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葡萄糖苷酶1
α-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1 O -亚 基 酶 ) l(
直链 淀 粉 、 芽低 聚 糖 麦
淀 粉
1 O 2 6 5
7 o .
6 5 . 5 0~ 5 5 . .
如
麦 芽 糖 ∞ ∞ ∞ 麦 芽 糖
s a c . Gl c s d sa s a a y e r n g u o y a i n r a to s wh n h g o c n r t n fg u o y c e — t r h 一 u o i a l o c t l s s ta s l c s l t e c i n e i h c n e t a i s o l c s l c p o o a
胡先望, 杨 震 , 陈 朋 , 梁 宁 , 晓 娟 严
摘 要 : 一 葡萄糖 苷 酶 ( C 3 2 1 2 ) E . . . 0 因在 淀 粉加 工上具 有 重要 作 用 , 其研 究 多年 来 一 直 受到 重
视. 一 a 葡萄糖苷 酶广 泛存在 于 动 物 、 物和 微 生物 体 内, 可从 j 还 原 末 端 水 解 低 聚糖 和 多聚 糖 的 植 它 # a1 4 葡萄糖苷键 , 能作 用 于 淀粉 的 aI6糖 苷键 , 高 葡 萄糖 苷 受 体 环境 中还 可催 化 转糖 苷 反 一 ,一 也 -, - 在 应. 究表 明 口葡 萄糖苷 酶在 不 同领 域 的开发 和应 用都具 有很好 的 经济 和社 会效 益. 研 一
t r e e ti he r a to y t m . s a c n t e di e sfe p ia i ns o 一 uc sda ho i s ora e pr s n n t e c i n s s e Re e r h o h v r ii d a plc to f口 gl o i s s w t ha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使用说明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使用说明货号:G8820规格:1g/5g级别:BR其他名称:α-D-葡萄糖苷酶;α-葡糖苷酶CAS号:9001-42-7提取来源:黑曲霉产品简介: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EC 3.2.1.20)又被称为α-葡萄糖苷水解酶或葡萄糖基转移酶(GTase),是一种α-D-葡萄糖苷酶。
它可以从低聚糖类底物的非还原末端切开α-1,4-糖苷键释放出葡萄糖,或将游离的葡萄糖残基转移到另一糖类底物形成α-1,6-糖苷键,从而得到非发酵性的低聚糖。
α-葡萄糖苷酶来源广泛,在人体糖原的降解和动植物、微生物的糖类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α-葡萄糖苷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化学工业以及医学应用等行业。
酶活定义:每小时产生1μg葡萄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α-葡萄糖苷酶活力单位。
酶活检测方法:参见QB2525-2001。
产品特性:酶活力:300000U/g最适作用温度:50℃,合适的作用温度:50-55℃。
最适作用pH:5.0,合适的作用pH:4.8-5.4。
外观:淡白色粉末或淡黄色液体,分子量约为68.5KD,无臭无味,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乙醇。
用途:生化研究。
能水解葡萄糖苷(Glucoside)成葡萄糖和其他组成物质,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剂功能的蛋白质。
本产品的建议添加量为800U/g干物质,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添加量。
抑制剂:铜、钛、钴等金属离子对本品有一定的影响。
铅、铝、锌等金属离子对本品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贮存:建议密封储藏于干燥、低温的环境中(≤25℃),最好在冷藏条件下(4-8℃)储藏。
25℃以下,液体可以储存3个月,保质期内酶活不会降低于产品标示的活力;4℃以下,可较长时间储存。
β—葡萄糖苷酶及其应用

β—葡萄糖苷酶及其应用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葡萄糖苷键的酶,其中β-葡萄糖苷键是指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它们的1,4-连接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β—葡萄糖苷酶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食品、饲料、制浆造纸、纺织、医药和生物技术等。
其中,食品工业是β—葡萄糖苷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β—葡萄糖苷酶可用于在啤酒酿造、葡萄酒酿造和果汁制造等过程中去除黏多糖和增加果汁的浓度;在奶制品生产中可用于降低乳糖含量;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可以提高果糖含量,改善产品特性。
饲料工业中,β—葡萄糖苷酶可用于饲料的加工和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制浆造纸工业中,β—葡萄糖苷酶可以用于分解木质素,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纺织工业中,β—葡萄糖苷酶可以用于纤维处理,提高纤维的柔软度和手感。
