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方案

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方案


感度和 自身发生概率均有 关 的临界 重要度 的值 都 比其 他基 本事 参考文献 :
件的值 大 , 明这些 基本事 件无 论从 哪一个 方面 来说 , 说 都是 比较 [ ] 史定华 王 松 瑞 . 障 树 分 析 技 术 方 法 和 理 论 [ ] 北 京 : 1 故 M . 北

经计算得 :
Cg5 > c ( ) C g 3 > l( ) 4 > /( )
3 1 突水 涌泥 事故 的预 防 .
1 超前地质预报 ;) ) 2 工作 面预注浆加 固地层 ; ) 3 短进尺 、 弱爆
( ) Cg 2 > c ( ) 破 ;) 6 > /( ) 7 > 4 加强 监控 量测 ;) 立 防 水 闸 门系 统 。 5建
皇蚩删。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9 3 19 .
3 海 底 隧道 突水涌 泥风 险对 策
本 文主要对风险应对 中的风险降低进 行分析 , 下面以胶州湾
必 须做 好 突 水 涌 泥 事 故 的 预 防 ; 后 , 出 现 突 水 涌 泥 事 故 , 及 然 如 要
f] 张少夏, 2 隧道工程风险分析方法及工期损失风险研 究[ ] D.
上海 : 同济 大学硕士 学位论 文,0 6 20 .
2 0 ,4 2 )3 73 8 0 8 3 ( 5 :2 —2 .
海底 隧道突水 涌泥 为例 , 出降低 突水 涌泥 风险 的对策 。首 先 , [ ] 池帮多. 提 3 隧道施 工中存在 的安全 问题 及对 策[ ] 山西建筑 , J.
本文主要介绍从 斜井进入左线 的交 叉 口处挑顶施工 方法 : 首 点 , 以及正 洞拱 顶与斜井拱 顶 高差 的特点 , 防止 正洞挑 顶过 程 中 先斜井底部设置一段 过渡段 , 斜井 与正洞 斜交 过渡 为正交 ; 将 再 围岩突变引起隧道正洞坍塌 的事故 发生 , 正洞挑顶施 工过程 中 将 由斜井 向正洞施工一 个临 时导坑 , 做好 正洞初 期支 护 , 并 完成 由 的安全 隐患 降至最低 , 时间影响缩 至最短 。因为挑顶工 作对 围岩

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说明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2 工程概况 (1)2.1 隧道工程概况 (1)2.2 主要技术标准 (1)2.3 气象条件 (2)2.4 地质情况 (2)2.4.1 地形、地貌 (2)2.4.2 地层岩性 (2)2.4.3 水文地质特征 (2)2.5 工程设计情况 (2)2.5.1 斜井设置情况 (2)2.5.2 围岩及支护情况 (3)2.6 工程特点,施工重点及其对策措施 (3)2.6.1 工程特点 (3)2.6.2 施工重点 (4)2.6.3 施工重点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4)3 施工计划 (4)3.1 施工进度计划 (4)3.2 人员配置计划 (5)3.3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6)4 总体施工方案 (6)5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6)5.1 施工准备 (6)5.2 施工工艺及流程 (7)5.3 施工方法 (7)5.3.1 1#斜井进入正洞前的施工 (7)5.3.2 2#斜井进入正洞前的施工 (8)5.3.3 交叉口处加固施工 (9)5.3.4 “门字形”导坑施工 (10)5.3.5 正洞开挖施工 (10)5.3.6 二衬台车组装 (12)6 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12)6.1 安全保证措施 (12)6.2 质量保证措施 (13)6.2.1 控制要点 (13)6.2.2 质量检验 (13)6.3 环境保护措施 (14)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4)6.4.1 文明施工目标 (14)6.4.2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5)6.4.3 文明施工措施 (15)**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玉磨铁路《**隧道施工图》及相关参考图、专用图、标准图、定型图等;(2)国家、行业现行铁路建设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等;(3)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文件;(4)国家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工程施工调查报告》及《新建**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批复意见;(6)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7)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水平及施工资源情况;1.2 编制范围适用于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

斜井进正洞施工组织方案

斜井进正洞施工组织方案

隧道斜井扩口施工方案目录一、编译依据 (1)二、项目概况 (1)三、喇叭口施工方案............................................................................................. 二一、喇叭口斜井............................................................................ 5段施工方案、斜井进主孔.................................................................................... 施工方案51)、计划一 (5)2)、计划二 (7)3. 两班轮台车组装方案 (10)四、人员及机械配置 (12)五、注意事项 (12)6. 安全和质量措施.......................................................................................... ... ..137. 应急预案........................................................................................................... 1 4一、编译依据( 1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2 )《二青山隧道施工图设计》第一、二、三卷;(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导则》(铁建社[2010]241号);(4)《高速铁路混凝土施工技术导则》(铁建设[2010]241号);(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二青山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7)1#斜井超前地质预测资料;(八)其他相关依据。

