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模具公司全套作业指导书
模具作业指导书

制作: 核准:文件名称: 模具操作规程1、模具阻力杆调整时下压螺栓和上提螺栓之间,必须保证有最少有一个螺栓是自由状态,以避免阻力杆折断。
2、每次进行阻力杆调整时,先把模唇调到订单要求厚度的整数值。
当料流稳定后,调整阻力杆螺栓,使卷材最薄点厚度达到最厚点的中间值,而且最好是中部适当偏薄,两边适当偏厚。
3、模唇调整主机手要保持对卷材厚度的控制,调整模唇压紧螺栓时做到:卷材厚度调整要宁欠忽过,每次压放量要小,并要特别注意观察厚度的稳定的变化结果。
4、模具开启步骤A、装好模具小车的附加/助支撑。
B、拆换网装置间的螺栓。
C、拆法兰与模具间的全部螺栓。
D、放松模具两端堵头紧定螺栓,取出端头挡板。
E、拆上下模具间的螺栓。
从两边向中间逐一旋松即止。
最后再全部取下。
F、上模吊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上模水平,做到逐步提升。
不能保持上模水平上升时要停止提升。
5、模具清理要点A、只使用铜铲、铜刷和其它软质工具清理模具,严禁使用其它更硬的金属工具。
B、模具和法兰等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和模具与法兰的接触面等密封面全部清理,达到无任何糊料和异物存留于表面。
C、用专用清洁剂对模具局部损伤表面进行细部增光处理。
版次修订者修订日期变更记录修正履历制作: 核准:文件名称: 模具操作规程D、对全部与材料接触的表面(包括两端头挡板)和密封面。
用专用肥皂洗净,达到表面光亮。
E、清理所有坚固螺栓并用高温润滑脂润滑。
6、模具装合要点和步骤A、在下模模唇的两端和中部垫上PVC卷材(1.2mm厚)5-7块,以防止模唇相互碰撞。
B、上下模合模后,手工旋入全部上下模具间的紧固螺栓,不能手工旋到底的要进行螺纹清理,不能用套管强行旋入。
C、螺栓从中间依次向两边逐步旋紧后,按相同顺序紧固,达到规定扭矩。
D、装法兰和两端头挡板,旋紧后,再把螺栓紧固到规定扭矩。
7、模具螺栓联接力矩要求:序号联接紧固部位螺栓直径第一次预紧第二次预紧升温预预紧最终力矩1 上模与下模间30mm 800NM 1000NM 1200NM 1400NM2 模具与法兰间16mm 100NM 130NM 160NM 190NM3 模具两端侧挡板12mm 30NM 40NM 45NM 55NM注:A、第1-2条仅在厚度控制困难或产品出现平整度问题时进行。
模具作业指导书

东莞市桂氏咏华实业有限公司模具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1.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
3.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
二、撬模位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五、顶棍孔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2、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3、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六、定位圈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2、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3、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2~0.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4、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七、先复位装置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
八、顶针板导柱导套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2、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3、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4、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2、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3、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4、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
模具公司盘点作业指导书

