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进主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某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某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XX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1. 编制目的为明确斜井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斜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欠挖,保证斜井的开挖作业安全,确保斜井施工质量,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⑶ XX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隧参图3. 工程概况3.1 隧道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为双线隧道,隧道起迄里程为DK63+332~DK66+700,全长3368m。

隧道所经地区地势平缓,相对高差约2~5m,最大埋深近65m。

XX隧道下穿XX市新区,与多条道路及建筑设施立体交叉,主要有:DK63+585~602下穿310国道;DK64+130~220下穿新310国道和铁路专用线;DK65+442~514下穿市政道路紫荆南路;DK66+230~430为浅埋地段以明挖通过;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处民宅等建筑设施,多为1~3层,基础深度1~2m。

3.2 斜井工程概况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工期要求,本隧道设置斜井一座,斜井设于DK65+45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中线大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45º,斜井水平长度135m,斜长135.47m。

斜井采用无轨运输。

斜井净空采用单车道断面,斜井纵坡9%,其中斜井与正洞交接段以及错车道段采用2%缓坡。

斜井的支护型式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交叉点等薄弱环节衬砌采用降低一级。

隧道建成后斜井改做紧急出口通道,为满足使用要求,隧道施工完成后应自施工斜井出口衔接一段水平长度为25.1m的紧急出口通道结构,坡度为20%。

斜井及紧急出口通道总长161.1m。

紧急出口通道外场坪设向洞外10%的坡,防止洞外地表水进入斜井。

3.3 自然及地质条件斜井地段地表水及地下水不发育,对斜井无不利影响。

XK0+000-XK0+91段粘质黄土,棕红色,褐红色,硬塑,结构较致密,局部为为Ⅳ级围岩,dl+plQ2砂质粘土,地下水不发育。

地铁隧道浅埋段斜井进正洞交叉区施工技术

地铁隧道浅埋段斜井进正洞交叉区施工技术

人 正洞 ,同时上坡 开 挖至 正 洞拱 顶 高程 ,并 掘 进 一 定距 离 ,形成作 业空 间后 ,转 向正洞另 一方 向施 工 , 扩 挖并支护 达到 正洞 标 准断 面 ;另一 种 是横 向小 导
昆 明地铁 3号线 太 平村 站~虹 桥村 站 区 间起 于 太 平村站 出站 端 ,止 于 虹桥 村 站 进站 端 ,为双 线 隧 道 ,线路 长度 1 0 8 0 . 5 2 m( 以 右线 为 准 ) ,区 间隧 道
洞 垂直正洞 进行 挑 顶 ,即斜 井 接 近正 洞 时 ,逐 渐 抬
高斜 井拱部 ,垂 直 正洞 方 向 以小导 洞 的 方式 进 入 正
采 用矿 山法施工 ,拱 顶 以上 最大 埋深 4 7 . 5 m。由于
车 站和 区间隧道 施 工 ,受工 期 及标 段 划 分影 响 ,为
洞 洞身范 围进 行 开挖 及 临时 支 护 ,然 后 再 扩挖 至 正 洞标 准断面 ,支 护完成后 沿正洞方 向进 行施工 _ 2 J 。
道开辟 工作面 ,地铁 隧 道存 在浅 埋 段 辅助 坑 道进 正
洞施 工的情况 。辅 助坑 道与 正 洞交 叉 区处 于 复 杂 的 三维受 力状 态 ¨ J ,且 工 序复 杂 ,对 围岩 的 自稳 性 影 响较大 ,浅埋 软岩 地 段一 旦 施 工不 当 ,易 引起 围岩
斜井 与正洞 交 叉 区为 浅埋 软 岩段 ,地 表沉 降 要
求 严格 ,因此 ,有 必要 对 该 处斜 井进 正 洞施 工 技 术 进 行研究 。采用研究 结果进行施 工 ,确保施 工安全 。
1 工程概况
竖 向位移过 大甚至坍塌 。
目前 ,国内多采用两 种斜井 进正 洞 的施 工方 案 :

隧道斜井施工方案样本

隧道斜井施工方案样本

目录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总体施工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位置选取根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总体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3.重要参数及工程数量 (3)3.1洞身参数 (3)3.2支护参数 (4)3.3重要工程数量 (5)4.施工总体布置 (5)4.1暂时工程 (5)4.2施工场地布置 (6)4.3工期目的 (7)4.4人员安排 (7)4.5机械设备 (8)5施工办法 (8)5.1洞口段施工 (8)5.2超前支护 (8)5.2.1小导管施工 (9)5.3斜井洞身施工 (9)5.3.1斜井排水 (10)5.3.2喷射砼 (10)5.3.3注浆 (10)5.3.4挂钢筋网 (11)5.3.5安I16工字钢 (11)5.5斜井转正洞施工 (11)5.4仰拱与二衬施工 (11)6.监控量测 (12)7.地质超前预报 (12)8.施工安全技术办法 (13)9.施工质量技术办法 (13)新正阳隧道斜井平面图1.工程概况本隧道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境内,中心里程:ZDK296+310.25米,最大埋深约355米。

