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

合集下载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2.学生能够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一个自己高兴的经历;3.学生能够认真审查自己的作文,避免语言错误和表达不清。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2.多媒体设备;3.学生的作文。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预习老师在上课前,将学生的作文集中收集起来,让学生提前阅读并思考课堂上的讨论问题。

第二步:引出话题老师将问题投射在屏幕上,让学生一起讨论:“你们曾经有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得特别开心的经历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入自己的感受和思维之中,为写作做好准备。

第三步:边听边写老师宣读一篇文言文,或一篇现代文章,让学生听后,针对文章中的对话、描写、情节进行笔记记录。

这样有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进入写作状态。

第四步:撰写习作老师通过PPT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一个习作的格式模板,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语言素材,完成本次的写作任务。

第五步:交流分享老师会选择几篇较好的作文进行分享,并就文章中的语言表述、情节安排、段落铺展等方面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课后练习老师给学生一篇题材相对简单的习作,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出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1.进入文章之前,先引入感受氛围,让大家真正地投入到情境之中;2.尽可能扩充学生的语言素材,提供有趣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帮助他们更有创造力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题目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更深入地思辩问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组织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同时,学生们也从同学的作文中了解到了不同的写作思路和表述方式。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心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学会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快乐,通过写作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写作内容:写一次集体活动,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玩得真高兴”。

2. 写作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玩得真高兴”。

3. 写作难点:把活动中的场景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玩得真高兴”。

2. 教学难点:把活动中的场景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作文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答。

2. 范文引路:展示一篇范文,引导学生阅读并总结范文的写作方法。

3. 审题: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讨论如何写好这篇作文。

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心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交流与修改:学生互相交流写作心得,修改作文。

7. 佳作欣赏: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写作内容:写一次集体活动,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玩得真高兴”。

2. 写作方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用具体的事例写出“玩得真高兴”。

3. 写作要求:把活动中的场景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

2. 选取一篇优秀作文进行仿写。

3. 收集生活中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准备下次作文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写作过程,从审题、写作指导到交流与修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回顾并描述一次愉快的游玩经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并运用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4.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理解并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 学习并运用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3. 进行写作实践,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游玩经历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并描述一次愉快的游玩经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PPT、写作方法PPT、作文纸。

2. 学具:学生自备游玩照片、作文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游玩经历的回忆。

2.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游玩经历,引导学生关注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写作方法学习:通过PPT讲解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讨论和写作方法学习,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游玩经历的作文。

5. 交流与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2. 板书内容:课文回顾、讨论、写作方法学习、写作实践、交流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游玩经历的作文。

2. 互相交流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文和交流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交流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反思教学内容的充实程度。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教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教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玩得特别高兴的一次经历,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忆一次玩得真高兴的经历,思考这次经历给自己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2. 帮助学生组织和梳理自己的思路,确定写作的重点和详略。

3. 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兴奋、快乐、惊喜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玩得特别高兴的一次经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讲解本次习作的要点,如回忆经历、梳理思路、表达情感等。

3. 示范:教师展示一篇习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写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按照教师讲解的要点进行写作。

5. 交流: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看是否能够表达出自己玩得真高兴的感受。

2. 评价学生的写作结构,看是否能够清晰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路。

3. 评价学生的写作语言,看是否能够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教师示范习作一篇。

2. 学生习作互评表。

3.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写作的乐趣。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次习作,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这次习作的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2. 选取一篇优秀的习作,进行修改和润色,准备参加学校的征文活动。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忆一次自己玩得特别高兴的经历,并把它写下来。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玩耍经历有条理地叙述清楚,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玩得高兴的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简单的书面表达基础。

他们对生活中的玩耍经历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但在如何将这些经历有条理地转化为文字表述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部分学生可能能够简单叙述事件经过,但对于抓住重点、描写细节以突出“高兴”的感受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更关注玩的过程本身,而忽略了自己在玩时的心情变化以及他人的反应等可丰富习作内容的方面。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忆起一次玩得特别高兴的经历,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句把这次经历的过程写清楚。

