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禁忌情况1. 礼貌用语的差异:中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人在询问别人的年龄、婚姻状况等私人话题时会被认为是不禁忌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冒犯他人的。

此外,在英国文化中,先的人可以用You来称呼晚的人,但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使用您这个词。

2. 饮食习惯:中英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鸡肉”通常被称为“chicken”,而在中国文化中,“鸡肉”会被称为“live chicken”,这被认为是不禁忌的。

另外,在英国文化中很常见的吃猪肉,但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是严格禁忌的。

3.宗教信仰:中英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例如,在英国,谈论宗教话题并没有那么敏感。

然而,在中国,由于个人宗教信仰的问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所以谈论宗教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禁忌的。

二、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的原因1.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导致了禁忌观念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的尊敬和关心往往是被鼓励的,而在英国文化中,过分关心他人的私人事务会被认为是冒犯的。

2.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中英两种文化中的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吉利的词语,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尊重。

而在英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虚伪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中英禁忌的方法1.尊重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是最重要的。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尽量避免触碰对方的敏感点,展示对对方文化的尊重。

2.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不断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和差异,不只是表面地接受和遵循其中一种文化规范,还要批判性地思考,并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是可以变化的。

3.沟通和妥协: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学会解释自己的意图,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妥协,尽量迁就对方的文化规范。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语言禁忌现象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语言禁忌现象

摘要: 语言禁忌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史,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西语言禁忌现象的特点,并就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中西禁忌语特点1.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日趋频繁。

在这些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中,语言成了顺利进行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其作用不容忽视。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民族有其特定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对该民族语言的发展又在某些方面起着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简言之,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所有语言和文化都蕴涵着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忽视了语言和文化蕴涵的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就可能导致误解对抗甚至敌意,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和交际失败。

语言禁忌便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

语言禁忌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语言禁忌。

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对于在一定语境下什么是禁忌的理解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了解本国语言禁忌的同时,必须对西方人的语言禁忌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2.语言禁忌的特点2.1普遍性。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是指社会力图避讳的某些行为、事物或关系,引申至表达这些内容的语言,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禁忌现象。

语言禁忌现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之中,它普遍渗透于各民族文化的生活、语言、宗教等各个领域。

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无论是大语种还是小语种,都少不了语言禁忌的存在。

就以中英两种语言为例,在中英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语言禁忌,这些禁忌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中英两种文化中,人们对“死亡”的共识是“不幸和灾祸”,人们喜欢谈论“生”的话题而回避“死”的话题,认为谈到“死”是不吉利的,于是,在实际的交流中,人们尽量避免直接提到“死”这个公认为不吉利的字眼。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文化对比论文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剖析其不同的自然观、世界观,寻求不同意识形态的表征语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文化对比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西文化对比论文篇1中西禁忌文化对比研究摘要: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化禁忌的对比研究,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避免交际冲突和失败,以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禁忌;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禁忌(taboo) 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T ogan(汤加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指通过禁止人们实施某种行为或者回避某些话语表达对神灵的敬畏或达到消灾避祸目的的规范。

由于文化不同,各国间的禁忌习俗也不尽相同。

禁忌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禁忌几乎无处不在,按照禁忌的范畴来分,可分为宗教禁忌和生活禁忌,其中生活禁忌包含其中生活禁忌包含饮食禁忌、服饰禁忌、婚姻禁忌、丧葬禁忌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宗教和生活禁忌两个方面探讨各国文化的异同。

一、宗教禁忌世界各国人民都有不同的信仰,英语国家的人主要信仰基督教,另外还有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

中国的宗教的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宗教不同,禁忌也有很大差异。

1.基督教禁忌基督教忌讳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进入教堂要严肃,保持安静,以表达对神的敬意。

忌食带血的食物,忌衣冠不整和在聚会或礼拜中吸烟等。

同时,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人们都记得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

因此在耶稣受难日的当天,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情,如:理发、钉马蹄,钉钉子等。

2.天主教禁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除基督教的某些禁忌外,天主教还有自身独特的禁忌。

如:天主教的主教、修女和神父是不能结婚的,因此他们的相关隐私如子女问题是不能问及的。

参加丧礼忌穿色泽艳丽的衣服,忌说笑;丧礼后两三星期死者亲属忌见客人,一年内忌参加大型宴会或舞会等。

中英禁忌语对比研究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的开题报告

中英禁忌语对比研究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的开题报告

中英禁忌语对比研究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
略的开题报告
中英文化有着不同的禁忌语和社交习惯,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或造成尴尬局面。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中英文禁忌语对比,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的回避策略。

首先,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是本文的重点。

在中文中,有许多被视为不吉利或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汇,如“无妄之灾”、“四不像”等,而在英文中,则存在一些与宗教、性别、种族等相关的敏感词汇,如“blacklist”、“master”等。

此外,中英文在表达感受和态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中文中的“不好意思”、“没关系”等词汇的使用与英文中的“sorry”、“never mind”等表达方式有区别。

其次,针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本文将探讨以下几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对不同文化禁忌的了解和尊重,尽量避免使用敏感词汇。

其次,需要关注自身的言行举止,注意不通过表情、语气等方式给人造成不了解或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最后,需要学会对文化差异的适当调整和妥善处理,在交流中避免刻板印象和偏见,以推动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回避策略的探讨,为有志于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学者和从事跨国交流的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亦将促进中英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互动,为跨文化交流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中英语禁忌语异同【文献综述】

中英语禁忌语异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中英语禁忌语异同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为了解决中英文化沟通中的混乱和尴尬,了解中英文化中禁忌语的异同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和比较中英禁忌语的通用性和差异,它不仅是有助于改善他们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也会让人能够在现实沟通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但现实和愿望相反。

