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理科学学科性质、体系及特征

合集下载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

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地理学的性质: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自然环境是基础,深深影响着人文环境,反过来,人文环境也影响着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

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该委员会主要关注深刻改变人类和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特 征的影响因素,同时深入思考地理科学如何才能为理解 和研究这些变化做出贡献。
带着这个任务,专门委员会遴选出了11个高度优先的 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且对地 理学科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
2010年,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委员 会的研究报告《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 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 》。
2. 地理学的社会功能——“经世致用”
地理学社会功能的独特性: 自然与人文 时间与空间 区域与全球 分析与综合 普遍性(空间)与独特性(地方) 定量与定性
地理学所关切的科学问题直接指向当前决策者和 公众的紧迫需求
地理学家对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的方式主要有: • 以科研成果直接影响决策 • 为专门用户提供咨询从而成为决策过程的一 部 分
1991年《经济地理》第3期.
3.地理学的学科视角
美国国家研究院在1993年专门成立了“重新发现地 理学委员会”,其主要针对在此前十年来地理学这门 学科在美国经历的一场复兴,首次对近30年来美国地 理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估,并于1997年出版研究报 告《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1. 地理学的科学功能——“究天人之际 ” 2. 地理学的社会功能——“经世致用 ”
1. 地理学的科学功能——“究天人之际 ”
地理学科学功能的独特性: 重视专注细节而被忽略了的整体特征; 认识地球表层的复杂性、景观的多样性及其中文化
传统的丰富性; 从不同的时空尺度解读格局与过程; 强调实地调查,依赖精确观测、遥感等技术; 地图学等可视化表达方式 ”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学科构成。

第三章地理科学学科性质体系及特征分解

第三章地理科学学科性质体系及特征分解

第三章地理科学学科性质体系及特征分解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边界科学,其研究对
象覆盖地质、物理、生物、人文、自然资源、经济等方面。

它以自然科学
为基础,结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全面反映地球空间环境和过程的动态
耦合变化、复杂演化等研究领域和层面。

地理学的核心特征是以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发展与自然
空间环境的耦合关系。

它探索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关系、全球气候变
化的演变路径、城市发展的复合系统、人地关系的复杂性等等。

在实践中,它系统综合研究、分析和评价与地域的交互作用、地理空间结构与系统变化、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特征、生态环境变化的时空模式,以及自然资源
变化的空间过程。

地理科学的体系以自然科学为核心,穿插交叉生物、地理、社会科学
的元素,由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理论和实践方法,以及实证研究、规划管理、地理教育与讲演等部分组成。

地理学的理论包括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地域系统分析、地理过程动力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实证研究又以地质环
境演变、地球空间生态系统的变化、人居环境的演变、国土与资源空间变化、地理风险与灾害的空间分布等为主要内容。

了解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

了解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

了解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解释地球上的多样性,并探索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应对全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综合性学科: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此地理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跨学科性: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地质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地理学能够全面探索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时空关系的研究:地理学对地球上的现象、过程和问题进行时空分析,强调地球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差异性和联系性。

通过研究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我们能够了解地球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相互影响关系。

4.实地观察与实践:地理学注重实地观察和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野外实习,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学科的学科价值地理学科有着重要的学科价值,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应对全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1.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地理学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通过研究地理学,我们能够认识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共性,了解地球多样性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广度。

2.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学科,它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的现状、演变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进而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3.解决地方性问题: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特定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通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解决特定地区的问题,如自然灾害防治、城市规划、人口迁移等,提高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1第三章 地理科学的体系和分支第一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地理科学的体系与地理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不同的,属于地理科学的认识论问题。

目前,尚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地理科学体系。

它将成为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地理科学体系即地理科学知识体系,是表达地理科学知识形态的重要范畴,是由业已确证的地理科学知识构成并完整地再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然而,地理科学的博杂性和被认识的角度和深度导致人们划分地理科学体系的多样性而无法统一。

一、地理科学的体系地理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

在西欧,传统的分类是将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长时间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较多的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这些分类方案中都没有考虑地理学的技术性分支──地图学和背景性分支──历史地理学。