模具公司盘点作业指导书M模具公司盘点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确实核查公司财产状况,进行核算和管理,规范盘点过程,提高数据真实性、有效性,指导整体作业特拟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原辅材料、工具、配件、办公劳保用品等物资的盘点作业。
3、定义(无)4、内容4.1 分类4.1.1依照盘点规模分为大盘点(对公司所有的物资进行盘点)和一般盘点(对仓库库存物资的盘点);4.1.2依照盘点范围分为全盘(对规定对象明细项目分权盘点)和抽盘(部分盘点);4.1.3依照时间分为月末盘点(每月月底结帐日)和年终(中)盘点(每年年底31/ 12和年中30/6),年终(中盘点覆盖月末盘点);4.1.4依照盘点顺序分为初盘(保管者全盘),复盘(物控部全盘或抽盘),抽盘(财务部抽盘)。
4.2 流程4.2.1保管者对保管对象进行全盘,并填写贴置【盘点卡】(如附件一),数据汇总填入【盘存表】(附件二)的"初盘数"一栏;4.2.2物控部参考管理对象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复盘并填写【盘存表】 "复盘数"一栏;4.2.3财务部进行抽盘并填写【盘存表】的"抽盘数"一栏;4.2.4初、复、抽盘数不一致的,相关人员必须共同执行核实,以确认盘点数准确、全面、无误;4.2.5仓库负责填写【盘存表】上"帐面结余数"一栏,若盘点数与帐面结余数发生差异,须会同相关保管人员进行复盘作业,以进一步确认盘点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须进行帐面记录的查询,以确认帐面结余数无误;如确认确属差异,必须查找差异原因,作出说明,填写于【盘存表】上;4.2.6【盘存表】经物控及财务核查后归档作为受控文件存放财务部及仓库;4.2.7在确认盘点数准确无误的情况政,出现的帐实差异数须进行帐面调整(包括仓库和财务),由财务部进行盘亏、盘盈的处理。
4.3管理规定4.3.1各保管员须对盘点对象作好整理和标识及分类储放,以便于各通盘点;4.3.2盘点数据不得弄虚作假、不利巧立、变换名目,一经发现,依公司规定严惩不怠;4.3.3【盘存表】作为受控文件,任何人(除物控及财务作业需要和相关领导外)不得私自复印和收藏;4.3.4库存物资盘点过程须保持物资的有序、整齐存放,避免给后续工作造成不便。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WI-SCW-04)1.0目的为了对模具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其稳定性;使其在使用前(保管中)和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2.0 范围适用于模具验收、认定、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活动过程的管制。
3.0定义无4.0 职责4.1生产技术课课长及公司指定人员(含以上人员)负责模具的验收、报废等事宜。
4.2 维修组负责模具的维修和日常点检。
4.3 模具管理员负责建立模具档案和保管。
5.0 作业内容5.1 模具的验收和建档。
5.1.1模具在样办认定合格后,技术部在模具上留尾件样办,填写《模具移交清单》;同时将工程样办和《试模及产前评审报告》交生产技术课。
5.1.2 客户提供模具的验收。
5.1.2.1客户提供模具由生产技术课联络客户取得工程样办、成型条件相关资料、认定报告、QC工程图、模具设计图等。
5.1.2.2客户提供模具由营业部填写《模具预借证》,一式三份,客户、营业部、生产技术课各一份。
5.1.2.3如有异常问题报告营业部联络客户。
5.1.3模具入库管理,模具验收合格后由生产技术课课长填写《模具入库单》和《金型确认点检表》将模具移交到模具仓库保管管理。
5.1.4模具建档,模具入库存前生产技术课须对模具建立模具档案表(含《试模及产前评审报告》、《模具管理台帐》、《模具预借证》、《模具履历表》)。
5.2模具的标识:5.2.1模具模板上标明品番、工程号等。
并用不同油漆颜色区分各客户模具。
合格的模具不作“合格”标识视为合格;如模具尚未进行试作而需要入库的,相关入库人员应在《模具入库单》上予以注明,模具管理人员再以《待确认》标识牌标识,以防止未经认定而被使用。
5.2.2模具入库时,须附上调模员确认的尾件产品,作为下一批生产时确认及模具维修组维修、保养模具的依据。
5.2.3模具管理员在模具入库后,需在模具仓库的《模具一览表》加入,反映公司的模具数量、在库管理情况等。
5.3模具的使用:5.3.1模具的领用:①制造部正常生产领用模具可凭《日生产计划》领取;②模具修理领用可凭《模具维修通知单》领取;③模具试作可凭“模具试作相关通知”领取;④维护保养可凭《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领取。
模具组立作业指导书

模具组装作业指导书1.目的1.1便于现场修模人员维修组装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生产需要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于本公司模具维修保养作业3.定义无4.职责4.1模具技工:熟悉模具制造技术,模具维修程序及注意事项.4.2模具师傅:负责指导、监督、检查模具维修全过程5.程序5.1依据“模具维修申请单”及“模具组立确认书”所列之异常逐一确认模具维修是否均已处理OK〈除因模具纳期关系经组内主管同意暂作保留之外〉并经模具维修负责人员逐一确认后,方可开始组立,组立前应对各部件进行保养.5.2依据记号将模仁入子逐一装入模仁(装入前应确认模仁、入子、芯子沉头处配合内角需有轻微避空倒角),并比对部品及图面有无装错.(入子装入后,沉头实装高度凹于模仁底0.01~0.02(特殊要求依实际状况确认);另模仁底面槽穴开口及顶针、作动入子孔处倒角需完善)5.3装好模仁、装上密封圈.5.3.1装上密封圈必须是OK的〈有0.7mm左右之预压量,无缺口,外径小于密封槽外径1mm左右,内径大于密封槽内径1mm左右〉,否则会造成模具漏水;装上密封圈时应在密封圈上抹上粘性黄油,以防装模时密封圈掉落.35.3.2模仁组装前小组主管需先确认各模板槽底部各孔穴处倒角是否完善,对模板有肿起先行处理(由小组主管确认).组立过程中当模仁都比较紧时,应尽量将模板平放来装模;当模板需直立装时,需注意油封掉落及入子退后的问题发生.注意: 一些较松之入子在装模时可能会退出,从而导致入子损伤甚至未被组立者发现在此时应作相应处理.5.4锁好模仁螺丝,用扳手锁紧后以1.5IB胶锤轻敲两下,不可使用加力杆,若发现有螺丝滑牙或内六角沉头损坏,应及时更换,以免造成下次拆模的麻烦.5.5装配顶针.(注意此时容易忘装回位梢弹簧.)5.5.1 装顶针前(确认回位销、弹簧孔、倒角无完善,小组主管确认),应先将顶针擦拭干凈,再喷上耐高温顶针油,以免顶针上附着的瓦斯垢堵塞了排气或造成顶针卡死,抹油时以顶针顶出行程算出顶针抹油起始位置,(如顶出行程20mm,则顶针由前端20mm处下2~5mm为抹油起始处延伸至根部)且只须喷薄薄的一层即可,以摸有油看无油为标准,以免造成部品油污.5.5.2装顶针时,先行确认顶针沉头高度配合凹入顶针板0.01~0.02mm,(新规模具顶针板沉头孔的深度以数据呈现判定)。
模具作业指导书