沟通在现实经常失败,或者感到沮丧。

禁忌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实际交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分析具有重大意义的禁忌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之中。

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禁忌语存在着巨大差异。

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削弱令人不快的或不便明说的禁忌语所带来的敏感性和刺激性,使得语言变得优雅,含蓄,中听,通过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英语禁忌语,以期中西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禁忌语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有着很长的历史。

18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禁忌习俗,并将该词引入英语。

人类社会在最初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上天、神、鬼都有所避讳。

我国封建社会秦朝的焚书坑儒,清政府大兴的“文字狱”就严格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禁忌语现象更为常见。

皇族,王公大臣的名讳都是不能提及的。

在西方社会,禁忌语也是非常多的。

特别在基督教国家,对于God (神) 、Christ (耶稣)这些词是不能随便说出口的。

有些带侮辱性的俚语也被列入禁忌语的范畴。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反映着文化的内涵。

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之中。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摘要】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禁忌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别。

随着人们使用英汉语进行双向交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语言禁忌已成为我们研究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实现有效、得体的交际。

本文主要对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进行研究,分析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英文;禁忌语;相同点;不同点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特征不同,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遇到语言禁忌的问题,某种语言在某个国家很正常,但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成了人们需要注意的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和底蕴。

中英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禁忌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同国际友人有效的进行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下中英文禁忌语的相同点1.疾病和死亡的禁忌语。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经历“疾病和死亡,但是人们都非常忌讳有关疾病和死亡方面的词语,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死亡。

由于人们在生病的时候身体会觉得非常痛苦,因此东西方人都非常忌讳疾病,觉得疾病是不幸的象征。

在英语里通常用"long illness"或是"the big C"等词,避而不用“癌(cancer)”一词。

在中文里,当人们谈论到生病的话题时,通常使用“身体不舒服”、“身体不适”等词,尽量避免说“病”一词。

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字眼,在中英文中表达死亡的词都比较隐晦。

如在英文中通常用“be gone,be no more,,ent off,,ent the,ay of all f lesh”等词。

汉语中仅在《汉语委婉语词典》中表示死亡的别称就有481条之多,有升天、归天、谢世、辞世、与世长辞,寿终正寝、仙逝等。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禁忌习俗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研究,通过对浅层禁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大量有说服性的例子来探索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不同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旨在促进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文化禁忌语的应对方法及交际技巧,以便有效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冒犯,做到知己知彼,求同存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语;中西方;文化对比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目益密切。

而跨文化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禁忌。

无视禁忌易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深入了解中西方的禁忌文化有利于加深各个国家及民族相互了解,以避免因“禁忌”产生的交际失误,最终达到中西和谐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Help-information:Identify applicable sponsor/s here(sponsors)2禁忌与交际失误2.1 禁忌的定义禁忌指被禁止或忌讳的言行,英语中的表达为“taboo”,源于波利尼西亚语。

2.2 禁忌的特点差异性、原始性、约束性是禁忌最重要的特点。

国家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也不同,因此禁忌一定程度上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中外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一个原因。

其次,禁忌起源于原始文化。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物质水平和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禁忌文化的产生与同一民族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主题——禁忌文化,在认识这一方面,常常含有片面性甚至有一些愚昧性,而且还有一定的神秘和非理性色彩。

禁忌起源于原始文化,常常含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令人敬畏。

它的约束力和法律比起来可能稍显不够力度,但却好像无形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有时候甚至会人们造成相对恐惧的心理。

2.3 交际失误的成因2.3.1 语言性因素语言性因素常常是针对同一国家中的不同民族即语言结构相对比较一样的国家之间来说的。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2019年39期总第479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中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文/卢绍迎全球化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渐密切。

中西方所使用的语言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汉语言和英语在禁忌语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因此中西方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因为禁忌语的不同,而出现尴尬的情况。

禁忌语作为语言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真实映照,因此要想加大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就需要了解两者禁忌语的异同点。

一、汉英禁忌语存在的相同点1.猥亵性词语禁忌。

对猥亵词语的忌讳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同有的现象。

如汉语中骂人的话有“王八蛋”,而英语中则有“fuck”“shit”。

在谈及排泄物时,汉语中为了避免尴尬常将“大便”“小便”用去方便一下来代替,而英语中则说“go to restroom”。

中西方对猥亵性词语的禁忌充分说明了人们心里中的社会理论道德是部分国界的。

2.宗教神灵禁忌。

对宗教神灵的忌讳是中西方之间的共同点。

特别是中国受原始社会的影响,将不能解释的现象归结为神灵,因此就出现了太阳神、门神、财神等称谓。

每逢佳节还要祭拜神灵,供奉祖先。

在西方人们信奉基督教,因此上帝是他们比较忌讳的神灵。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禁止使用对神灵不敬的词语,这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表现。

3.疾病死亡禁忌。

疾病和死亡不仅在中国是禁忌的,在西方也是禁忌的,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愿直接说出自己的疾病,常常会选择“身体不舒服”来代替。

在英国当询问某个人身体怎么样时,也会直接问“Are you ill?”而是采用Are you feeling good?来代替。

模糊性地表达可见疾病在人们心中都是非常忌讳的。

分析其原因是死亡是不能国界的,任何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但是同样任何人都畏惧死亡。

因此汉语中常常将“死”用“老了”“归西”“去世”等来代替。

二、汉英禁忌语存在的不同点1.颜色禁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禁忌现象在西方受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D 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 Sociolinguistics 和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

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 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

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

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

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他们分别对中英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

在中英禁忌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

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

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

总结
我国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关于禁忌语的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对禁忌语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对禁忌语进行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