在医药领域,β—葡萄糖苷酶可以用于治疗乳糖不耐症、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相关疾病。
在生物技术领域,β—葡萄糖苷酶可用于DNA分离和纯化,以及大规模葡萄糖苷化学的合成。
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还包括其在饲料和食品上的转基因应用。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改变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和表达,以生产具有特定特性的基因工程饲料或食品。
例如,科学家可以将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从细菌或植物中提取出来,再将其转移至奶牛或猪等动物的DNA中,以提高这些动物消化谷物的能力。
此外,β—葡萄糖苷酶还可用于改善植物纤维素的转化过程,使得植物能够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总之,β—葡萄糖苷酶在生物学、生化学和应用领域均有重要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制浆造纸、纺织、医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性质和应用,并进一步发展可能的转基因应用。
α-葡萄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介绍:
根据国际生化联合会(IVB)采纳的酶学委会(EC)提出的系统命名及系统分类将酶分为6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异构酶、水解酶。
α-葡萄糖苷酶为水解酶的一种。
测定酶类是临床生化检验中常做的项目之一。
α-葡萄糖苷酶正常值:
血清或血浆[20]:
习惯单位:467±135mU/g蛋白质(±s)
法定单位:467±135U/kg蛋白质
α-葡萄糖苷酶临床意义:
(1)羊水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尿中α-Glucosidase活力下降或缺乏:Ⅱ型糖原积累症。
(2)血清中α-Glucosidase活力下降:见于男性不育症(如:精索静脉曲张、精子缺乏或精子活动力下降),并常见于输精管切除后。
α-葡萄糖苷酶注意事项:
随羊水细胞培养时间延长G-6-P酶活力增加。
若培养时间过短或未加热处理。
则pH4/pH6值可能对正常胎儿提供错误的数据信息。
(1)α-Glucosidase有二种:一种最适pH是4.0,对热稳定,此酶在Ⅱ型糖原积累症中减少;另一种最适pH为6.0,对热不稳定,且对Ⅱ型糖原积累症无诊断价值。
(2)产前诊断Ⅱ型糖原积累症可通过分析羊水细胞的α-Glueosidase水平来实现。
(3)Ⅱ型糖原积累症患者心脏、骨骼肌、肝、皮肤成纤维细胞、尿和白细胞中α-Glueosidase水平均下降。
α-葡萄糖苷酶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黑曲霉产α- 葡萄糖转苷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代谢机理研究、食品成分分析和医学诊断 [7-8] 等方面。 经被啤酒同行所关注。
但目前国内生产 α- 葡萄转糖苷酶酶制剂厂家较少,
鉴于此,本文以啤酒酵母自溶物替代微生物发酵
其发酵周期较长,所耗的培养基量较多,酶的产量和 培养基中的酵母浸膏,研究其对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影
特性不易控制,因此对于 α- 葡萄糖转苷酶生产成本 响,为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提供更为直接和廉价的
α- 葡萄糖转苷酶主要是由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1 ~ 1.5 t 的啤酒废酵母(以干重计),啤酒废酵母若
发酵生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开发研究领域,主 直接排弃,必将产生环境污染,同时给企业5]、淀粉水解 [6]、酒精发酵、 损失 [9-10]。因此,利用啤酒废酵母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已
(1)培养基。①菌种斜面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②种子及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40 ~ 50 g/L、酵母膏 18 g/L、 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镁0.5 g/L、尿素2 g/L,pH 5.5 ~ 6.0, 根 据 不 同 的 实 验 设 计 要 求, 改 变 培 养 基 的 各 组 分。
③酵母自溶物的制备:取啤酒废酵母按质量比 1 ∶ 1 加水稀释后,添加 3% NaCl,调 pH 至 6.5,50 ℃条件 下自溶 48 h,取出后至沸水浴中灭酶 10 min,冰箱冷 藏保存待用。
食品科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8.05.018
黑曲霉产 α- 葡萄糖转苷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Study on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α-Transglucosid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MEGAZYME直链淀粉试剂盒说明书

