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2020全国自考《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具体到页数(2套)

2020全国自考《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具体到页数(2套)

全国自考《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一(课程代码30003)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不属于...游戏社会性分类涉及的儿童行为的是()。

A.无所事事B.旁观C.协同游戏D.创造性游戏2.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行为属于()。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表演游戏D.记忆游戏3.通过操作、摆弄玩具或材料进行的以发展肌肉动作和认知发展为主的游戏是()。

A.玩物游戏B.身体运动游戏C.角色游戏D.建构游戏4.幼儿真正的角色扮演行为出现在()。

A.2~3岁B.3岁末4岁初C.3岁D.4岁5.下列户外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是()。

A.奔跑、跳跃B.全蹲走、跳远C.搭积木、穿珠D.捏橡皮泥、手指游戏6.在游戏研究领域,人们习惯用解决问题、创造性、守恒、去自我中心等概念来说明游戏对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受()。

A.游戏行为六倾向说的影响B.游戏四因素说的影响C.皮亚杰理论的影响D.纽曼“三内说”的影响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B.认知的需要C.社会交往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8.对于幼儿来说,其基本活动是()。

A.生活B.集体教学C.游戏D.劳动9.心理学家指出: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方法()。

A.创设良好的环境B.让幼儿多参与游戏C.培养幼儿的多种爱好D.和同龄人一起学习10.我国明确规定,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试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角色意识——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在假装别人,也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2.本体性游戏——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称之为本体性游戏。

3.松弛消遣说——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4.以物代物——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称之为以物代物。

5.平行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自行游戏。

6.联合游戏——是一种由两个以上一起进行的游戏,彼此行为相互关联,但不相互协调,其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而不是游戏合作关系。

7.延迟模仿——随着孩子记忆发展,将已感知过的形象、动作保持在记忆里,即头脑中留下了表象、映像,当物的刺激出现时,便引发对原有实物的模仿。

8.角色扮演——与以物代物具有同样的特点,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人物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从而装扮成各种角色。

9.恩物——福禄贝尔为了保护和发展儿童的游戏能力,涉及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游戏教学体系,研制了一套游戏、作业材料。

这套材料共有二十种,福禄贝尔称前十种材料是上帝恩赐给孩子的礼物,所以命名为“恩物”。

10.模拟构造——模拟构造即模仿结构实例或图纸进行构造的活动。

11.“多样性探索”行为——当外界刺激对儿童来说是熟悉而单调的,表明这一刺激较弱,使主体产生一种厌倦,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水平高于最佳状态,这时主体便通过增强刺激的活动来降低激活水平,使之达到最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一课程代码:300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其开始大量出现是在儿童()A.2岁以后B.4岁以后C.3岁以前D.3岁以后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A.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B.游戏是一种同化小于顺应的活动C.游戏是一种同化等于顺应的活动D.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3.幼儿用“医生”来命名自己时,他便做出真实情景中医生应该做的行为和动作,这属于()A.表演游戏B.角色游戏C.建构游戏D.规则游戏4.儿童规则认知发展过程中,2-7岁属于()A.无规则阶段B.规则他律阶段C.规则自律阶段D.萌芽阶段5.教师和儿童一起通过观察总结了“鸟”类的特点,并指出凡是体外有羽毛,靠喙取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都是鸟类,这属于()A.问题发现B.问题解决C.概念同化D.概念形成6.教师以儿童合作者或者配合者的身份参与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借助适当的时机给予儿童关于游戏的建议。

