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转换场景的八种方法
场景转换操作方法包括哪些

场景转换操作方法包括哪些场景转换是指将一个场景或者情境切换到另一个场景或者情境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场景转换,比如从家庭生活转换到工作生活,从休闲状态转换到学习状态等等。
而在电影、戏剧、小说等艺术形式中,场景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场景转换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物理转换和心理转换两类。
物理转换主要是指通过改变空间位置或者时间顺序来完成场景的切换,而心理转换则是指通过情感、思维或者意识的转变来完成场景的切换。
首先,物理转换的操作方法包括:1. 空间切换:通过改变物理位置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一个房间走出来,进入另一个房间,就可以完成场景的切换。
2. 时间切换:通过改变时间顺序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将故事从过去转换到现在,或者从现在转换到未来,可以通过回忆、闪回、预示等手段来实现。
3. 虚拟转换:通过切换虚拟空间来实现场景的转换。
比如,人们在玩游戏或者VR设备中,可以通过进入虚拟空间来切换不同的场景。
其次,心理转换的操作方法包括:1. 感知转换:通过改变感官的刺激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一个嘈杂的环境转换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让人们的情绪和思维发生变化。
2. 意识转换:通过改变意识的状态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清醒到入睡,或者从入睡到清醒,会让人们的心境发生变化。
3. 思维转换: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内容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关注细节到关注整体,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会让人们的思维发生改变。
4. 情感转换:通过改变情感体验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愤怒转换到宽容,或者从悲伤转换到开心,会让人们的情绪发生变化。
5. 人物转换:通过改变人物角色或者身份来完成场景的转换。
比如,从一个角色的视角切换到另一个角色的视角,可以让人们对场景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除了以上提到的操作方法,场景转换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实现,比如音乐、灯光、声音效果等。
反复切换影视镜头的方法

反复切换影视镜头的方法反复切换影视镜头是电影制作和电视剧拍摄中常用的技巧之一,它能够增加镜头的变化和动感,使得影片更加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实现反复切换影视镜头。
1. 剧情推进切换:该方法主要通过剧情的推进来实现镜头的切换。
具体而言,当剧情进展到关键点时,可以使用切换镜头来增加紧张感和戏剧性。
比如,在进行动作戏或悬疑片拍摄时,可以在关键的瞬间快速切换镜头,如从一个人的表情切换到另一个人的动作,或者从一个场景的远景切换到一个近景等,以增加紧张感和悬念。
2. 运动镜头切换:这是一种通过运动镜头来实现切换的方法。
可以利用运动镜头将不同的角度、距离和位置相结合,来实现平滑的转换。
例如,当一个人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时,可以使用跟随运动镜头,通过移动摄影机来进行切换。
这种方法可以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跨时空切换:这种方法通过切换时空来实现镜头的反复切换。
可以通过剧情的虚拟化或者故事的构思,将主角或者故事线跨越时空,从而实现不同时间点的切换。
例如,在讲述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时,可以将不同年龄段的场景和人物进行切换,来展现主角的成长和变化。
4. 对比切换:该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元素来实现切换。
可以通过对比色调、角度、构图等因素来实现镜头的反复切换。
例如,在拍摄一场冲突对峙的戏剧时,可以通过对比两个角色的表情、动作或者视角的切换,来增加紧张感和冲突感。
5. 快速剪辑切换:这是一种通过快速剪辑来实现切换的方法。
可以通过快速剪辑不同的镜头,使画面变得有节奏感和动感。
例如,在拍摄一个音乐视频时,可以使用快速剪辑切换不同的角度和镜头,以增加旋律感和节奏感。
6. 平滑过渡切换:该方法通过平滑过渡来实现镜头的切换。
可以使用一些过渡效果,如淡入淡出、交叉溶解、液体过渡等,来实现镜头的平滑切换。
这种方法可以使切换更加自然流畅,减少观众的视觉冲击感。
7. 镜头运动切换:这种方法通过镜头的运动来实现切换。
可以通过镜头的推、拉、旋转等运动来切换不同的画面。
视频剪辑中的场景切换技巧

视频剪辑中的场景切换技巧视频剪辑作为一种常见的媒体表达形式,在电影、电视剧、广告和个人创作等领域广泛应用。
其中,场景切换是视频剪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就视频剪辑中的场景切换技巧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视频剪辑爱好者在剪辑过程中运用得当,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一、剪辑语法的运用1. 快速剪辑:快速剪辑能够带给观众一种紧凑、紧张的观影体验。
