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论文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优秀4篇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论文优秀4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篇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食物应用的,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原始社会,茶更是一种充饥之物。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饮茶也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饮茶文化。
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用功效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
人们在饮茶和把茶作为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很弱,但是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
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代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全手工制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
即使借助小锤、抛光、砂轮等小型工具进行半机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
先把洋元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不停地锤打,使钢和铁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剪刀片。
这个工序比较难,如果没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断钢,做成的剪刀片上会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断了。
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纯钢尖,没有韧性,剪到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断。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篇二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
点,横,竖,撇,捺,每一笔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写一手中国字。
小时候吧,用铅笔写字,我不是班级中写字好的。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谈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摘要:基于对中国与西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对比分析,期望以国际上先进的保护经验作为参照来认识自身的不足,使我国能吸取经验,并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现状,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方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老建筑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人们离不开他们提供的方便和亲近的人际关系”。
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人们对历史保护的认识水平还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领导者的认识还有些欠缺与模糊。
尽管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发现一些古镇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进行保护,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护历史环境看成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将保护纳入地方建设的规划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遗产仅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资本,旅游业的不恰当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些不利于保护的现象,都源于没有以全面、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而对环境发展的策略造成误导,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继续遭受着人为的破坏。
虽然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高,但理论的探讨却并未用以指导政策的制定。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先人制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然而,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量的外来文明文明进入了中国,中西文化在我国进行碰撞,鱼和熊掌何以兼得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篇2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或许,有人疑惑,一个科技如此强大的军队,为何需要《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正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美国人接受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懂得引进和运用,而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去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的熏陶,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呢?
的重视,而我们传统的元宵节呢?据报道某超市举行的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居然没有一人报名参加。其实在有些中学生的概念里,元宵节就是吃汤圆,别无其他文化内涵。据海南省海口网调查:海口超八成学生不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就连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年轻人中也有逐渐淡化的趋势。
保护传统文化,并非排斥外来文化。对于那些优秀的、先进的外来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因为学习其他民族制造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进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 我不是说不能接受外来节日,也并非责怨西方节日,关键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五千年的中华文明。2005年令国人不爽的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正是我国没有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后果。众所周知,端午节原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纪念屈原,一千多年前传到了韩国,结果却被强势的韩国人换了个名称江陵端午祭,拿去申遗。恐怕得知这消息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愤愤不平,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8篇)

传承中华文化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8篇)传承中华文化议论文(精选范文):1今天是星期六,是祖亲xx岁的生日。
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中山陵,我们先来到一片竹林前,看到一棵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片片的叶子掉了下来,就像一只只小蚂蚁在那里爬来爬去,我想:大树是不是要被人们砍倒呢?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它,让它不要受到伤害。
