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内镜

合集下载

呼吸内镜进修计划书

呼吸内镜进修计划书

呼吸内镜进修计划书引言:近年来,呼吸内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深深意识到提升呼吸内镜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拟计划参与呼吸内镜进修课程,以应对不断提升的医疗需求。

目标:通过呼吸内镜进修课程的学习,我希望能够掌握呼吸内镜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用于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同时,通过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对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计划:1. 学习课程内容:通过参与呼吸内镜进修课程,学习呼吸内镜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同时,学习呼吸内镜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了解国内外呼吸内镜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疗法。

2. 实践操作:在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呼吸内镜设备,掌握相关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观摩真实病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学习小组交流:在课程期间,与其他学员组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分享和交流。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验的医生交流,互相启迪和学习,共同提高呼吸内镜技术应用能力。

4. 学术论文撰写:在课程结业后,撰写一篇关于呼吸内镜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

通过论文的撰写,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同时发表在相关期刊上,与学术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团队合作:在进修课程结束后,积极参与和医院内科团队的合作。

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的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与团队成员共同提高呼吸内镜技术应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结语:通过参与呼吸内镜进修课程,我相信我能够提高自己的呼吸内镜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精确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积极与专业人士交流和合作,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呼吸内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浅谈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浅谈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呼吸内镜是一种用于呼吸内科诊疗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可以直接观察气道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关的治疗操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浅谈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包括了对气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

在诊断方面,呼吸内镜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气道的内部情况,判断气道是否存在病变、狭窄、异物等情况。

在治疗方面,呼吸内镜不仅可以进行气道的支气管镜检查,还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相关的治疗操作,如取活组织检查、吸引异物、激光治疗、介入治疗等。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非常灵活。

相比于传统的X线、CT等检查手段,呼吸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而且,呼吸内镜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镜头和器械,从而进行不同的检查和治疗操作。

这种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需求,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和效果。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一方面,呼吸内镜的操作者通常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呼吸内科医生,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呼吸内镜检查和治疗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呼吸内镜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可以实时观察气道情况,及时调整操作方式,避免了传统检查手段可能存在的辐射、对患者造成的不适等风险。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还可以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呼吸内镜检查可以较好地发现气道的病变情况,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对于气道狭窄、息肉、肿瘤等情况,可以通过呼吸内镜进行相关治疗,如拨除异物、切除肿瘤、扩张狭窄部位等,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呼吸内镜检查和治疗通常需要较为严格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

对一些特殊情况,如气道血管畸形、严重狭窄等情况,呼吸内镜的应用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人体的呼吸系统较容易受到病毒等物质侵袭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呼吸内科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呼吸内科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呼吸内镜技术又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可以更加快速的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且相比于其他诊疗方法,呼吸内镜有着明显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现,呼吸内镜技术也逐渐趋于完善,使其在呼吸内科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呼吸内镜?呼吸内镜技术是将仪器置于患者的腔道中,医生可通过显示出的画面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作出有效的诊断。

呼吸内镜包括支气管镜、胸腔镜、纵膈镜等,其中支气管镜出现时间最早,于19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并在一百多年间不断发展进行,最终成为如今所常用的支气管镜。

通过支气管镜,医生可观察到患者的肺叶、支气管等组织的病变情况。

胸腔镜出现时间相比较于支气管镜,出现时间较晚,于20世纪首次出现,并被成为上个世纪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利用胸腔镜,医生可需要做较小切口,就可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对于胸部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纵膈镜可检查患者纵膈位置病变的情况,进行纵膈镜检查时,在患者的颈部做切口,将纵膈镜置入,可观察到气管周围以及支气管等位置的情况。

随着呼吸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可较为全面的了解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作出有效的诊断与治疗,避免患者受疾病的折磨。

2、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呼吸内镜虽然在呼吸内科诊疗中意义重大,并对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情况无法应用呼吸内镜技术,如在介入型肺病、肺部水肿等情况下,呼吸内镜技术就很难发挥作用,这也是如今需要解决的问题[2]。

医生在应用呼吸内镜技术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医生需告知患者在应用呼吸内镜诊疗之前的六个小时,以及结束诊疗的两个小时期间,患者不可进食或饮水,以免在诊疗的过程中刺激到呼吸道,而引起呕吐等现象:第二、对于女性患者来说,经期不宜进行呼吸内镜诊疗。

