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简况
缅甸国土结构分析报告

缅甸国土结构分析报告1.引言缅甸国土位于东南亚,东邻老挝和中国,南临泰国和马来西亚,西濒孟加拉国和印度,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对。
缅甸国土面积约为676,578平方公里,是东南亚第二大国家,其国土结构十分多样化,包括平原、山地、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本报告旨在对缅甸国土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2.地貌特征缅甸国土地貌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四个地理区域:东部山岳区、中部干旱地区、西南部盆地和南部沿海平原。
东部山岳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锡金山脉,地势陡峭,山峰众多,其中的哈博拉亚山峰海拔达5,881米,是缅甸最高峰。
中部干旱地区主要由高原构成,气候干燥,地形相对平坦。
西南部盆地是缅甸最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水稻、玉米和糖蔗等作物。
南部沿海平原则是缅甸最繁忙的商业和工业地带,主要城市和港口都位于这一区域。
3.河流与湖泊缅甸境内有多条重要河流,其中最长的是伊洛瓦底江,全长2,170公里,是缅甸重要的河流交通干线。
其他重要河流还包括萨尔温江、恩诺江和穆纳江等。
这些河流为缅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缅甸还有许多湖泊,最大的是伊努湖,位于缅甸东北部,面积约为1,040平方公里。
4.自然资源缅甸国土富饶的自然资源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缅甸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和锡等。
此外,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尤其是茶叶、橡胶和木材等。
缅甸还有大片农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糖蔗和水果等。
这些自然资源的存在为缅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缅甸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平原和西南部盆地地区。
首都内比都位于南部沿海平原,人口约为700万,是缅甸最大的城市。
其他重要城市包括曼德勒、马圭和蒙育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缅甸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各大城市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6.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缅甸国土结构的多样性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和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源枯竭,还有许多区域存在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
缅甸的人口和人口政策

缅甸的人口和人口政策缅甸,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
本文将旨在介绍缅甸的人口情况及其人口政策,并探讨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一、缅甸的人口概况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赋存着不同的族群,包括缅族、掸族、克伦族等。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18年,缅甸的人口约为5400万。
然而,由于长期军事冲突和经济不发达等原因,部分缅甸人口也选择了海外移民,其中许多人定居在邻国泰国。
缅甸的人口分布也较为分散,城市人口相对较少。
首都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此外,曼德勒、内比都等城市也拥有不少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有很多地区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人口流动性较大,这对于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缅甸的人口政策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控人口发展,缅甸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人口政策。
1.人口普查缅甸政府定期实施人口普查,以获得精确的人口数据。
人口普查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人口结构和分布情况,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2.促进生育健康缅甸政府重视妇幼健康,通过推广计划生育、提供免费的生育保健服务等措施,鼓励合理生育行为。
此外,政府还努力提高婴儿和儿童的存活率,改善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状况。
3.教育和就业缅甸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升。
通过提供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等措施,政府希望年轻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提高就业能力,从而调整人口结构。
4.人口迁移管理缅甸政府重视人口迁移管理,尤其是冲突地区的人口流动。
政府努力提供帮助和支持,解决冲突、灾难等引发的人口迁移问题,保障受影响人口的基本权益。
三、与人口政策相关的问题尽管缅甸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调控人口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冲突地区的人口问题缅甸冲突频发,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
政府需加强冲突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为受影响的人口提供更好的保障,以防止人口迁移和人道主义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2.城乡发展不平衡缅甸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缅甸基本情况

