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
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

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 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
2. 验证毕托管流量计算公式;3. 通过对毕托管测量流速的实验,进一步掌握毕托管的特性和适用环境;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3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装置图A 、电动机B 、风门C 、风机D 、U 形管微压计E 、毕托管F 、工作台三.实验原理毕托管由总压探头和静压探头组成。
利用流体总压和静压之差来测量流速的。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流体参数在同一流线上有如下关系:2012p v p ρ+= (1)式中,0p 、p 分别为流体的总压和静压(单位a p ),ρ为流体密度(单位3/kg m )空气的密度在标准状态下,为1.29,v 为流体流速(单位/m s )。
由公式(1)可得 :v =(2)可见通过测量流体的总压0p 和静压p ,或者它们的差压0p p -,就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出流体的流速,这就是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
为了修正总压和静压的测量误差,引入毕托管的校准系数ζ(生产厂家标定给出0.85),从而:v ζ=(3)当被测流体为气体时,且流动的马赫数(速度与声速之比)>0.3时,应考虑压宿性效应,这时计算公式为:v ζ=(4)公式(4)中,ε为气体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可由下表查取。
表 压缩性修正系数与Ma 的关系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结构特征.作用性能,记录有关常数。
2,启动风机,整风门位置至全开。
3,观察U 形管微压计,记录差压0p p-,同时记录热球风速仪数据4,整风门位置,U 形管微压计差压数据每减少4毫米,重复步骤3直到风门全闭。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数据。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比较热球风速仪测量的v 和用毕托管测量的差压0p p -计算的v 误差大小,分析原因。
毕托管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实验报告工程流体力学实验题目:实验项目1:毕托管测速实验姓名:卞明勇学号:051001501 组别:1 实验指导教师姓名:艾翠玲同组成员:陈承杰陈思颖陈彦任戴晓斯2012年1月8日实验一毕托管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点流速及点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测压管测量点流速的技术和使用方法。
2.通过对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的了解及其测量精度的检验,进一步明确水力学量测仪器的现实作用。
3.通过对管口的流速测量,从而分析管口淹没出流,流线的分布规律。
二、实验成果及要求三、实验分析与讨论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时,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答:若测压管内存有气体,在测量压强时,水柱因含气泡而虚高,使压强测得不准确。
排气后的测压管一端通静止的小水箱中(此小水箱可用有透明的机玻璃制作,以便看到箱内的水面),装有玻璃管的另一端抬高到与水箱水面略高些,静止后看液面是否与水箱中的水面齐平,齐平则表示排气已干净。
2.毕托管的压头差δh和管嘴上、下游水位差δh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为什么?答:由于且即一般毕托管校正系数c=11‰(与仪器制作精度有关)。
喇叭型进口的管嘴出流,其中心点的点流速系数=0.9961‰。
所以。
3.所测的流速系数??说明了什么?答:若管嘴出流的作用水头为速v,则有,流量为q,管嘴的过水断面积为a,相对管嘴平均流称作管嘴流速系数。
若相对点流速而言,由管嘴出流的某流线的能量方程,可得式中:为流管在某一流段上的损失系数;为点流速系数。
本实验在管嘴淹没出流的轴心处测得=0.995,表明管嘴轴心处的水流由势能转换为动能的过程中有能量损失,但甚微。
实验结论: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1,。
测点流速系数在轴线上时最大,为0.99,在轴线两边时流速系数较小为0.30,且几乎呈对称分布,通过对比毕托管在管轴线上不同位置得出的。
2. 测点流速在阀门半开,全开,全闭时流速不同,(全开时最大,半开次之,全闭最小),但流速系数几乎不变,说明流速系数不由流量大小决定。
毕托管测流速实验

毕托管测流速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毕托管的构造和毕托管测流速的基本原理,掌握用毕托管测流速的方法。
2、 测定明渠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分布,并绘制流速与水深的关系曲线。
二、 实验设备三、 实验原理毕托管前端和侧面都有小孔,它们分别由两根部相通的细管接入两根测压管。
即动压管与静压管,动压管通头部定端小孔,当小孔正对水流流向时,动压管所测得的是水流的全部机械能g v g p Z 22++ρ,而静压管所测的是同一点处水流的势能g pZ ρ+,所以两测压管的水面差)()2(2gp Z g v g p Z h ρρ+-++=∆,即为测点的流速水头,因此h g v ∆=2为提高测量的精度,用倾斜式比压计测定h∆,如倾角为α,两测压管水面间的读数差为时h∆,有α=h,考虑到毕托管对水流流场的扰动影响∆lsin⋅∆和动、静压孔的位置不同,引入点流速的修正系数C,C值由率定得到。
所以四、实验步骤1、排出毕托管和比压计中空气,调平比压计,使比压计两测压管水面齐平。
2、打开水槽进水阀门,水深控制20cm左右,待水流稳定后,记录水深和比压计读数。
3、逐步将毕托管上提(每次2-3cm),记录水深和比压计读数。
4、测读水槽首部量水堰测针读数,计算流量Q。
5、实验完毕将小铁盒套住毕托管头部。
五、注意事项1、排气后毕托管头部勿露出水面。
2、毕托管头部需正对水流流向。
3、比压计中水位稳定后再读数。
六、数据记录及问题讨论1、观测数据量水堰测针水面读数=比压计倾角读数α=毕托管修正系数C=2、问题讨论1)使用毕托管前为什么要排气?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毕托管头部不能露出水面?3)为什么必须将毕托管正对水流方向3、数据纪律表格及计算。
毕托管测速实验