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_secret

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_secret

斜井进入正洞施工方案XX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向包头方向掘进,当与主洞平行后,按照“小导坑”开挖方法上坡至正洞拱顶高程,并继续沿相同方向扩挖至正洞上台标准断面(此段按两台阶法施工),两台阶掘进15—20m;形成作业空间后,转向集宁方向施工,扩挖临时支护达到正洞标准断面。

斜井进入正洞平面关系见图1,斜井进入正洞立面关系见图2。

图1:图2:斜井进入主洞立面图1)施工步骤⑴斜井开挖至与正洞相交处距离10m开时,以0.6m的间距安装I20b钢架,拱部打设3m长环向系统锚杆1m*0.6m(环向*纵向)加强支护至正洞相交处。

⑵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①导洞设计净宽5.2m,与斜井Ⅲ级围岩断面相同,详细结构尺寸见图3。

导洞支护按照围岩情况做临时支护,拱部打设2.5m长系统锚杆,间距1m*1m,按梅花形布设,喷射C20砼10cm,局部挂设φ8钢筋网片,间距25cm*25cm。

导洞开挖至与主洞中线重合部位后开始向上向两侧扩2)挖至主洞上台标准断面,此时根据围岩情况可架设I12.6钢架,喷射C20砼15cm加强支护。

②爬坡道的坡度设计,按照30%的坡度以加快爬坡导坑施工进度,减少不安全因素。

图3:小导洞开挖断面③完成爬坡后,按照线路设计坡度向包头方向按III级围岩两台阶开挖方法、支护参数继续向前掘进,施工10米后,喷砼封闭包头方向掌子面,开始拼装开挖台车,台车拼装完毕后,反向向集宁方向压顶扩挖至正洞标准断面,每循环先开挖上部,立上部钢架后,再进行下台开挖。

3)安全保证措施:斜井交叉段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加强围岩的观测,发现与设计地质不符时及时提出变更加强支护。

①斜井转入正洞时,及时施作洞口截水沟、集水坑,(集水坑设置在线路右侧,②与斜井距离2—3米以便排水)将洞内积水及时排出,防止积水浸泡隧底造成围岩软化。

③斜井与主洞相交地段为应力集中部位,支护质量必须达到。

④曲线导坑及挑顶扩挖地段应保证光爆质量,并严格控制进尺,防止扰动周边围岩,造成险情。

安徽某铁路隧道斜井进洞方案

安徽某铁路隧道斜井进洞方案

斜井进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笔架山隧道起于安徽省泾县黄田乡李园村,穿越笔架山,出于安徽省旌德县乔亭乡汤村,长5911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222+134、DK228+045。

隧道平面设计为:全隧有2154.05米位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

隧道的纵断面设计为进口至DK223+700为18.3‰的上坡,隧道内坡长为1566m,从DK223+700~DK228+045(出口)6.1‰的下坡,隧道内坡长为4345m,DK223+334~DK224+066为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30000m。

本隧道设坛上村斜井一座,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斜井与线路左线相交于DK223+306处,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平面夹角58°23′55″,综合坡度为5%,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长为325m。

该斜井进入正洞后,分担正洞2400m 的施工任务。

二、编制依据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各种试验(检验)、检测标准(规程);《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高速铁路测量规范》;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定额;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HFZQ-6标段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图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调查有关的水文地质资料;三、水文地质概况现场实际开挖后,地质情况为砂性土,且含泥量达到50%左右,斜井左右两侧均为地表冲积沟,常年有水流,在开挖至起拱线附近时有地下水流渗出。

因地表覆盖层浅薄,在施工时将洞口里程向前推进7m,即洞口里程变为XDK0+320四、施工方案及方法(一)洞口工程1、洞口边仰坡开挖:在边仰坡开挖前,先施作边仰坡截水沟,形成相应的排水系统,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洞口开挖以机械为主,施工时因控制好边仰坡的坡度,边仰坡的坡度均为1:1,具体可根据围岩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尽量减少开挖量及边坡的开挖高度,同时减少对洞口的扰动。

