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2、熟悉在金属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开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关注生活一分析比拟一归纳解释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难点: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三、教学模式探究式2、导电性讨论:①导线为什么用铁做而不用银做②电线一般用铜做而不用银做3、密度4、熔点讨论:为什么电灯中的灯丝用鸨丝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可能出现什么情况5、硬度讨论:为什么菜刀、镰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为什么铁制水龙头外表镀铭?为什么不镀金讨论: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铜、铁等比拟银、铜、金等金属的导电性①铁的导电性比铜差②银的价格高,不经济金、铅、银•一铝〔依次减小〕鸨〔最高〕一锡答复: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锡受热会融化,断路铭、铁、银一铅铁硬度大防锈硬度大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用途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般物理性质,并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板书设计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1、性质①颜色②导电性③密度④熔点⑤硬度⑥延展性2、用途二、合金1、概念2、性质a、硬度b、熔点教学反思:本课题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课堂气氛活泼,教学效果较好,但内容琐碎,不易记牢.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熟悉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响.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4.开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开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注:置换反响〞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响的概念.2.熟悉局部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响,与盐酸、稀硫酸反响及金属间的置换〕.教学难点: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比照、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测与探究 ------- >观察与检验 ---- > 分析与归纳---- > 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 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镣子等.教学过程: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响?剧烈程 度;原因如何?猜测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 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设计:①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选择 盐酸、稀硫酸;②限制的条件一酸足量,浓度同; ③为观察较准确,金属质量大致等;④注意观察 反响剧烈程度,可对反响时间作记录或估计.组内合作探究并填写探究记录表〔打印〕 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响: 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响:〔表略〕进一步学习科学探 究的根本方法,发 展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为规律的建构向更深层 次开展通过自己的实践, 检验自己的猜测,开展合作精神,体 验探究乐趣.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实活泼性Zn > Fe > Cu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响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响,铜铁常温下反响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响.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响的难易程度不同.活动性:Mg、Al>Fe、Cu>Au二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响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响的剧烈程度不同.三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响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开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限制探究的进程较难.课堂各种活动亦应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多媒体应用尽可能贴切,实验探究安排亦应更合理〔如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响,将学生分为两局部分别进行以节约时间〕,效果可能更好.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复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响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3.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预防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熟悉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熟悉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3.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以及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对铁的锈蚀防护的活动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设备:高炉高温3.原理:3CO+FeO3^=2Fe+3CQ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例题: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 x 80%=800t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高温3CO+FaO3^= 2Fe+3CQ160 2X 56800t x160 800t2 56 56 x800tx= ------------------ =560t160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 + 96%=583t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o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有水和氧气2.防锈的方法:保持枯燥;隔绝氧气〔二〕金属资源保护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预防金属的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方案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代替品:如塑料等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稳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熟悉.(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水平.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教学准备:试管、试管架、酒精灯、塔垠1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教学过程: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提起金属,同学们都不会感觉陌生.我们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水壶、菜刀等,他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以下实验.(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拟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金属具有导电性.根据实验可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总结金属的其他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热性.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用地埸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外表的变化请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2)向4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参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注:、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平安性.2、向试管中参加酸的顺序是:Cu、Fe、Zn、Mg,参加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与盐酸反响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请学生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拟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上台板演化学方程式.思考:铁是银白色金属.在上述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你有什么问题?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并用多媒体展示查到的信息.【学以致用】1.把金属X放入AgNQ溶液中,X外表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假设放入FeSQ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那么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 Fee X、Ag、B. X Fe AgC. Fe Ag、XD. Ag X、Fe2、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帮他鉴别一下这枚银元,是真?是假?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何迷惑.板书设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为依托,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用途,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此章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电子、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基本性质,认识常见金属元素,学会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金属的性质、分类和用途;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学习;
4.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金属性质、分类和用途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2.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金属的特点;
3.创设实验情境,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性质;
4.设计生活情境,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
(2)讲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防护、阴极保护等。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讲解新课的内容:
1.介绍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金属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3.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和类型,阐述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和原理。
4.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腐蚀防护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属制品的选用、金属腐蚀防护措施等。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金属材料问题,如金属制品的损坏、腐蚀等,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金属腐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其原理及防护措施。
-重难点突破设想:利用多媒体演示金属腐蚀的过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不同防护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重难点突破设想: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针对教学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采用图示法、表格法等,帮助学生梳理金属活动性顺序、合金性能与组成元素关系等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1.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梳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途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5.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规律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物理性质:介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合金:讲解合金的概念、性质及用途,分析常见合金的组成及优点。