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斜井进主洞双曲线交叉施工工法

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斜井进主洞双曲线交叉施工工法

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斜井进主洞双曲线交叉施工工法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斜井进主洞双曲线交叉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工程是公路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软弱围岩地区施工难度较大。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斜井进主洞双曲线交叉施工工法,该工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采用斜井进主洞和双曲线交叉施工的方式,在软弱围岩地区可以更好地控制围岩塌方和地表沉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软弱围岩大断面公路隧道的施工,特别是对于地表存在规模较大的建筑物和设施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地表的影响。

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塌方和地表沉降,适用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四、工艺原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斜井进主洞:通过在进口锚眼和出口锚眼之间挖掘斜井,从而实现进入主洞的通道。

斜井的设计要考虑到洞壁稳定性和施工作业的便利性。

2. 双曲线交叉施工:在主洞内采用双曲线交叉施工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支护措施,可以增加施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

3. 围岩支护:根据实际围岩条件,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喷锚网、锚杆和注浆等,保证围岩的稳定性和隧道结构的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1. 挖掘斜井:根据设计要求,通过钻孔、炸药爆破或机械挖掘等方法开挖斜井,并进行支护。

2. 掘进主洞:从斜井进入主洞,按照双曲线交叉施工的要求进行主洞的掘进。

掘进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支护。

3. 工作面支护:在双曲线交叉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法,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

4. 出料通道:通过设立出料通道,将渣土和岩石等垃圾从隧道内运出,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运输的顺畅。

5. 工作面处理:清理工作面的垃圾和渣土,并进行支护和涂抹防水涂料等处理。

6. 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合理布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

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程等;2、《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其它相关依据。

二、工程概况**隧道斜井设计位于主洞线路方向右侧,采用无轨运输。

斜井与主洞右线中线相交里程为YK10*+737.53,为垂直相交,斜井段为-1%的缓坡;左右主洞联结采用车行通道断面,为垂直相交,通道与左线中线相交里程为ZK10*+741.08。

斜井自201*年*月进洞,目前已施工*20m,开挖方式采用全断面,日平均进尺约*m。

从施工过程来看,岩性为凝灰岩,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无滴水或淋水.三、总体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设计,**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段,隧道围岩为中风化凝灰岩,岩石较完整,裂隙稍发育;围岩较好,351<[BQ]>450,设计为Ⅲ级.正常段围岩,按原设计施工.在斜井接近与正洞相交里程段,对斜井段初支进行加强;从正洞与斜井相交处,采用小导洞进入正洞洞身开挖,并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再由右洞按车行通道断面开挖,并对通道及时初支,到达左洞后,利用小导洞进入左洞洞身开挖。

然后对小导洞进行刷帮、挑顶,逐步过渡到正常段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选择合适的预留变形量,并控制好临时支护,加强初期支护施工质量。

当围岩裂隙较为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差时,加强对斜井及车行通道的支护。

为确保交叉口的施工安全,现拟定了方案如下.施工步骤及工序安排:1、斜井K0+7*0~+*02.5段施工加强支护,采用XJS4衬砌结构;采用14号工字钢,间距为100cm,并在K0+*9处采用注浆小导管,热轧无缝钢管,50*5mm,长度为3.5~5。

5m,外插角12度,环向间距40cm,设23根,注浆压力0。

5~1Mpa。

2、斜井段初期支护完成后,采用小导洞进入右洞洞身开挖,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但导洞开挖要保证运输和出渣的断面要求。

3、由右洞按车行通道断面开挖,采用Ⅳ级围岩车行横通道与主洞交叉断面图,同理在两交叉口端头处设置注浆小导管,每端设21根。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新建XX铁路XX标XXX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受控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国中铁X局X X铁路经理部2011年6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2)3.1总体施工方案 (2)3.2 斜井交叉口段施工 (4)3.3 斜井转入正洞施工 (4)3。

4 正洞台车及二衬施工 (5)4 斜井排水 (6)5 三管两线布置 (6)6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6)7 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机械计划表 (7)8 质量控制措施 (7)9 安全保证措施 (8)XXX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5)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ZTSG06标段《XXX隧道设计图》(6) 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辅助坑道衬砌参考图》(张唐施隧参06-01~06-45)(7)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张唐施隧参02-01~02—65)2 工程概况XXX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线间距4.0m,进口里程为DK395+986,出口里程为DK402+390,中心里程DK399+188,隧道全长6404m。