斜井进正洞专项方案

斜井进正洞专项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2)1.1编制依据 (2)1.2编制范围 (2)2.工程概况 (2)3.施工方案 (2)3.1施工作业工序 (2)3.1.1斜井末端加强段施工 (2)3.1.2斜井末端锁口门架支护 (3)3.1.3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小导洞施工 (3)3.2施工工序示意图及支护平面布局图 (5)4.施工注意事项 (6)5.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8)6.安全保证措施 (13)7.质量保证措施 (14)8.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5)9.附图 (18)石峡隧道斜井挑顶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隧道施工设计图》;2、现行的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1.2编制范围xxxxxxx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

2.工程概况xxxxxx.......3.施工方案结合我单位同类石质隧道的施工经验, 采用小导洞爬坡进入正洞顶部, 形成施工断面后反向挑顶扩大形成隧道正式断面的施工方案。

3.1施工作业工序3.1.1斜井末端加强段施工在斜井xx段共30m进行加强支护,初期支护采用φ22钢格栅钢架,间距为1.2m,双侧打设锁脚锚杆,锚管长度为3m,每侧打设8根,连接筋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为0.5m。

3.1.2斜井末端锁口门架支护(1)开挖到与正洞开挖轮廓线交界处(xx)后,扩挖后施做斜井末端锁口加强钢架,采用1榀I32a型钢。

锁口钢架拱脚每侧打设4根φ42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焊接牢固,以确保钢架稳定。

上方横梁与立柱钢架采用钢板螺栓连接,为正洞钢架提供落脚平台,横梁两侧各打设2根φ42锁脚锚管并与横梁焊接牢靠。

斜井正洞专项方案

斜井正洞专项方案

一、方案编制依据1.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项目名称],隧道全长[隧道全长]米,采用[隧道施工方法],设有[斜井数量]个斜井,其中[斜井编号]斜井为正洞辅助坑道。

2. 设计文件及规范: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文件及图纸资料,参照《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 10181-201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等相关规范。

二、编制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2. 质量为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进度合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 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三、施工内容1. 斜井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斜井施工方法]进行斜井开挖。

(2)斜井支护采用[支护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3)斜井内排水采用[排水设备],确保排水畅通。

2. 正洞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正洞施工方法]进行正洞开挖。

(2)正洞支护采用[支护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3)正洞内排水采用[排水设备],确保排水畅通。

四、施工工艺1. 斜井施工:(1)采用[斜井施工方法]进行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2)支护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支护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3)排水施工:采用[排水设备],确保排水畅通。

2. 正洞施工:(1)采用[正洞施工方法]进行开挖,确保开挖质量。

(2)支护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支护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3)排水施工:采用[排水设备],确保排水畅通。

五、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 应急救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六、质量保证措施1. 原材料检验: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新建XX铁路XX标XXX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文件编号:版本号:受控编号:编制:复核:审核:批准:有效状态:中国中铁X局X X铁路经理部2011年6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小导洞爬坡法) (2)3.1总体施工方案 (2)3.2 斜井交叉口段施工 (4)3.3 斜井转入正洞施工 (4)3。

4 正洞台车及二衬施工 (5)4 斜井排水 (6)5 三管两线布置 (6)6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6)7 斜井转正洞方案实施阶段主要机械计划表 (7)8 质量控制措施 (7)9 安全保证措施 (8)XXX隧道斜井转正洞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4)《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5)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ZTSG06标段《XXX隧道设计图》(6) 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辅助坑道衬砌参考图》(张唐施隧参06-01~06-45)(7)张唐铁路张家口至唐山《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张唐施隧参02-01~02—65)2 工程概况XXX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线间距4.0m,进口里程为DK395+986,出口里程为DK402+390,中心里程DK399+188,隧道全长6404m。

隧道DK397+587。

97~DK399+563。

43位于左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3000m,右线半径R=3005m;DK402+355.94~出口位于右偏曲线上,左线半径R=2000m,右线半径R=1995。

6m;其余皆在直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大部分为上坡,仅出口段为下坡。

坡度分别为5.1‰、坡长1500m;4。

9 ‰、坡长2050m;5.1‰、坡长2700m;-3‰、坡长300m.本隧斜井与正洞线路交会里程为DK398+360,交叉地段正洞设计为Ⅱ级围岩,交会处隧道正线路肩高程为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1. 编制目的为明确斜井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斜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欠挖,保证斜井的开挖作业安全,确保斜井施工质量,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⑶ XX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隧参图3. 工程概况3.1 隧道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为双线隧道,隧道起迄里程为DK63+332~DK66+700,全长3368m。

隧道所经地区地势平缓,相对高差约2~5m,最大埋深近65m。

XX隧道下穿XX市新区,与多条道路及建筑设施立体交叉,主要有:DK63+585~602下穿310国道;DK64+130~220下穿新310国道和铁路专用线;DK65+442~514下穿市政道路紫荆南路;DK66+230~430为浅埋地段以明挖通过;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处民宅等建筑设施,多为1~3层,基础深度1~2m。