在剧烈运动的场景或情节中,使用快速剪辑能够增加紧迫感,让观众感到场面的压迫性。
2. 慢速剪辑:慢速剪辑通常在表现情感细腻、温情场景时使用。
通过慢速剪辑,可以放慢节奏,使观众更好地体味画面中的情感变化,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 背景剪辑:背景剪辑是一种运用于场景切换中的技巧,通过将相似或相关的背景元素作为场景切换的过渡,使画面更加流畅,增加剪辑的连贯性。
二、剪辑效果的应用1. 淡入淡出效果:淡入淡出效果是最常见的场景切换效果之一。
通过在场景切换时使用淡入淡出的效果,可以柔和地过渡画面,使观众感到流畅和自然。
2. 幻灯片特效:幻灯片特效是一种将多个图片或画面以滑动、旋转等不同方式切换的效果。
这种特效适用于展示多个场景的相关信息,例如旅行摄影作品中的不同地点或景点。
3. 转场效果:通过使用转场效果,如方块、圆形、星形等形状的遮罩过渡,可以在场景切换时增加艺术感和吸引力。
三、音效的运用1. 剪辑音效:在场景切换的过程中,添加适当的剪辑音效能够增强画面的转换感。
例如,当两个场景有着明显的对比时,可以添加一些音效以突出这种对比关系。
2. 过渡音效:在场景切换的过程中,使用过渡音效能够平稳过渡画面,减少画面切换的突兀感。
例如,使用自然音效或环境音效作为场景切换的过渡音效。
四、剪辑技巧的运用1. 画面扩展:当两个场景有着某种相似性时,可以通过将第一个场景中的一部分画面扩展到第二个场景来实现平滑过渡。
2. 镜头运动:通过镜头运动的方式,如平移、缩放、旋转等,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吸引力,使场景切换更加生动有趣。
场景转换巧妙运用场景转换制作流畅的

场景转换巧妙运用场景转换制作流畅的场景转换在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创作中是一项常见的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场景转换,创作者可以为作品增加趣味性和张力,使故事更加流畅。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巧妙运用场景转换的方法。
首先,场景转换可以用于时间跨度的展示。
在讲述一个长时间跨度的故事时,为了避免过多的叙述和冗长的剧情,创作者可以通过场景转换来展示时间的变化。
比如,故事发生在一个村庄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小孩儿在玩耍,接着切换到多年后的同一个村庄,这个小孩儿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这种场景转换不仅可以简洁地展示时间的过去,还能够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两个时间点之间发生了什么。
其次,场景转换还可以用于展现不同地点之间的联系。
当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有着一定的关联时,创作者可以通过场景转换来建立这种联系。
比如,在一个大都市中有两个主要角色,他们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通过切换场景,展示两个角色的生活和经历,最终将他们带到同一个地点,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联,并感到更加紧张和期待。
此外,场景转换还可以用于展示主角或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一部电影或小说中,主角经历了一系列的经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动也在不断地变化。
通过巧妙运用场景转换,创作者可以展示主角的成长和转变。
比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安迪在监狱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在悲惨的环境中逐渐变得坚强和聪明。
通过展示不同的场景和时间点,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主角的成长故事,从而对故事情节产生共鸣。
最后,场景转换还可以用于制造悬念和紧张感。
当故事需要营造一种紧张、悬疑的氛围时,创作者可以运用场景转换来增强这种效果。
比如,在一部侦探小说中,创作者可以将关键线索隐藏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不断切换场景,让读者产生探索和解谜的欲望。
这种通过场景转换创造悬念的方法可以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同时也增加了读者与作品的互动性。
综上所述,巧妙运用场景转换可以使故事更加流畅,增加趣味性和张力。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
![影视片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转场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dd52a319e8b8f67c1cb9a1.png)
一、什么时候转场影视作品中的段落也叫蒙太奇段落,它是由若干影视语句(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构成的可以表现一个完整内容的大单元,它是影视作品的一个完整的叙述层次。
影视中的段落转换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段落的转换。
故事片的情节或纪录片的报道(教学片的讲解)发展到一定的地方,告一段落,就应该分段(转场)。
2.时间的转换。
所拍的事件或场面,时间发生了变化,有了转移,就需要按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3.地点的转换。
