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伴随着大巴的缓缓移动,出发喽!今天我们要去的的是秦始皇皇陵兵马俑。

进展厅的那一刻,我惊住了。

我想过兵马俑是怎样的的辉煌,但当真见到他们,看到如此庞大的展厅时,心还是不能淡定下来。

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

这位叱嚓风云的君主,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还留下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步兵俑昂首挺胸,个个都蓄势待发的样子。

一切都是那么气势磅礴,那么令人敬畏。

最令人感到赞叹的是,兵马俑全是细节,比如不同的官阶有不同的管帽和盔甲,甚至连头发丝都做的很仔细,而且,每个兵勇都有不一样的表情,连动作都不一样。

赫赫我华夏始祖,光披遐荒,越数千年传承,文明创造,活灵活现的兵马俑,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它,让我们看到了秦朝中国的雄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浓厚气息。

这是我华夏的衣冠,沉土千年也难掩风流,壮哉,我泱泱中华。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顿觉长安虎飞扬,俨然将士戊疆场。

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

”读到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了吧,那听我来讲一讲吧。

兵马俑是庄重的,走进它们,我能感受到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走进一号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率着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神态各异。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古铜色的皮肤,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

那乌黑的眼睛,无比深邃,谁都无法洞察他的心思。

骑兵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紧口裤,看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打胜这场战斗;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要为秦国统一天下而殊死拼搏;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再望望这片兵马俑,我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关键字】保护世界遗产导论结课论文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摘要: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多样的自然遗产是中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

历经千年沧桑,继承大自然和先人们的恩赐是我们的荣耀。

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还不能使遗产完全避免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所以遗产保护的路还很长,工作还很艰巨,这不仅仅是国家的事,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早就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有所耳闻,而对敦煌的兴趣却是从那部由唐国强和黄海冰主演的电视剧《大敦煌》里获得的。

《大敦煌》一部跨越了1000多年历史荧屏上第一次全面彻底地展现敦煌故事全剧将围绕着“藏宝、夺宝、护宝”这条主线展开演绎出敦煌最具有戏剧性传奇该剧讲述了最具戏剧性三个时段,特别是电视剧主题曲那句“苍天苍黄土黄,千年一梦大敦煌”让我对那坐落在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看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与自然留给我们多少的世界文化的遗产,怎么利用和保护,似乎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接下来我将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莫高窟简介(一)莫高窟的历史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

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

『南京古迹文化』课程论文明帝国的文化遗产留金陵文化遗产是自然界进化的选择,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的特殊产物,是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瑰宝,她镌刻这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蕴含着最原始、最真诚的生命激情,传承着人类本真而久远的创新历程。

城市是文明发展的集散地。

千百年来,南京人的全部生命和长长的文化创新之根,深深扎根进龙盘虎踞的历史空间,使古都南京始终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大量的文化遗产联系着深远的过去与未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推动者神会阔步向前。

因为对“六朝古都”——南京的深厚文化底蕴向往,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来南京读大学。

怀着对她的无限崇尚和好奇,以看客的身份欣赏文化古迹,寻找南京被“时代侵蚀的痕迹”。

透过现代的工业尘埃,能见到的历史痕迹,基本上只剩下古老的南京城墙了。

穿过600多年的风烟,23.7千米长的明城墙,或断或续顽强地立在岗垄之上,略去现代浮华,可见城墙蜿蜒盘桓于山水之间,规制雄伟,占尽山川之胜,呈现出控湖锁江之势。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城墙,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军事防御功能,然而它却闪烁着文化的历史光辉。

朱元璋攻占南京后,接受了池州学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并展开了大规模的构筑城墙的行动。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建成于1386年,历时21年之久。

从内到外有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四重城墙构成,城墙的最高地段大20多米,墙基最深的地方向下12米,最宽的地方20米,城墙顶部最宽处14米,能容4辆马车并驰。