4.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以及金属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Fe、Al、Cu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难点】金属的活动性。
【教具准备】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试管(若干)等。
【问题情景】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讨论分析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交流回答】1.可利用密度不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导入新课】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吧!【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2. 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存在能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的差异呢?【交流回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命名1.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性–非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非金属元素的命名方法–单质的命名:以元素名或者地名作为前缀–二元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3.实例演练–列举几个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给出几个非金属元素的命名示例第二课时:非金属单质的应用1.非金属单质的常见应用–碳的应用:作为燃料、制造材料等–氮的应用:制造硝酸等化学物品–氧的应用:维持生命活动、作为氧化剂等–磷的应用:制造肥料、药品等2.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的氧化物第三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1.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氧化物表示成”氧化”+元素名+化合价。
如二氧化硫表示为”氧化硫(IV)”2.非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非金属间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的比例,写出化学式。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根据氧化物的名称确定氧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
第四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应用1.非金属化合物的常见应用–二氧化硫的应用:用作脱硫剂、制造二硫化碳等–二氧化碳的应用:用于饮料、灭火等–氨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制冷剂等2.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化合物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利用课堂展示和学生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白铁皮表面镀上的一层金属是。
②镀在保温瓶胆夹层的银白色的金属是_____。
③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材料是______。
④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是___________。
⑤做干电池负极的材料是______。
⑥广泛用于电线和电缆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
⑦广泛用航空工业和造船工业的金属是___。
⑧地壳中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是___。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
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A.青铜 B.生铁 C.紫铜 D.焊锡3、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海、航空和化学工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
该金属是()A.锌 B.钛 C.镁 D.锰4、用量最大的前三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_。
灯泡中发光灯丝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
5、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6、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
请回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合金合金的主要性能主要成分及纯金属的性能焊锡熔点183℃锡:熔点232℃;铅:熔点327℃硬铝强度和硬度好铝、铜、镁等。
硬度小,质软不锈钢抗腐蚀性好铁、铬、镍等。
纯铁抗腐蚀性能不如不锈钢由上表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序号)① 强度更低②硬度更高③熔点更高④抗腐蚀性更好课本14页书后习题第1题、第4题。
【平行测试】1、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1)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类型(2)镁条插到稀硫酸中:反应类型(3)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类型2、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A.铝B.铂C.铁D.铜3、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2CO2B.2H2O22H2O+02↑C.CuO+H2Cu+H2O D.2H2O2H2↑+02↑4、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锌、铜三种金属,再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其中不反应的是,反应产生气体速度最快的是;产生气体最多的是,铁溶于稀硫酸后,溶液呈色.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教案第课时第周年月日星期课后反思一、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与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认识金属活动顺序的实质及应用。
重点难点: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顺序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初步探究二、课前准备1说出镁、铁、铜、三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Mg+O2---- Fe+O2-----Cu+O2----2铁与氧气反应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3写出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从它们的----------------里-----------出来。
4置换反应:一种-------与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与另一种---------------,这类反应叫--------------。
三、自主探究:2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速度越快。
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等的Mg、Zn、Fe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
实验预测与分析:(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
(填试管编号)(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________3 思考题:学习本课题后,你能否想出另外的办法来鉴别黄铜与黄金?达标测试:一. 选择题。
1. 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A和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的做法是:(1)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2)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涨大,最终如图C所示;(3)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等天平平衡后,两同学的天平所处的状态是()A. 甲、乙都不平衡B. 甲不平衡,乙平衡C. 甲平衡,乙不平衡D. 甲、乙都平衡2. 一定量的镁和一定量的锌分别与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物质为镁,乙物质为锌B. 反应所消耗的硫酸相等C. 镁和锌的质量相等D. 反应速率甲(锌)慢,乙(镁)快3. 往5.6g混有少量铜粉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 大于0.2gB. 等于0.2gC. 小于0.2gD. 无法确定6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金属的性质,将一根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反应时间/min1 5 810 13 15实验现象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少量气泡反应停止,铝剩余试解释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试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说明有生成,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为,说明有生成。
(3)由上述实验可知,一氧化碳具有性,在我们学过的物质中,具有这种性质的还有和,因此,他们在工业上常用来。
(4)在C处放置燃着的酒精灯,目的是。
3、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例如: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10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该场理论上日产含96%的生铁多少吨?4、纯度与杂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纯度=杂质的质量分数=纯度=课堂练习: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铁B.氧C.硅D.铝2、用还原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还有不与CO反应的杂质)18g,使反应中放出的CO2全部跟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最后生成白色沉淀27g。
则该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表达错误的是A.黄铁矿(FeS2)B.菱铁矿(FeCO3)C.黄铜矿(CuFeS2)D.辉铜矿(CuS)2、还原铁的某氧化物2.16g,可以得到1.68g铁。
则该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B.Fe2O3C.Fe3O4D.FeCO33、用500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4、将150吨含杂质为10%的石灰石煅烧可得到含杂质质量分数为5%的生石灰多少吨?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第课时第周年月日星期课后反思【学习目标】1.能记住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能说出废旧金属对环境的影响,能说出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难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自主探究:知识点一:钢铁的锈蚀与防护【阅读】课本18页—19页,完成以下题目:1、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铝不需要油漆,而铁需要?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 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铁锈的特点是很 ,不能 等反应,因此它可以全部被锈蚀。
二、【合作探究】1、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1)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
试设计实验以证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2)铁制品的防护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刷漆、涂油、电镀和烤蓝)。
③改变铁的组织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2、金属资源保护(1)防止金属腐蚀 (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3)合理开采矿物 (4)寻找金属代用品 (5)物尽其用课堂练习:1、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和 直接接触,防锈的方法有许多例如: 、 。
2、金属资源有限,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许多,举三种方法 、 、 。
3、铁生锈的过程是一个( )A 、剧烈的氧化反应B 、物理变化C 、缓慢氧化D 、快速的化学反应4、车,船表面涂油漆的主要目的( )A 、防止撞坏B 、清洁美观C 、防止磨损D 、防止锈蚀现象 分析 结论试管①试管②试管③5.铁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生锈,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生锈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C.铁生锈的本质就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6、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在铁板表面镀上一层锌成为白铁,白铁是铁锌合金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炼铁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D.从高炉排出来的废气,可以直接放空气课外练习:1、在面盆、痰盂等铁制品表面烧制搪瓷的目的是()A.增大硬度防止撞坏B.增大厚度防止磨损C.防止铁生锈且美观D.美观和杀菌消毒作用2、如图所示,大试管中是螺旋状光亮的铁丝,把试管倒插在水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铁丝表面有___________生成,试管内水面将____ 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填写出下列铁制品防锈的方法:(1)钢锯条_____;(2)自行车车架______;(3)自行车车把____________;(4)脸盆 ____ ;(5)不锈钢楼梯扶手_______;(6)铁制自来水管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