隧道DK397+587。

97~DK399+563。

43位于左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3000m,右线半径R=3005m;DK402+355.94~出口位于右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2000m,右线半径R=1995。

6m;其余皆在直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大部分为上坡,仅出口段为下坡。

坡度分别为5.1‰、坡长1500m;4。

9 ‰、坡长2050m;5.1‰、坡长2700m;-3‰、坡长300m.本隧斜井与正洞线路交会里程为DK398+360,交叉地段正洞设计为Ⅱ级围岩,交会处隧道正线路肩高程为66。

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

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

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一、前言隧道工程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隧道施工工法多种多样。

针对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本篇将详细介绍其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是通过悬挂梁支架的方法来完成施工。

其特点如下:1. 施工速度快:由于采用了悬挂梁支架,避免了传统支撑体系的搭建和拆除,施工速度更快。

2. 施工空间灵活:该工法适用于斜井与正洞交叉口的施工,不受地质条件限制,适应范围广。

3. 施工质量高:悬挂梁支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可以确保梁体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三、适应范围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需要施工人员进入进行梁体施工的情况。

2. 隧道的地质条件较复杂,不适合传统支撑体系的搭建和拆除。

四、工艺原理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将悬挂梁支架固定在斜井墙壁,然后在支架上悬挂梁板,通过挂篮进行梁体的施工。

具体的工艺原理如下:1. 安装悬挂梁支架:首先在斜井墙壁上安装悬挂梁支架,确保支架稳定。

2. 悬挂梁板:将悬挂梁板悬挂在支架上,通过调整支架的位置和高低,确保梁板的位置准确。

3. 填充支撑材料:在梁板与洞口交界处填充支撑材料,提供梁板的稳定支撑。

4. 挂篮施工:通过挂篮进行梁体的混凝土浇筑,确保梁体的质量和强度。

五、施工工艺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悬臂梁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安装悬挂梁支架:首先在斜井墙壁上进行支架的安装和固定。

2. 悬挂梁板:将悬挂梁板悬挂在支架上,通过调整支架的位置和高低,确保梁板的位置准确。

3. 填充支撑材料:在梁板与洞口交界处填充支撑材料,提供梁板的稳定支撑。

4. 挂篮施工:通过挂篮进行梁体的混凝土浇筑,确保梁体的质量和强度。

缙云山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技术

缙云山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技术

缙云山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技术摘要:斜井井身与正洞交叉段由于应力集中,为受力复杂地段,交叉口处采用悬臂梁法施工加强支护隧,是长大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控制的重点。

本文结合缙云山隧道斜井井身与正洞相交的施工实例,对相交处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并减少了费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交叉段施工;悬臂梁;加固措施;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缙云山隧道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控制性工程之一,起讫里程为dk275+355~dk278+530,中心里程dk276+942.5,全长3175m。

隧区属剥蚀低山地貌,地形受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温塘峡背斜岩层走向一致,呈南北向展布。

区内最高点为隧道中部须家河组砂岩山岭的狮子岩附近,高程640m,最低标高为区域南西侧的王家沟,高程275m,相对高差365m,最大埋深292m。

全隧道地质情况复杂,主要不良地质为泥岩风化剥落、围岩落石;特殊岩土为松软土、泥岩的膨胀性、石膏。

洞身地质主要以砂岩、泥岩为主,含水量较丰富。

斜井位于正线左侧,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虎峰山村,dk277+300左侧一冲沟处,冲沟一般季节无水,仅在雨季可形成洪水,水量暴涨暴落,对工程略有影响。

斜井与线路左中线相交,长170.93m , 与正线交角76°55’16”,与正洞左侧开挖边线相交里程为dk277+477.559 ,距进口2122.559m,距出口1052.441m,相交处轨面标高332.227m,仰拱填充面标高331.485m,斜井洞口地面标高341.925m,斜井纵坡6.1%。

斜井进洞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斜井进洞平面图斜井口周围无裸露岩石,表面为腐植土,与正洞相交处为ⅲ级围岩。

2.施工方案斜井井身与正洞相交处由于应力集中,为受力薄弱地段,交叉口处采用悬臂梁法施工加强支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井进正洞交叉口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九燕山隧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川河与劳川河上游分水岭处的劳山川右岸黄土梁峁区,隧道于三十里铺一沟左侧进洞,下穿既有线西延铁路洪市沟二号隧道,再穿过九燕山分水岭从前黄土沟出洞,地面高程为1158m~1335m。

