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夹具设计性实验大纲
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

三槽方形 支承 60× 60毫 米 双槽长方 形垫板 60× 45毫 米 三槽长方 形垫板 90× 60毫 米 垫
2003-06
双槽长 方形支 承60× 60毫米 II 型
槽长方 形支承 60× 45毫 米 板 45毫米 18毫 米
Ⅰ 型
8
导向支承
定位螺钉
导向支承
方形螺栓
导向支承
快换钻套 内径 26毫 米 钻模板宽 22.5毫米, 孔径8毫米
31
6.2 后托架立体图 待加工孔
图6.2
32
6.3 组装过程演示
请点击
33
6.4 定位夹紧分析 6.4.1 定位分析 z ① x ② ① 、② 两个挡 块限制工件两个 自由度 y , z。 y
图6.3
34
z y x ③ ④
③、④ 限制三 个自由度:z, x, Y。
图6.4
35
z y x ⑤ 定位钉⑤ 限制 一个自由度 x , 这样工件的六个 自由度都被限制。
图6.5
36
6.4.2 夹紧分析
⑥ 为夹紧件,它 是由两个方形螺 栓,连上伸长板, 外面用螺母夹紧。 ⑥
图6.6
37
⑦ 和⑥结 构一样,这 样两边对称 夹紧,可使 受力均匀。 ⑦
图6.7
38
第七章 钻拨叉(CA6140床)孔 组合夹具的组装
7.1 拨叉简图
待加工孔
图7.1
39
7.2 拨叉立体图 待加工 孔
组合夹具的组装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1
第一章 实验内容及实验要求
1.1 实验意义 1.1.1 通过实际动手拆装,提高同学的实际操作动手能 力,并建立和巩固对零件及夹具的直观认识及空间概 念。 1.1.2 为后续的《夹具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1.3 巩固上课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意识。 1.2 实验器材 1.2.1 组合夹具元件一套。 1.2.2 零件实物一件,零件图一张。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

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必须正确安装在机床上,用于安装工件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夹具通常可分类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以及随行夹具。
组合夹具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组装成的专用夹具,它在使用时具有专用夹具的优点,当产品变换时又可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
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单件小批生产,也适用于较大批量的生产。
本次实验内容为工件定位、夹紧方案的设计和中型槽系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组装。
一. 实验目的1. 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2. 深入理解六点定位原理、过定位、欠定位、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设计基准等基本概念;3. 了解组合夹具的主要特点以及槽系组合夹具各种元件及其功用;4. 了解组合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基本组装知识;5. 学会根据一个零件的工序工艺要求,设计并组装该工序加工需要的合理的组合夹具;6. 学会检查、调整组合夹具中的定位尺寸;二. 实验装置及工具1.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元件;2. 零件图;3. 工件毛坯若干件;4. 组装夹具需用的工、量具等;三. 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简介夹具具有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扩大机床工艺范围的作用。
采用 6 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可以限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六点定位原理)。
组合夹具分为槽系和孔系两个系列,孔系组合夹具是在槽系之后发展的柔性夹具,由于其便于计算机编程,所以特别适合于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柔性生产线上作为工装或随行夹具。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槽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键和槽来定位,而孔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定位销和精密孔来定位。
槽系组合夹具元件按其主要的结构要素设计了三个型别:大(D )、中(Z )、小(X )。
槽系组合夹具具有元件品种规格多,组装灵活性大的特点,但其本身刚度低,需要考虑刚度问题,适合普通钻床、车床、铣床使用。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夹具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设计能力,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工艺流程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夹具设计,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工程实践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夹具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夹具设计方法:详细讲解夹具设计的步骤、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3.夹具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夹具设计练习,提高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夹具设计的具体应用和技巧。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夹具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夹具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夹具设计知识。
