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五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一词多义 1数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趋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除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卒 保卒余年(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6志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 7应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动词,照料)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动词,回答)

8危 危乎高哉(形容词,高) 知安而不知危(形容词,危险) 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形容词,通“畏”,害怕) 民贫则危乡轻家(动词,危害) 9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动词,越,渡)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人武关,秦兵绝其厉(动词,截断)猿则百叫不绝(副词,尽,完全)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停止) 10或 所守或匪亲(有的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用在动词前,表示不定) 11乎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单元练习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精悍(hàn)洗涤(dí)踌躇(chóu chú)惊诧(chà) B.桀(jié)骜黯(àn)然噩(è)耗不惮(dàn) C.喋(dié)血尸骸(hái)呻(shēn)吟浸渍(zì) D.辗(zhǎn)转攒(zuǎn)射屠戮(lù)惩(chěng)戒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C.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D.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 3.下列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B.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为了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业污水______到河里。(2)他们两人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一下,让他们彼此熟悉熟悉。 (3)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______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倾泻引荐不仅/还 B.倾注引荐既/又 C.倾泻引见既/又 D.倾注引见不仅/还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B.明园古柏,恬静幽雅,却弄得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大煞风景,实在是焚琴煮鹤。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50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大家都夸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默写填空 理解填空

文常:《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动词,实行,执行。)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⑦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⑧《琵琶行》(行,古诗一种体裁。)háng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量词,排,行。)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泛指军队。)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①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3.乘chéng ①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顺着,顺随。)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④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⑤目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shèng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4.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同“册”,记录。)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名词,策略。)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5.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考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zhǔ)客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 B.何可胜.道(shèng)愀.然(qiǎo)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 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 ..(fúyóu) 枕藉.(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静燥不同临文嗟悼溯流光须臾 B.杯盘狼籍洗盏更酌举匏僔嫠妇 C.横槊赋诗幽暗昏惑友麋鹿幽壑 D.舳舻千里窈窕之章齐彭觞庐冢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情随事迁,感慨 ..流觞曲水。 ..系之矣。 B.引以为 C.亦将有感于斯文 ..游目骋怀。 ..。 D.所以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所谓 ..余有叹焉。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于是 B、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 C、凌.万顷之茫然。望美人 ..兮天一方。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之观。至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来而.记之者已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 C.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盖.余所至。盖.音谬也。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咸:都) 列坐其次.。(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穷尽。信:实在。) 俯仰 ..一世。(表示时间短暂)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指自然。期:至、及。)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 D.或取诸怀抱 ..。暂.得于己。(怀抱:胸怀抱负。暂:一时。) 感慨系.之矣。(关系) 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少焉 ..。(一会儿)纵.一苇之所如。(任) 击空明 ..兮溯流光。(指月光下的清波) B.渺渺兮予.怀。(我)不绝如缕.。(细丝)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卷复习过程