学会运用恰当的动词、描写神态和心情的词语来丰富习作内容,使读者能感受到玩得高兴的氛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玩耍经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书面习作奠定基础。

在习作修改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修改和与同伴互评,提高习作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乐于通过文字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完整、有条理地叙述一次玩得高兴的经历。

指导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心情等描写手法,把“高兴”的感受具体地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自然地融入对人物动作、神态、心情等细节描写,避免生硬的拼凑,使习作生动有趣,真实地传达出高兴的情感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如展示玩耍的图片、视频等,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优质教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教学目标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准备教师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拍摄学生校园活动的视频、图片,并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趣味导入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欣赏交流,描述插图描绘的画面。

2.趣味导入。

(1)师: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后,有怎样的想法?预设1:他讲的事情很有趣,让人难忘。

预设2:他把图片中记录的事情介绍得很清楚。

(2)师:照片、视频都是现在记录生活的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有趣、难忘的事情,但它们只能记录一时的画面,不能完整地展示全部。

3.引出习作题目。

师:(过渡)记录生活不仅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还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生活的点滴中选择一次玩得最高兴的过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玩得最高兴的一件事。

(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结合经验,确定内容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2.学生独立回顾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全班交流。

预设1: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香山。

那次玩得真高兴。

预设2:周六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踢足球,那次玩得真高兴。

预设3: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玩漂流。

那次玩得真高兴。

4.师:同学们都回顾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

现在请你们再次闭上眼睛,回想一下:你们具体是怎么玩的?5.学生独立回顾,思考,指名交流。

6.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

不但清楚地说明了和谁在一起,而且还说清楚了是怎么玩的。

Ⅲ范文引路,学习方法1.课件出示范文《丢手绢》,共同学习。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的阅读和理解。

2. 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3. 作者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文本或电子版。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景观,引起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那次玩得真高兴》,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重点关注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

4. 解析与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解析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快乐和收获,并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思考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板书设计:1. 那次玩得真高兴2. 课文内容的概括和重点解析。

3. 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察报告。

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游玩的经历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表达清晰。

2. 收集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资料,进行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课后反思:1. 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合作学习的效果,思考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统编版三上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

统编版三上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

三上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教学目标】1.回忆自己喜欢玩什么,能从中选择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

2.能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明白,表达出自己高兴的心情,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能对习作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修改。

【课前准备】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玩得最高兴的一次经历,或者准备一张当时的照片。

【教学过程】诗句引题:1.开始上课前,老师想先与你们分享几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些都是写儿童的诗,不同诗句中的儿童在做不同的事情,但这些事都可以说成是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玩)2.童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玩。

说到“玩”,同学们脑中会想到什么乐事?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经历过的乐事吧!任务一、回忆乐事,分享乐趣1.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画或照片,用上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你经历过的最快乐的事。

(句式:____(时间),_____(谁)在______(哪里)______(做了什么),那次玩得真高兴!)2.学生结合图片或照片简单介绍乐事。

说到乐事,有一位小朋友脑中像放电影似的想到了这样四件事,你们觉得他会选择说哪件事?为什么?(生自由说,言之有理皆可。

)预设:①和同学扳手腕,体会到了打败同学的成就感;②和父母去动物园,和喜欢的动物亲密接触,非常高兴;③和爷爷去钓鱼,感受到了成功钓上鱼的喜悦;④和好朋友去坐过山车,体会到了过程中的刺激和兴奋。

师小结:不管是在校内参加体育活动、竞赛活动,还是在校外开展观光赏玩、社会劳动,不论是和朋友、同学玩,还是和家人玩,都能让我们玩得高兴,都值得记录下来。

3.今天,我们就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题完成本学期最后一次习作任务。

任务二、共玩游戏,记录镜头1.先来玩一个游戏,叫做“我是木头人”。

请听老师公布游戏规则:同学们可以在教室内开展自由活动,等老师说“停”,所有人保持住当时的姿势,变成一动不动的木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教案【教学目标】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点】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1.(出示课件2)引导交流:你平时都喜欢玩什么?说一说,在你玩过的活动中,有没有哪一次让你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