厚重的城墙制造了皇权的神秘。

南京的城墙在建造者的心中,在臣民的眼里,是立国安邦,一统天下的象征。

朱元璋是位善于建造文化遗产的皇帝,他的另一部杰作便是自己的陵墓——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从洪武十四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建成,历时25年。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四方城是陵园的起点,有立于龟趺座上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有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共2746字,详述了明太祖的功德。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制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量的外来文明文明进入了中国,中西文化在我国进行碰撞,鱼和熊掌何以兼得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2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的重视,而我们传统的元宵节呢?据报道某超市举行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居然没有一人报名参加。其实在有些中学生的概念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别无其他文化内涵。据海南省海口网调查:海口超八成学生不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就连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年轻人中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
保护传统文化,并非排斥外来文化。对于那些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因为学习其他民族制造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进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我不是说不能接受外来节日,也并非责怨西方节日,关键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2005年令国人不爽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正是我国没有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后果。众所周知,端午节原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纪念屈原,一千多年前传到了韩国,结果却被强势的韩国人换了个名称江陵端午祭,拿去申遗。恐怕得知这消息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愤愤不平,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路。

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

清漪园位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重建,被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

1900年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

1902年大体修复。

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他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说起中国的文化遗产实在是数不胜数。

就让我们“走进”北京的几个著名的文化遗产吧!我来当你们的导游。

最主要的,我要给你们介绍颐和园。

这些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圆明园、颐和园、故宫、明十三陵、天坛。

课文中的长城是明代修筑的,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

八达岭、居庸关一带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墙高1米,气魄十分雄伟。

北京故宫是古代帝王居住之地。

总共21位皇帝在这里住过。

故宫原名叫紫禁城。

里面分了许多宫殿,有太和殿、慈宁宫等等,里面布置得金碧辉煌,金银玉器有几千件。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论文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这些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典型代表,并分析其特点和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一、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存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风格典雅。

故宫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故宫的存在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时,它也是明清时期艺术和工艺品的集中地,包括瓷器、绘画、雕塑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长城的建筑和规模令人惊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长城的主体建筑跨越了北方的山脉和平原,并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长城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水平。

长城的修建和保护工作,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了解。

三、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非洲猿人分布之外最早的人类的发现地之一、这一遗址证明了中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不仅为人类学、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也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和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的保护对于人类文明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黄山黄山是中国最知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自然遗产的典型代表。

它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貌而著名,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之一黄山以其险峻的峰岭、奇特的岩石和云海等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山水的精华”。

《中国的世界遗产》结课论文

《中国的世界遗产》结课论文

《中国的世界遗产》结课论文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09机设4班姓名:***学号:**********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

世界遗产所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壮丽山河、卓越建筑所带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更多的是她们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积淀所蕴育的巨大内涵,同样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撞击。

可以说,这些世界遗产,是伟大的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大自然的神奇塑造,是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她们理应受到人类的呵护。

但是在中国,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甚至没能得到最起码的保护。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和办法,对她们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将这些宝贵的遗产更好地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

关键词: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发措施与对策《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导缔结,目的是对具有特殊世界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识别和保护。

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即将进入21世纪的整个旅游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

因为保护好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诸多景观,不仅关系到遗产自身区域旅游发展的面貌和状况,而且还关乎着遗产地所在国能否肩负起保护好这些遗产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所在国的政府是否有能力保护这些遗产的等一系列问题。

一、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如何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课程论文基于文化可持续性的豫西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以康百万庄园为例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Western He’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 from the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 Example of Kang BaiwanManor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专业:城乡规划班级:2013 级02 班教师:曾卫姓名:刘婧学号:2013526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承载着地方建筑文化和民族历史的豫西传统民居,将豫西传统民居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案例康百万庄园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历程的研究,探讨当下在豫西传统民居的保护中如何强化文化记忆传承,实现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而加深对传统民居中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次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保护豫西传统民居,并希望为有关民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豫西民居;康百万庄园;保护;文化传承ABSTRACTThe object of study is the western He’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 which carries the 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national history.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sustainable protection of the western He’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example Kang Baiwan manor’s cultural value and protection history, discusses now how to strengthe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realize th 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the protection of western He’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 Then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t human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and protect it. At last, I hope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Key words:Western He’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 Kang Baiwan Manor; Protec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摘要 (I)0引言................................................................................................................ - 1 - 1康百万庄园概述............................................................................................ - 2 -1.1区位规模概况..................................................................................... - 2 -1.2现状保护利用情况............................................................................. - 2 -2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表现............................................................................ - 3 - 3可持续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 6 -3.1建筑的原真性..................................................................................... - 7 -3.2文化的体验性..................................................................................... - 7 -3.3发展的公益性..................................................................................... - 7 -4结语................................................................................................................ - 8 - 参考文献........................................................................................................... - 8 -0 引言传统民居建筑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它与人类的文明进程几乎是同步发展的,更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世界城市和建筑趋同的今天,传统民居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就像吴良镛院士在书中写道的:“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保护地域文化,即重视传统民居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以康百万庄园为例的豫西传统民居,豫即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有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遗址和建筑。