鉴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迅速,不断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知识领域或新的分支学科,本文遵循科学性兼顾稳定性,从现实出发兼顾历史状况的原则,按研究对象对地理学体系划分。

其中,有代表性的体系有如下数种观点(见《地理学基础》,潘玉君,科学出版社):(一)金字塔结构体系陈传康教授在《现代地理学与地理教材建设》等论著中,刘南教授在《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地理教育价值雏论》和教材《地理科学导论》等中提出了大致相同的地理科学体系,此处我们称其为金字塔结构。

图3-1 地理科学体系的金字塔结构 在这个体系中,具有(1)三分法:地理科学分成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2)三层次: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和二级综合地理学(即综合地理学);(3)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和区域实践地理学;(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现代环境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讲解

自然地理学讲解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二章岩石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4、主要的造岩矿物及性质5、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

喷出岩: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1)温度(2)压力(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片状、片麻状片理构造,如板状、片状、片麻状6、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力地质作用是第一营力,外力地质作用是第二营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类:7、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

构造地貌:第一级:星体地貌,如大陆和大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如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核心内容邱维理北京教育学院2009年10月19日引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中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科性质?中学地理教育不必追求高深的理论,但必须避免科学错误。

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①学科知识:学科的性质、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②学生的知识:能力、年龄、态度、前知识……;③背景的知识: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环境;④教学法知识。

一.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性质?特点?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一)定义: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对象)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内容),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目的/意义)的学科。

(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据: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自然地理学/地文学专注于地球陆地表层及其外围的特征和形成过程,重视对于了解当代地球环境必不可少的空间变异和时间变化,目的是认识地球自然环境怎样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

自然地理学通常分为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和生物地理学,但现在的自然地理学在晚近环境和第四纪变化的系统分析中更加具有整体性。

它采用数学模拟、统计模拟以及遥感方面的专门技术,发展出探索环境管理和环境设计的研究,它受益于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尤其是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的协作。

在许多国家,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与人文地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定义小结:自然地理学对象:地球表面/人类的生存环境(家园)/自然地理系统内容:要素的特征与形成机制_成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_关系分析/人地关系要素的位置与分布/空间分异_空间分析要素的动态变化与演变_时间分析目的/意义:为人类服务(二)方法:地理学的视角,综合的领域,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三)技术:据:重新发现地理学观测:野外实地观测/勘查、遥感、采样与观测的选择……展示与分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可视化、空间统计学……(四)地位与作用1.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之一;2.科学的价值与生命力在于满足人类的需求——物质、精神(包括好奇心)。

