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通信系统(跳频同步)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技术的应用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
一、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跳频同步是指在跳频通信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通过一定的同步方式,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跳频同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同步信号,使得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在跳频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同步信号,以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跳频信号。
二、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在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同步信号的生成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生成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生成需要考虑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生成可以采用GPS信号或者其他的同步信号。
2.同步信号的传输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传输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传输需要考虑到信道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传输可以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或者其他的传输技术。
3.同步信号的接收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接收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接收需要考虑到接收端的灵敏度、信道的噪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接收可以采用数字信号接收技术或者其他的接收技术。
4.同步信号的处理在跳频同步中,同步信号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步信号的处理需要考虑到信号的噪声、信号的干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同步信号的处理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或者其他的处理技术。
三、总结跳频同步是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跳频同步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到同步信号的生成、同步信号的传输、同步信号的接收和同步信号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的跳频同步效果,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跳频图案的产生及跳频同步方法

1 跳频图案的产生1.1 什么是跳频图案?为了不让敌方知道我们通信使用的频率,需要经常改变载波频率,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地对载波频率进行跳变,跳频通信中载波频率改变的规律,叫作跳频图案。
通常我们希望频率跳变的规律不被敌方所识破,所以需要随机地改变以至无规律可循才好。
但是若真的无规律可循的话,通信的双方(或友军)也将失去联系而不能建立通信。
因此,常采用伪随机改变的跳频图案。
只有通信的双方才知道此跳频图案,而对敌方则是绝对的机密。
所谓“伪随机”,就是“假”的随机,其实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但当敌方不知跳频图案时,就很难猜出其跳频的规律来。
图1-1所示为一个跳频图案。
图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这个时间与频率的平面叫作时频域。
也可将这个时频域看作一个棋盘,横轴上的时间段与纵轴上的频率段构成了棋盘格子。
阴影线代表所布棋子的方案,就是跳频图案;它表明什么时间采用什么频率进行通信,时间不同频率也不同。
图1-1图1-1中所示为一跳频图案,它是在一个时间段内传送一个或多个比特信息。
通常称此时间段叫跳频的驻留时间,称频率段为信道带宽。
在时频域这个“模盘”上的一种布子方案就是一个跳频图案。
当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图案完全一致时,就可以建立跳频通信了。
图1-2所示就是建立跳频通信的示意图。
图1-2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空间,f表示频率。
当收、发双方在空间上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时频域上的跳频图案完全相重合,就表示收、发双方同步跳频地进行通信。
1.2 跳频图案与跳频频率表跳频图案是由跳频指令控制频率合成器所产生的频率序列。
跳频系统中,跳频带宽和可供跳变的频率(频道)数目都是预先定好的。
比如说,跳频带宽为5MHz,跳频频率的数目是64个,频道间隔是25kHz。
这样,在5MHz带宽内可供选用的频道数远大于64个,那么你怎样选择出64个频率来呢? 这就是所谓的跳频频率表。
根据电波传播条件、电磁环境条件以及敌方干扰的条件等因素来制定一张或几张具有64个频率的频率表,即f1,f2,…f64,另一张可以是f1’,f2’,…f64’。
跳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跳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一、跳频算法的概述跳频算法是一种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或按照特定序列改变通信频率,从而增强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介绍跳频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跳频算法的基本原理跳频算法是通过跳频序列来改变通信频率,其基本原理如下:1.频率跳变:在跳频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频率会按照跳频序列进行跳变。
2.频率选择器:跳频通信系统会使用一种特定的频率选择器来选择信号的频率。
3.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跳频通信系统中的窄带信号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在频谱上进行跳变,而宽带信号则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跳变。
4.同步:跳频通信系统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保持同步,以便正确接收到跳频序列。