豫西的传统民居主要是窑洞形式,形制分为靠崖窑和下沉式,下沉式窑洞民居全国独有。

案例康百万庄园地处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建于明清两朝,院落皆为窑院,属封建堡垒式建筑,目前保存尚完好,极具代表性。

一方面,康百万庄园作为豫西传统民居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也逐渐为国家所重视,另一方面,作为见证康百万家族百年兴衰历史的康百万庄园所承载的康氏家族文化渐渐沦为附属般鸡肋的存在,今天,如何延伸豫西民居的个体文化价值,让传统民居变得鲜活起来,是本文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1康百万庄园概述1.1区位规模概况康百万庄园地处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是17至18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它背依邝岭, 面临伊洛河,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地,是一个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

“康百万”是一个家族的统称。

康百万家族前后跨明、清、民国三朝、连富十二代,是豫商中有名的商业家族。

这座庄园依山傍水,由19个功能齐全的建筑群构成,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共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房屋,现存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等部分。

其中寨上主宅区保存最为完好,其他遗存大大小小散落在各处,不成规模。

1.2现状保护利用情况1963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郑州市将康百万庄园的保护与开发列入12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中。

并确定了以保护文化为基础的规划方案,计划投资2.6亿,将康百万打造为一体多图1-1 康百万庄园地理位置卫星图 (引自 百度地图)功能的旅游景区。

2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表现康百万庄园是康家富裕了12代400余年的历史见证者。

《黄帝宅经》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除在其复杂的构造,优美的外形,富有层次的空间组织之外,还在于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康百万庄园非一夕建成,而是随着康家的发展,一代又一代逐渐发展壮大而有了最终的格局。

这便要说到康家的历史了。

最早是在明初的时候,《巩县志》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秋天,钦命侯监理督检院大学士率民三千七百四十丁,分二十四牌(迁郑一牌),迁至巩县之背阴分业务农。

”正是在这个时候,赵氏带领儿子康守信迁居到巩县。

图中张沟、寺沟便是康家于明朝初始发展阶段的居住地,现有一座明代建筑特点的四层楼房保存较好,其余各区均为清代所建。

张沟、寺沟建筑群依山筑窗洞,沿街建砖房,具有堡寨式聚落的特点,生活和防御相结合,依山就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从康守信开始,康家前五代还是农民,到第六世康绍敬利用职务之便贩盐才发迹,于是买田置地、盖房建宅,到明末已拥有4000多亩土地和一些店铺。

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争之后,到顺治康熙时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政府主导者开始劝课农桑,恢复国力。

此后 20 年康家的财富因为社会的安定再一次迅速地增加积累,到十二世康大勇,康家有权有势、富甲一方,康大勇结识风水先生邵潜,邵先生为其选定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宅院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康百万庄园主宅图1-2康百万庄园原貌示意图(引自赵海星,《康百万庄园》)所在地,紧邻洛河位于北岸,并根据地形走势和五行方位,重新绘制了庄园蓝图,因为庄园建设是百年大计,初期的格局规划是相当重要的。

《水经注》记载“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

”那时的洛河水流量颇大,是条著名的河流,自巩县东北处汇入黄河,河洛交汇之处,相辅相成,交融互动。

邵先生再三交代新宅“动势在北,尽利在水”,取“金龟探水”之势,要康大勇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诸条件来制其宜。

康大勇便利用清初康熙皇帝重漕运的机会,扬帆黄河,顺流而下,开拓山东商业基地。

康百万庄园主宅区自康大勇开始经四代建成,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