这种介入方式是()A.指导方式B.平行方式C.交叉方式D.垂直方式7.下列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中,属于心理环境的是()A.幼儿园内的人工游戏空间B.幼儿园的玩具C.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区D.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8.创设户外游戏环境应注意()A.只计算每个幼儿所需的面积来决定游戏场地的大小即可B.利用园所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创设户外游戏场地C.尽量选择比较空旷的场地,给儿童足够的活动空间D.游戏环境以开放性空间设计为主,不用提供封闭活动的空间9.下列游戏中,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是()A.滑梯游戏B.沙包游戏C.模仿小兔跳D.接力赛跑10.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游戏类型是()A.角色游戏B.建构游戏C.规则游戏D.益智游戏11.关于角色游戏指导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给幼儿指定游戏伙伴B.教师创设一个环境,幼儿直接使用这个环境来开展游戏C.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D.幼儿园只需要教会幼儿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和社区合作12.幼儿运用积木、插塑等较小的材料通过搭建、接插等动作组合成较大的物体的游戏活动是()A.玩物游戏B.建构游戏C.益智游戏D.规则游戏13.建构游戏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A.模仿多于创造的活动B.创造多于模仿的活动C.纯粹模仿的活动D.纯粹创造的活动14.皮亚杰认为,儿童规则行为发展的规则协调阶段指的是()A.第一阶段(3岁左右)B.第二阶段(3-5岁)C.第三阶段(5-7岁)D.第四阶段(11-12岁)15.把益智玩具按智力侧重点进行分类,七巧板属于()A.数学逻辑智能玩具B.视觉-空间智能玩具C.自然探索智能玩具D.语言智能玩具16.适合出生至1岁婴儿玩的玩具是()A.拨浪鼓B.糖果记忆盒C.套筒D.魔方17.在古典教育中,第一个提出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学家是()A.艾利康宁B.乌申斯基C.福禄贝尔D.弗洛伊德18.下列关于教学游戏的描述,正确的是()A.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为教学游戏服务的B.教学游戏的结构包括三方面:游戏任务、游戏规则和游戏行为C.根据智力的心理过程,教学游戏可分为健康领域的游戏、科学领域的游戏、语言领域的游戏、社会领域的游戏、艺术领域的游戏D.教学游戏的本质特点是游戏因素与非游戏因素的相互结合19.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通过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使身体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是()A.身体活动B.学习运动C.通过运动学习D.教学游戏20.游戏可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A.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B.以游戏的认知分类C.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D.以游戏的动机分类21.儿童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主要途径是()A.语言B.思维C.游戏D.知觉22.关于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正确的是()A.游戏时间的灵活性B.游戏环境的自由性C.游戏开展的独立性D.伙伴关系的稳定性23.下列游戏环境,不属于户外游戏环境的是()A.器械设备区B.玩沙玩水区C.音乐舞蹈区D.休闲娱乐区24.有助于角色游戏的开展,但不限于某一特定主题和角色的材料是()A.场景构造材料B.创造性材料C.角色标识材料D.辅助材料25.儿童游戏发展遵循的规律是()A.练习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象征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D.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性游戏二、名词解释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26.最近发展区27.角色意识28.概念同化29.建构游戏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30.简述成人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幼儿园游戏理论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游戏理论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游戏理论试题及答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幼儿园游戏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游戏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选择题1. 幼儿园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仅供娱乐B. 促进身体发展C.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D. 仅用于学习知识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幼儿园游戏的类型?A. 角色游戏B. 建筑游戏C. 电子游戏D. 体育游戏答案:C3. 游戏对于幼儿的以下哪方面发展最有帮助?A. 语言能力B. 社交能力C. 创造力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媒介。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理解社会规则,发展合作和竞争意识。

角色游戏等还能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点,从而增强其同理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答案:为了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非结构化的游戏活动,如自由绘画、构建积木、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能够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和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其创造力。

三、论述题1. 论述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游戏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答案: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具体方法包括:- 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兴趣,以此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

- 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

- 通过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帮助幼儿理解复杂概念和社会规则。

- 利用游戏作为评估工具,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其社交技能。

2. 论述家长如何在家中通过游戏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答案: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家中通过游戏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提供各种类型的玩具和材料,鼓励幼儿进行不同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检测试卷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检测试卷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检测试卷第一部分:手指游戏选择题1. 下面哪个手指游戏是由两人进行的?A. 手指猜拳B. 手指接力C. 手指画圈2. 手指接力游戏中,最常用的手指是?A. 大拇指B. 食指C. 小指3. 在手指动作游戏中,哪个动作表示数字“1”?A. 食指竖起B. 大拇指竖起C. 小拇指竖起4. 下面哪个手指游戏是需要两人互相配合完成的?A. 手指对对碰B. 手指切割C. 手指画圈5. 手指对对碰游戏中,两人需要同时做出什么动作?A. 折起四指B. 伸出两个手指C. 相互交叉手指第二部分:手指游戏填空题1. 手指比赛中的判决者是__________。

2. 手指接力游戏中,传递物品的手指是__________。

3. 手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__________。

4. 手指画圈游戏中,最后剩下的手指要__________。

5. 手指对对碰游戏需要两人的手指__________。

第三部分:手指游戏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1. 手指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 / ×)2. 手指接力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 ×)3. 手指游戏只适合在幼儿园进行,不适合在家里玩。