隧道进口基岩裸露,山坡表层冲沟发育,地表植被较发育。

隧道最大埋深210m,一般埋深34~80m。

主要技术标准:国家Ⅰ级铁路,新建双线160Km/h(预留200Km/h条件)隧道,中—活载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

隧道起迄里程为DK514+049~DK523+402,全长9353m,为双线长大隧道。

隧道内轮廓按旅客列车行车速度200Km/h设计,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积不小于80m2。

新九燕山隧道为了满足施工总工期的要求,根据隧道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施工和运营期间通风、排水、防灾及弃碴的需要,设计上共设了3座斜井作为辅助坑道,经现场工期计算,必须再增设一个斜井,方可在建设方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其中, 0#斜井位于线路右侧,与正洞右线线路中线交于DK516+045.4,相交处夹角71°23’17”,斜井拟以W-3断面与正洞相交;所处正洞段为III级围岩,隧道洞身位于风化层以下22~32m,岩层成层状分布,为页岩夹砂岩;该段正洞位于直线段,洞内坡度3‰向西安端上坡。

二、施工总体方案
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加强段正洞按Ⅳ级围岩加强复合式衬砌参数施工(不施作超前小导管),同时上坡开挖至正洞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掘进一定距离;形成作业空间后,
转向相反方向施工,扩挖临时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

三、具体施工方法
1、由于三岔口段应力分布复杂,斜井进主洞施工的导洞,采取与斜井相同断面的尺寸开挖施工,导洞顺承斜井方向朝西安方向圆滑过渡到正洞左侧边墙后,再爬坡至隧道上半导坑,尽量减少围岩的扰动,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区,施工顺序见表一及图一。

2、三岔口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的原则进行施工,依据图一施工顺序,导洞爬坡至主洞设计拱顶高程后,对导洞进行扩挖至主洞上断面开挖
表1 斜井与正洞相交处施工程序表
断面尺寸,继续主洞(西安方向)上断面施工10米范围,初期支护完成及时封闭掌子面。

随后反向向包头方向开挖正洞,每循环先开挖上部,立上部钢架后,再拆除导洞钢架。

反向开挖按正洞Ⅲ级围岩断面的高度进行,先开挖顶部,再开挖两侧,开挖时仅对有影响的导洞钢架进行拆除,按正
洞加强要求间距进行钢架施工,相应完善其他支护。

3、对拐入正洞的导洞施工要求进行I12钢架临时支撑,榀间距1.2m,施工长度10m,拱墙均采用L=2.5m的Φ22砂浆锚杆1.2m×1.2m梅花型布设,砂浆标号不小于M20,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锚喷支护形式进行支护。

4、对三岔口导洞扩挖要求一次性成洞,及早施作I16型加强拱架,早成环,尽量减短应力集中断面裸露时间。

5、正洞加强段钢支撑采用I16型钢拱架,榀间距1.2m,斜井加强段钢支撑采用I16型钢拱架,榀间距1.0m。

正洞和斜井加强段拱墙均采用L=3.0m的Φ22砂浆锚杆1.2m×1.2m梅花型布设,砂浆标号不小于M20,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0cm×20cm,锚喷支护形式进行支护;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制作2I20b型钢撑门架,交叉口段正洞加强的钢拱架取消右侧N1、N2、N3单元改为I20b直钢架,焊接在钢撑门架横梁上,拱架制作尺寸及形式具体见附图。

6、正洞落底后要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四、具体施工要求
1、加强测量放样,依据放桩数据进行开挖施工,开挖完成后对岩面进行清理排险,要求无松动石。

2、对岩面采用C25砼初喷施工,喷射完成砂浆锚杆进行施工,锚杆与岩面接触处布设15mm×15mm×6mm垫板,锚杆外露岩面不大于15cm,网片紧贴岩面铺设。

3、依据交底数据架立钢拱架,纵向间距1.2m,拱架间采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m。

拱架架立完成,及时施作Φ22锁脚锚杆与拱架连接牢固。

4、拱架架立完成进行C25砼复喷至设计厚度。

5、附图尺寸均以厘米计;断面开挖尺寸、拱架尺寸均未考虑围岩变形量。

6、待喷砼终凝3小时后才允许下循环放炮开挖,严禁在此前放炮。

五、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1、开挖作业人员20人;钢架、钢筋网及锚杆施工10人;喷射混凝土作业14人。

2、主要施工机具配置:挖掘机1台,装载机2台,湿喷机2台,压入式通风机1台,钢架弯制机1台等。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支护信息,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2、交叉口段斜井衬砌应及早施作,挡头板沿正洞线路方向安设。

3、斜井与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的稳定性。

4、制定挑顶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七、结束语
通过此方案在新九燕山隧道斜井进正洞的施工应用,确保了隧道斜井的施工安全,同时也保证了隧道正洞的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