新格》——元朝统一中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9. 《元典章》——第一次以六部划分法规体例,最早附载五服图10. 元朝——首创以程朱理学为内容的经义取士制度,诉讼在法典中开始独立成篇,开始出现诉讼代理11. 《大明律集解附例》——开律例合编的先例并影响清朝12. 《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13. 《大清新刑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14. 《大清民律草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草案15.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部法院编制法16.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中国刑事诉讼法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开端17.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中国民事诉讼立法近代化之发端18.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20.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21. 《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中国近代宪政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22. 《中华民国民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2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法24. 人民民主政权——在刑罚种类上创设了“管制”刑。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法制史上的第一次:1、中国历史最早的有期徒刑:西周“圜土之制”。

2、中国劳役制度的开端:西周“嘉石之制”。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春秋时期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战国时期魏国《法经》。

5、御史大夫的发端:秦朝6、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将刑名和法例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律:《北齐律》。

7、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式”这种法律形式:西魏的大统式。

8、首次将“八议制度”列入法典:魏明帝《魏律》。

9、最早设立大理寺:北齐时期。

10、第一次规定“准五服以制罪”:《晋律》。

11、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形成死刑复奏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明帝时期)。

12、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唐玄宗时期《唐六典》。

13、中国古代最完备、对后世封建法典影响最大:《唐律疏议》。

1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类著作:宋《洗冤集录》。

15、中国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宋太祖《宋刑统》。

1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综合性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

17、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末《钦定宪法大纲》。

18、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19、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民法典草案:《大清民律草案》。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1、夏代:天讨、天罚2、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3、秦朝:法治、重刑4、汉朝:汉初—与民休息、宽省刑罚;汉武帝之后—礼法并用,德主刑辅5、唐朝:德本刑用;立法要求宽简、稳定、划一的思想;严格守法与执法的思想6、宋朝:强化中央集权与严厉打击“盗贼”7、明朝:重典治世、重典治吏、重典治民;礼法并用8、清朝: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刑罚适用原则的演变1、西周:(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2)区分故意(非眚)与过失(眚)、惯犯(惟终)与偶犯(非终)。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4)宽严适中2、秦朝:(1)确定刑事责任能力,以身高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成年及是否应处以刑罚处罚,男6尺5寸,女6尺2寸。

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荟萃

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荟萃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2.商朝晚期最早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3.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4.《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5.《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6.《法经》首创编撰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7.《法经》最早规定了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8.《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9.《曹魏律》首次将“八议”入律10.《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近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11.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12.《晋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制度z13.《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14.《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15.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16.北魏政权首创杖刑17.西魏编撰的《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式”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18.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 19《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20.《北齐律》首次以“名例律”命名法典总则21.《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22.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23.《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24.《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25.《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26.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27.《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28.《唐律疏议》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29.《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撰的封建行政法典30.《大中刑律统类》首创“刑统”的法典编撰方式31.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32.《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33.宋朝首创刺配邢34.宋朝首创充军刑35.宋朝宋慈编撰的《洗冤录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36.《元典章》首创附仔“五服图”37.元朝首次明确规定“嫁娶礼书”制度38.元朝首次以刑部作为中国古代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39.明朝《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正式入律40.元朝《元典章》首创六部分篇的法规编撰方式41.明朝《大明律》首创附载“六脏图”先例42.明朝《大明律》首创奸党罪43.《明大诏》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44.《大明律集解附例》是中国第一部创立律例合编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45.明朝首次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名称46.《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入关后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47.《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48.《康熙会典》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49.《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50.《十九信条》是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第二部宪法文件5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5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53.《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专门意义的刑法典54.《大清新刑律》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55.《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5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57.《钦定大清商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法58.《改订大清现行商律草案》是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完备的商法-5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采取三权分立政府组织原则的宪法性文件60.《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61.《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62. 《中华民国民法》我我国第一部正式颁布的民法6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4《井冈山土地法》是革命根据地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65.《中国土地法大纲》是革命革命根据地使其制定的最为完备的土地法规66.管制刑最早出现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法制史考试中易出错点(附法制史冷僻字读音)中国法制史考试中易出错点从近年中国法制史教学和考试情况看,本课程易出错点大致集中在容易产生记忆混淆的地方。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

中国法制史考点总结★法制史上的第一次:1、中国历史最早的有期徒刑:西周“圜土之制”。

2、中国劳役制度的开端:西周“嘉石之制”。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春秋时期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战国时期魏国《法经》。

5、御史大夫的发端:秦朝6、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将刑名和法例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律:《北齐律》。

7、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式”这种法律形式:西魏的大统式。

8、首次将“八议制度”列入法典:魏明帝《魏律》。

9、最早设立大理寺:北齐时期。

10、第一次规定“准五服以制罪”:《晋律》。

11、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形成死刑复奏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明帝时期)。

12、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唐玄宗时期《唐六典》。

13、中国古代最完备、对后世封建法典影响最大:《唐律疏议》。

1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类著作:宋《洗冤集录》。

15、中国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宋太祖《宋刑统》。

1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综合性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

17、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末《钦定宪法大纲》。

18、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19、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民法典草案:《大清民律草案》。