前言:谷类淀粉的许多特性决定其最终用途,这些取决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比率。
这些特性包括糊化和凝胶化,溶解度,抗性淀粉的形成以及整颗大米的烹饪和构造特性。
因此,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是淀粉加工的一个重要的质量参数。
最常用的测定谷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是利用电势,电流测定或直链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比色测定直链淀粉-碘色合配合物。
然而,这些方法具有不确定性。
支链淀粉-碘复合物也可以形成,这样降低了利用非比色法测定的游离碘离子的浓度,并且用比色法测量时,该复合物可能和直链淀粉-碘复合物吸收相同波长的光。
这种复合物致使直链淀粉的测定含量超过实际含量,需要进行校正。
Gibson等详细列举了使用这些方法所遇到的许多其他问题。
支链淀粉结合ConA的特殊复合物为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而且不存在不确定性问题。
在指定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ConA特异性结合分支多糖并形成沉淀,这种结合以多个非还原性末端基团上的α-D-吡喃葡萄糖基或α-D-吡喃甘露糖基单位为基础。
因此,ConA可以有效结合淀粉中的支链淀粉成分,但是不能结合线性为主的直链淀粉成分。
此方法是Yun和Matheson改进的ConA方法。
分析之前用乙醇预处理去除脂质。
原理:淀粉样品通过加热完全地溶解在二甲基亚砜(DMSO)里。
用乙醇沉淀淀粉去除其中的脂质,回收沉淀的淀粉。
用醋酸/盐溶液溶解沉淀的样品,加入ConA,特异性沉淀支链淀粉,离心去除沉淀。
单位体积上清液中的直链淀粉用酶水解为D-葡萄糖,然后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试剂进行测定。
另外一份单位体积醋酸/盐溶液中的总淀粉同样用酶水解为D-葡萄糖,然后加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用比色法测定。
根据ConA沉淀样品的上清液和与总淀粉样品中的GOPOD在510 nm处的吸光光度值之比判断直链淀粉在总淀粉中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纯淀粉和谷物粉。
精确性样品如为纯淀粉,相对标准偏差为<5%。
第十七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1)

葡糖-6-磷酸 葡糖 磷酸
CO2+H2 O 核糖
戊糖磷 酸途径 戊糖磷酸 磷酸丙糖 丙酮酸
酵解
乳酸、 乳酸、乙醇 发酵
糖异生 生糖氨基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ATP CO2+H2 O
重点
本章回顾及小结: 本章回顾及小结:
糖原的分解过程(掌握三种酶)、 糖原的合成过程(三个步骤三种 酶)及其调节机制。
3、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1-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磷酸才能进入代谢 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 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此 催化机理与3 磷酸甘油酸变为2 催化机理与3-磷酸甘油酸变为2-磷酸甘油酸的 机理很相似。 机理很相似。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发挥催化活性需要少量的 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二磷酸葡萄糖 由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形 如果1,6 1,6成。如果1,6-二磷酸葡萄糖从磷酸葡萄糖变位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4. 分子识别作用 血型物质A和 、粘附分子、整合素、 血型物质 和B、粘附分子、整合素、细菌 的各种凝集素等
二、糖类合成
A.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CO2与H2O合成葡萄 合成葡萄 放出氧气的过程。 糖,放出氧气的过程。 B.动物的糖异生 B.动物的糖异生 异生——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异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部位: 部位:肝脏 a.过程 过程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糖苷型异黄酮的研究

Ap . 20 7 r 0
文章编号:1 0 ・052 0 )20 0 -6 0 3 1 ( 70 -340 9 0
固定化p葡萄糖苷酶转 化糖苷型异黄酮的研 究 .
陈庆庆, 夏黎 明
( 大学 化学工程 与生物工程 学 系, 浙江 杭州 302) 浙江 107
摘 要 :利用 固定化 B葡萄糖 苷酶把糖苷型异黄酮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 ,可 以提高大豆异黄 酮的生理活性 。用海 藻酸 .
