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教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为例》教案

《能源资源的开发一以我国山西为例》教案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吴少华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方法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
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
创设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教师强调:区域的资源状况应从资源的分布、种类、品质、组合状况、开采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和描述。
4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公开课教案】附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导入新课(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前景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国未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第一,中国当前能源消费和生产构成中,煤炭占71%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二十年内难以改变,本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第二,能源短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区煤炭、火电开发前景可观,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短缺。
第三,中国能源重点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晋、陕、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情况不会改变。
本区区位条件优越,近京津和东北能源短缺地区,西煤东运条件好。
在21世纪初期,全国70%~80%以上的煤要由本区提供,特别是优质动力煤将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山西能源基地将成为国家的能源“工业特区”加以强化和建设,可以吸引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又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成就巨大且发展前景良好。
依托P50和P52的背景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媒体展示讨论问题)1.山西煤炭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2.如何理解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对山西经济的影响?3.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4.从煤炭资源蕴藏量和品种看,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有何异同?5.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6.读图3.11,从产业结构看,内蒙古东部地区如何确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师(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后每组派代表1~2名班内交流,根据交流情况评判各组成绩。
生略。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和其他小组代表评判)师(提示)1.山西煤炭工业所面临的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自身开采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慢,开采成本较高,开采条件不断下降,煤炭开采不具优势;另一方面,其他能源形式(如天然气、水电、新能源等)的大力发展,使晋煤市场份额减小,致使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
最新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程标准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
5.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他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
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要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生态道德观。
3.凡事要学会因时而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
教学重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2.产业结构的调整。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关于能源与生活的视频资料及关于山西煤炭基地的景观图,关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山西能源地位的数据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提问:研究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回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入手。
师:这些条件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它要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案

第十四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一部分 回顾案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 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考纲展示 名师解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以区域资源分布图或资源开发的相关统计图表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状况、出现的问题及保护治理措施等。
2.措施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第十五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0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0教案20: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
4.意识到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a.能源资源的定义。
b.能源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2.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a.煤炭资源:世界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储量丰富。
b.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大,但开发利用程度低。
c.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3.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
a.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采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c.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较慢,利用率低。
4.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a.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
b.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能源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是否还有印象。
2.学习新知(25分钟)a.介绍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b.介绍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c.介绍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致问题的原因。
3.深化认识(30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和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
b.展示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4.归纳总结(10分钟)由学生进行总结,总结能源资源的分类和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保护能源资源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现状和问题的小议论文,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能源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了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分布、开发现状和问题。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课标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归纳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第二课时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板书设计】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2.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
⑵如今,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⑵调整产业结构⑶“三废”的治理【教后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重点突出,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导和学生合作讨论学习中,难点迎刃而解,教学效果良好。
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练习反馈出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会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材料,综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
有个别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当堂检测】1、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①山西铝土矿储量丰富②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山西炼铝工业社会协作条件好④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思路解析:炼铝工业是一种高能耗的工业,山西发展炼铝业是结合本区丰富的铝土矿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的煤—电—铝的产业链,其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10)

1.那三条产业链?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
2.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分别输出哪些产
品?
3.综合利用使得输出产品多样化后,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
益?
师生:1.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煤炭资源。
2.煤炭、铝矿、铁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略。
3.多样化后提高了附加值,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
师: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
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
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阅读)46 页“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说说在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如何有效的保护和治理环境? 生:开采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减少地表裸露、 防风固沙),土地复垦、植被在造、填充矿坑和塌陷区等。 生产过程中,“三废”污染,技术创新,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 和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两方面。 新课小结:无论是能源的综合利用还是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产业 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既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由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问题。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
【教 具】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入: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途径
★新课学习:早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工业为主,
这种经济结构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
校内教育实习教案—能源资源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
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学生: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教师:那同学们知道山西省晋煤外运的主要线路是哪些吗?
学生:结合课本和地图册对晋煤外运线路进行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提示: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秦皇岛港出口)、神黄铁路(神木—黄骅港,黄骅港出口)、焦兖日铁路(焦作—兖州—日照,日照港出口)。
简图法记忆山西省煤炭外运铁路线,通过ppt 展示晋煤外运主要线路图,如下图所示:
教师:那么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哪些措施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吴少华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
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
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方法
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
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
创设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教师强调:区域的资源状况应从资源的分布、种类、品质、组合状况、开采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和描述。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知识拓展:教师讲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教师转承:了解了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让我一起来分析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情况对照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师归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且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与城市分布图”“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良好交通条件。
学生归纳: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归纳:前面我们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综合评价了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背景——山西省具备能源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板书归纳:
(一)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转承: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自1982年以来山西利用能源优势是如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归纳:(略)
知识拓展:学生讨论“建坑口电站对山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教师归纳:对环境——燃烧发电,给当地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大气污染严重。
对经济——①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②降低运输成本。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视频。
设问——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归纳:①交通运力不够;②以资源短缺;③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板书归纳:
(二)能源基地建设
1.成就: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2.问题(略)
教师转承:前面我们探讨了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学案材料及教材,拟定出一条适合山西能源基地发展的可行之路。
课堂活动:学生交流,熟悉教材,教师点拨。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图”
探究——目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山西省的工业结构给山西省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归纳:产业结构单一,以煤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山西及邻近各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图”
学生讨论交流——立足优势,如何由单一向多元转化。
教师归纳:山西依赖本省丰富的煤炭、铝土矿及附近省区的铁矿资源,以能源开发为核心,主动构建了煤—电—铝、煤
—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图”“山西省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图”,学生讨论——综合利用对区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课堂活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归纳:
⑴有利影响:①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②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单一→多元);
③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⑵不利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人地矛盾尖锐。
教师转承:随着山西能源基地的全面建设,重化工业的比重上升,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山西省是如何有效的保护和治理环境问题的。
学生归纳:
1.调整产业结合——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Array 3.加强“三废”的治理
知识拓展:“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生态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唯一出路。
板书归纳: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三条产业链:
①煤—电—铝;②煤—铁—钢;③煤—焦—化
(四)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③加强“三废”的治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案例,了解了能源基地建设的评价条件,了解了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了“开发”与“整治”内在的含义和联系,希望同学们坚信可持结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五、课后作业
结合学案,分析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大挑战。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