2.学生充分交流。

(出示课件3-6)预设:跳绳、捉迷藏、拔河比赛、荡秋千……3.(出示课件7)引入话题,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击主题,简单明了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内容。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读读文本内容,找找本次写作的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写作内容: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三、习作指导1.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出示课件9)过渡: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题目,看看里面隐含了哪些要求。

(出示课件10)引导学生拆分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分析其中隐含的要求:“那次”隐含的意思是要记录一次活动,要有时间、地点和人物;“玩得”是要把“玩”的过程写详细、具体;“真高兴”是要表达愉悦的内心体验。

(出示课件11)明确写作要求: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写一件简单的事情,并写出玩时快乐的心情。

通过朗读,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理清写作的要点。

)2.交流可以写的活动。

(出示课件12-16)引发思考:我们可以写哪些活动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写“跳绳”——时间是周二下午课外活动,地点是操场,人物是三年级(2)班同学。

预设2:写“捉迷藏”——时间是下午放学后,地点是小区里的花园,人物是邻居家的孩子们。

预设3:写“拔河比赛”——时间是上午大课间,地点是教学楼前,人物是同学们。

预设4:写“荡秋千”——时间是周末上午,地点是植物园,人物是我和弟弟。

3.指导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1)(出示课件17)引发思考:玩的过程要写得清楚明白,有条理。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18、19)①以写“捉迷藏”为例。

写清楚:a.先做了什么?(先抽签决定谁捉谁藏。

)b.接着做什么?(接着捉的人蒙住眼,开始数数。

藏的人跑开去。

)c.最后做什么?(最后藏的人被捉住了,开始下一轮游戏。

)②以写“荡秋千”为例。

写清楚:a.先做了什么?(先坐到秋千的木板上,双手紧紧抓住绳子。

)b.接着做什么?(然后腰和腿同时发力,秋千前后荡了起来。

)c.最后做什么?(最后越荡越高。

)(3)(出示课件20-22)过渡: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

①写“跳绳”。

预设:先分工,分甩绳人和跳绳人;接着,绳子甩了起来,同学们随着跳跃;最后,脚踩到绳子,本轮跳绳结束。

②写“拔河比赛”。

预设:先分成两组;接着,用力往后拽绳子;最后,决出胜负。

4.指导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出示课件23-26)(1)引发思考:活动过程记叙清楚了,那么怎么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呢?(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①用动作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

比如,紧紧握住、手舞足蹈、欢呼跳跃……②用神态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

比如,眉开眼笑、气喘吁吁、涨红了脸、神清气爽……③用心理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

比如,紧张地想、有点害怕、没有泄气、高兴极了、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5.教师总结写“事情”的“技巧”。

(出示课件27)✓先写事情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再写事情的过程:用“先”“接着”“然后”连接词写清顺序。

✓最后边写过程边表达心情:注意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6.模仿范例写片段。

(出示课件28-30)过渡:下面就是具体内容的写作了。

我们要注意点什么呢?引领学生先看一段范例:小狗看我们玩得那么开心,也跑过来凑热闹,用鼻子拱龙虾,这回龙虾可生气了,用大钳子夹住了小狗的鼻子,疼得小狗嗷嗷直叫。

我们取下龙虾,它扬了扬钳子,那神态仿佛在说:“龙虾不发威,你当我是小米虾呀。

”点评范例:作者语言生动,把龙虾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

特别是文中小狗凑热闹,龙虾调戏小狗的情节,写得栩栩如生,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请学生模仿范例写一写。

预设:我又试着包了一个,这次少放了点馅儿,包好了一个,看,这回不像大肚子将军了,却像一颗大扁豆。

我生气地说:“这么难干的活,不包了。

”妈妈听了,笑着说:“万事开头难。

只要有信心,学会它就不难,你有没有信心?这就是一次考验。

”5.交流习作的想法。

(出示课件31、32)教师提问:关于这次习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1:写清楚一件事情,别忘了先交待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预设2:一定要表达出高兴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样就更加形象生动了。