我们继续前进,又来到了一个大池塘里面,池塘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池塘里面有很多小鱼,有黑的、白的、黑白相间的,还有许多颜色的鱼呢!我想:这些小鱼的妈妈一定很伤心。
我们还来到了一片草地上,我看到一只小蚂蚁正在那边休息,看到他的妈妈就想起了我们的妈妈对我们的好。
我想了一个办法,对爸爸说:“爸爸,我来帮你吧。
”爸爸同意了,我拿了一些面包片,放在了地上。
我看看爸爸和妈妈,他们还在那里休息。
我就把手伸到了爸爸的手里面,爸爸把面包片放到了地下就走了,我把手伸进爸爸的手心里,爸爸就把面包片放到了我的手上面了,我一下子跑到了我家旁边的树林里面,把手伸进爸爸的手心里面,我看见爸爸的手有些红,我就把面包片放到了爸爸的口里面了,爸爸一下子就跑到了树林里面去了。
然后,我和爸爸就去休息了一会了。
今天我真的非常的开心,因为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懂得了要保护大自然。
今天我真的很开心。
传承中华文化议论文(精选范文):2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明古国。
我国古代文学家们在古时候就有“诗仙”的称号。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壮。
宋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有诗有歌,诗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代著名作家张衡的诗,也有“诗圣”的称号。
古代,许许多多的文学家,都是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成就,他们的成功与成功,不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文化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也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们现在的学生,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分子,应该从小树立起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形象,并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长大后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优选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路。
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
清漪园位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重建,被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
1900年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
1902年大体修复。
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他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说起中国的文化遗产实在是数不胜数。
就让我们“走进”北京的几个著名的文化遗产吧!我来当你们的导游。
最主要的,我要给你们介绍颐和园。
这些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圆明园、颐和园、故宫、明十三陵、天坛。
课文中的长城是明代修筑的,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
明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
八达岭、居庸关一带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墙高1米,气魄十分雄伟。
北京故宫是古代帝王居住之地。
总共21位皇帝在这里住过。
故宫原名叫紫禁城。
里面分了许多宫殿,有太和殿、慈宁宫等等,里面布置得金碧辉煌,金银玉器有几千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精选5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论文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认识—谈谈湘西苗族鼓舞旅游管理与工程学院2009420106809级信管二班:李颖来到湘西,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湘西苗族鼓舞了。
它是在鼓中舞,舞中伴鼓。
形式之多样,内容之精巧。
鼓声响起,我也禁不住起舞了!通过查资料,我了解到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是湘西苗族独具魅力的重要文化形式。
它不但反映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习惯,还表达男女爱之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湘西苗族鼓舞的丰富,神秘极大了引起了我对湘西兴趣。
湘西苗族鼓舞是一个了解并认识湘西苗族的重要窗口,我觉得它在湘西的民族旅游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来到湘西,我们不仅仅想看看湘西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也想融入湘西的民族风情。
鼓舞观赏性强,互动性高,花样多。
这自然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鼓舞在湘西地区也俨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这对大湘西的旅游业也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它成功的使民俗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所以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很好的与旅游联系起来的。
同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大湘西的苗族银饰锻造技术,桑植民歌等。
更多地区应大力宣传非遗项目,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也能使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宣扬,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联系,使独特的民俗文化更加源远流长!第二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受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它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用双手创造出来的作品。
它土色土香,展示的是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活态的传承,不只是要物质实体的传承,更需要手艺,确切的说是需要人去传承。
没有了人这个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无法传承。
在调研的这一路上,我见到了许多民间艺人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但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费时耗力而且没有对等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的真正原因。
保护文化遗产论文

保护文化遗产论文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本质,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修复受损、破旧、危塌的部分,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还要深刻认识古旧建筑是城市的真正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体都要认真对待。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保护文化遗产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保护文化遗产论文篇一文化遗产与保护摘要: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本质,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修复受损、破旧、危塌的部分,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尊重历史是第一位的,还要深刻认识古旧建筑是城市的真正财富,哪怕只是一段墙体都要认真对待。