东莞市桂氏咏华实业有限公司模具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使模具制作及维修作业能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确保模具寿命,保证产品品质。
一、制作模具编号:1。
必须在模坯外侧端面上方(方铁)用铣床加工模具编号,字高度40mm,深度0.5mm,字体为等线体。
2。
每一块模板上均须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且方向统一.3。
模具所有螺丝、吊圈孔及模具部件必须是公制规格,而付加工模配件必须是标准规格,禁止自行土制.二、撬模位1、每一套模具均在B板(动模板)上四个角铣出撬模位,以便FIT模及修模用。
三、码模坑:1、非工字模胚均需要在前后模铣出码模槽,具体尺寸根据模具设计尺寸而定。
四、码模螺丝孔:1、每套模具均要在动模底板,定模面板上开码模孔。
2、孔距尺寸需根据注射机型确定五、顶棍孔1、动模底须开有足够大的顶棍孔,直径Φ25~40mm2、小型模具只需开一个顶棍孔,中型模具必须开三个顶棍孔以上,大型模具即需开五个孔3、顶棍孔径及位置根据注射机型实际尺寸(设计尺寸)六、定位圈1、每套模具必须装有定位圈(即定位法兰),以便装模定位,2、定位环尺寸应根据注射机型墙板孔径确定,3、定位圈直径公差为0。
2~0。
4mm,凸出模面板高度最小8~10mm,4、模具与机板的定位圈(法兰)的标准尺寸100mm-0.20^—0.40mm,七、先复位装置1、当顶针司筒与行位顶出装置相干涉时,必须在模上设有先复装置,不尽靠弹簧使顶针板复位,以免日后弹簧失效,行位(抽芯)与顶针司筒相碰撞。
2、必须在顶针板与动模板间装行程开关,以确保先复位装置有效后方可通电合模.八、顶针板导柱导套1、顶针板长12或以上,或工模排位偏中2、配置较多小顶针且直径在2mm以下,3、配置较多司筒(10支以上),4、以上三种情形都必须在顶针板上加四支导柱及导套,以保证顶针平衡平稳地顶出胶件。
九、顶针板弹簧弓1、所有模具必须上顶针板上安装四根复位弹弓,以助顶针均匀回缩,2、采用塑胶模具专用蓝色弹弓,复位弹弓两端磨平,3、复位弹弓不能压缩大于自由长度的40%需在胶件有效出模情况下在顶针面板上做四个顶出限位钉4、复位弹弓固定,必须两端均有固定沉孔,禁止一端沉孔一端磨平面的不可靠做法.十、自动脱水装置1、细水口模(三板模)必须靠装有拉杆,拉条或回位销,保证水口板及A板的移动至水口自动脱落。
模具使用的作业指导书模板.pptx