大名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半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基础巩固(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数罟不入洿池,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秩序 D.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却,击退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养生 ..关中之固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自以为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D.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D.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5、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于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二、课内阅读与默写(45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25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2018-12-16 秋的深沉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你没有春的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你没有夏的炽热,草木的繁茂;你没有冬的晶莹洁白。但你却独有自己的深沉。 你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就静悄悄的来了;你还没给我一点暗示,就轻轻近了;你没给我像往年的象征,就匆匆的靠近了我。我也没说声“欢迎”,就和你亲切握了手,就和你碰了面,就和你一起感受你的深沉。走在田间,时刻被你的深黄所折服,这是你带给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种愿望的实现;这是你深沉启示勤劳的所有人努力耕耘,我会给你们实现收获丰厚硕果的愿望;这是感激你带给人们收获的美好。 走在林间,看着你忠实的贤臣――枫叶,她始终从一生下来,就忠实地为你向人们传递你的到来;传递你金灿灿的希望;传递你金子般的硕果。她黄了一片叶子,意味着你刚来到人间,她的使命完成了,可你还教导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是她的使命完成了。但你还像母亲深沉地教诲女儿一样:“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她死后也“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你请她出山前,只规定她报秋一个职务,但你从未忘记过教会她:“就是死也要为了广大人民,也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不知道何时,愈来愈喜欢上了你的深沉。我不敢想你的无私,不敢想你的奉献,因为,就连你的臣子都具有那么优秀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漫步在深黄色的林间,时刻被你带给我的美景所倾倒,所打败,一切都是金黄的,随时给我以幸福感,希望感,归属感,好像自己从来没有与你这么亲近过,这么近距离倾诉过。以前我们即使近在咫尺,却好像在海角天涯一般,因为在喧嚣的城市里,我愈来愈感觉到你的渐行渐远;愈来愈感受到你的不情愿;愈来愈感到你的无可奈何。可是,无论如何,你还是会如实的来,但我看见你已经被无情的“手”给拔去了外衣,你从此变得羞色,你害怕看见我,你躲着我。但你忘了?我是不会嫌弃你的,我只会嫌弃拥有那“手”的人,因为我知道你是被迫,不管是你沾了尘世,还是尘世逼迫着你,我永远相信你是最深沉的.;我永远确信你是深思熟虑而去;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永远为你虔诚,永远为你祈祷。 我期待你的贤臣,更期待你昔日面容,你回来吧!我真的爱上了你的深沉――秋。 岁寒三友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作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则强调: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 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斯天下之民至焉。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业不违农时方面的);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渔业方面 的);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纺织方面的);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牧业方面的);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 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兴办教育)。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⑴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实行王道的措施有哪些,⑵有何结果呢?⑴“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 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⑵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实行王道以后又有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措施:“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措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效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措 施: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效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措施: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效果: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即目的)?(用原文来回答)并概括段意。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也应该是君王的态度。最后一段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 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 仁政。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比喻,一 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孟子借此要强调要除暴虐,那么才会 出现“天下之民至焉”的大好局面。 8、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 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五十步笑百步。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 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 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 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 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 这里出现。 1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 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 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1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 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 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 《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 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 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 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 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018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单元评估检测(三) (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一、语基语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瓮.(wènɡ) 咻.咻(xiū)旌.旗(jīng)混.沌(hún) B。撮.开(cuō)剑戟.(jǐ) 青苔.(tái) 杳.无消息(yǎo) C。卸.下(xiè)背.包(bèi)暖和.(huo) 怙.恶不悛(hù) D.涟漪.(yī) 玷.污(diàn) 咋.舌(zá)亲昵.(ní) 解析:选B。A项“混”应读为“hùn”.C项“背”应读为“bēi”.D项“咋”应读为“zé”,“昵”应读为“n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拳脚辩别骤然面面相觑 B.起粟迭好掘开不共戴天 C。鳞伤径奔背脊山呼海啸 D.尴尬思忖韬略吊以轻心 解析:选C。A项“辩别”应为“辨别”。B项“迭好”应为“叠好”。D项“吊"应为“掉”。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北大经管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________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破釜沉舟 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孤注一掷 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孤注一掷 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破釜沉舟 解析:选A.“鱼目混珠"是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而“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根据句意,①句应填“鱼目混珠",故排除B、D两项。“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而“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②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故排除C项。“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制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解析:选B。A项,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去掉“因此”。C项,句式杂糅,“但就其……方面”句式杂糅,应删去“就”,或在“方面"后加“来说"。D项,语序不当,应把“希望该过程中”放到“不仅”之前;“技术活动”与“艺术活动”交换位置。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验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测试总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 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 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 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 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5、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②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__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__之以孝悌之义。 A、遗振述 B、贻振申 C、贻震述 D、遗震申 二、填空题(全对得8分,每空错填或不填扣一分)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10、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13、14、15、16、17每小题3分,18题4分,共计19分)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1)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日:“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桀骜(ào)揪斗(qiū)租赁(1ìn)长歌当哭 (dāng) B.喋血(dié)山阿(ē)殒身(yǔn)博闻强记 (qiáng) C.莅校(lì)解剖(pāo)屏息(bǐng)不可估量(1iáng) D.弥漫(ní)谦逊(xùn) 浸渍(zì)迥乎不同(jiǒng)答案:B 解析:A.“揪”应读jiū,“当”应读dàng;C.“剖”应读pōu;D.“弥”应读m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残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B.部分省份的小学语文教材篡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对此,我们深表遗撼。 C.有学问,有文彩,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写文章,演讲,淡事情,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做到有针对性,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小要把什么都和盘托出。 答案:D 解析:A.残一惨;B.篡一窜,撼一憾;C.彩一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外设计师和设计作品纷至沓来,但设计理念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其败笔让老百姓微词颇多。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人们莫衷一是。 C.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D.最新好莱坞大片创造了岁未票房新高。在影片中演员的搞笑表演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答案:C 解析:A项,适用对象不当,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B项,不合语境。莫衷一是: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C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D项,褒贬不当。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贬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制定并启动了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