缅甸基本情况缅甸基本情况一、缅甸水能资源分布及水电开发现状水能资源分布缅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容量达10800万千瓦,占东盟国家水能资源总量(27000万千瓦)的40%。
缅甸电力公司已经确定的水电站坝址共268处(包括已建或规划中的水电站站点),预计装机容量可达3962.4万千瓦。
水电开发截止2010年,缅甸现有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只为225.95万千瓦,开发率非常低,未来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并且,由于水电比重较大,到丰水期时,会出现电力盈余,此时可以向国外出口电力,而到了枯水期,就会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此时需要从国外进口。
二、缅甸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电源建设缅甸电力管理部门由电力一部和电力二部组成,分别重点负责电网建设、管理和电站建设、管理。
截止2010年底,缅甸全国总装机容量328.49万千瓦。
其中,缅甸电力一部所属17座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57万千瓦,年发电量130.5亿千瓦时,电力二部所属15座天然气发电站装机总容量为71.49万千瓦,年发电量57.2亿千瓦时。
电网建设缅甸电网由互联电网(主网)与偏远地区的孤立电网组成。
主网围绕仰光和曼德勒两大负荷中心并向周边延伸,覆盖了中部的多数省份。
缅甸孤立电网为缅甸的边远地区以及供电不足的区域提供电力,是缅甸国家电网覆盖区域不全的重要补充,孤立电网主要供给缅甸沿边、沿海省份,包括北部克钦邦(南部)、东面掸邦和若开邦以及南部德林达依省。
目前,缅甸主网内有230千伏输电线路10回,共794.49千米;132千伏线路20回,共964.l3千米,66千伏线路18回,共395.48千米,变电容量共计1237.5兆伏安。
三、缅甸宏观经济政策及能源产业政策综述缅甸自1989年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以来,为促进缅甸的经济发展,制定实施了三个经济发展计划(具体政策详见分报告:《GMS电力贸易中心培育及建设研究外部环境调研报告》),在三个经济发展计划结束后,缅甸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至2010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为383亿美元,人均GDP 约648美元。
缅甸基本情况

缅甸基本情况缅甸是东南亚半岛最大的国家,也是自然风光最秀丽的国家之一。
它占地约68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总和。
135个民族居住人口超过五千二百万,在世界地图上可以很容易找到它,它像一个逗号,在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分开。
老挝在东边,泰国在东南边,印度和孟加拉在西边。
在西南边是印度洋,且缅甸海岸线延伸到缅甸和孟加拉交汇处。
向南至缅甸与泰国交界处,全长超过2000公里。
地理位置:缅甸位于东南亚,北边及东北边与中国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南边临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在西边与孟加拉和印度接壤。
国土面积为676577 平方公里(261.228平方英里)象一颗钻石,东西长936公里(582英里),南北长2051公里(1275英里)。
它北部覆盖着山脉,东西山脉象一只巨大的马靴。
在群山环抱中有国家农业耕地及人口集居地山Ayeyarwady,Chindwin平原和Sittaung 河谷。
东经96°13′和北纬16°45′穿过缅甸首都仰光。
缅甸标准时间以东经97°30′,比格林威治时间提前6小时30分。
缅甸边境线长3828英里(6159公里), 海岸线从Naaf河口到Kawthaung长1385英里(2228公里)。
边境线长度:缅甸-中国1370英里缅甸-泰国1310英里缅甸-印度832英里缅甸-老挝148英里缅甸-孟加拉*168.7英里气候:缅甸气候分三季:夏季:在缅甸中部3,4月份最高气温高达华氏110°F (摄氏43.3℃)。
在缅甸北部大约华氏97°F(摄氏36.1℃)。
在Shan Plateau 在85°F(29.4℃) 和95°F(35℃)之间。
雨季:从五月中旬至十月底,平均降雨量在缅甸中部少于10英寸,但在Rakhine 和 Tanintharyi 沿岸约为200英寸。
冬季:从十一月至二月底,在海拔3000英尺以上的山区气温降到32°F(0℃)以下。
缅甸简介介绍

03
缅甸经济与发展
经济概述和主要产业
综述: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和服务业也 在逐渐发展壮大。近年来,政府致力于经济改革和对外 开放,推动经济多元化和现代化。 • 农业:缅甸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
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橡胶、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
• 制造业:缅甸的制造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制 衣、皮革加工等。近年来,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进入 制造业,尤其是高附加值产业。
主要产业
• 林业和渔业:缅甸拥有丰富的森林和海洋资源,林 业和渔业是重要经济支柱,主要出口产品有木材、 橡胶、海鲜等。
• 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在缅甸经济中的地 位逐渐提升,包括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
对外贸易和投资
对外贸易
缅甸与多个国家保持贸易往来,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农产品 、矿产品、能源等,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石油制 品、化工产品等。
未来合作领域和展望
基础设施建设
中方将继续参与缅甸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交通、能源、通信
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水平。
农业与制造业合作
加强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的合 作,促进双方产业优势互补, 实现共同发展。
旅游与文化交流
推动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增 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 友谊。
展望
随着中缅关系持续深化,未来 两国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将具有 广阔前景,为双方带来实实在
文化特色和传统节日
01
02
03
佛教文化
缅甸是佛教国家,佛教文 化对缅甸社会、艺术、建 筑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传统服饰
