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节气电子小报二十四节气手抄报季节简报冬天板报模板我喜爱的季节走进春天海报模板A4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
「立春」是春时的第一天,「立」有见的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
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
第二候「靡草死」,指一些枝叶细软在阴冷潮湿季节生长的植物,受不了夏阳的火气都枯死了。
第三候「麦秋至」经过十天到第三候的时间,原来已盈满但未熟的麦粒,已经成熟。因为只有麦子在初夏即成熟可收,其余百谷都在秋季收成熟而进行收获,此时等于是小麦秋收之时节。
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
鵙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
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第三候是「鱼陟负冰」,引用夏小正的句子,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立夏」在二十四节气解作「宽作万物,使生长也」。立夏在中国的阴阳学说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期。「立夏」之后会因阴阳转化而盛极生阴。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指出昼伏夜出的蝼蝈,因为感应到微弱阴气而鸣叫。
第二候「蚯蚓出」是指蚯蚓阴曲而阳伸之运动,感应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
第三候「王瓜生」是指一种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三候同时指出所有至阴柔之物,同时发生。比喻这一个时候君子应该从微少处观察,有没有小人在暗暗地生长,不应该满足现状。
第三候是「草木萌动」,这是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的时机。天地万物出现生机,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
2024年小雪节气手抄报

23、时光一转眼,又是小雪飘,把烦恼融化,跟快乐舞蹈,纷纷扰扰,红尘渺渺,走了过客,留下守候,还会念起吗?曾陪你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祝福你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4、春天有朵花,叫做迎春花;夏天有朵花,叫做太阳花;秋天有朵花,叫做丰收花;冬天有朵花,叫做小雪花;我送你一朵花,叫做有钱花。祝小雪快乐!
在古代,取暖技术不先进。一到小雪那还得了。但诗人的诗词就像扑不灭的火苗一样,一直பைடு நூலகம்燃烧,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越是说了越玩的起劲,如戴叔伦的《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中。”,所说的尽管是风吹雨打,还在刻苦读书,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小雪有三候,初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说的是前5天气温很低,雨水凝结成雪,因此,在这一时节不会看到彩虹。过5天,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大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后5天,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严寒的冬天开始了。
17、天凉了,小雪到了,身上冷了可加衣裳,联系冷了怎么办?当然靠短信来维系,好久不见,是否已把我忘记,为了表示我的存在,让你读条短信感受我的关怀。
18、小雪时节到,送去一份关怀,愿你吃好穿暖,天天开心;送去一份牵挂,愿你一切安好,事事如意;送去一份心情,愿你幸福安乐,笑口常开!
19、顽皮的小雪嬉闹着欢畅着,扇动着晶莹的翅膀来了,带着洁白的梦想,带着纯真的思念,纷纷扬扬地在天地之间舞一曲优雅的乐音。我轻掬雪花,低头对它轻声细语,托它转发我美丽的祝福:小雪快乐。
2024年小雪节气手抄报
小雪节气手抄报11张
霜降小报手抄报

霜降小报手抄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渐寒,昼夜温差加大,霜花开始在大地悄然绽放。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
霜降并非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
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期间,一般从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
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三、霜降的习俗1、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
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四、霜降的农事活动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
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注释:廿(niàn)二十四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每节分为三物侯,每一物侯为五天。
一季三月孟仲季,每季六节亦不变。
太阳黄经定气温,七十二候跨全年。
各候名称很形象,草木鱼虫生态变。
注释: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立冬二十四节气小报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小报 (10)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
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
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
比喻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
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立冬与立
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
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
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
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
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立冬与立春、立
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气节简介
立冬节气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
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终也,万物收
藏也!”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
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立冬节气是每
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
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
立冬的手抄报简单漂亮一等奖

立冬的手抄报简单漂亮一等奖立冬,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每年公历11月5日或6日交节。
立冬节气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一段寒冷的天气。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款简单又漂亮的手抄报教程,给大家也来画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吧!一、首先我们画出立冬的时间节点,以及对应的节气。
我们可以根据立冬的时间来画,也可以根据节气来画。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来画出不同的画面。
如“立冬”对应的节气是小雪,立春是大寒,立秋是大暑,立秋是大暑,立冬是大寒。
我们要记得“立冬不立春,春去不一来”哦!节气的意思就是“立冬”时冬季开始了,意味着冬天就快到了。
我们要根据立冬这天的节气来画出我们的文字。
1、我们先画上一个圆形框,框的两边画上线条。
然后再画上两个小箭头代表立冬的节气。
注意箭头的位置和文字之间的距离也不要太大,以免造成手抄报的字距过大。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把箭头画短一些,不要画的太长!箭头的位置要在文字后面。
再画上一条竖线作为横线。
竖线的位置不用太深太多(竖线条要比横线长一些)。
我们先画个边框。
然后把横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注意横线两端的距离要比横线远哦!最后画出文字框。
2、我们再画出大雁和雪花。
大雁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雁,在北方非常常见。
我们要把大雁的翅膀画的圆一点,大雁是长着翅膀的一种鸟类,有很多种翅膀。
雪花是一种雪花状的物质。
所以,我们要突出雪花的形状和厚度。
3、我们在横格线上画出我们四个文字。
四个节气对应的节气顺序是小雪、立冬、大寒和立秋。
立冬指冬季开始。
是我国自春秋开始的一个重要节气,自秦汉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它和我国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传统四大传统节日。
现在我们画出它的四个文字画面吧!四个字写在横格线上方便我们的书写!4、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节气来画。
立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画出“下雪”的画面了。
立冬那天正好是大寒节气的前一日。
我们在“立冬”的上方画出一个小雪花的形状。
再画出大寒和立冬后立春和立冬的时间节点。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玉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勤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深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灌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谷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防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培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利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及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积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冬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
“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同时,孟春正月的惊
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
同样的,“谷
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
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
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
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
暖,渐有春雷。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
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农家无闲。
可谓左河水之“一
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
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这时,我国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
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
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
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
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
派融融的春光了。
该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
《夏
小正》曰:“正月启蛰”。
在现今的汉字文
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春晴泛舟》
作者: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
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
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班级姓名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
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
平。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
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可多食鸭血、
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
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与肝
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此
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
带状疱疹、等在这一
节气都易流行
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