次,加入后来会抽动数次,防止烧伤卡死∖
20、操作过程中,发现料头粘前模时,严禁用钳子去夹料头,以防用力过大碰伤模腔(正确方法是把机台射台 退出,用铜棒从浇口套处敲出料头。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保管
21、没用于生产的模具,按编号整齐摆放于模架上;
6、接冷却水时,应先把模个闭合,严禁碰撞抽芯滑块 或不规范操作。 7、调节机台顶针时,应把行程调至刚好顶出产品为宜,不得顶出太长,以防对模具造成损伤。
8、对顶针需弹簧复位的模具,一律要按微动开关或装置机械保护装置,以确保顶针能安全复位;在生产时,顶 针在未完全复位的情况下严禁闭模生产。
9、调试产品时,应先用30%的压力与速度开始注射充模,再逐渐增加压力与速度;任何模具在进入正常生产前
朝上摆放于模具放置区。
13、预热时,要将顶针合部退回模内(不要闭合过紧);进行均匀加热,切忌点式加热,容易造成模具退火。
14、未合模的情况下,严禁机台前进抵撞前模,以免把前模撞松动或撞掉。
异常情况处理
15、在操作过程中,作业员每生产一模产品,都要确保模具内无遗留物品后,方可闭模,发现异常及时反映给 主管人员。
16、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粘模,应把产品取出方可合模生产,严禁模腔带遗料生产。
17、粘模后,不得用铁器敲打模腔,应选择专用铜棒撬出产品;正确方法为:把铜棒紧贴模面,撬出产品(严 禁以模具的分型面为支点来撬产品I
18、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深腔粘料,禁用金属器物敲打(正确方法是将铁线烧红后,插入堵塞位置,冷却后拔 出,从而带出所粘铝料\
22、模具于批量完成后应立即检验确认,正常则入库,异常则立即报修,如需外发修理的模具,由车间主管填写《 设备夕M修单》,经经理批准后,安排外发修理,严禁无单发货。
模具生产加工全套作业指导书

4.13 检查: 4.13.1 装完后先检查,检查齐顶针行位,模芯是否装错,螺丝是否锁紧,然后用 铜锤敲顶针板。 4.13.2 看顶针、斜顶是否归位,再打上防锈油。 4.13.3 模具组立科根据保养检查情况如实填写《模具保养检查表》
5.相关文件及表单 5.1《模具保养通知单》 5.2 注塑《模具定期检查表》 5.3 模具组立科《模具保养检查表》
XXX 有限公司
模具物料请购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WI-MJ-006 版本/版次:B/2 页 次:1 / 2
1.目的: 使生产物料请购有所依循,物料请购进度能满足生产计划的需求。
2.适用范围: 模具所有生产物料。
4.1.4 《物品请购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批准后,交至采购员进行采购。 4.2 模具《零件清单》之外的生产消耗品请购。
4.2.1 备有安全库存的省模组用的砂纸、油石、磨床组用的砂轮等常用消耗品, 组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领用,当安全库存低于最低数时,由采购科进行补充。
4.2.2 未备有安全库存的损耗品由各需求主管临时填写《物品请购单》,《物品请
XXX 有限公司
模具物料请购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WI-MJ-006 版本/上注明物料的名称、规格(品牌)、数量,交由计划组长确认。 4.2.3 由工艺工程师把《物品请购单》交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进行采购。
4.2.4 由工艺工程师把经批准的《物品请购单》下达到采购科,采购员在《模具 合格供应商清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 5.物料订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三级文件清单
序号作业类型文件编号&名称版本/次制订单位
1
岗位职责MD-TD-001 CNC编程员A/0模具部
2MD-TD-002 CNC技工A/0模具部3MD-TD-003 CNC组长A/0模具部4MD-TD-004 EDM技工A/0模具部5MD-TD-005 EDM组长A/0模具部6MD-TD-006 财务A/0模具部7MD-TD-007 采购A/0模具部8MD-TD-008 车床技工A/0模具部9MD-TD-009 车床组长A/0模具部10MD-TD-010 跟模工程师A/0模具部11MD-TD-011 加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12MD-TD-012 加工车间助理A/0模具部13MD-TD-013 模具经理A/0模具部14MD-TD-014 磨床技工A/0模具部15MD-TD-015 磨床组长A/0模具部16MD-TD-016 品质部IPQC A/0模具部17MD-TD-017 品质部IQC A/0模具部18MD-TD-018 品质部OQC A/0模具部19MD-TD-019 品质组长A/0模具部20MD-TD-020 钳工车间主管A/0模具部21MD-TD-021 钳工技工A/0模具部22MD-TD-022 钳工技师A/0模具部23MD-TD-023 钳工学员A/0模具部24MD-TD-024 设计师A/0模具部25MD-TD-025 设计主管A/0模具部26MD-TD-026 铣床技工A/0模具部27MD-TD-027 铣床组长A/0模具部28MD-TD-028 线割技工A/0模具部29MD-TD-029 线割组长A/0模具部30MD-TD-030 业务经理A/0模具部31MD-TD-031 业务员A/0模具部32MD-TD-032 CNC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3MD-TD-033 EDM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
35MD-TD-035 弓锯床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6MD-TD-036 磨床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7MD-TD-037 磨刀机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8MD-TD-038 台式钻床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39MD-TD-039 投影仪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40MD-TD-040 铣床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41MD-TD-041 线割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42MD-TD-042 钻床操作指导书A/0模具部
43
检验规范MCC-QA-001模具及配件来料检验作业指
导书
A/0品质部
44MCC-QA-002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A/0品质部
45MCC-QA-003模具成品出货检验作业指导
书
A/0品质部
表单编号:R-003
设备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