缅甸传统服饰具有独特风 格,女性常穿着色彩艳丽 的“笼基”长裙,男性则 穿着“笼沙”长衫。
节日庆典
缅甸有许多传统节日,如 泼水节、点灯节等,这些 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展示 了缅甸独特的民俗文化。
缅甸地理位置分析

缅甸地理位置分析一、引言缅甸,位于东南亚的国家,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多样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文将详细分析缅甸的地理位置,包括其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方面,以展示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和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地理位置概述缅甸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缅甸的海岸线长3200公里,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缅甸的首都是内比都,而旧都仰光则是缅甸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三、地形与气候地形:缅甸地形多样,北部和东部为山地和高原,西部有若开山脉和钦山山脉,南部则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沿海平原。
缅甸的最高点是哈卡博山,海拔5881米。
此外,缅甸境内还有多条重要的河流,如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等。
气候: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凉季(11月至2月)。
由于地形的影响,缅甸的气候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沿海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差较小,降雨充沛;而内陆地区则气候较为干燥,温差较大。
四、自然资源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缅甸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铅、锌、银、金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缅甸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内陆盆地。
农业资源:缅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主要农作物包括稻米、玉米、花生、豆类等。
此外,缅甸还盛产多种水果和热带作物,如橡胶、棕榈油、茶叶等。
森林资源:缅甸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中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资源,为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
水力资源:缅甸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具有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
目前,缅甸正在积极开发水力资源,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五、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缅甸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其地理位置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缅甸地理概况——世界地理知识

一、简介缅甸位于东南亚的印度次大陆上,东临泰国、南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邻,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
缅甸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你介绍缅甸的地理概况。
二、地理位置缅甸位于北纬9°32'至28°31',东经92°10'至101°11'之间。
国土面积约为676,578平方公里,是东南亚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缅甸西南濒临安达曼海和孟买海峡,东南部与泰国接壤,东部与老挝和中国交界,北部与印度和孟加拉国相邻。
三、地形地貌缅甸地形多样,山地和高原占据国土的大部分。
位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该国最高的地区,有许多超过5,000米的山峰。
中部和南部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横穿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四、气候缅甸气候炎热多雨,大致分为三个季节:热季、雨季和凉季。
热季从3月持续到5月,气温高达40摄氏度以上。
雨季从6月到10月,降雨量很大,常常导致洪水。
凉季从11月到2月,气温较为宜人,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五、自然资源缅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锡、水电以及宝石等。
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生产国之一,也是重要的锡矿产出地。
此外,缅甸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适宜发展水电。
六、动植物缅甸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国的动物有大象、老虎、黑熊、鳄鱼等众多种类。
在湄公河流域还可以看到豚鳐和白蜡鱼等特有的淡水鱼类。
缅甸的植物包括稻米、茶叶、花卉和各种草药等。
七、人文景观缅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各式佛教寺庙是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
著名的仰光大金塔、曼德勒古城和腊戍千佛寺等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
此外,缅甸还有许多民族村落和传统手工艺品,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八、旅游业发展近年来,缅甸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们可以参观古老的宫殿、探索古老的城市、品尝当地美食和体验缅甸人的热情好客。
缅甸的概况