呼吸内镜进修总结汇报ppt

呼吸内镜进修总结汇报ppt

呼吸内镜进修总结汇报ppt呼吸内镜进修总结一、前言在本次呼吸内镜进修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呼吸内镜技术和操作方法,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次进修的总结汇报。

二、进修内容1. 呼吸内镜技术简介在进修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呼吸内镜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呼吸内镜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临床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常见的呼吸内镜检查项目,例如:纤支镜检查、EBUS-TBNA、纤支镜肺活检等。

2. 呼吸内镜操作技巧在进修的第二部分,我们重点学习了呼吸内镜的操作技巧。

学习了纤支镜的正确握持姿势和导航技巧,以及各种内镜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判断和评估呼吸道病变,以及如何进行多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3. 呼吸内镜的并发症与处理在进修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呼吸内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及时处理和应对这些并发症。

例如,肺出血、气胸、呼吸道损伤等,并且还学习了应对这些并发症的常见措施。

4. 案例学习在进修的最后一部分,我们通过学习一些典型案例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我们掌握了更深入的呼吸内镜诊断与治疗技巧。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参与呼吸内镜的进修,我对呼吸内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从之前的陌生到现在的熟练,我学会了正确操作和使用呼吸内镜,掌握了呼吸道常见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预防和处理呼吸内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了我在临床中处理相关病例的能力。

四、进一步提高虽然在进修中有了很多的收获,但是我也意识到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首先,是要继续学习和了解新的呼吸内镜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其次,是要积极参与实践,练习操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是要加强与专家的交流和学习,争取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病例的操作和诊治中。

五、总结通过这次呼吸内镜进修,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呼吸内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

这将对我今后的医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简单介绍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简单介绍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简单介绍1. 引言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通过内镜技术在呼吸道内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肺癌、肺部感染和肺脓肿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术原理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主要依靠内镜技术,通过将柔软的内镜引入呼吸道进行观察和操作。

内镜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呼吸道,经过气管进入支气管和肺部。

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呼吸道的病变部位,并进行相关操作,如取材、止血、灌洗等。

3. 适应症呼吸内镜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病症:•肺癌:通过内镜可以观察肺部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进行活检以确诊肺癌。

•肺部感染:通过内镜可以观察肺部感染病灶的情况,并进行采样以确定病原体和进行抗菌治疗。

•肺脓肿:通过内镜可以引导引流管进入脓液积聚部位,进行脓液的引流和清洗。

4. 操作步骤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1.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消毒和局部麻醉等。

2.内镜引入:将内镜经过口腔或鼻腔引入气管,经过导丝引导进入支气管和肺部。

3.观察和取样:通过内镜观察呼吸道病变部位,并进行活检或刷片采样等取材操作。

4.治疗操作:根据病情需要,在内镜引导下进行相关治疗操作,如肿瘤切割、止血或灌洗等。

5.术后处理:完成治疗操作后,将内镜取出,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5. 注意事项在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术前评估:患者应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呼吸功能和心肺功能的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术中监测: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

•消毒和无菌操作:手术操作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

•术后观察和护理: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定期随访: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检测复发情况。

6. 结论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内镜引导下对呼吸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为加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呼吸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可弯曲支气管镜、硬质气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专业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呼吸内镜工作室。

(1)满足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工作要求,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等。

开展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满足无菌手术条件的内镜诊疗室或手术室。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满足呼吸内镜诊疗操作的内镜设备和医疗器械。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吸氧装备、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4)有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2.开展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下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设有麻醉科或具有麻醉专业医师,具备呼吸内镜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1 / 7(三)有具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操作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参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见附件)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医院,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至少10年,收治呼吸疾病患者的实际开放床位数至少60张,近5年内累计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至少1000例次,开展参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累计至少100例次。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参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