(√ / ×)4. 手指游戏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 / ×)5. 手指对对碰游戏可以让幼儿认识左右手。

(√ / ×)第四部分:手指游戏应用题1. 请设计一个新的手指游戏,描述游戏规则并画出示意图。

2. 幼儿园中有两位小朋友正在进行手指对对碰游戏。

其中一个小朋友伸出了两个食指,另一个小朋友应该伸出什么手指?请说明理由。

3. 请写出一款适用于幼儿园小班的手指动作歌谣,并附上歌曲的歌词。

第五部分:手指游戏创意题请用你的创意设计一个全新的手指游戏,并描述游戏规则和玩法。

可以包括游戏名称、所需手指动作以及胜利条件等等。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与指导)模拟试卷1(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与指导)模拟试卷1(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与指导)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 )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正确答案:B解析: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这些表明幼儿游戏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只有遵循这些特点,才能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

否则,一切指导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成为幼儿发展的障碍。

知识模块:游戏活动与指导2.角色游戏中幼儿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的( )。

A.认知发展水平B.社会性发展水平C.情感发展水平D.身体发展水平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把幼儿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知识模块:游戏活动与指导3.下列不属于游戏的本质特征的是( )。

A.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B.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C.游戏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D.游戏有无规则并不重要正确答案:D解析: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四点: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是“日常生活”的表征,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是有规则的活动,因此第四个选项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游戏活动与指导4.下列不能体现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含义的是( )。

A.幼儿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B.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直接需要C.教师可以选择和决定幼儿做什么游戏以及怎样做D.游戏中幼儿心理需要不受游戏之外的因素支配正确答案:C解析: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含义是:第一,由情感冲动引起的,是“我要玩”;第二,需要与本能直接相连,体现幼儿的直接需要;第三,游戏过程绝对自控,不服从外部的要求。

因此,根据自主性的含义,本题中第三个选项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游戏活动与指导5.下列属于按认知划分的游戏阶段是( )。

《幼儿园游戏研究》131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131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恩物(P12)由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基于儿童操作物体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及物体本身特性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加以系统化后所创造出的一套用于儿童游戏的操作材料。

2.本体性游戏(P122)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游戏,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

3.松弛消遣说(P34)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起来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

4.延迟模仿(P142)5.平行游戏(P151) 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游戏。

幼儿之间能意识到相互的存在,期间有眼光接触,有彼此模仿,但没有游戏互动。

6.角色扮演(P159)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从而装扮成各种角色。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P128)2.试从行为意向角度简述游戏的主要特征。

(P82) 6个特征3.比较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的不同。

(P118)4.试述象征性游戏在3-6岁幼儿年龄段的发展特点(P146)三、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应采取的指导方式。

答:(略)P227—P230干预形态、干预方法、干预时机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

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

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

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

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

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A.捉迷藏B.拼图C.搭积木D.跳绳A.美术区B.沙水区C.建构区D.角色区A.跳房子B.踢毽子C.老鹰捉小鸡D.拔河A.拼图B.捉迷藏C.搭积木D.跳绳A.拼图B.捉迷藏C.搭积木D.跳房子二、判断题1.幼儿园游戏活动可以完全由教师主导。

()2.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干预。

()3.幼儿园游戏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4.幼儿园游戏活动可以替代课堂教学。

()5.幼儿园游戏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

2.简述创造性游戏的特点。

3.简述户外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4.简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5.简述如何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

四、案例分析题(1)小明用积木搭建了一个高高的塔,然后高兴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看,我建的塔多高!”(2)小明在搭建过程中,不断调整积木的位置,使得塔更加稳固。

(3)小明邀请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搭建,共同完成了一个大工程。

请分析小明在游戏中的表现,并说明教师应如何引导小明发展。

(1)小红扮演医生,为其他小朋友检查身体。

(2)小红在游戏中,不断模仿医生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很高的模仿能力。

(3)小红在游戏中,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请分析小红在游戏中的表现,并说明教师应如何引导小红发展。

五、论述题1.论述幼儿园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2.论述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游戏活动。

3.论述如何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4.论述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5.论述如何将游戏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选项C的搭积木游戏,因为它能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组合各种形状,构建出心中的世界。

2.选项C的建构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拼搭出自己喜欢的模型,这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很有帮助。