三、跳频算法的应用场景跳频算法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无线通信系统跳频算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跳频通信系统能够减少单个频率上的干扰,并且跳频序列的随机性可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2. 雷达通信系统在雷达通信系统中,跳频算法能够提供更高的隐蔽性和抗干扰性能。
通过频率的跳变,雷达系统可以减少被敌方干扰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 蓝牙通信技术蓝牙通信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跳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蓝牙通信中。
跳频技术可以减少蓝牙通信的干扰,并且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军事通信系统在军事通信系统中,跳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设备中。
跳频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抗干扰性能,保障军事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跳频算法的优势与不足跳频算法具有以下优势和不足:1. 优势•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跳频算法可以增加通信系统的安全性,防止被恶意干扰和攻击。
•提高抗干扰能力:跳频算法可以减少单一频率上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跳频算法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减少通信中断和数据丢失的概率。
跳频同步技术及其干扰措施

跳频通信同步技术及其干扰措施摘要:跳频通信是短波通信抗干扰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为有效的技术,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论述了通信对抗中跳频技术的原理、特点、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并就如何对跳频通信实施干扰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跳频通信技术原理跳频就是用伪码序列构成跳频指令来控制频率合成器,并在多个频率中进行选择的移频键控。
所传递的信息码与伪随机序列模二相加(或波形相乘)构成跳频指令(即跳频图案),并由它随机选择发送频率。
发送端的信息码序列与伪随机序列经过调制后,按不同的跳频图案控制频率的合成。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与干扰经高放滤波后送至混频器。
接收机的本振信号也是一频率跳变信号,跳变规律是相同的,两个合成器产生的频率相对应,但对应的频率有一频差,正好为接收机的中频。
只要收发方的伪随机码同步,就可使收发双方的跳频源一频率合成器产生的跳变频率同步,经混频后,就可得到一个不变的中频信号,然后对此信号进行解调,就可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而对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不知道跳频频率的变化规律,与本地的频率合成器产生的频率不相关,因此,不能进入混频器后面的中频通道,不能对跳频系统形成干扰,这样就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框图如1所示:图1 跳频通信系统框图与定频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只要对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就很难截获对方的通信内容。
同时,跳频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它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
通信双方的跳频图案是事先约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频图案进行跳变,这种跳频方式称为常规跳频。
随着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越演越烈!在常规跳频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适应跳频,它增加了频率自适应控制和功率自适应控制两方面。
二、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分析跳频之抗干扰如同游击战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携带信息的载频不断变化,使敌方的侦察和干扰跟不上通信载频的变化,从而无法施放干扰。
《跳频通信系统》课件

跳频通信系统的频率合成技术
高精度频率合成
为了实现高速跳变和减少邻道干扰,需要高精度的频率合成器来产生跳频信号。
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
在跳频通信中,相位噪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采用低相位噪声的频 率合成技术。
跳频通信系统通过在传输信息时 不断改变载波频率,以避开干扰 信号和保护通信内容不被窃听。
跳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保密性好、抗多径干扰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
跳频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
调相(PM)调制
01
通过改变载波相位来传递信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高
的频谱利用率。
调频(FM)调制
传输速率
跳频通信系统通过快速跳变频Hale Waihona Puke 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跳频点数
增加跳频点数可以增加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但同时也会增加系统 的复杂性。
调制解调方式
采用高效的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跳频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
跳频通信系统的功耗优化
功耗
跳频通信系统的功耗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功耗设计
采用低功耗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可以降低跳频通信系统 的功耗。
未来趋势
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技术的普及,跳频通信系统将有更广阔 的应用前景。
跳频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
军事通信
用于军事隐蔽通信和无线电指挥。
民用通信
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数传、卫星通信等领域。
物联网
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物联网应 用场景。
02
跳频通信系统的原理
跳频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跳频通信是一种利用载波频率在 一定频带内快速跳变以实现抗干 扰和保密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