在 现 代 临床 诊 疗 中 , 吸 内科 是 临 床 诊疗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呼 是 进 行 呼 吸 系 统 诊 疗 的 主 要 科 室 。 现 代 诊 疗 技 术快 速 发 展 的 今 在
天 , 吸 内 科 传统 诊 疗 方式 已经 不 能 满 足 现 代 医 疗 的 需 求 。 呼 因此 ,
综述
CARNDLEM 匿固 U H EMCT TN —— I OGEA— E— 譬 N I l A T F R
呼 吸 内镜 在 呼 吸 内科 诊 疗 中的应 用
解 宁 ( 放 军 长征 医院 南 京 分 院呼 吸 科 南京 2 0 0 解 1 0) 0
【 的 召开预 示 了呼吸 内镜 在呼吸 内科诊 疗应 用的推 广与 发展 。 现代呼 摘 在
吸 内科 诊 疗 中, 呼吸 内镜作 为重要 的辅 助检 测 与诊 断仪 器有 着重要 的应 用。 本文 着重论 述 了呼吸 内经 在呼吸 内科 诊 疗中的 应 用。 【 键 词 】呼吸 内经 呼 吸 内科 诊 疗 关 【 图 分 类 号 】R5 中 6 I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 7 2 Z 1) Ze- 1 7 0 文 7 0 4 (O 2O () O 8 - 1 64
析 减 少 患者 痛 苦 、 提高 诊疗 效 率 , 提 高患 者 诊 疗 效 率 、 少 患者 为 减 病痛奠定 基础。 2 3 呼 吸 内 镜 临床 诊 疗 注 意 事项 的分 析 .
加 快 新 型诊 疗 技 术 应 用 是 目前 呼 吸 内 科 诊 疗 面 临 的 首 要 问题 。 传 统 诊 疗 方 式 误 差 几 率 高 、 疗 时 间 长 等 都 将 影 响 患 者 疾 病 的 诊 诊
疗 的 基 础 技 术 已经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技 术 的 应 用 为 现 代 临 床 该

呼吸内镜管理制度

呼吸内镜管理制度

呼吸内镜管理制度一、呼吸内镜检查的重要性呼吸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内镜直接观察呼吸道情况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癌等。

通过呼吸内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早期诊断各种呼吸道疾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生存时间。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呼吸内镜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内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呼吸内镜管理制度的内容1. 建立内镜检查标准:明确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确定内镜检查流程:制定内镜检查的预约、接待、检查、报告和随访等流程,保证内镜检查的高效和顺畅进行。

3. 规范内镜检查设备: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的内镜设备,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4. 培训内镜检查人员:对内镜检查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内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审核内镜检查报告:对内镜检查报告进行审核和反馈,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和重要发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6. 建立内镜检查质控制度:定期开展内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活动,对内镜检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持续改进内镜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

7. 加强内镜检查信息管理:建立内镜检查病例数据库,完善内镜检查信息的归档和管理,为医疗质量评估和科研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8. 设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内镜检查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意外事件,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公正。

三、呼吸内镜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确立内镜检查专责机构:成立内镜检查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统一负责呼吸内镜检查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2. 制定内镜检查管理规定:制定呼吸内镜检查管理规定,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明确内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3. 培训内镜检查人员:组织内镜检查人员培训,包括技术操作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患者沟通技巧培训等,提高内镜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呼吸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可弯曲支气管镜、硬质气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专业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1)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综合性医院设有呼吸相关疾病专业组,专科医院设有呼吸疾病相关科室。

(2)每年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少于500例。

2.呼吸内镜工作室。

(1)满足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工作要求,包括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等。

开展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满足无菌手术条件的内镜诊疗室或
手术室。

(2)配备满足呼吸内镜诊疗工作要求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吸氧装备、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开展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下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设有麻醉科或具有麻醉专业医师,具备呼吸内镜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经过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年内累计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0例,其中包括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累计不少于10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200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临床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的呼吸内镜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相关工作,累计参与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操作不少于50例。

(3)经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5年,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累计独立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300例;其中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呼吸内镜诊
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三级医院从事呼吸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近5年累计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例。

(3)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

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与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规范、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呼吸内镜诊疗临床应用由具有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由取得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确定技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或授权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呼吸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呼吸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呼吸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其中从事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系统培训,从事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国家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开展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备相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呼吸内科(或者结核病科)和胸外科实际开放床位总数不少于80张。

3.近3年累计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少于6000例;每年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50例。

同时,每年开展内科胸腔镜、超声支气管镜诊疗操作总数不少于100例。

4.有不少于3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的与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50例,并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诊疗操作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呼吸内镜诊疗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危重患者的诊疗操作后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1.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四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技术(包括电烧蚀、激光、氩等
离子体凝固、微波等技术)
二、经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术
三、气管/支气管内支架植入术
四、气管和支气管瘘封堵术
五、支气管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
六、经支气管镜光动力治疗技术
七、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八、经支气管镜热成形术
九、硬质气管/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三级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术
三、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活检术
四、内科胸腔镜检查术
五、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