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三年级第三单元整合教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03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第三单元,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能够仿写简单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包括《春的消息》、《燕子》、《荷花》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了解燕子和荷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语文园地:学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进行句子仿写,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综合性学习:围绕“我的植物朋友”为主题,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能够仿写简单的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新课学习: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练习巩固:进行词语理解、句子仿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造句,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写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社会、人类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本单元共出现个生字,个新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拼读、理解并运用。
2.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学习写作方法。
3. 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个板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语造句,提高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学习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主题、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 内容: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课文主题,写作方法等。
【单元统整教学】畅游童话王国——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单元统整教学】畅游童话王国——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童话单元。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既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载体,也是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阅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学段的童话教学以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为主。
到了第二学段,教学中要渗透童话的文体意识,突出童话阅读方法的习得。
本单元围绕“童话”这一主题编排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
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本单元以“童话”体裁组元,共设置了两个语文要素。
其中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和“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有着序列性、发展性的纵向联系,关于“想象”这一能力的培养,统编版教材根据低年级至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学习内容。
从中看出,阅读中的“想象”从“体验”到“体会”,要求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句子”到“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视野逐步拓宽、认知逐步深入,纵向进阶。
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与阅读训练要素前后呼应。
这也奠定了本单元“想象类”习作的基调。
从三年级至六年级,教材共编排了 12 次想象类习作的训练。
不同年段、单元的想象类习作要求也各不相同,习作能力提升有梯度。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想象类习作,故教材安排了“根据角色、时间、地点等提示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安排了“根据题目的提示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第八单元安排了“以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动物变化,编故事”。
从多个提示到一个提示,能力不断进阶。
本单元围绕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安排内容,梳理出各篇章单元语文要素如下: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①《卖火柴的小女孩》:能说出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及表达的愿望,与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人文主题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
二、语文要素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一)单元统整教学策略1.对想象部分识别、欣赏;2.了解想象部分的写法;3.运用写法创写(比对靠近)。
(二)观照整个单元,梳理文章结构。
1.《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是她五次擦燃火柴,发挥想象的故事。
(一个人的故事)2.《那一定会很好》写的是一粒种子生长的故事。
想象在它不同阶段的样子。
(一粒种子一生的故事)3.《在牛肚子里旅行》写的是两个伙伴友爱的故事,想象在牛肚子里的历险过程。
(一对伙伴的故事)4.《一块奶酪》蚂蚁运输食物的故事,想象在主意的改动。
(一个团队的故事)单元情境:游历想象世界(虚)单元任务:书写我的童话故事单元统整备课思路:第一解读目标;第二是整体分析教科书,第三是创设情境任务。
三、单元统整内容一是目标衡定;二是情境粘连;三是不断匹配让目标精准的达成。
板块一:《卖火柴的小女孩》1.读故事,认识故事中的小女孩。
2.走近故事,和小女孩共度最后的时光。
(1)在她的世界里,她想要什么?预设:她想要一个火炉。
(2)为什么?①角色进入师:假如你在大年夜很冷,你会想要吗?②对比师:你想要就能有,而小女孩呢?她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经过强烈的思想挣扎(爸爸告诉她火柴是用来卖的;妈妈告诉她这是全家人的生计)擦燃一根火柴。
③形成“我”的感受何为不幸?何为幸福?何为贫穷?④核定、匹配板块二:《牛肚子里的旅行》(4-5课时)1.初读,说一说,写了什么故事?预设:青头救红头的故事。
2.进入故事师:接下来,让我们亲临故事现场,有哪些经历让你的心头一紧?预设:第7段;第13-15段解救方案;第18-19段救出。
(1)读书,了解事件的细节。
(2)角色代入师:假如你在现场,青头或者红头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做?(3)对比(想象的世界)(4)形成“我”的判断(5)核定师:想象的世界好奇妙呀,我们一起去文任务三:《一块奶酪》(6课时)1.初读课文,数数段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4.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并能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词语,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
3.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二课时:《金色的草地》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文PPT。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插图。
学具1. 课本。
2. 笔记本。
3. 橡皮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词卡片,学习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含义。
3.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学习修辞手法:通过PPT展示课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并学习如何运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设计理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简介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
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
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单元整合点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合点修改病句(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识别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语义重复等。
2. 学习修改病句的方法,如补充残缺成分、调整词语搭配、改变语序、删除重复词语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病句的具体表现和修改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病句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学习:结合实例,分析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修改心得。
4.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整合点修改病句2.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语义重复等。
3. 修改方法:补充残缺成分、调整词语搭配、改变语序、删除重复词语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一些病句修改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寻找病句,进行修改,并记录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修改病句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改进。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来编童话”,这一单元的课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都是经典的童话作品。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蕴含的道理等。
本次习作在此基础上,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编写童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感受童话的魅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之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也接触过不少童话作品,对童话的基本形式和一些常见元素有了一定的认知。
然而,他们在编写童话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想象不够丰富,情节较为单一,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故事框架;二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不够细致,人物特点不够鲜明;三是语言表达相对稚嫩,不能很好地运用一些生动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来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童话的特点,包括丰富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生动的情节等。