跳频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研究

跳频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研究作者:李娜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1期摘要:同步技术是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跳频通信系统中同步的要求,采用同步字头与时间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跳频同步。
首先研究了跳频同步方法、同步信息格式和初始同步等问题,最后对同步性能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跳频通信系统的同步时间短、捕获概率高、虚警概率低。
关键词:跳频通信;同步字头; 时间信息TOD; 同步方案;同步性能中图分类号:TN914.4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1-0095-02Technology of Synchronization in Frequency-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LI Na(Beijing HAIGE SHENZHOU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s Group,Beijng 100070, China)Abstract: Synchroniz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FH communicatio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frequency hopping is achieved by adopting synchronization head and time of da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FH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method of frequency-hopping synchronization, the format of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capture of synchronization are studi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ynchroniz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H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synchronization time, high capture probability and low false probability.Keywords: frequency-hopping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head; TOD; synchronization scheme; synchronization performance0 引言跳频通信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一种有效的抗干扰通信手段,其独特的抗干扰性能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跳频通信系统

跳/秒
这一跳变速率在工程上是可以实现的。 美国的JTIDS系统跳变 率已做到38 000跳/秒。
跳频速率和跳频数的确定
跳频频道数的确定
从抗干扰角度来看,跳频数N越大越好,因跳频系统的处理增 益Gp=N,但N大了则系统结构就比较复杂。
跳频用频率合成器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用混频、分频倍频构成,既能产生很多频 这是一种“和频”/“分频”方案。 “和频”/“分频”式频率合成器是由 率又能快速跳变频率。 一些完全相同的“和频”/“分频”基本单元串接而成的。 一个可以产生4096个频率的频率合成器例子如图6-24所示。
200 MHz
÷4
双双 电平 混中触
带带 自自触 C3 C4
÷4
C1 C2
门门自 f1 f2 f3 f4 f1 f2 f3 f4 f1 f2 f3 f4
C1
到门门自 输解输输
C12 5.0 MHz方自 电平混中触
…
…
自相输 组组
C9 C10
自相输 组组 C11 C1 2
双双 电平 混中触
带带 自自触
设s1(t)为发送的跳频信号,有
s1 (t ) = m(t ) cos[(ω0 + nωT )t + ϕn ]
其中, n=0,1,2,…,N-1;
(6-79)
cos[(ω 0 + nωT )t + ϕ n ] 为输出的FH信号(令振幅A=1);
ωT 为FH合成器跳变间隔,每跳持续时间为T,一般取 ωT = 2π / T ;
∆F ⋅ K ∆F 率总数与参考频率的数目(K)及混频的次数(A)有关,即为KA ∆f = =
基于TDMA的自组网系统跳频同步研究

基于TDMA 的自组网系统跳频同步研究孟旭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收稿日期:2022-05-100引言跳频通信系统是载波频率按照一定的跳频图案在相对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随机跳变的通信收发系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频谱利用率高,并且具有抗多径、抗衰落的性能。
通信的首要问题是搜索和消除收发端频率和时间差。
组网是在通信的基础上,解决全网频率和时间差。
跳频同步是频率和时间的同步,保证发射机和接收机两端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的载波一致性,及其两端频率跳变规律的一致性。
自组织网由于其系统动态的分布形式以及无中心节点的网络结构特性,跳频同步是组网通信的关键和难点。
跳频同步的设计还与移动速度、通信距离以及抗干扰要求等密切相关。
1同步条件通信系统实现接收跳频信号的前提条件是,收发双方必须实现跳频同步,即跳频发射机与跳频接收机在同一相对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率。
跳频同步的内容包括:①全网跳频频率集相同;②全网跳频图案相同;③全网跳变的起始时间一定范围内相同,即时间基准相同。
为保证跳频通信的保密性,跳频图案在不同的时隙不应该重复,而应该做伪随机变化,跳频图案伪随机跳变的周期越长,则敌方破译难度越大。
基于时间(Time of Day ,TOD )信息控制的跳频图案不仅具有良好的伪随机特性,而且能保证子网中所有节点具有一致的跳频图案。
基本思想是采用小m序列和TOD信息联合控制伪随机码的状态,并由伪随机码的状态映射到相应的跳频频率点上。
跳频同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跳频同步流程跳频同步性能的好坏对于跳频通信系统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跳频同步性能要求:自动、快速、可靠、抗干扰性好、同步信号的隐蔽性(抗侦察性能)、失步后能迅速恢复同步。
2同步方法目前,跳频同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外同步法、自同步法以及多元组合法。
2.1外同步法外同步法是指不单纯依赖于通信系统本身,借助外界条件而实现跳频同步的方法,常见的是参考时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9-13
同步捕获算法——匹配滤波法
带通 滤波 平方率 检波器 延时 (N-1)Tb
f1
输入 f2 ...
带通 滤波 平方率 检波器 延时 (N-1)Tb 求 和 判决
输出
带通 滤波
...