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讲解和实践操作。
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报告

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报告组合夹具组装实验报告一、引言在制造业中,夹具是一种用于固定和定位工件的装置。
组合夹具是一种多功能夹具,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工件组装。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合夹具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实际组装操作,探索夹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夹具的作用和原理;2. 学习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3. 掌握组合夹具的使用技巧;4. 分析夹具在组装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组合夹具零件:底座、固定夹具、定位夹具等;2. 工件:模拟的机械零件。
四、实验方法1. 设计夹具: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夹具零件;2. 制造夹具:使用加工设备和工具,制造夹具的各个零件;3. 组装夹具:将夹具的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 组装工件:将模拟的机械零件放置在夹具中,进行组装操作;5. 分析结果:观察组装过程中的效果,分析夹具的优缺点。
五、实验过程1. 设计夹具:根据模拟的机械零件形状和尺寸,设计了一个包含底座、固定夹具和定位夹具的组合夹具。
底座用于支撑和固定夹具,固定夹具用于固定工件,定位夹具用于定位工件的位置。
2. 制造夹具:使用铣床、钻床等加工设备,根据设计图纸制造了夹具的各个零件。
底座和固定夹具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定位夹具采用钢材料制造。
通过加工和装配,确保夹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3. 组装夹具:将底座、固定夹具和定位夹具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
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各个零件,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组装工件:将模拟的机械零件放置在夹具中,按照组装顺序进行操作。
通过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功能,工件可以在正确的位置进行组装,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分析结果:观察组装过程中的效果,发现夹具的固定和定位功能确实提高了组装的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且对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工件,需要设计和制造不同的夹具。
六、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夹具的作用和原理,并学习了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组合夹具

目录一、实践目的与要求 (1)1. 实践目的 (1)2. 实践要求 (1)二、车偏心用组合夹具组装 (1)1. 偏心轴零件的简图 (1)2. 工艺分析(毛坯→成品过程) (2)3. 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的选用 (2)4. 定位误差的计算 (2)5. 基础件和支承件的选用和组装 (3)6. 夹紧件的选用和组装 (3)7. 偏心距的调整 (3)8. 重点考虑的问题 (3)三、铣槽用组合夹具组装 (3)1. 传动轴零件的简图 (3)2. 工艺分析(工艺路线) (3)3. 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的选用 (4)4. 基础件和支承件的选用和组装 (4)5. 手动夹紧件的选用和组装 (5)6. 导向件的选用和组装 (6)7. 对刀尺寸的调整 (6)8. 气动夹紧件的选用和组装 (6)9. 重点考虑的问题 (6)四、钻孔用组合夹具组装 (7)1. 端盖零件的简图 (7)2. 工艺分析(工艺路线) (7)3. 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的选用 (8)4. 定位误差的计算 (8)5. 基础件和支承件的选用和组装 (9)6. 夹紧件的选用和组装 (9)7. 导向件的选用和组装 (10)8. 对刀尺寸的调整 (10)9. 重点考虑的问题 (10)五、加工中心上镗孔用组合夹具组装 (11)1. 支座零件的简图 (11)2. 工艺分析(工艺路线) (11)3. 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的选用 (11)4. 定位误差的计算 (11)5. 基础件和支承件的选用和组装 (12)6. 夹紧件的选用和组装 (13)7. 尺寸的调整 (13)8. 重点考虑的问题 (13)组合夹具实践一、实践目的与要求1.实践目的(1)熟悉组合夹具的应用场合和各种元件;(2)巩固夹具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3)掌握组合夹具的设计方法;(4)锻炼组合夹具的组装技能;(5)培养综合运用工艺规程设计、组合夹具设计等方面知识的能力。
2.实践要求(1)根据指定零件图中需加工的表面及技术要求,确定合理的工件表面加工方法;(2)根据选定的表面加工方法,确定合理的工件定位和夹紧方案;(3)根据选定的夹紧方案,设计并组装出符合要求的组合夹具;(4)根据组装出的组合夹具,分析其特点并画出夹具装配草图。
组合夹具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学院班级:机自 11 姓名:王明森学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4年04月组合夹具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了解组合夹具的使用范围,类型;2、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的使用原则,设计原理、以及简单的装配技术。
二、实验设备三套完整的组合夹具组件及零件(其中包括每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元件、夹紧元件、以及钻套、钻模、对刀块等辅助元件)三、实验内容通过了解连杆的加工过程中夹具如何工作来认识组合夹具四、思考题1.什么叫定位、夹紧和安装?答:在机床上进行加工时,必须先把工件安装在准确的加工位置上,并将其可靠固定,以确定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改变,保证加工出的表面达到规定要求,这个过程称之为装夹,其中,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加工位置的过程叫做定位;在工件定位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