所拍摄的场地转移,也属于转场。
4.节奏性段落。
除以上三点之外,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需要“转场”作段落顿歇处理。
转场中的镜头转换与一个电影电视语句中镜头之间的转换虽然都是处理镜头的衔接问题,但转场的镜头转换与一个语句中的镜头转换是有区别的。
一个语句中的镜头转换要求连贯流畅;而转场的镜头转换既要求承上启下,使全片流畅连贯,又需要层次分明、段落清晰,使观众感受到有明显的段落层次间隔,即所谓的既分隔又连贯。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关系,处理好这种心理的隔断性和视觉的连续性。
对于上下内容有较直接联系的两个段落(或场面),虽然上下两组镜头内容不同,但没有明显意义的区别,应强调视觉的连续性;在叙事段落间或有比较明显的意义差别的段落转换时,则一般强调心理的隔断性。
转场的手法大体可以分为技巧转场和直接切换转场两种。
二、技巧转场技巧转场是通过电视特技效果发生器产生的技巧效果实现的,它可以造成既分隔又连贯的效果,常用的有下列几种:1.淡出淡入“淡出淡入”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亮度逐渐减弱,画面由明至暗逐渐隐没;下一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则由暗到明,逐渐出现。
这样的转场过程,前一部分是“淡出”,后一部分是“淡入”,也称“淡变”。
淡出过程时间一般为2秒,淡入过程也为2秒,全过程约为4秒。
实际运用时不一定要淡出淡入同时并用,可以单独把淡入或淡出与别的其它镜头组接。
淡出、淡入的时间也不一定都要求2秒,可快可慢、可长可短。
淡出淡入使上下两镜头有明显的分隔作用,常用来分段,表示一个比较大的完整段落的结束(如同一场戏结束幕落),另一大段落的开始(新的一场幕拉开)。
电影画面转场和剪接技巧

摄影机调度
摄影机调度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跟、移、 升、降。以镜头位置分,有正拍、反拍、侧拍等形式; 以镜头角度分,有平拍、仰拍、俯拍、升降拍及旋转 拍等形式。一般来讲,若干衔接镜头,用同一个运动 形式拍摄,会给人流畅的感觉,用忽而仰,忽而俯的 角度拍摄,会给人强烈的对立感觉。
无技巧转场种类
1.同体转场:即利用同一人物或物体联接前后 两个场景或段落的转场。
在镜头转换时,如果前后镜头主体内容截然 不同、主体造型截然不同的话,会造成视觉的不 流畅,特别是在同一场景下发种这种现象,不流 畅尤为突出。利用同一主体转场,可以帮助解决 些类问题,使转场自然、流畅。画面因素包括许 多方面,除运用相同的画面主体转场外,还可利 用其他相同的画面因素转场。主要有:一是利用 相同的背景实现镜头转接;二是利用特殊的色调、 影调的共同性来转接;三是利用特殊的景别的共 同性作为转接的依据;四是利用特殊的视角的共 同性来组接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 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 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片中能够产 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 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画面的时空 转换和调节故事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 有写景与写特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 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 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
1.渐隐、渐显(淡出、淡入)
渐隐,又称淡出。是一个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光度逐渐减到零点, 画面由明逐渐变暗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常用于段落或者全片的最后一 个镜头,具有韵味,可以激发观众的情绪。
电影切换的概念

电影切换的概念电影切换是指在电影剪辑和放映过程中,不同的画面或场景之间的流畅过渡和连接。
它是电影编辑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和叙事效果。
在电影制作中,电影切换有多种形式和技巧,可以通过剪辑、过渡、转换等手段来实现。
下面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电影切换方式。
首先是剪辑。
剪辑是电影切换中最基础的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之间进行切换,来表达故事的发展和改变。
通过剪辑,可以将不同时间、空间和角度的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故事更加连贯和紧凑。
常见的剪辑方式有跳切、交叉剪辑和定位剪辑等。
跳切是指直接从一个画面切换到另一个画面,常用于表达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交叉剪辑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画面之间来回切换,用于展示两个平行发生的故事情节;定位剪辑是指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通常用于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其次是过渡。
过渡是指在电影切换中使用一些特殊的效果和手法,使画面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和自然。