关键词:整旧如旧;修旧如初;环境如初。
早在六十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就对“西化”风潮中我国古旧历史建筑的颓萎凋零忧心忡忡。
他曾叹道,研究和保护历史建筑,是一种“逆时代的工作”。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现代建筑再利用风潮,这是因为战后许多都市的重建工作更加迫不及待,当时在现代主义笼罩下,许多开发商与建筑师采取破坏、重建为首选,以求得快速发展追求城市效果。
而不愿意改善那些有着良好的状态、有着历史意义的旧建筑更好适应新时期要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许多古旧建筑在隆隆声中被夷为平地。
国内对古旧建筑的态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20世纪60年代““””为了破四旧,一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被平为正负零点零。
80年代古旧建筑常常被视为是某些基地利益开发的阻碍,毁掉了一批有价值的古旧建筑。
90年代一些城市对于古旧建筑以与整体环境不符、年老多病等为理由毁坏了一些有价值的古旧建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的建筑遗产处境陷恶,要么在改造后面目全非,要么在保护地段中苟延残喘,而市场则在历史地段巨大的地产潜值驱动下对之“虎视眈眈”。
翻开到2003年为止的世界遗产目录,被认为代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有29项,除了其中的4项为自然遗产和为数可怜的反映人民生活历史的文化景观外,绝大多数是封建帝王和士大夫们的宫苑和死后的坟墓,及其为维护其统治的宗教庙宇建筑。
我们当然要万分珍惜历史遗产,保护和善待它们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保护文物的高中议论文【三篇】

保护⽂物的⾼中议论⽂【三篇】保护⽂物的⾼中议论⽂【三篇】导读:本⽂保护⽂物的⾼中议论⽂【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李秉毅表⽰,城市历史⽂化遗产毫⽆疑问是城市的雄厚的发展资产。
历史⽂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产。
因此,保护历史⽂化遗产,可以提升城市资产价值。
平遥古城、周庄古镇的历史⽂化遗产保护得好,旅游发展得好,城市资产价值提升得多;杭州市历史⽂化遗产规划得好,房地产价提升得多。
那么,究竟哪些城市⽂化遗产应列被保护和发展利⽤的历史⽂化遗产之中呢?李秉毅介绍说,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包括4个⽅⾯:⽂物古迹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古城风貌特⾊的保护与延续、历史传统⽂化的继承和发扬。
⾸先是对物古迹的保护。
⽂物古迹包括类别众多、零星分布的古建筑、古园林、历史遗迹、遗址、杰出⼈物的纪念地,还包括古⽊、古桥等历史构筑物。
其次是对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包括⽂物古迹地段、历史街区。
⽂物古迹地段指由⽂物古迹(包括遗迹)集中的地区及其周围的环境组成的地段。
历史街区指保存有⼀定数量,⼀定规模的历史建构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活地区,该地区的整体反映某⼀历史时代的风貌特⾊,具有较⾼的价值。
古城风貌特⾊的保护与延续。
古城风貌特⾊的保护与延续包括古城空间格局、古城⾃然环境、城市建筑风格三部分。
古城空间格局包括古城的平⾯布局、⽅位轴线、道路⾻架、河⽹⽔系等。
它们能反映城市的⽂化景观、规划布局思想、历史发展、社会⽂化模式;古城⾃然环境包括城市及其郊区的重要地形、地貌、原野、与重要历史有关的⼭、⽔、花、⽊、原野特征。
城市的⾃然环境与城市的景观、⽂化、⽣态紧密相联;古城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度、体量、材料、平⾯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
建筑风格影响城市风貌特⾊。
【篇⼆】今天,我在语⽂书上看到⼀篇关于长城的报道,报道上讲了,⼤量游⼈涌⼊长城,给长城带来了很⼤的破坏。
塑料袋、⽔瓶、废纸、果⽪等垃圾随处可见,当地村民在通往长城的路上搭设梯⼦,设点收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概况及其保护利用价值叶艳娟政法学院1001班2010102010137
【摘要】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相传天上有房屋一万间,天子用来自谦,于是少了半间。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鼓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被誉为是界五大宫之首。
还是世界保留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有最多古代建筑群的中国的首都,中国人心之所在。
【关键词】故宫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利用价值
一故宫的概况
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宮內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公元(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古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明武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
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钱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拧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冲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附近还有颐和园等非常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二历史沿革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了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远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
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
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
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
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工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听急案”、泰长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
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
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
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三建筑形式
故宫严格地按《州礼·考工记》中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
内廷之后是宫后苑。
后苑里有岁寒不凋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种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中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四布局特色
1、在选址上顺应自然。
2、在宫殿形制上,朱元璋力图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的政治主张,集中表现为遵循礼制。
即建筑形式的内容极力寻找礼制的依据。
3、开创了明清两代宫殿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
五文物收藏
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
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六结束语
故宫,是当今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以一种傲然、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中国大地上!它是中国人民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人民的人心集聚的所在之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