预设3:我想写那次拔河比赛,过程真是紧张啊,最后我们胜利了,我真高兴。

四、写作提纲(出示课件33)引导:你想好自己的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出示课件34)明确本次习作提纲要求。

写清楚活动的过程,表达出你高兴的心情。

1.你选哪次快乐的活动?2.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3.玩的过程是怎样的?4.玩时的神态和动作有哪些?5.当你玩得高兴时,你心里在想什么?6.你打算拟个什么题目?(出示课件35-37)展示三个提纲范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下笔前编写写作提纲,让整个习作过程更清晰。

)五、学生习作,同桌互评1.(出示课件38)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习作。

2.(出示课件39)写完习作,和同桌交换一下,看看谁写的过程最清楚,表达的心情最快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在第一课时的习作。

【教学过程】一、例文评析,借鉴优点1.(出示课件41-43)集体欣赏例文。

那次玩得真高兴国庆期间,妈妈带我到郑州世纪欢乐园游玩,这可真是一次快乐之旅呀!进园后,我和妈妈直奔那个亚洲第一高的摩天轮,原来,它的名字叫“伦敦之眼”,高120米,坐在摩天轮上,随着它的缓缓上升,我的心跳也开始加剧。

到顶端后,我们看到了郑州全城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我们又去坐了“侠胆豪情”。

它有一个大圆柱,向外面伸出了几根铁臂,挂着座厢。

它利用离心力,以每3秒一圈的速度飞速旋转60圈才会停下来。

转到30圈时,人们的尖叫声已经惊天动地了。

当它疯狂地旋转了60圈后,我从车上下来,发现自己头重脚轻,两腿软绵绵的。

世纪欢乐园里还有空中飞舞、飞越亚马逊、天旋地转等惊险项目,有融声、光、电技术于一体的4D影院,令人应接不暇。

那一次游玩惊险刺激的经历,让我开阔了视野,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锻炼了我的胆量,真是爽歪歪啊!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的重点语句,适时出示旁批,带领学生欣赏例文的写法。

教师相机展示另外两篇例文。

2.(出示课件44)借鉴例文的优点。

引导学生借鉴例文的三个优点:1.内容具体;2.详略得当;3.描写生动。

二、同桌互评,总结技巧1.(出示课件45)请学生和同桌交换作文,根据“评分标准”相互批改。

提示: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2.(出示课件46)明确评价标准,同桌之间互评。

3.评改范例。

(1)(出示课件47)分析范例的问题。

预设:我按照表哥的话,悄悄走到一只蚱蜢后面,看准目标一抓,噢耶!我终于抓到一只又大又肥的蚱蜢啦。

瞧瞧这只可怜的蚱蜢。

问题分析:这段话描述“我”抓蚱蜢的过程,记叙不够详细,对于表现抓到蚱蜢后快乐的心情也不够突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出示课件48)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

修改后段落:我按照表哥的话,悄悄走到一只蚱蜢后面,看准目标,快速地伸出手,轻轻地一抓,噢耶!我高兴得跳起来了,我终于抓到一只又大又肥的蚱蜢啦。

瞧瞧这只可怜的蚱蜢,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头上的触角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对我说:“求求你了,饶了我吧!”哼!小蚱蜢,叫你还敢吃我奶奶的庄稼,我才不会饶了你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修改的原因:修改后的文字增加了抓蚱蜢过程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还有蚱蜢被抓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4.回顾习作内容,总结技巧。

(出示课件49)技巧总结⏹要交待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玩的过程可以用“先”“接着”“然后”等词语突出层次性。

⏹加上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使文字更生动。

⏹心理描写突出高兴的心情。

5.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回指导,改好后再读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分析优秀例文,让学生借鉴其优点。

通过评改,让学生找到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优化习作。

)【教学反思】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要求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写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感到写作很吃力,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我采用了激发兴趣、铺好台阶、循序渐进的方法,降低写作难度,让孩子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首先,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玩耍的快乐,进而引出话题;接着引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内容;然后开始指导学生习作,引导学生回忆玩的过程,学生尝试习作;最后评改习作,分享玩耍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