毕托管测速实验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四)毕托管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点流速及点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毕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技能;2.了解普朗特型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并检验其量测精度,进一步明确传统流体力学量测仪器的现实作用。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4.1所示。
图4.1毕托管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水位调节阀;5.恒压水箱;6.管嘴7.毕托管;8.尾水箱与导轨;9.测压管;10.测压计;11.滑动测量尺(滑尺);12.上回水管。
说明:经淹没管嘴6,将高低水箱水位差的位能转换成动能,并用毕托管测出其点流速值。
测压计10的测压管1、2用以测量低水箱位置水头,测压管3、4用以测量毕托管的全压水头和静压水头,水位调节阀4用以改变测点的流速大小。
图 4.2 毕托管结构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图4.3 毕托管测速原理图(4.1)k2cg式中:u——毕托管测点处的点流速;c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h ∆——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头差。
H g u ∆'=2ϕ (4.2)联解上两式可得 H h c ∆∆='/ϕ (4.3) 式中:u ——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ϕ'——测点流速系数;H ∆——管嘴的作用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 )(a 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作用性能,搞清构造特征、实验原理。
)(b 用医塑管将上、下游水箱的测点分别与测压计中的测管1、2相连通。
)(c 将毕托管对准管嘴,距离管嘴出口处约2~3cm ,上紧固定螺丝。
2、开启水泵 顺时针打开调速器开关3,将流量调节到最大。
3、排气 待上、下游溢流后,用吸气球(如医用洗耳球)放在测压管口部抽吸,排除毕托管及各连通管中的气体,用静水匣罩住毕托管,可检查测压计液面是否齐平,液面不齐平可能是空气没有排尽,必须重新排气。
流速测量(毕托管)实验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速工具(毕托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绘制垂线上的流速分布图,以加深对明槽水流流速分布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毕托管是由两根同心圆的小管所组成。
A 管通头部顶端小孔,B 管与离头部顶端为3d 的断面上的环形孔相通。
环形孔与毕托管的圆柱表面垂直,因此它所测得的是水流的势能γ
p
z +
,在测压
牌上所反映的水面差g
u p z g u p
z h 2)()2(2
2=+-++=∆γγ即为测点的流速水头。
三、实验仪器
毕托管、比压计及水槽。
简图如下:
图1 毕托管测速示意图
为了提高量测的精度,将比压计斜放成α角,若两测压管水面之间的读数差为
L ∆,则有αsin L h ∆=∆,从而可以求得测点的流速表达式:。
毕托管测明槽流速分布实验报告

实验一毕托管测明槽流速分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计算公式:90。
三角堰过水流量:θ实= 14.7H2.48 (cm3/s)△h = △L sinθ三.观测值和计算值1.有关常数斜比压计倾斜角度水槽宽度: b = cm比托管校正系数:c =施测断面水深:h = cm900三角堰顶高程:△0 = cm900三角堰堰顶水面读数△1 = cmQ实= (cm3/s)2.观测值和计算值(见表)四.绘制过水断面中心垂线上的流速分布图(Z~U曲线)。
五.实验成果分析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实验二 文丘里管流量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计算公式K= 224a π (cm 5/2/s)60。
三角堰过水流量:Q 实 = 9.3362H 2.4596 (cm 3/s)θ计=文丘里管流量系数:μ=θ实/θ计三.实测值和计算值(见表)1.有关常数管径 d 1 = (cm ) 喉管直径d 2 = (cm )60.三角堰堰顶高程 ▽0 = (cm ) 2.观测值及计算值(见表)四.绘制文丘里流量计的H ~Q 关系曲线:五.实验成果分析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实验三 孔口流量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计算公式ε = (d D)2μ =2gHθ实 = θθ实计三.实测值和计算值(见表)1.孔口有关常数内径 D = (cm ) 截面积 A = (cm 2) 量水体初重 W 2 = (kg ) 2.孔口流量系数观测及计算值(见表)四.绘制孔口流量系数随水头变化曲线(μ~H 曲线)。
五.实验成果分析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实验四 管咀流量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计算公式μ =2gHθ实 =θθ实计三.实测值和计算值(见表)1.管咀有关常数内径 D = (cm ) 截面积 A = (cm 2) 量水体初重 W 2 = (kg ) 2.管咀流量系数观测及计算值(见表)四.绘制管咀流量系数随水头变化曲线(μ~H 曲线):五.实验成果分析学生指导教师实验报告完成日期年月日实验五雷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描述层流紊流:1 层流2 紊流三.计算公式四.实测及计算1 有关常数内径 d = cm ;截面积A = cm2 ;水温t = c ;比压计倾角 =水运动粘滞系数r = cm2/s2 观测及计算值(见表)五.绘制水头损失与流速关系曲线(I g h f~ I g V 曲线)和水头损失与雷诺数关系曲线(I g h f~ I g R e 曲线)。
毕托管测速实验完整版

