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

合集下载

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目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的能力。

通过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学生应达到:1、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2、掌握加工方法及其机床、刀具及切削用量等的选择应用能力;3、掌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4、学会使用、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以及学会绘制工序图、夹具总装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等。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包括零件的分析,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规划设计,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以及该道工序的工序卡,机械加工综合卡片,夹具装配图以及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等。

工艺设计部分1 零件的工艺分析1.1确定生产类型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1.2 零件的作用该零件是B6065牛头刨床推动架,是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中小零件,φ32mm 孔用来安装工作台进给丝杠轴,靠近φ32mm孔左端处一棘轮,在棘轮上方即φ16mm孔装一棘爪,φ16mm孔通过销与杠连接杆,把从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轮杠杆使推动架绕φ32mm轴心线摆动,同时拨动棘轮,带动丝杠转动,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

1.3 技术条件分析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

由零件图可知,φ32的中心线是主要的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

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可分为两组:1.φ32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32mm的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φ16mm的两个端面及孔和倒角。

2.以φ16mm孔为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16mm的端面和倒角及内孔φ10mm、M8-6H的内螺纹,φ6mm的孔及120°倒角2mm的沟槽。

这两组的加工表面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32mm孔内与φ16mm中心线垂直度公差为0.10;2.φ32mm孔端面与φ16mm中心线的距离为12mm。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加工槽的位置精度—对称度的工序基准是中心面A,而定位基准为第一基准平面,这里忽略基准的位移误差,则
定位(对称度)= 位置+ 不重=0+0.03=0.03mm
因 定位(对称度)值小于工序位置精度要求的公差值(0.1mm)的 ,故能满足工序加工要求。
4.导引方案设计:
对此方案,我们采用每加工一批工件,只安装调整一次夹具,通过试切数个工件来对刀的,此种方案对导引方案的要求很高,如右图所示:
3.1计算定பைடு நூலகம்误差:
现选取工件上两孔与两定位销的配合均为H7/g6,则圆柱销的直径尺寸为Φ12 mm,菱形销的圆弧部分直径尺寸为Φ27 mm,b=5mm,B=d-3=24mm。圆柱销与菱形销之间的中心距为48±0.03 mm。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产生的定位误差,其值应控制在工件相对尺寸或位置公差的 ~ ,为此需对每一项工序加工要求逐一进行分析。
夹紧力:由于工作状态原因,切削力与夹紧力在空间上是相互垂直的。螺母提供的夹紧力足以夹紧,故无须验算。
6.其它装置设计:
铣床夹具依靠夹具体底面和定向键侧面与机床工作台上平面及T型槽相连接,以保证定位元件对工作台和导轨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为了减小安装时的偏斜角 的误差,安装定向键时应当使它们靠向T型槽的同一侧。
方案二:如下图所示
可以选择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通过图中所示的固定式圆柱 销及菱形销实现定位。
经分析,第一种方案以圆柱和V形块组合定位时,要受到外圆加工精度的影响,由于外圆表面系毛坯铸件不能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加上V形块比较薄且夹住工件一边,不易夹紧。所以采用第二种方案,即以孔O1及O2为第二和第三定位基准,对两孔采用固定式圆柱销及菱形销定位,此方案实现了工件的完全定位,无重复定位,方案可取。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1终

机床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1-1终

目录第1章零件的分析 (1)1.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 (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第2章摇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2.1 毛坯的选择 (3)2.2 基准的选择 (3)2.3 工艺路线的拟定 (3)2.3.1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确定2.3.2加工顺序的确定2.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2.5 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的确定 (5)第3章铣厚度10两侧面工序夹具设计 (8)3.1 任务的提出 (8)3.2 定位方案及定位装置的设计计算 (8)3.2.1定位方案的确定3.2.2定位元件及装置设计3.2.3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3.3 对刀或导引元件(装置)设计 (10)3.4 夹紧方案及装置的设计计算 (10)3.4.1夹紧方案的确定3.4.2夹紧力大小的分析计算3.4.3夹紧机构及装置设计3.5 连接元件及夹具体设计 (11)3.6 夹具操作及维护简要说明 (11)第4章铣厚度10两侧面工序夹具虚拟装配 (12)4.1 Pro/E三维零件设计及虚拟装配技术 (12)4.2夹具主要零件虚拟创建 (12)4.3虚拟装配方法、顺序及零件约束确定 (13)4.4夹具组件虚拟装配及其分解................ . (13)参考文献 (15)附录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附录Ⅱ机械加工工序卡致谢 (19)结束语 (20)第1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分析课设题目:“摇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厚度10两侧面夹具设计零件二维图:零件三维图:题目给定的是车床的摇杆零件。