3.2 斜井工程概况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工期要求,本隧道设置斜井一座,斜井设于DK65+45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中线大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45º,斜井水平长度135m,斜长135.47m。

斜井采用无轨运输。

斜井净空采用单车道断面,斜井纵坡9%,其中斜井与正洞交接段以及错车道段采用2%缓坡。

斜井的支护型式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交叉点等薄弱环节衬砌采用降低一级。

隧道建成后斜井改做紧急出口通道,为满足使用要求,隧道施工完成后应自施工斜井出口衔接一段水平长度为25.1m的紧急出口通道结构,坡度为20%。

斜井及紧急出口通道总长161.1m。

紧急出口通道外场坪设向洞外10%的坡,防止洞外地表水进入斜井。

3.3 自然及地质条件斜井地段地表水及地下水不发育,对斜井无不利影响。

XK0+000-XK0+91段粘质黄土,棕红色,褐红色,硬塑,结构较致密,局部为为Ⅳ级围岩,dl+plQ2砂质粘土,地下水不发育。

XK0+91-XK0+161.1段为Ⅴ级围岩,上部为al+plQ3砂质黄土,灰黄色,稍湿,稍密—中密,空隙较发育,结构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下部为dl+plQ粘质黄土,棕红色,褐红色,硬塑。

24. 总体施工部署本线隧道斜井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由于处于典型的黄土段,施工工法单一,施工时要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整体衬砌。

施工严格按照“管超前、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应特别注意地表冲沟、陷穴对隧道的影响,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4.1 劳力、机具设备配置开挖作业人员20人;钢架、钢筋网及锚杆施工10人;喷射混凝土作业14人。

主要施工机具配置为小型挖掘机2台(或大型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湿喷机2台,压入式通风机3台,钢架弯制机1台等。

4.2 施工便道、施工用电、施工用水自紫荆南路新修施工便道300米至斜井洞口,交通便利,但坡度较陡。

施工用电采用当地电网高压电为主,自发电为辅。

施工用水采用当地自来水,高位水池设在斜井上方的山坡上,安全可靠。

施工便道图详见图4.2。

4.3 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图4.3。

4.4 测量及试验测量控制详见右图及表4.4。

试验资料见后附表。

表4.4:XX 隧道控制点成果表5. 进洞方案5.1 边仰坡开挖及加固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

洞口边仰坡开挖边坡为1:1,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不大于5m ,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

边仰坡防护采用挂网锚喷法,钢筋网为Φ8@20×20cm ,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3m ,1.2m×1.2m 梅花形布置。

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示意图见图5.1.1。

喷射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站拌和,截水沟斜井洞口边坡防护示意图(图5.1.1)1:11:1截水沟22锚杆,长3m,@1.2*1.2m8钢筋网,C20喷射砼10cm.混凝土运310注:图中尺寸单位以米计。

施工便道长度为260m。

巩义隧道斜井平面布置图(图4.3)输车运输,湿喷机喷射。

在边仰坡开挖完成后,先喷射4cm 厚混凝土封闭岩面,然后打设锚杆、挂钢筋网,对初喷岩面进行清理后复喷至设计厚度。

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

5.2 防洪措施洞口开挖线以外5m 设置截水沟,示意图5.2。

边仰坡坡角设置排水沟,水沟通过斜向水沟引排至低洼处。

隧道洞内侧沟与路堑侧沟顺接。

为加强排水,在洞口接原有排水涵管再续埋500m Φ600混凝土涵管,引排水至低洼处。

隧道出洞方向为上坡,在洞外1—2米处设路面盲沟一道,以截排洞外汇水, 进洞方向左设汇水井一座,C20素混凝土浇筑,静空3×3×3m ,侧壁及底板厚度30cm ,采用一台抽水机抽排。

同时洞外水沟作成不小于2‰的反坡排水。

进洞施工方案斜井进洞方案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支护,锚喷挂网初期支护,整体式衬砌。

为确保洞口施工安全,采用洞门外架设一榀格栅钢架并施作与洞身相同的衬砌结构。

5.3 进洞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斜井洞口开挖前,先进行拱部152.5º范围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示意图见图5.3。

小导管采用Φ42mm 热轧无缝钢管,长3.5m ,环向间距40cm ,纵向间距2.4m ,每环23根。

纵向搭接长度1m 。

锚杆施工外插角3—5º,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3.1。

5.3.1制作钢花管小导管采用φ42mm 热轧无缝钢管,壁厚3.5mm ,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8mm 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5cm 梅花型钻眼,眼孔直径为10mm ,尾部长度不小于30cm 作为不钻孔的止浆段。