( e a met f h m cln i h m c n i ei , hj gU ie i , ngh u3 2 , hn) D pr n o e i dBo e i E g er gZ ei nvr t Ha zo 10 7 C ia t C aa c l a n n n a sy 0
guoie o ao ecnet t ni 1 gm ~.h o m fmm bl e -lcs ae ed sdi5 lcs s sf v n o cn a o . m 、L te l e i o izd1g ois as e % d il ri s 2 vu o i 3 u d b u s
As r ils nie p r s no h c cu pe g lu g r s o e i t te a im ag n t .Th e e t o u s ae o c n ai n l l i ae e f cs f s b t t c n e t to ,pH v u a d r r l a en
钙包埋富含1葡萄糖苷酶 的黑 曲霉孢子 , 以方便有 效地 固定1 葡萄糖苷 酶。研究考察 了不 同底物浓度 , H和温度对 3 . 可 3 - p 固定化1葡 萄糖苷 酶酶解 作用 的影响,以及重复分批酶解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当固定化酶珠体积 占反应 总体积 3 . 的5 %,糖苷型异黄酮浓度为 1 m . L ,作用 2 h g ~ 2 m 4 ,酶解 效果 良 。其中,大豆 苷比染料木 苷易于被酶解。固定化 好 酶适宜的 p H范围为 3 5 ~ ,最适 p H值 为 48 . 。耐热性 比固定化前有所增加 ,在 7 ℃以下酶较 稳定。重复分批 酶解糖苷 O 型异黄酮 ,连续 7 批的转化率均可保持在 9 %以上 。该研究结果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方面具有潜在 的应用前景 。 0 关键词:固定化1葡萄糖苷酶;糖苷型异黄酮:苷元 型异黄酮 :酶水解 3 . 中图分类号:O56 ;Q 1 . 5. 84 2 2 文献标识码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资料
Dossier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New food additive
转葡糖苷酶Transglucosidase
公开征求意见的内容:
2、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通用名称:转葡糖苷酶Transglucosidase
来源:李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供体: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功能分类:加工助剂食品用酶制剂
使用范围:主要应用于谷物加工,如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
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在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中的
推荐使用量为每吨干淀粉0.5-1.5公斤。
3、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该商业化的转葡糖苷酶产品将替代本公司目前的由黑曲霉生产的转葡糖苷酶。
李氏木霉是公认安全且产蛋白能力较高的微生物。
本公司经过多年对该菌种基因、代谢能力的研究与改良,将其作为宿主菌开发并进行DNA重组表达。
我们所开发的李氏木霉生产菌(表达了天然黑曲霉的转葡糖苷酶基因)与传统的黑曲霉相比,李氏木霉产酶的效率更高,生产过程更加稳定,从而节约了宝贵的资源,包括原料、能源和水,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李氏木霉比传统的黑曲霉的生产更有优势。
该酶的使用与目前由黑曲霉生产的转葡糖苷酶相同。
使用转葡糖苷酶的主要目的是把谷物淀粉中的低聚麦芽糖转化为低聚异麦芽糖(IMO)。
在上述应用中,该酶可同时催化α-D-低聚葡萄糖的水解和转苷反应。
转苷反应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基的6-OH上,从而使D-葡萄糖转化为异麦芽糖,以及从麦芽糖转化成潘糖。
转苷反应也可发生在D-葡萄糖基的2-OH或3-OH上,形成曲二糖和糖化曲二糖,一部分还发生在4-OH上形成麦芽糖。
该酶作用于麦芽糖,可以产生等摩尔浓度的潘糖(4-α-葡糖基麦芽糖)和葡萄糖。
转苷反应的结果是低聚麦芽糖被转化成低聚异麦芽糖。
4、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4.1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
转葡糖苷酶为食品用酶制剂,其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符合GB 255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规定。
4.2生产使用工艺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原理: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主要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经α-淀粉酶、β-淀粉酶水解生成以麦芽糖为主要成分的糖液,再经转葡糖苷酶反应,得到含有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等为主要成分的低聚异麦芽糖(IMO)。
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
4.3食品中该酶制剂检验方法的情况说明:
该酶制剂为加工助剂。
在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中的添加量为0.5-1.5 公斤/吨干淀粉。
经过约48小时的反应之后,加热到约80℃使酶失活。
随后通过活性炭处理脱色,并经过离子交换,该酶已被除去, 在低聚异麦芽糖最终产品中不存在,这与酶法生产葡萄糖或麦芽糖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其他淀粉酶的情况一致。
目前国内外均未建立食品中该酶制剂的检验方法。
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