常见的过渡方式包括淡入淡出、百叶窗和切拉等。
淡入淡出是指画面逐渐显现或消失,常用于表达时间和空间的跳跃;百叶窗是指画面通过一道道垂直或水平的线条逐渐切换,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氛围的转变;切拉是指通过镜头的拉近或拉远来实现画面的切换,常用于表达角色的内心变化和故事的高潮。
此外,还有转换。
转换是指在电影切换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和元素,使画面之间的切换更加有趣和富有艺术性。
常见的转换方式有跳切动作、色调变化和音乐融合等。
跳切动作是指在两个不同场景之间通过完成相似的动作来实现切换,常用于表达角色的精神和行为的连贯性;色调变化是指通过改变画面的色调和氛围来实现切换,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氛围的转变;音乐融合是指通过音乐的衔接和连接来实现切换,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电影切换在电影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电影更加有节奏感和跌宕起伏,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情绪感受。
通过恰到好处的切换,可以提高故事的可读性和连贯性,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叙事结构和主题。
视频剪辑中的场景转换技巧

视频剪辑中的场景转换技巧在视频剪辑中,场景转换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它能够使得观众在观看视频时,更加流畅地理解剧情,同时增强视觉冲击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视频剪辑中常用的场景转换技巧,帮助您提高视频编辑的技能。
I.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最简单且常见的场景转换方式。
它通过将一个场景从透明度的零值(全黑)逐渐变为完全可见,或者从完全可见逐渐变为透明度的零值,来实现场景之间的平滑过渡。
淡入淡出不仅可以用于过渡剧情,还可以用于切换时间或地点。
在剪辑时,您可以选择在两个场景之间添加一个渐变效果,使得由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更加柔和。
要做到这一点,只需要在视频编辑软件中找到淡入淡出效果,在两个场景的交界处应用即可。
II. 快速剪辑快速剪辑是一种在视频剪辑中常见的技巧,通过快速地在不同的场景之间切换,来展现剧情的连贯性和紧凑感。
快速剪辑通常用于表现快节奏的场景,如动作片或电视剧中的激烈追逐场景。
在实际编辑中,您可以使用快速剪辑来展示主角或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
将一系列紧凑刺激的镜头进行快速切换,能够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并增加紧张感和热血感。
III. 切换角度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可以实现场景转换的效果。
这种场景转换技巧可以用于主角行动的不同角度展示,或者展示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
在剪辑时,您可以选择将两个场景之间的拍摄角度相互切换,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视觉冲击力。
例如,从主角的身后拍摄切换到主角的面前拍摄,或者从不同角度拍摄不同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等。
这样的切换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场景中的动态。
IV. 运动模糊运动模糊是一种通过模糊运动场景来实现过渡效果的技巧。
这种技术在电影和电视剧中使用广泛,能够使得场景转换更加平滑和自然。
在进行场景转换时,您可以尝试添加一些运动模糊效果。
在两个场景交界处,通过增加模糊效果,可以让观众在场景切换时感到更加流畅和连贯。
运动模糊也可以用于表现主角的快速移动和高速运动等情况。
V. 幕间隔幕间隔是指通过添加一个黑屏或白屏等空白画面来划分不同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转换场景的八种方法
首席创意官发布于 2016-08-11
频道:拍摄
所谓转场,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PPT里幻灯片的之间切换就是转场。
这是个技术活,回忆一下,电影中很多专场技巧:比如从一个场景中镜头摇向空中,你看到一轮明月。
再将镜头摇下来,场景就变了。
无技巧转场是每个摄影师的基本功之一,完成一个段落场景的拍摄后如何让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流畅呢?这就到了考验技术的时候了。
虽有淡入淡出、定格、叠化等技巧转场的方式进行衔接,但高明的摄影师一般都放弃这种做法选取无技巧转场方式。
1、利用相似性因素
上下镜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体形象,或者,其中物体形状相近、位置重合、在运动方向、速度、色彩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等等,以此来达到视觉连续、转场顺畅的目的。
电视片《丹麦交响曲》剪辑效果非常流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采用相似性的直接切换技巧:
利用固定镜头中的玩具士兵与现实中皇家卫队仪式活动连接
巧妙运用上下镜头的相似关联,减少视觉变动元素,符合人们逐步感知事物的规律,场面转换自如。