组装是将组合夹具按照一定的原则,装配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组合夹具的过程。
组合夹具的安装,其本质是设计和制造一套专用夹具,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和动手能力的结合。
2.何谓“六点定位原理”?试举例说明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与加工技术要求之间的关系?答:任一刚体在空间中都有6个自由度,即X,Y,Z三个坐标轴的移动自由度x,y,z。
以及绕三个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xt,yt,zt。
假设工件也是一个刚体,要使它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完全定位,就必须限制它的空间的六个自由度,用六个定位支撑点与工件接触,并保证支承点合理分布,每个支撑点限定一个自由度,便可以将六个自由度完全限制,工件的空间位置也就唯一被确定,由此可见,要使工件完全定位,就必须限制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比如要在车床上加工轴外表面。
必须限制x,y,z三个方向移动自由度,以及xt,yt两个方向转动自由度,仅留下zt 方向转动自由度便于加工。
再如铣削平面,必须完全限制工件自由度,固定其位置便于加工。
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实验报告

X ,Y
。通过“大平面+圆柱短销”可实
现定位,通过辅助支撑减小薄壁振动。 4. 按照粗精基准选择原则选择合理的定位基准,初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定位误差。 铣削左边小平面的定位基准:圆筒后端。 铣削右边小平面的定位误差:左边小平面。 定位误差:尺寸 11.6mm的定位误差是零。 5. 确定详细的定位方案,简述理由。 大平面定位拨叉三个自由度: Z , X , Y
性差。 4.就组合夹具设计来看,有什么高效率的设计手段? 答:1、程序化设计:程序化设计步骤,保证设计效率和合理性。 2、功能标准化设计:优化组合夹具的管理。 3、 模块系列化设计: 针对不同典型加工情况, 对同种类型夹具, 分类配对封装。 4、计算机辅助设计:方便快捷,便于管理设计成果。 5.通过本次实验,你对机床夹具与机床的互补关系有何新的认识? 答: 机床夹具的使用功能与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有相关。 对于普通机床, 柔性较低, 依赖于机床夹具可以实现工件的定位夹紧。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柔性较高的机 床,如五轴联动机床、加工中心等,对夹具功能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小。
二、实验内容
1.预习机床夹具基本知识,掌握六点定位基本原理。 2.预习组合夹具基本知识,熟悉槽系组合夹具元件分类、功用及相互连接方法。 3.掌握槽系组合夹具组装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4.分析零件技术要求, 首先分析清楚零件有那些表面要加工,各个表面以及各个 表面相互间都有那些技术要求,然后每一个小组(2—3人)选定某一个工序,确
定相应的加工方法, 要求选择具体的加工设备, 为其设计组装一套槽系组合夹具。 本次实验所选零件共3个,分别是汽车刹车油泵的一个主要零件,分油泵零件和 拨叉,均为不规则零件。 5.选择定位基准,符合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6.确定零件定位方案, 运用六点定位原理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案,要满足零件加工 要求。 7.画出初步的夹具草图。图上能反映出不同类机床夹具(车床夹具、铣床夹具、 钻床夹具等)的主要组成部分(夹具体、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导向 元件等)。 8.为所设计的夹具选定合适的夹具元件。 各种夹具元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参考实 验室的挂图,每个夹具元件按照其分类及尺寸规格,均有相应的编号。 9.按照合理的组装次序装配好夹具,一般要先装基础件,再装支承件、定位件、 导向件,最后安装工件并夹紧。 10.分析夹具结构是否合理。分析工件装卸、夹紧、排屑是否方便,夹具与刀具 和机床是否发生干涉,夹具体积、重量、安全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11.分析夹具的定位精度及刚度,判断夹具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中南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二 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

中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二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二组合夹具的设计、组装与调整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年月日指导教师: 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夹具的特点和设计装配方法,具有按加工要求组装组合夹具并进行检测的能力。
(2)了解组合夹具的元件种类、结构与功用。
(3)掌握六点定位原理及粗、精基准选择原则。
(4)理解夹具各部分连接方法,了解夹具与机床连接及加工前的对刀方法。
(5)掌握定位方法,调整定位尺寸、消除形位误差、夹紧力的分析等。
(6)熟悉铣、钻、镗等机床夹具的特点。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试件1(组合夹具元件一套。
2(零件实物一件。
3(活动扳手、铜锤、起子等工具。
4(千分尺、游标卡尺、千分表、磁力表座、块规、心棒等检具。
三、组合夹具元件及其作用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到:组合夹具按组装对元件间连接基面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槽系和孔系两大系统。
为了适应不同产品加工零件尺寸大小的需要,组合夹具按其尺寸大小又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系列,见下表。
各系列中,其元件用途又可分为八大类。