20、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1、夏代:天讨、天罚2、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3、秦朝:法治、重刑4、汉朝:汉初—与民休息、宽省刑罚;汉武帝之后—礼法并用,德主刑辅5、唐朝:德本刑用;立法要求宽简、稳定、划一的思想;严格守法与执法的思想6、宋朝:强化中央集权与严厉打击“盗贼”7、明朝:重典治世、重典治吏、重典治民;礼法并用8、清朝: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刑罚适用原则的演变1、西周:(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2)区分故意(非眚)与过失(眚)、惯犯(惟终)与偶犯(非终)。

(3)罪疑从轻、罪疑从赦(4)宽严适中2、秦朝:(1)确定刑事责任能力,以身高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成年及是否应处以刑罚处罚,男6尺5寸,女6尺2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汇总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
3.商朝晚期最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4.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出现在西周;
5.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6.《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
7.《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8.《法经》是最早规定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
9.《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10.最早颁布的令是商鞅的《分户令》;
11.监察制度来源于战国(御史),创建于秦朝(御史大夫),确立于西汉(御史台)。

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为宪台,西晋政权首次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法律儒家化始于汉朝;《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成文法典;
13.录囚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始于汉朝;
14.《曹魏律》(《新律》)首次将“八议”入律;
15.《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后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
16. 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
17.《晋律》(《泰始律》|《张杜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18.西晋首设“登闻鼓”直诉;
19.《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元朝开始废用“官当”;
20.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
21.北魏政权首创杖刑;
22.西魏《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东魏《麟趾格》;
23.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北齐时最终废除宫刑;
24.《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
25.《北齐律》首创以“名例律”命名刑法典总则,并沿用至清末,确定12篇结构;
26.《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27.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8.《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
29.《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
30.《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大业律》内容上删除了“十恶”条款;
31.《贞观律》增设加役流;《贞观律》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2.唐律首创疏议;
33.《唐律疏议》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4.《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在元代以后称为《唐律疏议》;
35.唐律首次对自首、共同犯罪、比附、化外人相犯、六赃、六杀等作出完整规定;
36.《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纂的封建行政法典;
37.两宋最频繁(最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是编敕;
38.《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时颁) 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篡方式;
39.《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40.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但属法外刑;宋代确立为法定刑(《庆元条法事类》);《大明律》首次使凌迟正式入律;至清末废除(《大清现行刑律》);
41.宋朝首创刺配刑;
42.宋朝首创条法事类;至今只保留下一部宁宗朝编订的《庆元条法事类》;
43.宋代所有权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宋刑统》对动产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
44.宋朝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5.宋朝首创“糊名”(弥封)、“誊录”、和回避等考试方法和规则;
46.宋仁宗首创《窝藏重法》;宋神宗颁行《重法地法》(《盗贼重法》);
47.元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48.《元典章》首创附载“五服图”先例;
49.元朝确立强奸幼女罪(幼女:10岁以下,女不坐);
50.元朝首次明确规定“嫁娶礼书(婚书)”制度;
51.首创行省制度的是元;
52.元朝取消大理寺的设置,首次明确以刑部作为中国古代的中央主审机关;
53.元朝结束了以诗赋取士的历史,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经义取士制度;
54.《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
55.《大明律》首创附载“六赃图”先例;
56.明朝《大明律》首创奸党罪;
57.充军刑初见于宋朝,明朝确立充军刑(劳役刑);
58.明朝首创枷号刑(耻辱刑);
59.朱元璋首用廷杖;
60.《明大诰》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空前普及的法规,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和训导的汇编;
61.《大明律例集解附例》是第一部创立律例合编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
62.明朝首次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名称;
63.《大清律集解附例》是清朝入关后第一部成文法典;
64.《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65.《康熙会典》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部封建行政法典;
66.清朝创设发遣刑(明代发遣只限军官和军人,永不得回原籍;清朝发遣刑包括徒罪以上文武官员,有机会放还)
67.外国在华最早取得领事裁判权确立于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条约》,领事裁判权被废除是在1943年;68.会审公廨确立于1864年,具体规定于1868年《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
69.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
70.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宪政编查馆
71.第一次正式肯定律师活动的合法性《法院编制法》1910年;
72.1911年《十九信条》是我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第二部宪法文件;——资政院
73.《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末颁布的一部过渡性的专门刑法典,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专门意义的刑法典;74.《大清新刑律》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
75.《大清民律草案》是我国第一部民法草案
76.《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诉讼法
77.《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是中国刑事诉讼法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开端,标志着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终结;
78.《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确立了全新的民事诉讼审判制度模式,为中国民事诉讼立法近代化之开端;79.《钦定大清商律》是我国第一部商法;
80.《改订大清现行商律草案》是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最完备的商法;
81.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国家制度为蓝本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8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
8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采取三权分立政府组织原则的宪法性文件;8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约法,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法律明确规定司法独立原则;8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86.“天坛宪草”是第一部由国会起草的宪法草案;
87.《中华民国宪法》(1923)(“贿选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宪法”命名的法典,也是第一部民主共和制的宪法;
88.中国最早的行政救济制度确定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89.《中华民国民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9)是我国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第一部海商法1929年颁布,以德国海商法为蓝本,第一部保险法1929年颁布,但未公布生效时间;
9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法律;
91.《井冈山土地法》是革命根据地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
9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是土地革命后期影响最大、实施地区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93.《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是在新民主主义宪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司法独立主张的法律文件;
94.《中国土地法大纲》是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最为完备的土地法规;
95.管制刑最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