平方率 检波器
...
延时 (N-1)Tb
...
门限
fN
2014-9-13
序列匹配滤波器
10
匹配滤波法的原理
同步字头法
优点:
同步头长度可根据需要调整,在效率和可靠 性方面进行折衷。 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都有所损失; 需要在数据信息中插入同步信息以进行同步 保持。
缺点:
应用:大多数跳频通信系统采用此方案。
25
2014-9-13
等待搜索式自同步法
初始捕获:接收机与发射机具有相同的跳频图 案,只是所使用的频率相差一个固定的中频, 接收机在一个固定的频率上与接收到的信号做 相关,直到相关器的输出大于预定的门限,此 时控制本地跳频序列开始跟跳; 同步识别:初始捕获后,在连续的多个跳频周 期上得到大于门限的相关输出才认为捕获成功; 同步跟踪:同步识别后,收发双方的跳变沿还 没有完全对其,因此不断地调整跳频序列发生 器的时钟,已达到完全同步。
初始捕获
f8 f7 同步跟踪
2014-9-13
同步识别
f4 Th f12 Th 跳频状态
相关器输出的脉 冲信号与本地跳 频序列的比较
29
同步字头法
同步序列 信息序列 勤务序列 信息序列 勤务序列
同步序列:又称同步头,用来实现初始同步; 勤务序列:可以用来进行同步保持,也可以用 作迟入网同步; 信息序列:传输有效信息
缺点:
应用:应用于通信网络中,需要设定一 个中心站,由其播发高精度的时钟信息。
23
2014-9-13
自同步法
优点:
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 信息序列中隐含的同步信息较少; 同步建立的时间较长。
缺点:
应用: 一般应用于简单的跳频系统中, 或与其他同步方法结合使用。
24
2014-9-13
TOD格式
TODh TODh TODh TODh bit31 bit30 bit29 … TODh TODh TODh bit2 bit1 bit0
TODl
同步频率 的概念稍 TODh:TOD的高位信息,采用32比特表示,计数单位 后介绍
TODl TODl TODh bit15 bit14 bit13
N1
N2
N3
勤务前导序列:与前导序列的作用类似,用来 实现粗同步; 网号:与初始同步时的网号相同; TOD:传输TOD的低位信息,两次勤务序列之 间的TOD值应相差的值等于跳频电台的跳速。
33
2014-9-13
同步方案实例
系统参数 初始同步方案 勤务同步方案 同步频率设计
2014-9-13
21
2014-9-13
独立信道法
优点:
同步信息量大,同步建立时间短; 能够连续的发送同步信息,保持系统长时间 同步。 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都有所损失; 同步信息易于被捕获和干扰。
缺点:
应用:很少使用。
22
2014-9-13
参考时钟法
优点:
简化了同步方案。 高精度的时钟设计制作困难,成本高; 高度依赖于基准时钟,灵活性差。
26
2014-9-13
快速扫描式自同步法的同步过 程
初 始 捕 获
检 测 判 决
ξ>ξth
是 同 步 识 别
计 数
计 数 足 够
是同 步 跟 踪
否
否
2014-9-13
27
自同步法实例(1)
跳频频率数N=16,跳频频率表为:
{f3, f9, f10, f13, f5, f15, f11, f16, f14, f8, f7, f4, f12, f2, f6, f1}
37
2014-9-13
同步信息的表示——PN编码
PN编码:将需要传输的同步信息利用伪 随机( Pseudo-Noise, PN)序列进行编 码,发端通过对PN序列的相关检测得到 发送的同步信息。 设采用的PN序列族由2m个PN序列构成, 则每个PN序列可以表示m个比特的信息。 若需要发送的同步信息包含n比特信息, 则需要发送n/m个PN序列。
频率切换时间 保护时间 24
有效数据 280
保护时间 8
8
每跳内的采样数为: Ks = fs /fh = 320; 每个数据符号用5个采样点来表示;
每跳内的符号数为: Ksym = Ks /5 = 64;
每跳内的有效数据符号数为:KLsym = 280/5 = 56;
36
2014-9-13
f10 f11 f7 f6 f10 f11 f7 f6 f10 f11 f7 f6 f10 f11 f7 f6 f10 f11 ... f10 f11 f7 f6 Tb