缅甸概况一、缅甸概况缅甸(英文名:Myanmar),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位于亚洲东南部,东邻中国云南、西与孟加拉共和国接壤,南与泰国、老挝、孟加拉共和国相邻,西南与印度洋接壤。
缅甸国土面积约为676,578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3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国家之一。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共有135个不同的民族。
缅甸的主要民族是缅族,占总人口的68%。
其他主要民族包括掸族、克伦族、克钦族、若开族、欧罗巴族等。
缅甸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棕榈油、稻米、果实、棉花、烟草、橡胶等是主要农产品;矿产有锡、钨、铁、铅、锌、银、石油、天然气等。
缅甸的工业以制衣、食品加工、饮料、木材加工和制药为主。
缅甸的官方语言是缅甸语(Myanmar),英语也是广泛使用的语言。
宗教以佛教为主,佛教占缅甸总人口的90%以上,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也有一定的信仰群体。
二、历史文化缅甸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缅甸就已有了较为先进的文明,后来受到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缅甸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王朝,其中最著名的是佛教王朝——巴根王朝和蒲甘王朝。
这两个王朝的遗存,如蒲甘佛塔、巴根古城等,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
缅甸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许多美丽的寺庙、古迹和博物馆。
其中最著名的是仰光市的瑞典达岩寺(Shwedagon Pagoda),这是缅甸最神圣、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这座寺庙建于公元前6世纪,拥有一座高达110米的金塔,寺庙内有众多佛像和宝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朝圣者前来参观。
缅甸的传统艺术也十分独特,包括木雕、石雕、银器、绸缎、漆器、陶瓷等。
缅甸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发达,如传统舞蹈、音乐、戏剧等。
此外,缅甸的传统服饰也非常漂亮,有着浓郁的东南亚特色。
三、政治制度缅甸的政治制度是联邦制,由总统、两院议会、国防军三个权力机构构成。
缅甸的宪法规定总统必须是缅甸国籍,年龄不少于45岁,政治经验丰富,且没有双重国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缅甸简况
2006-08-18 18:21 文章来源:驻缅甸使馆经商参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国名: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
面积:676581平方公里
人口:5540万(2006年)。
华人、华侨约250万。
语言: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
首都:仰光(Yangon),为全国经济中心,人口约530万。
位于缅甸南部,东经96°13′线和北纬16°45′线交叉点。
东经97°30′线被规定为缅甸标准时间线,缅甸标准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6小时30分。
仰光为缅甸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缅甸政府和军队的中央机构及几大政党的总部均设于此地。
市区人口约500万,其中华侨、华人约20万余人。
内比都(Nay Byi Taw),为全国行政中心。
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
国家元首: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Senior Gen. Than Shwe)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7个省和7个邦。
省是缅族聚居的地方,邦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民族:共有135个民族,缅族约占全国人口的65%,其它主要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克耶族、钦族、孟族和若开族。
宗教:89%以上人口信奉佛教
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缅历新年):4月13日
与中国建交日:1950年6月8日
地理位置: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地势北高南低,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纵贯全境。
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印度相连,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海岸线长3200公里。
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国土的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之南,为热带,小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处于亚热带。
一年分三季:热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
全年平均气温摄氏27度左右。
资源:盛产柚木和硬木,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锡、锌、宝石等,所产翡翠闻名于世。
水产资源丰富。
货币:缅币(Kyat)
官方汇率(2006年7月):1美元=5.75缅元
市场汇率:2006年7月):1美元=1325缅元
历史沿革:公元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
1885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本侵占。
1948年1月4日宣告独立。
1962年3月奈温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将国名改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8年9月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简称“恢委会”,下同),改国名为“缅甸联邦”。
1997年11月,宣布取消“恢委会”,成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主要城市
和平之城——仰光(Yangon)