在每一类元件中又分很多结构类型、品种及规格,以供组装不同夹具时搭配选用。
为了掌握组合夹具的组装技术,必须熟悉各类元件的结构特点、尺寸规格及使用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各类元件,迅速组装出所适用的夹具来。
现以中型系列为例,介绍八大类元件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基本用途。
1(基础件它是组合夹具中最大的元件,包括各种规格尺寸的方形、矩形、圆形基础板和基础角铁等。
基础件通常作为组合夹具的基体,通过它将其他各种元件或合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夹具,图1为其中的几种结构。
图1 基础件图2 支承件2(支承件支承件是组合夹具的骨架元件。
支承件通常在组合夹具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把上面的其他元件通过支承件与其下面的基础件连成一体,一般各种夹具结构中都少不了它。
支承件有时可作定位元件使用,当组装小夹具时,也可作为基础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夹具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组合夹具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验总学时数:16
适应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涉及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承担实验室: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实验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尤其组合夹具的使用,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果。
由于现代数控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组合夹具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组合夹具的使用,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因此,了解组合夹具的使用,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
通过对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可以了解到组合夹具的使用范围,类型,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的使用原则,设计原理、以及简单的装配技术。
2.实验要求
⑴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工件定位、夹紧的概念,初步了解组合夹具的各种元件及用途。
⑵通过组合夹具的组装实验,初步了解机床与组合夹具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法。
⑶实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⑷实验过程中严禁戏耍打闹,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完成。
二、实验项目设置
三、组合夹具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所需主要耗材的品种及数量)
实验所需设备:柔性组合夹具十套、各种连杆类零件、盘类零件、轴类零件、及其
他类零件十个;常用扳手等小工具箱5套。
1.实验分组
以班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约6~7人,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组装二个机械零件的机床夹具。
2.实验要求
每个实验小组任选二个零件,根据零件图的加工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如下实验工作任务:
⑴确定该零件的加工方法,分析其机械加工定位原理、并选择合理的定位元件;
⑵分析该零件的夹紧原理(夹紧力的方向、夹紧力的作用点和夹紧力的大小),确定夹紧方案,并选择合适的夹紧机构;
⑶如需要设置钻、镗刀具的导向装置时,选择合适的钻模或对刀装置;
⑷根据定位和夹紧方案,画出该零件的工序简图。
⑸根据工序图的定位和夹紧方案,组装完成合理、完整的机床夹具装置。
⑹学生做完实验后,必须把上述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根据夹具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在工序图上给出实际操作分(评分等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签字后成绩有效。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指导教师只给学生答疑,但不提供具体的实验方案。
3.实验教学考核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实际操作分和实验报告质量,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按五级分制)。
四、课程改革特色(限150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是与机械加工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机床夹具的定位和夹紧原理,实践性、概念性很强,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因此,本实验必须强调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工件的定位、夹紧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此外,本实验要求学生树立创新性、设计性理念,学生针对某个机械零件的加工要求,自己进行定位、夹紧原理分析,自行确定定位和夹紧方案,最后自己动手组装出合理的机床夹具装置。
五、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张福润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李庆余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工版,2003.8出版
组合夹具综合设计型实验指导书
执笔:(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签字)沈奇显
审阅:(系或教研室主任签字)沈奇显日期:2007.2
审定:(主管教学院长签字)日期: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