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及赏析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书湖阴先生壁》
朝代:宋代
作者: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tà):开门。
: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臣。
臣绛等莫敢入。
十馀日,乃排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宫中小门。
”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而去。
”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下。
世威排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而入。
”)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原文译文赏析《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爱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
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宅,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赏析】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
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第一首前两句写杨家庭院之景,上句写庭院的洁净,下句写庭院的秀美。
后两句写杨家周围的自然环境。
本诗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先生爱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本诗的特点是熔写景写人于一炉。
全诗写景,前两句是庭院之景,洁净无苔是因为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因为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面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赏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首联赏析1. 内容解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描写了湖阴先生庭院的清幽洁净。
“茅檐”点明了居所的简陋,但“长扫净无苔”却显示出主人的勤快和高洁的生活情趣。
“苔”这种植物,在阴暗潮湿且少有人打理的地方容易生长,这里“净无苔”说明庭院经常打扫,一尘不染。
庭院中的“花木成畦”,表明花木种植得整齐有序,而且是湖阴先生“手自栽”,一个“自”字体现出主人对庭院的精心打造,也反映出他热爱田园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特点。
2. 艺术手法从描写手法来看,这是直接描写,诗人通过对庭院中茅檐、花木这些具体事物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清幽整洁、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象。
二、颔联赏析1. 内容解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的视角从庭院内部转向庭院外部的山水。
“一水护田将绿绕”中的“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看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像一位忠诚的卫士环绕着绿色的农田。
“绿”字在这里既指农作物的颜色,也暗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两山排闼送青来”更是神来之笔。
“排闼”是推门而入的意思,山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说两山推门而入送来青翠的山色。
这不仅将山写活了,赋予了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而且把山色写得富有动感,好像是主动与人亲近。
2. 艺术手法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工整,节奏明快,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这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山水的灵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描写的空间来看,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的描写,先写庭院近处的水,再写远处的山,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湖阴先生居所周围的山水环境。
三、全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1.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意境。
庭院内的洁净和庭院外山水的灵动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的诗意思

注释: ⑴书:书写,题。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 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 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⑸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 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的诗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 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ຫໍສະໝຸດ 诗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的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的意思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丰富内容解读:
诗的题目“书湖阴先生壁”中的“湖阴先生”指的是王安石的朋友、学者和文人陈亮。
他们在湖阴山相识,成为了好友。
陈亮的“壁”指的是他的墓碑或纪念碑,诗人通过书写这首诗来表达对陈亮的思念和纪念。
诗的第一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描绘了两位好友在山中道别,天色渐晚,陈亮将家门关上。
这一句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孤独感。
第二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陈亮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春草年年绿”意味着时光流转,而陈亮却再也无法回来了。
而“王孙归不归”则引发了对生死和人生命运的思考,陈亮的家人是否还能回来。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多情却被无”抒发了诗人对陈亮的约定未能实现的遗憾和失望。
两人曾约定要一起游山玩水,但陈亮已经去世,无法兑现这个约定。
诗人感叹自己的多情却被无情的命运阻止。
接下来的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表达了诗人对陈亮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采菊东篱下可能是陈亮生前的情景,而南山则是陈亮去世后的归宿。
诗人在怀念陈亮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死和
人生的意义。
最后一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则以景物的变化来对比人生的无常。
山气日夕佳意味着山的美景不变,而飞鸟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延续。
诗人希望陈亮能够像飞鸟一样返回,与他再次相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陈亮的怀念和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转和命运的思考。
同时,也展示了王安石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解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赏析【原文】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书:书写,题诗。
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长扫,即常扫。
静,同“净”,干净的意思。
苔,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手自栽:亲手栽培。
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
水,河流。
护,这里指保护、环绕。
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
【翻译】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
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但由于受保护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
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
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
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
作品有《临川文集》。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在金陵(今南京市)时的邻居,也是他晚年闲居江宁钟山时的`好友。
本题下共写诗两首,本篇是题写在杨德逢屋壁上的,是第一首。
作品描写了湖-阴-先生的庭院和环境之美,赞扬了湖-阴-先生的勤劳洁净、崇尚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与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这前两句诗是通过庭院的干净和美观来写人的。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古文,上古的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
定义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湖阴先生壁》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及赏析王安石《书湖一陰一先生壁》的意思及赏析
书湖一陰一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①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①畦(qí):田亩,一说五十亩为畦。
②排闼(tà):指小门,排闼指推开门。
茅草房子虽然简陋,但是每天都会打扫,因而不会长苔藓;成片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植的。
一条小河缠绕着翠绿的稻田,两座青山如同推开的大门,从中送来了春天。
【田园之美】
《菜根谭》中说:“贫家贱扫地,贫女贱梳头。
”虽然家贫没有装饰,但是只要打扫干净收拾齐整,就会有一种美的享受。
虽然是破旧
的茅草房子,但要长扫无苔;有成片的花木,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都是自己载的。
何况“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样
一温一柔的山水,有情有义,组成了安适一温一馨的田园,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赏析】
将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成有生命的,将静止得东西写成运动的,原本熟悉的事物就会多一重美感。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手法,将一水与两山拟人化,赋予它们一爱一美的思想,构造了一个一温一情的田园风光。
我们也可以借用这种手法来写事物,将自己本要表达的感情放到无生命的物件上,文章会显得更加生动。
【启示】
知足常乐,是古人总结的人生智慧。
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一样,有的生于富贵之家,有的则是寻常百姓,但这并不决定你幸福与否。
王安石是一朝宰相,他曾经权倾朝野,但是不修边幅,也从不谋私利。
他觉得清贫的生活中也有乐趣,就像这首诗中洋溢的对生活的满足感,
不是因为他的权位,而是因为他的心里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