仰光(Yangon)是仰光省的省会和缅甸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仰光河与勃固河的汇合处,距安达曼海的莫塔马湾仅34公里。
城市面积约578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是缅甸第一大城市。
仰光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仰光属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6.2摄氏度,全年最热月份4月气温35~38摄氏度,年降水量2500毫米。
5~10月为雨季。
2500年前,仰光只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属于统治下缅甸的孟族王国,最早叫奥加拉巴。
11世纪时改名“达贡”,梵文意为“三岗村”。
1775年贡榜王朝的雍籍牙王为统一缅甸,在这个地方击败孟王朝军队,将这个地方改名为“仰光”,缅文意为“敌人已被消灭干净”,从此仰光就有了“和平之城”的美称。
1824~1826被英国占领。
1852年成为下缅甸首府。
1948年缅甸独立后定为首都。
由于靠近出海口,海船进出方便,仰光成为缅甸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沟通腹地物资的集散地。
水运、铁路和公路线连接全国各地。
北郊19公里处的敏加拉洞国际机场是缅甸国内和国际主要航空港。
城市呈矩形,旧城建在勃固山脉向南延伸的一条山梁上,新城分布在四周的三角洲冲积地。
市内交通发达,市中心与各主要郊区之间通有公共汽车和火车。
仰光也是缅甸主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有碾米厂、纺织厂、木材加工厂、橡胶厂、炼油厂、造纸厂、发电厂、钢铁厂、造船厂和汽车制造厂等。
仰光四季常青,风景如画,景色宜人。
仰光市内有清澈如镜的皇家大湖和茵雅湖。
茵雅湖湖面宽阔,周围绿树成荫,湖水清可见底,著名的仰光大学就坐落在湖畔。
矗立在皇家大湖湖畔的仰光瑞达光大金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金塔塔高326英尺,高耸入云,金光灿烂夺目,是东南亚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位于市中心的昂山将军市场内设2000多间商店,货品种类多不胜数,由本地食品、珠宝、古董到工艺品,应有尽有,是外国游客购买纪念品的首选之地。
此外,仰光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世界和平塔、佛牙塔、素丽塔和人民公园等。
多宝之城——曼德勒(Mandalay)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由于距离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很近,故旅缅华侨称其为“瓦城”。
曼德勒的古名“曼陀那崩尼卑都”,意为“多宝之城”。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上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平原地区,坐落在伊洛瓦底江东岸,水陆交通便利,是缅甸内陆重要交通枢纽。
仰光的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航空都通过曼德勒通往
上缅甸各地。
新建的曼德勒国际机场是目前缅甸最大的国际机场。
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工业城市,市内主要工业纺织厂、木材加工厂、啤酒厂、碾米厂、农机厂、枕轨厂、水泥厂、汽车装配厂、机械制造厂和化工厂等。
曼德勒最著名的是手工艺品,其木雕、石雕、象牙雕、漆器、金线绣、金银制品和珠宝首饰等均为全国一流。
曼德勒是缅甸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宫、摩诃牟尼佛、独一无二寺、金庙、古道陀石经院和情人桥等。
曼德勒是缅甸著名的故都,位于市中心的皇宫和皇城,是1857年由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所建。
皇城为正方形,每边长2公里。
皇城有主门四座,边门八座,城中心为皇宫所在地,城墙外有护城河。
皇宫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之中。
现政府执政后对皇宫进行重建,目前已经恢复旧貌。
距皇城东门2公里半处便是曼德勒山,海拔326米,山上有一尊立佛,山下四周点缀着无数的白塔,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
古道陀石经院坐落在曼德勒山脚下,院内建有729座雪白的小塔亭,亭中各有一方石碑,上刻全套三藏经,是1873年敏东王在第五次佛经结集时镌刻和建造的,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公众假期
(1) 法定节日
独立节1月4日纪念缅甸1948年1月4日独立日
联邦节2月12日1947年2月12日昂山签署“彬龙条约”决定成立缅甸联邦
农民节3月2日
建军节3月27日纪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胜利。
初为抗日节,55年改为建军节
工人节5月1日
烈士节7月19日纪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将军等人遇难。
民族节12月1日
(2) 民间节日
泼水节4月中旬缅历1月底2月初,一般持续4天,第5 天为缅历新年首日
泼榕节4月下旬
点灯节10月
据来自缅甸边境贸易区的消息说,边境地区缅币升值,1月底的兑换情况分别如下:泰缅边境口岸: 10万缅币兑换泰铢3200升至3500,印缅边境口岸:100卢比兑换缅币从2090升至2150, 中缅边境口岸:1000缅币兑换人民币从6.3元升至6.36元。
商人们曾预期。
中国春节期间缅币会贬值,结果是不贬反升。
缅甸劳动部关于对《劳工补偿法案》进行修改的2005年第1号通知
2005-08-23 16:05 中国驻缅甸使馆经商参处
经缅甸联邦政府内阁2005年7月14日举行的第26/2005次会议批准,缅甸劳动部部长吴当于2005年7月21日签发了劳动部2005年第1号通知,对《劳工补偿法案》进行修改,主要对补偿金额及比例进行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在《1923年劳工补偿法》第2节第1小节的(n)(i)条款中关于“劳工人员”一词的的定义,除体力工人之外,月薪超过4万缅币的其他劳动人员不包括在内;
2、对《1923年劳工补偿法》中的下列条款修改如下:
(a)根据第4节第1条的A(i)和(ii)条款,因受伤导致死亡的,补偿金额最低为15万缅币,最高可达45万缅币;
(b)根据第4节第1条的B(i)和(ii)条款,因受伤导致永久性瘫痪的,补偿金额最低为20万缅币,最高可达60万缅币;
(c)根据第8节第1条,如劳工人员死亡,雇主应提前支付给其亲属总数不超过10万缅币的赔偿金;
(d)根据第8节第2条,其他不低于5万缅币的数额应由雇主存入地方劳工补偿委员会;
(e)根据第8节第1条和第4条,赔偿金内应扣除低于2万缅币的数额作为劳工的殉葬费用,并支付给发生该项费用的人;
(f)根据第30节第1条,诉讼中的争议金额应不低于3万缅币。
3、该通知内的金额比例和补偿金规定自2005年5月11日开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