它位于车床上的变速结构中,用来换挡,使主轴的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的φ12H7孔与操作机构连接,φ20H7孔则是用于与控制齿轮所在的轴相配合。

通过φ12H7孔所受的力拨动φ20H7孔这端的齿轮变速达到所需的作用。

摇杆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统一,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完全表达清楚了此零件的机构特点。

夹具设计说明书

夹具设计说明书

一、序言 (2)二、任务介绍1.零件说明 (3)2.工序分析 (4)3.设计任务 (4)三、方案确定1.方案一 (5)2.方案二 (6)3.方案比较 (7)四、具体设计方案1.外形尺寸确定 (7)2.定位与夹紧 (7)3.定位误差分析 (7)4.连接槽设计 (8)五、夹紧力的计算 (9)六、夹具体强度校核 (10)七、小结 (11)八、参考文献 (12)夹具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我而言,此次课程设计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性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又一次更系统更全面的应用、巩固与深化。

从中锻炼着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对于学机械方向的学生,为了更好的接触真正的生产加工,步入社会,这次设计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因此我们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任务介绍1、零件说明:图(1)零件图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B6065牛头刨床推动架,是牛头刨床进给机构的中小零件,φ32mm孔用来安装工作台进给丝杠轴,靠近φ32mm孔左端处一棘轮,在棘轮上方即φ16mm孔装一棘爪,φ16mm孔通过销与杠连接杆,把从电动机传来的旋转运动通过偏心轮杠杆使推动架绕φ32mm轴心线摆动,同时拨动棘轮,带动丝杠转动,实现工作台的自动进给。

2、工序分析图(2)工序图如图(2)所示,本道工序的加工任务是加工M8螺纹底孔,并最终使螺纹满足6H的精度和公差要求。

为使零件满足加工要求,确定本道工序的内容如下:1)钻螺纹底孔至φ6.5 ;2)铰孔至φ6.7;3)细铰至φ6.8;4)攻螺纹M8由图(2)可看出本工序的定位和夹紧方式为:大孔的下端面用平面定位,限制三个自由度;大孔本身用短轴定位,限制两个自由度;小孔用来限制一个自由度,即工件的转动。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机床夹具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3. 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机床夹具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2. 提高学生运用机床夹具进行工件加工的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解决机床夹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床夹具在制造业中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相关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学生处于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实训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床夹具概述- 机床夹具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机床夹具的发展历程及趋势2. 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 夹具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 常用夹具元件的类型及作用- 夹具的连接与调整方式3. 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 夹紧力产生及传递机制-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导向- 夹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 夹具在各类机床上的应用实例- 夹具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夹具使用中的注意事项5. 机床夹具实训- 实训项目一:认识常见机床夹具及元件- 实训项目二:机床夹具的拆装与调整- 实训项目三:机床夹具的使用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机床夹具概述第二周:机床夹具的组成与结构第三周: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第四周:机床夹具的应用与选用第五周:机床夹具实训(含三个实训项目)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中关于机床夹具的章节内容密切相关,涵盖了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实训等方面,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夹具设计说明书106

夹具设计说明书106

三江学院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支承座镗孔夹具设计班级:110152D姓名:耿志旸学号:12010152103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指导老师:徐伟目录绪论 (1)第一章机床夹具概述 (2)1.1工件的装夹方法 (2)1.2机床夹具的工作原理和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2)1.3夹具的分类和组成 (3)第二章夹具设计 (5)2.1设计思路 (5)2.2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5)2.3定位分析 (7)2.4夹紧分析 (9)2.5夹具体结构分析 (10)2.6夹具装配图绘制 (11)2.7夹具零件图绘制 (11)结束语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绪论机床夹具是机械加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的提高,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刀具占有正确的位置,完成这一功能的辅助装置称为机床夹具。

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机械加工的质量、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等。