5.3.2 小导管安装⑴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煤电钻钻孔,孔径约50 mm 。

⑵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外露20cm 焊接在后序架设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水沟断面图(cm)(图5.2)5.3.3 注浆注浆前先冲洗锚杆内沉积物。

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时注浆方可结束。

注浆参数可参照以下数据:注浆压力:一般为0.5~1.0Mpa;浆液初凝时间:1~2min;水泥: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细砂。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3.1)5.4格栅钢架斜井洞口进洞段采用格栅钢架加强支护,示意图见图5.4。

钢架纵向间距0.8~1.0m,相邻钢架采用Φ20钢筋连接,环向间距1m,内外交错布置。

钢架采用定位锚杆定位,各单元间由螺栓连接,边墙底部垫槽钢。

5.4.1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隧道各部开挖完成初喷砼后,分单元及时安装钢架,采用与定位锚杆、径向锚杆以及双侧锁脚锚管固定,纵向采用Φ20钢筋连接,钢架之间铺挂钢筋网,然后复喷混凝土到设计厚度。

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5.4.1。

5.4.1.1 钢架加工⑴格栅钢架加工:格栅钢架在现场设计的工装台上加工。

工作台为δ=20mm的钢板制成,其上根据不同断面的钢架主筋轮廓放样成钢筋弯曲模型。

钢架的焊接在胎模内焊接,控制变形。

按设计加工好各单元格栅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尺寸及轮廓是否合格。

加工允许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接头连接要求同类之间可以互换。

格栅钢架各单元必须明确标准类型和单元号,并分单元堆放于地面干燥的防雨蓬内。

结构试验时,在工作台上将钢架拼装成环。

外侧焊油顶座,采用油顶,仪表按设计荷载进行加压。

使用钢筋应力计及收敛仪量测钢架内力和变形情况。

5.4.1.2 钢架安装钢架安装在掌子面开挖初喷完成后立即进行。

根据测设的位置,各节钢架在掌子面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

为保证各节钢架在全环封闭之前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

同时每侧安设2根锁脚锚管将其锁定,底部开挖完成后,底部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将钢架全环封闭。

Ⅴ级围岩需在拱部钢架基脚处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为保证钢架位置安设准确,隧道开挖时在钢架的各连接处预留连接板凹槽。

初喷砼时,在凹槽处打入木楔,为架设钢架留出连接板(和槽钢)位置。

钢架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较大间隙应每隔2m用砼预制块楔紧,钢架背后用喷砼填充密实。

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架与锚杆焊接在一起。

钢架纵向连接采用钢管(钢筋),环向间距1m。

钢架落底接长在单边交错进行,每次单边接长钢架1~2排。

在软弱地层可同时落底接长和仰拱相连并及时喷射砼。

接长钢架和上部钢架通过垫板用螺栓牢固准确连接。

为使钢架准确定位,架设钢架时尽量利用径向锚杆定位固定。

架立钢架后应尽快进行喷砼作业,以使钢架与喷砼共同受力。

喷射砼分层进行,先从拱脚或墙角处由下向上喷射,防止上层喷射料虚掩拱脚(墙角)不密实,造成强度不够,拱脚(墙角)失稳。

5.4.2 施工要点⑴钢架应按设计位置安设,钢架之间必须用钢筋纵向连接,并要保证焊接质量。

拱加安设过程中当钢架与围岩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时,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混凝土预制块楔紧。

⑵钢拱架的拱脚采用纵向托梁和锁脚锚管等措施加强支承。

⑶钢架应尽可能多地与锚杆露头及钢筋网焊接,以增强其联合支护的效应。

⑷喷射混凝土时,要将钢架与岩面之间的间隙喷射饱和达到密实。

⑸喷射混凝土应分层次分段喷射完成,初喷混凝土应尽早进行“早喷锚”,复喷混凝土应在量测指导下进行,即“勤量测”的基本原则,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复喷适时有效。

⑹型钢钢架应采用冷弯成型,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有假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⑺每榀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水泥地面上试拼,周边拼装允许误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

⑻钢架安装前应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

5.5洞口段开挖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见图 5.5。

台阶长度 2.0~3.0m 。

黄土段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石质段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

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整体衬砌,确保隧道安全。

5.5.1监控量测 5.5.1.1 量测项目根据本线隧道的特点,必测项目包括:⑴洞内、外观察;⑵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⑶拱顶下沉;⑷地表下沉;⑸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

5.5.1.2量测方法和要求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 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 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 ,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