毕托管测速实验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四)毕托管测速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点流速及点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毕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技能;2.了解普朗特型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并检验其量测精度,进一步明确传统流体力学量测仪器的现实作用。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毕托管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水位调节阀;5.恒压水箱;6.管嘴7.毕托管;8.尾水箱与导轨;9.测压管;10.测压计;11.滑动测量尺(滑尺);12.上回水管。
说 明:经淹没管嘴6,将高低水箱水位差的位能转换成动能,并用毕托管测出其点流速值。
测压计10的测压管1、2用以测量低水箱位置水头,测压管3、4用以测量毕托管的全压水头和静压水头,水位调节阀4用以改变测点的流速大小。
图 毕托管结构示意图三、实验原理图 毕托管测速原理图g c k 2= ()式中:u ——毕托管测点处的点流速;c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h ∆——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头差。
H g u ∆'=2ϕ ()联解上两式可得 H h c ∆∆='/ϕ () 式中:u ——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ϕ'——测点流速系数; H ∆——管嘴的作用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a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作用性能,搞清构造特征、实验原理。
)(b用医塑管将上、下游水箱的测点分别与测压计中的测管1、2相连通。
)(c将毕托管对准管嘴,距离管嘴出口处约2~3cm,上紧固定螺丝。
2、开启水泵顺时针打开调速器开关3,将流量调节到最大。
3、排气待上、下游溢流后,用吸气球(如医用洗耳球)放在测压管口部抽吸,排除毕托管及各连通管中的气体,用静水匣罩住毕托管,可检查测压计液面是否齐平,液面不齐平可能是空气没有排尽,必须重新排气。
毕托管测速实验

基本实验一(物理概念类):毕托管测速实验
通过本实验理解基本的测速方法,掌握毕托管测速原理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水位调节阀;
5.恒压水箱;
6.管嘴;
7.毕托管;
8.尾水箱与导轨; 9.测压计; 10.测压计; 11.上回水管
毕托管测速原理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
5为水箱,水经淹没管嘴6以一定的速度流出;7为毕托管,测量流出的流速值。
毕托管的总压水头和静压水头分别连到测压计10和9。
调节阀4用以改变水箱中的水位,从而改变测点的流速大小。
淹没管嘴的出流速度为
u=
u为-毕托管测点的流速;
式中
∆为毕托管总压水头和静压水头差(即速度水头);
h
c为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思考题
毕托管的速度水头和淹没管嘴的上下游之间水位差有无关系?为什么?
毕托管的轴线若与淹没管嘴出流速度方向不平行对测速有何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
2. 验证毕托管流量计算公式;
3. 通过对毕托管测量流速的实验,进一步掌握毕托管的特性和适用环境;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3毕托管测量流速实验装置图
A 、电动机
B 、风门
C 、风机
D 、U 形管微压计
E 、毕托管
F 、工作台
三.实验原理
毕托管由总压探头和静压探头组成。
利用流体总压和静压之差来测量流速的。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流体参数在同一流线上有如下关系:
2
012
p v p ρ+
= (1)
式中,0p 、p 分别为流体的总压和静压(单位a p ),ρ为流体密度(单位3
/kg m )空气的密度在标准状态下,为1.29,v 为流体流速(单位/m s )。
由公式(1)可得 :
v =
(2)
可见通过测量流体的总压0p 和静压p ,或者它们的差压0p p -,就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出流体的流速,这就是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
为了修正总压和静压的测量误差,引入毕托管的校准系数ζ(生产厂家标定给出0.85),从而:
v ζ
= (3)
当被测流体为气体时,且流动的马赫数(速度与声速之比)>0.3时,应考虑压宿性效应,这时计算公式为:
v ζ
= (4)
公式(4)中,ε为气体的压缩性修正系数,可由下表查取。
表 压缩性修正系数与的关系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结构特征.作用性能,记录有关常数。
2,启动风机,整风门位置至全开。
3,观察U 形管微压计,记录差压0p p
-,同时记录热球风速仪数据
4,整风门位置,U 形管微压计差压数据每减少4毫米,重复步骤3直到风门全闭。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有关数据。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比较热球风速仪测量的v 和用毕托管测量的差压0p p -计算的v 误差大小,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