所以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加工工艺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机床夹具作为机床对工件加工中的辅助装置,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效率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夹具设计时,必须使加工质量、生产率、劳动强度和经济性等几方面达到统一,其中保证加工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有所侧重,如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加工,往往是保证加工精度,对于位置精度要求不高而使加工批量较大的情况,则着重于提高加工工件的工作效率。

总之,在考虑上述几方面要求时,应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好生产率与劳动条件、生产率与经济性的关系。

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1、研究原始资料,明确设计任务。

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可以考虑以下问题: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并设计相应的定位装置。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铣床或加工中心夹具设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铣床或加工中心夹具设计)

摘要夹具制造的主要特点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已接受加工或检测并保证加工要求的机床附加装置,简称为夹具,在我们实际生产夹具的作用是将工件定位,已使加工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的夹紧。

在现代制造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机床夹具无论在传统的机床上还是在数控机床上,加工中心上,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艺装备。

通过机床夹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分析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得到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主要是零件作用的分析和工艺分析,通过零件作用分析可以了解零件的基本情况,而工艺分析可以知道零件的加工表面和加工要求。

根据零件图提出的加工要求,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尺寸的确定。

其次,进行基面的选择,确定加工过程中的粗基准和精基准。

根据选好的基准,制订工艺路线,通常制订两种以上的工艺路线,通过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再选择可以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的一种工序。

再次,根据已经选定的工序路线,确定每一步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并选择合适的机床和刀具。

对于粗加工,还要校核机床功率。

最后,提出设计问题,再选择定位基准,然后开始切削力、夹紧力的计算和定位误差的分析。

然后把设计的过程整理为图纸。

通过以上的概述 整个设计基本完成。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夹具设计、工序、定位目录摘要 (I)1设计任务 (1)2 零件的装夹 (1)2.1零件的工艺和精度分析 (3)2.2 定位设计 (4)2.3对刀引导装置 (6)2.4夹紧方案 (6)2.5 分度对定机构设计 (8)2.6 夹具体设计 (8)3夹具加工精度分析 (9)3.1 定位精度 (9)3.2 对刀精度 (9)3.3安装精度 (10)3.4夹具精度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2)1设计任务1、明确设计任务每个学生按指导教师提供的夹具设计题目自己选题目。

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每组2个零件,设计出2种机床夹具;明确生产要求,确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明确加工机床。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

摘要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是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进行一次预备训练。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1)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

(2)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此次是对一种大批量生产的拨叉类零件进行铣槽。

所设计的夹具必须保证这个通槽的各种尺寸精度,并且以最经济、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来设计此套夹具。

通过对定位误差的分析,确定出采用大端面小心轴定位,夹紧装置采用螺旋压板夹紧机构。

对于我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录摘要 (I)1设计任务 (1)2 零件的装夹 (2)2.1零件的工艺和精度分析 (2)2.2 定位设计 (2)2.3对刀引导装置 (3)2.4夹紧方案 (3)2.5 夹具体设计 (3)3夹具加工精度分析 (4)3.1 定位精度 (4)3.2 对刀精度 (4)3.3安装精度 (4)3.4夹具精度 (4)总结 (5)参考文献 (6)1设计任务对下图零件铣宽为12mm,长为28mm的通槽这道工序进行夹具设计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

2 零件的装夹2.1零件的工艺和精度分析(1)零件的工艺分析: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 缸底夹具设计
课题组长: 舒旦
指导教师:杨德良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5月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 缸底夹具设计
内容: 1.零件图(CAD)1套
2.三维装配图(PROE)1张
3.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班级:机制07302班
组长:舒旦
同组人姓名:舒旦、黄小川
指导教师:杨德良
2009年5月
目录
序言 (4)
1、零件的分析 (5)
1.1 零件的作用 (5)
1.2零件工序图 (6)
1.3夹具二维装配图 (7)
2、夹具设计
2.1零件的工艺分析 (8)
2.2 定位和定位装置的设计 (8)
2.3 夹紧方案 (8)
2.4夹具体设计 (8)
2.5夹具体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8)
2.6夹具精度分析 (9)
后记
参考资料
序言
机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是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进行一次预备训练。