运动感觉的一致性
声音的相似性
视觉的一致性
内容的相似性
形状的相似性
状态的一致性
运动速度的一致
身体感觉的一致性
颜色的相似性
2、利用承接因素
利用上下镜头之间的造型和内容上的某种呼应、动作连续或者情节连贯的关系,使段落过渡顺理成章,有时,利用承接的假象还可以制造错觉,使场面转换既流畅又有戏剧效果。
比如,上一段落主人公准备去车站接人,他说我去车站了,镜头立即承接这一意思切换到车站外景,开始了下一段落,这是利用情节关联直接转换场景。
一般来说,此建筑接彼建筑,建筑外景接建筑内景,接建筑内的人群,再接主人公;类似的承接方式连接是剪辑中结构镜头连接顺序的一般规律。
利用人们自动承接的心理定势,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往往可以造成联系上的错觉,使转场流畅而有趣。
3、利用反差因素
利用前后镜头在景别、动静变化等方面的巨大反差和对比,来形成明显的段落间隔,这种方法适合于大段落的转换。
其常见方式是两极景别的运用,由于前后镜头在景别上的悬殊对比,能制造明显的间隔效果,段落感强,它属于镜头跳切的一种,有助于加强节奏。
一般来说,前一段落大景别结束,下一段落小景别开场,叙述节奏加快,场面转换有力;反之,前一段落小景别结束,后一段落大景别开始,段落分隔效果明显,叙述节奏相对从容。
在纪录片中,两极镜头转场更是区分段落层次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大幅度省略无关紧要的过程,利用在动中转静或在静中变动来赋予观众强烈的直观感受。
4、利用挡黑镜头
所谓遮挡是指镜头被画面内某形象暂时挡住,依据遮挡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形:
一是主体迎面而来挡黑摄像机镜头,形成暂时黑画面;
二是画面内前景暂时挡住画面内其他形象,成为覆盖画面的唯一形象,比如,在大街上的镜头,前景闪过的汽车可能会在某一片刻挡住其他形象。
当画面形象被挡黑或完全遮挡时,一般也都是镜头切换点,它通常表示时间地点的变化。
典型例子是:前一段落在甲地点的主体迎面而来挡黑镜头,下一段落主体背朝镜头而去,已到达了乙处。
在电影《有话好好说》中,有这么一段内容:男主人公在大街上等待女朋友,开始镜头在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下一镜头,前景中汽车驶过,他在吃西瓜;汽车再驶过,他在吃盒饭,最后一个镜头汽车驶过,画面转接到女朋友的家中。
5、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
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完成地点的转换或者利用前后镜头中人物、交通工具等的动势的可衔接性及动作的相似性,作为场景或时空转换的手段。
在利用运动转场的技巧中,出画、入画也是转换时空的重要手段。
在表现大幅度空间变化时,比如,从办公室到大街,从甲处到乙地,经常可见让人物从前一镜头走出画面,再从另一环境的镜头中走入画面;同样,也可以前一镜头人物出画,后一镜头内人物已在画中,比如前一镜头中人物走出家门,下一个镜头他已在大街上。
6、利用空镜
景物镜头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景为主、物为陪衬,比如群山、山村全景、田野、天空等,用这类镜头转场既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景物风貌,又能表现时间和季节的变化。
另一类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比如,在镜头前飞驰而过的火车、街道上的汽车以及诸如室内陈设、建筑雕塑等各种静物。
景物镜头又是借景抒情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弥补叙述性素材本身在表达情绪上的不足,为情绪伸发提供空间,同时又使高潮情绪得以缓和、平息,从而转入下一段落。
电影《重庆森林》
具体镜头的选择应与前后镜头的内容情绪相关联,同时还要考虑与画面造型匹配的问题,不要出现莫名其妙的连接。
7、利用声音
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和画面的的配合实现转场。
《美国往事》中的电话铃声,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听到的电话铃声,引导画面不停变化的场景。
1、利用声音过渡的和谐性自然转换到下一段落,其中,主要方式是声音的延续、声音的提前进入、前后段落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
2、利用声音的呼应关系实现时空大幅度转换
比如,电影《紫色》中,上一段落夏普父亲不同意他结婚,最后镜头是已怀孕的未婚妻在门口大叫夏普,夏普正面对父亲犹豫,不敢回头应答;下一段落开始,夏普回头应答我同意,此时已在婚礼场上,孩子也已出生了。
一喊一答,加之回头动势,错觉带来了戏剧性效果,实现了时空跨越的目的。
3、利用前后声音的反差,加大段落间隔,加强节奏性。
其表现常常是某声音突然戛然而止,镜头转换到下一段落,或者,后一段落声音突然增大或出现,利用声音吸引力促使人们关注下一段落。
比如,上一段落是一个人在家安静地学习,下一段落是热闹的足球场上的比赛,突如其来的比赛现场的嘈杂闹声直接反映了另一段落性质,镜头直接切入球场比赛。
8、利用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借人物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用主观镜头转场就是按前后镜头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场面转换问题,它可用于大时空转换。
比如,前一镜头是人物抬头凝望,下一段落可能就是所看到的场景,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人物,诸如一组建筑,或者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