地理科学概论1-3章

地理科学概论1-3章

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指环绕 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 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 机体组成的圈层。
第 三 章
固、液、气三态物质
地球表层是由固态、 液态、气态三态物 质组成的。 三态物质不仅相互 作用,而且在一定 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成为地球表层系统 中物质循环、能量 传递与转化的重要 表现形式与表征。
第 二 章
高潮与低潮 的高差称为 潮差。潮差 最大时称大 潮,反之称 小潮。潮汐 主要在地球 的低纬度海 区最为显著。
潮汐:a大潮 b小潮
第 二 章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 陨石撞击导致地震。 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 大的撞击还会导致岩石圈的破裂,引起板块分裂 与运动。 4、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地表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物质的交 换。 太阳活动、太阳风。
水:水气、 地表水、 地下水、 冰雪水、 水循环、 水环境 ……
“暖池”(热带气旋)
天山上的水汽与冰雪
海冰(北冰洋海冰减薄)
天池(2004报道:湿地已损失一半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土:土壤 土地 土地利用 土壤退化 ……
伊 宁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生物 生态 生态修复 ……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地:地质 地貌 地貌过程 ……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 与地球表层系统
•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内圈层 按圈层结构
外圈层
地 球 系 统 按物质存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 科学
行为 科学
文 学 军事 艺 科学 术
地理 科学
经济学 社会学 民族学
系 统 学
生理学 心理学 神经学
思维学 信息学
论理学 行为学
美 学
战略学
地球表 层学, 理论地 理学,
4.钱学森的地理科学思想
⑴地理科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学,它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 系,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大部门。(横向科 学层次)
3.科学性质的认识 所谓科学性质,是指某一学科在人类整个
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地位,或隶属关系。 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 科学分类是人为的,造成分类体系的差异。
二、传统科学体系中地理学的跨学科性
1.两分法 即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2.三分法 即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现代地理科学的性质应当是跨学科性
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由对象规定的研究
内容、研究方法和在科学中的地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
等。
理性的表述应该是:按传统的科学分类体系,地理
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交汇的跨界学科,兼有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按现代的科学分类观点,地
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并与之平行的一个
独立的科学系统。
于一门自然科学和另一门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如数量经 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等; 三是综合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综合 研究某一论题的科学,如环境科学、城市学等等。
2.教育部1998年学科分类方案
哲学 法学 文学 理学 农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教育学 历史学 工学 医学
3. 钱学森的学科分类思想
科学发展的历程 16世纪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 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 爱迪生(1847-1931)“实验工厂”的集体研究时代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国家规模建制时代 当今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现代科学的特征
⑴研究的完整性。从层次、过程、结构、功能等诸多方面 揭示自然界的规律,获得对自然界越来越完整的认识。
能源发展、供气供水、环境保护、绿化建设、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矿业开发、 农业资源及林业资源开发、保护等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我 们要把它的基础条件搞好,不然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就很难,这就是地理建设。” (认识地理环境的科学——建设地理环境的科学)
四、对地理学性质的再认识
地理学的性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它涉及到地
⑴学科分类原则
◆各个学科所面对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实际,不同学科
之间的差别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
研究的侧面有所侧重。
◆一个学科内的各种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区别,一般
需将某学科内知识分为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实际应用三个
层次。
◆学科分类体系不应有千古不变的模式,随着科学的发
展,人类的知识将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学
基础理论层次 ➢ 理论地理学:地理哲学、元地理学和地理学思想
史。 ➢ 地球表层学 ➢ 基础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和类型地
理学。
应用理论层次 ➢ 建设地理学、区域开发学、国土整治学、
生态经济学、自然环境保护学、自然资源 学,应用地貌学,应用气候学。
应用技术层次 ➢ 遥感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制图、
景观生态设计、土地管理与规划、城市规 划、自然灾害预报等。
三、地理科学的相邻科学 ➢ 地学 ➢ 环境科学 ➢ 生态科学 ➢ 区域科学
第三节 地理科学的学科特征
综合性
区域性
动态性
软科学性
工程性
一、综合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 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质的科学:不应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应属 于社会科学,而是两种科学的结合。
三、现代学科分类中地理学的大科学性质
1.现实学科分类中的困惑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综合。至少有
三类科学无法用过去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老框框去套: 一是横断科学,就是各种科学都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如系统论、
控制论和信息论; 二是边缘科学,就是介于两个学科之间的科学,特别是介
⑵地理科学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相结合的科学。
⑶地理科学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层次、技术理论层次和应用技术 层次。(纵向科学层次)
⑷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 ⑸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 ⑹地理建设思想。“究竟什么是地理建设?我想到的是:交通运输、信息通讯、
第二节 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
一、传统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 西方传统的地理学分类体系:专论地理学
(区域)、通论地理学(部门) ➢ 前苏联的地理学分类体系: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 区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
大类。
二、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
分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层次、应用理论层次 、应用 技术层次
第三章
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体系与特征
第一节 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
科学性质辨析 传统科学分类中的地理学 现代科学分类中的地理科学 科研与教育实践中的地理学 地理学性质再认识
一、科学性质辨析
1.科学及其作用 ⑴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⑵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⑶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⑵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采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某一物质 客体或某一课题,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是高科技研究取得 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形式。是当代科学发展最有前途的方向。
⑶学科的多对象性。现代科学研究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延伸,各门学科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⑷科学研究的信息化。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主导领域,信息处理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当代科学 革命的核心过程。
科分类不应该是先搭好一个框子把所有知识硬性地装进去。
⑵科学体系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
桥 数学 自然辩证 历史唯
梁 哲学 法
物主义


统 人天观 认识论 社关



科 部
数学
自然 科学

基 几何 物理学 础 代数 力学 理 数学 生物学 论 分析 化学
社会 科学
系 统 人体 科 科学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