f10 f11 f7 f6 f10 f11 f7 f6 f13 f16 f4 f1 f3 f5 f14 f12 f9 f15 扫描状态
用于PN码同步捕获的匹配滤波器一般采用延时 线匹配滤波器,其目的是识别码序列,它能在 特殊结构中识别特殊序列,而且只识别该序列。 在匹配滤波器捕获过程中,与主动相关法不同 之处在于其相关过程。该相关过程相当于本地 序列是静止的,在每个码元时刻接收信号滑过 本地序列,产生一个相关结果,并与门限值比 较,判断当前相位是否同步,因此提高了捕获 的速度。由于PN码的自相关特性,在一个码周 期内总会出现一个相关峰,此时即实现了PN码 的捕捉。
38
2014-9-13
Walsh序列族(1)
Walsh序列族是一类具有理想自相关特性的正交序列族, 由Hadamard矩阵定义:
( n 1) H had (n) H had (n) H had (n) H had (n) H had
…
TODh TODh TODh bit2 bit1 bit0
为2分钟,则最大计数周期为2×(232-1)分钟,即16343 年,TODh用来生成发送同步信息的同步频率; TODl: TOD的低位信息,采用16比特表示,计数单位 为3.333ms,计数器计满2分钟时清零,即计数最大值 为106240(0x8CA0),每次清零的同时向TODh进位1。
8
2014-9-13
滑动相关法的特点
优点:
同步序列可以较长,在恶劣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检测 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同步序列可以方便的改变,具有将强的抗侦查能力 和抗假冒能力; 实现比较简单。
缺点:
捕获时间较长,并且捕获时间与同步序列的长度成 正比; 发射的同步序列需重复多次,给迟入网带来困难。
30
2014-9-13
同步序列
前导序列 N1
帧同步 N2
网号 N3
TOD N4
前导序列:用同步频率发送相关码,收端利用 前导序列实现粗同步; 帧同步:用于识别前导序列以及结束,同步信 息传送将要开始; 网号:传输组网信息,确定使用的跳频序列; TOD:传输TOD的低位信息。
31
2014-9-13
跳频序列 发生器
时钟
控制逻辑
同步 指示
2014-9-13
7
滑动相关法的原理
接收系统在搜索同步时,本地码序列发 生器以与发射机码序列发生器不同的速 率工作,致使这两个码序列在相位上互 相滑动,若接收机码速率大于发射机码 速率,则接收机码滑动超前,否则滞后。 当两码序列重合时,滑动停止,完成捕 获。因此称之为滑动相关法。滑动相关 检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捕获方法。
13
2014-9-13
跳频同步的类型(2)
发射机 同步头 数据信息
接收机1
开始搜索
初始同步
勤务同步
接收机2
开始搜索 迟入网同步
勤务同步
2014-9-13
14
跳频同步的要求——可靠性
同步建立时间:从开始进行同步搜索到建立正 确的同步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与具体的同步 算法和跳频系统的参数相关。
前导序列的设计
对前导序列的要求:
从传输信息的角度,期望其具有良好的互相 关特性——采用Walsh序列; 从捕获和确定跳沿以及位定时角度考虑,期 望其具有较好的自相关特性——采用m序列;
实际中可以采用Walsh序列与m序列进行 以后之后的序列作为前导序列。
32
2014-9-13
勤务序列
勤务前导序列 网号 TOD
初始同步建立时间 迟入网同步建立时间
同步保持时间:收发双发的同步以跳对跳的方 式保持的时间,该时间与系统时钟的稳定度与 跳频速率有关。
15
2014-9-13
由定时误差累积导致的失步
发射机 第1跳 第2跳 第3跳 第4跳
接收机
第1跳
第2跳
第3跳
第 4跳
2014-9-13
16
跳频同步的要求——抗干扰性
11
2014-9-13
匹配滤波法的特点
优点:
具有将强的实时检测能力,同步速度快; 简单的序列匹配滤波器就可以提供所需的性 能。 技术实现比较复杂; 在同样的干扰环境下,检测能力劣于滑动相 关法的检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