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第一课时
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掌握长城的基本知识和构造特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长城的历史背景
–讲述中国古代对抗北方民族入侵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修建的目的和意义
2.长城的主要构造特点
–讲解长城的长度、高度、宽度等基本信息
–介绍长城的材料和修建工艺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学习内容
–使用图片、地图等教具展示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构造特点
3.激发思考
–提问学生:为什么古代修建了长城?长城有什么作用?4.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研究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构造特点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组报告5.分享成果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鼓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6.概括总结
–教师进行总结,概括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构造特点
–强调长城的重要意义和保护价值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构造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同时,通过思
考和讨论,学生们也对长城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这将为后续的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17、长城第一课时教案

17《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瞭望口”‘“气魄雄伟”等生字的读音,能准确书写“旋”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3、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命名为世界遗产,我国的长城就是其中一个。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7课《长城》。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好吗?开始。
生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二、观看录像,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1、观看关于长城的录像,一边看,一边想,长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课件播放录像。
3、请同学谈观看录像后对长城的印象。
生回答。
(只要能说出长城长、雄伟等特点,是都应给予鼓励。
)4、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觉得长城的确雄伟壮观,我们是中国人,应该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长城的呢?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一)自读课文,特别是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二)交流1、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能不能把含有生字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生1:我读的是课文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wān)蜒盘旋。
”指导此句中的蜿蜒的“蜿”字,不能读成第三声。
生2:“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这一句中瞭望口“瞭”字容易读成第二声。
)生3:……师相机板书易读错、写错的字。
如:隔、蜿、瞭……2、认读新词。
课件出示新词。
生齐读。
3、课文朗读。
开火车读。
四、默读课文,再次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1、生默读,想一想课文有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生默读,师巡视。
3、交流生1:长城给我留深刻印象是长,我读第一段,……齐读这一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7《长城》第一课时

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课
堂
检
测
下列词语和“看”有关,请你补充完整:
俯___ 游___ 瞭___ 欣___ 仰___
其中_____表示从高处往下看,_______表示站在高处往远处看。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7长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17长城第一课时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课题
17.长城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1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达坚固。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及手段
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文字、图及民间故事等。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四、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教后反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 长城 第一课时PPT课件(共31张PPT)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 蜒盘旋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相当于绕400米的操场16250圈,20多年前, 有个青年人徒步走完长城用了508天。
蜿蜒盘旋
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 盘旋,回绕屈曲。 蜿蜒盘旋:长而曲折地延伸。
西至嘉峪关,像一条长龙。
分
第二自然段: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 联想到长城凝结了多少
总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第四自然段: 赞叹长城在世界历史上
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两幅
图的观察 点有什么
不同?
近景
这两幅图的观察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点有什麽不同? 崇山峻岭之间
远景
长
高大
请在课文 从画面上 中找出与画 看长城有什麽 面对应的段。 特点?
3、楹联:(1)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2)嘉峪关联:二崤xiá o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3)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4、诗词:《古意》[宋]陆游、《登长城》[唐]李益 等,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
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 6、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长》等。
标题
单元导读
• (1)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 达方法。 • (3)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 料。
长城是古代华夏民 长 族战略防御的屏障,是 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 城 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 民族创造伟力的里程碑, 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 的丰碑
17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7.长城第一课时黑岛镇中心小学高玉珊教学目标:1.认识“崇、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第五单元专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2、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图片(PPT),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就是足以让我们全中国人民感到骄傲的长城,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长城,伸手写课题(板:17长城)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二、自由读文,梳理疑惑1、查读词语:下面检查预习(PPT)PPT: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瞭望嘉峪关崇山峻岭气魄雄伟蜿蜒盘旋(1)谁来读?提读词语(2)谁来解释红色的词语?崇山峻岭气魄雄伟蜿蜒盘旋顺嘴问问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查词典法.(崇山峻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岭。
气魄雄伟:形容样子很壮观。
蜿蜒盘旋:本课指长城如同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中曲折行走。
)(4)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词语2、查读生字师: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崇峻嘉裕屯堡瞭魄a同桌先读一读b谁来读?c开火车读d这些字在字音字形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字音:崇、魄。
17 长城(第一课时)

个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奇迹。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 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 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 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 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 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筑一个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的地方我从 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设计者太伟大了 ,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游览。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 观,我很高兴,希望能在长城景区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景点,也是世界遗产之一。它是一个_____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_____。 经过了辛苦地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您看远处……
请您再把视线移到眼前,看啊!城墙顶上……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城墙 外…… 万里长城到处都是雄伟壮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游 览吧!
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 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八达岭城墙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花 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1.7吨, 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掺石灰 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长城(第一课时)

17、长城(第一课时)【设计理念】1.精心设计课堂有效提问,从课文内容的关键处、变化处、空白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读”为主,通过感知读、理解读、体会读、感情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感悟表达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这一单元,我们一起观赏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走进了气势宏伟的——《秦兵马俑》,这一站,我们来到了北京,要一起去看一看闻名中外的——(长城)。
2、学生说长城: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从图片、资料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
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检查字词:接下来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字词的情况。
先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小声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崇山峻岭嘉峪关蜿蜒智慧气魄相隔血.汗盘旋.垛子瞭望屯兵堡垒(1)指名学生领读词语。
(2)你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多音字正音、组词、读。
(板书组词)指导书写“隔”字,在书中写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盘旋、屯兵、堡垒、崇山峻岭”等词语。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揭示课题。
3.结合课题质疑。
(预设:长城的构造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找出已弄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或体会。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读准多音字,积累字词。
间⎩⎪⎨⎪⎧jiān (中间)jiàn (黑白相间) 应⎩
⎪⎨⎪⎧yīnɡ(应该)yìn ɡ(随机应变)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课本中的两幅图上分别看到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 长城的近观图。
(3)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的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长城的近景图对应的是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写作者展开的联想及对长城的赞美。
2.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描写长城远看的样子使用了比喻、数字说明,突出了长城的长。
(2)作者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具体数字使表达更准确,让人信服。
(3)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明确: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
(4)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①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②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明确:古时候没有机械可操作,全靠人力。
③思考: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④假如此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老师引导:围绕建筑工具、巧妙设计,工程难度展开,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