其目的在于:
(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对于我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机器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由于时间及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1、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公路清洁车扫帚上扫地结构上的缸底,该缸底侧面φ35h6与轴承配合,该零件的作用主要是连接泵与电动机之间的固定。

2、夹具设计
2.1零件的工艺分析
加工缸底上的φ35021.00+mm 孔,中批生产。

根据工艺规程,在加工φ35021
.00+mm 之前,工件的两侧面,底端φ295.00+mm 、φ10mm 的孔、φ4002.002.0+-mm 、φ45mm 外圆,侧面φ22mm 、φ14mm 孔,φ35021.00+mm 的孔已经粗加工。

本道工序是精镗φ33mm 、φ35021.00+mm 的阶梯孔及切槽。

加工要求是:φ35021.00+mm 孔轴线至底端的距离为60±0.1mm ,φ35021.00+mm 的孔轴线至孔φ14的孔轴线的距离为30mm, φ35021.00+mm 孔轴线与外圆φ4002.002.0+-mm 的外母线的垂直度为0.03mm 。

2.2 定位和定位装置的设计
根据加工要求和基准重合原则,应以侧面C 和φ4002.002.0+-mm 外圆柱面定位,定位
元件采用面、销轴。

为了贯彻基准重合原则,工件用C 面在固定支承板上定位,
限制三个自由度;用φ42mm 的圆孔与φ4002
.002
.0+-mm 外圆面配合,限制两个自由度。

2.3 夹紧方案
因是中批生产,不必采用复杂的动力装置。

为使夹紧可靠,采用压板夹压在工件顶两面端。

工件装卸时,采用螺旋夹紧机构,可从上方拧开螺母,拿开压板便可。

2.4夹具体设计
由于该工件是回转面定位,很难采用自动定心装置,于是采用圆孔定位元件,夹具体必然设计成角铁状。

2.5夹具体总图上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 1)最大外形轮廓尺寸Sl: φ250mm 和长度160mm 。

2)影响工件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Sd: φ4002.002
.0+-mm 轴线到固定支承板的距离37.5mm ,圆孔与工件外圆面的配合尺寸φ40H7/g6mm 。

3)影响夹具精度的尺寸和公差Sj: φ35021.00+mm 孔轴线至底端的距离为60±0.1mm ,φ35021.00+mm 的孔轴线至孔φ14的孔轴线的距离为30±0.1mm 。

2.6夹具精度分析
本工序的主要加工要求是:φ35021.00+mm 孔轴线至底端的距离为60±0.1mm ,φ35021.00+mm 的孔轴线至孔φ14的孔轴线的距离为30mm, φ35021.00+mm 孔轴线与外圆φ4002.002.0+-mm 的外母线的垂直度为0.03。

(1)定位误差ΔD 工件的定位基准C 面与工序基准D 面不重合,定位尺寸60±0.1mm,因此ΔB=0.2mm 。

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ΔB=0.2mm. 因此尺寸60±0.1mm 的定位误差为
ΔD=ΔB+ΔY=0.4mm
(2)安装误差ΔA ΔA=0.0625mm
(3)夹具误差ΔJ 夹具误差为限位基面与孔轴线间的距离误差,即夹具总图上
尺寸60±0.1mm 的公差0.2mm ,φ35021.00+mm 孔轴线与外圆φ4002.002.0+-mm 的外母线的
垂直度为0.03mm (两者公差兼容)。

(4)加工方法误差ΔG 对于尺寸60±0.1mm ,ΔG=0.2/3=0.06mm 。

夹具的总加工误差为ΞΔ=(ΔG+ΔG+ΔG+ΔG )1/3
=0.078mm 精度储备 Jc=(0.1-0.078)=0.022mm 故此方案可取。

具体计算列于下表中:
表缸底上镗孔夹具的加工精度计算(mm)
经计算,该夹具有一定的精度储备,能满足加工尺寸的精度要求。

后记
本次的课程设计,时间很短张。

回顾这充实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着实让人欣慰,因为我看到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解决了一个个的难点、疑点,所以我以这封致谢信来为我的论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指导老师----杨德良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撰写论文阶段,杨老师几次提出他宝贵意见,让我们的论文完善。

没有他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成功地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

参考资料
1.《机床夹具设计》李庆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2.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杨黎明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3.《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刘守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4.《常用工夹夹具典型结构图册》王喜祥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