学会选择合适的角色,如动物、植物、物品等,并能赋予它们鲜明的性格特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按照一定的顺序编写一个完整的童话,字数在300字左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顾读过的童话,分析其特点,总结编写童话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维,丰富故事内容。
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修改,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童话的奇妙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童话创作的兴趣。
通过编写童话,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编写情节完整、有趣的童话。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编写童话时突破常规思维,使想象更加独特、新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南京营汝阳县三屯镇中心小学陈晓亚一、教材分析花儿会跳舞,星星在歌唱,童话的王国真奇妙。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编童话的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
《去年的树》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故事。
《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块奶酪》则通过蚂蚁队长处理一丁点儿奶酪残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围绕本单元的体裁,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为编童话,通过一些词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快乐读书吧》编排了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二、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3、能表演童话,根据词语编童话。
4、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
5、学习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能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6、有阅读童话书的兴趣,能完整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3、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
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去年的树》中信守诺言的小鸟;《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教学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
4、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会演一演故事。
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编童话故事。
难点:根据给出的词语自编童话。
五、教学时间9课时前置性小自学自学提纲(一) 读熟生字词语。
一、导语质疑:读了本单元导语,你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2、熟练认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会组词。
3、下列词语的读音。
在自己读得不太熟练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语下面用不同的符号作个标记。
寒冷离开等候剩下斧子砍倒山谷火柴煤油灯告诉睁眼努力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拼命流泪总算手推车诱惑犹豫4、这一单元,我积累了很多好词,我要把它们写下来。
你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吗?我要把它查出来,记到课本上。
细嚼慢咽煤油灯悲哀舒展诱惑5、我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自学提纲(二)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1、第一遍正确地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第二遍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3、第三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自学提纲(三) 整体感知课文1、《去年的树》(1)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想想鸟儿在想些什么?(2)把这个故事给父母听,和他们交流你的感受2、《那一定会很好》(1)这个故事真感人,讲给家人听(2)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3)通过比较,能发现本文与《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在牛肚子里旅行》(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一块奶酪》(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
(2)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受到启发教学流程第一、二课时(读熟生字词语):1、同桌检查本组生字,组词。
2、小组检查准备汇报。
3、小组汇报生字词语。
4、全班检查:开火车认读生词。
(词语见课件)第三课时(读正确课文)1、同桌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准备,朗读课文。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价,全班纠正字音。
第四课时(整体阅读)1、小组内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
《去年的树》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故事。
《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
《一块奶酪》则通过蚂蚁队长处理一丁点儿奶酪残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第五、六课时(精读感悟)1、《去年的树》(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鸟儿心情的变化。
(2)能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能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2、《那一定会很好》(1)了解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生命历程。
(2)能发现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3、《在牛肚子里旅行》(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语气。
(2)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4、《一块奶酪》(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美好品质。
(2)学习蚂蚁大家庭同心协力,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受到启发。
第七课时(写作指导课)1、结合本组课文,感受动脑筋的魅力: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都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一些启示,能不能结合本组课文说说童话故事人物的鲜明形象?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学习本组的写作方法。
1)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动、植物,把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你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吗?2)学生交流。
根据出示文中一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同桌交流自己的故事内容。
3)指导习作。
确定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找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发生的?他们在那儿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4、学生习作。
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话故事,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第八课时(作文讲评)1、谈话,导入新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神奇的世界。
现在,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2、出示习作范文。
龙公主从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长得美若天仙。
到了待嫁的年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王子前来求婚。
国王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便告诉他们,城堡对面的山顶上住着一条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它的胸前有一颗发光的火石,谁能把那条龙胸前的火石取下来,谁就可以娶公主为妻。
于是,三位王子带着武器便上山了,在山顶,他们找到了那条巨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
鼻子上还有一条斜长的伤疤。
三位王子与巨龙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最终巨龙被斩杀。
但三位王子只有一位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王子取下巨龙胸前的火石,火石的亮光瞬间熄灭,他将火石做成项链献给了公主,并如愿以偿地娶了公主。
晚上,公主开心地将火石项链戴在胸前,这时,火石开始渐渐变亮,突然,在一阵强光中,公主变成了一头巨龙,通身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
卫兵和王子听到响声后赶过来,发现公主不见了,一条巨龙蜷缩在房间。
王子以为公主被巨龙吃了,愤怒地举起剑向巨龙砍去,变成龙的公主想向王子解释,可是刚靠近便被王子的剑击中了鼻子,一条斜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巨龙疼痛地吼了一起,撞破墙壁,踉踉跄跄地飞出了城堡,飞向了远处的山顶,房间里留下惊惶失措的卫兵和伤心痛哭的王子。
习作评析: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小作者通过“人杀龙,人变龙,人再杀龙”的故事结构展现了一幅“巨龙复仇”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奇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若不善待动物,最后终将得到惩罚的道理。
3、老师指导同学们评议。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时间、地点是什么?(2)故事情节是否清晰?(3)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4、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习作,交流点评。
5、课堂小结。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要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九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2.指名学生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比一比。
横线右边的字是左边字的一部分。
(减一减的方法识字)2.认一认横线右边的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我发现1.认识带“口”部的字,并归类。
第一类:和嘴巴有关的动词:咬、叼、嚼、啃、咽、吞、含第二类:表示叫的动作:叫、喊、嚷、吼、啼、吵、唤第三类:表示声音的词:吱、呜、嘀、嗡、嘟、啪、哗2.学生认读这些字。
(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认识修改符号表示改正、表示增补、表示删除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日积月累。
1.自读谚语2.简单理解谚语的意思3.积累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