3.选项D的拔河,这个游戏需要孩子们团结协作,共同用力,才能赢得比赛,很能锻炼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卷一
一、判断说明题(20分,每题4分)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有规则的游戏就是规则游戏。

2、教师只有是一个高水平的建构游戏者,才能给孩子的建构游戏好的支持。

3、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化的游戏材料。

4、勤于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并不断介入的老师才是一位好好老师。

5、幼儿在运动性游戏中只发展了动作技能。

二、问答题(40分)
1、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2、有人说“游戏中有学习,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你赞同吗?为什么?
3、试分析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中的任务的异同。

4、把游戏比作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有何理论依据?
三、实践操作题(40分)
1、Joey 和几个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邮局游戏。

Joey说:“我要去写一封信。

”他拿起一张空白信封,开始在上面写字母,没写一个字母之前,他都会重复念前面所有的字母:A(写下A),AB(写下B),ABC(写下C)……他这样按顺序写下所有的字母,一边微笑着,并不时停下来让其他小朋友看他的杰作。

这个过程很费时(写Z之前必须背完前面25个字母),但是Joey一点也不显得厌倦,写完后,他把信交给了一位小朋友,然后开始玩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活动。

请分析这个活动与老师组织的字母教学活动有什么不同。

2、班上一位幼儿过生日,带了一个蛋糕请全班小朋友吃。

在玩小吃店游戏时,明明说:“老师,我想在小吃店里买蛋糕。

”教师同意了明明的要求。

明明拿来了油泥,边做边买起了蛋糕。

许多幼儿都来购买蛋糕的。

明明的面前排起了很长的队伍,明明一时手忙脚乱。

如果你是明明老师,你会怎么做?
3、一个孩子在沙堆旁玩耍,他将铲子装满沙子,然后看着沙子流下来。

老师过来建议他修建一条道路,并为他做了示范。

老师离开后孩子又重新玩起了前面的游戏。

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游戏介入行为?(5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5分)
4、下面是活动区里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
建构区:轩轩刚刚搭好了一个高塔,随着一声“地震啦”,便把它推到了;重新又开始搭,这回他是把积木一横一竖搭的,可是刚搭完,一声“爆炸啦”,又推到了。

再搭……
美工区:小宝刚画完一艘船,就用笔涂掉了,嘴里说“沉下去了”。

接着又拿出一张纸,再画。

画了又画,边画嘴里边念念叨叨的,一共画了四五张关于轮船的画……
益智区:皮皮用夹子把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圆片片一个一个连起来,说:“一条毛毛虫”,接着就把它拆了,重新用大的圆片和小的圆片分别连接了一条“大的毛毛虫”和一条“小的毛毛虫”,但很快又拆了。

第二天他用红色的圆片连了一条“红色的毛毛虫”“一条特别特别长的毛毛虫,1,2,3,4,……”他数了一下,“一共用了16个圆片”。

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10分)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判断说明题(20分,每题4分)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错。

所有游戏都有规则。

规则游戏的规则更外显、确定。

2、错。

从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作用角度思考。

3、错。

从年龄适宜性角度思考。

4、错。

从真假问题角度思考。

5、错。

运动、认知、社会、情感发展都有。

二、问答题(40分)
1、要点:亲子游戏与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群体游戏的社会化趋势;游戏“去自我中心”
2、要点:这句话是对的。

从游戏的发展功能、游戏与学习在本质和结果上的联系性,学习的多种形式角度分析。

3、要点:相同之处:都需要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中反映的发展;都需要搭建社会交流分析平台,让幼儿个体的经验、问题变成大家的。

相异之处:角色游戏中,教师重在发现问题,引导讨论,丰富经验,解决问题;结构游戏中,教师重在尊重、聆听幼儿的作品,创造幼儿相互模仿、学习的机会;规则游戏中,教师重在介绍规则和玩法,并在幼儿有相当经验后引导讨论游戏策略。

4、要点: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讨论游戏对幼儿心理机能的调节。

三、实践操作题(40分)
1、要点:从游戏与教学活动不同的本质出发分析。

2、要点: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肯定明明的想法,并让明明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请大家讨论,为什么会手忙脚乱,怎么解决。

请明明挑选一种方法第二天尝试。

3、要点:以教师自身为媒介介入,介入无效。

没有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

应该观察,确定该幼儿的真实需要,就是在玩沙子,而且很投入,所以不介入。

4、分析思路: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

结合具体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