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成才之路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3单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原 稿为英文),文章通过对中国诗和外国诗的比较,分析了 中国诗含蓄、“富于暗示”的特点,同时谈了中西诗不 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对那些谈中西本位 文化的人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方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要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调
扩声系统调音三方法指导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要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比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一些诗文的鉴赏分析尝读咬文嚼字要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充分理解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培养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新课标导 学
语文
必修⑤ ·人教 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 元
《咬文嚼字》 《说“木叶”》
《谈中国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咬文嚼字》
《说“木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谈中国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单元目标 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咬文,嚼字,品人。
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忧国伤时无尽愁,木叶嗅出古诗 味。诗书,诗画,诗人。评文论艺,探幽析微。走进随 笔,走进文艺,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学习作者的治学 态度。 1.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 的创作意图。 2.揣摩有意蕴的语句,学习语言的简明、得体、生动。 3.把握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4.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加深文艺鉴赏的认识,提升审美品
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 做比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一些诗文的鉴赏分析尝 试。 读《咬文嚼字》,要了解咬文嚼字的方法,充分理解作者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培养独立思考 、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读《说“木叶”》,理解中国 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认识诗歌语言具有潜在的 暗示性的特质,背诵积累文中所引的优秀诗文,结合文 章的分析,在品味诗句中获得审美体验。读《谈中国诗 》,要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品析文章比喻手法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讲义:第三单元 附录一 三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Word版含答案

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范文1[品读范文]在放弃中追求海燕,放弃了怯懦,才得以在另一种追求里,把一种毫不畏惧的勇敢放任在暴风雨袭来的海上。
荆棘鸟,放弃了舞动在花香里的快乐,才能够在不懈的追求里,在尖刺穿破心脏的刹那用尽生命的力量唱出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
火凤凰,放弃了森林里伙伴深切的召唤,才终于在烈火中燃烧,释放出追求的火焰。
让一腔热血在追求里沸腾,让一生的希望在追求里闪亮!(1)追求是人生路上最美的诗歌,果断地放弃便是那诗行里的平平仄仄(2),放弃只为让这最美的诗歌在宽阔的天地间更嘹亮地唱响!你是否感受到汨罗江边三闾大夫那幽深的目光?只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呐喊,只为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心痛与心伤,只为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那份“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理想,他毅然放弃了“江风静,日高未起”的闲逸安适。
他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昂首高吟“怨灵修之浩荡兮”的诗行,在人民敬仰的目光里,高高地矗立!是放弃成就了他的另一种追求。
(3)你又是否看到林肯在屡屡的失败后,依旧面带微笑:“这不过是滑了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追求的内涵在他屡仆屡起的身影里得到了见证,放弃的身影却在那夸父般的追求里悄然飘逝。
追求,像老渔夫桑地亚哥一般的执着,在骨子里浸透了甜甜的蜂蜜。
即使精卫填海的坚持得不到报偿,即使蜗牛爬出的精神得不到嘉奖,世间也会留下曾经耕耘的痕迹,白云也能见证曾经因追求而奔波的疲惫的身躯。
(4)追求里也可以有放弃的果断,放弃里也能有追求的永恒。
(5)追求是巍峨的高山,放弃便是一架云梯。
追求是浩瀚的海洋,放弃即是一叶风帆。
追求是缥缈的梦幻,放弃就是揭开梦幻的真实劝言。
追求是无底悬崖,放弃就是那悬崖上的一片蓝天。
(6)勇敢追求,果断放弃,在生命的大道上一马平川。
(7),[精彩点评](1)三段话以“……放弃了……才……”的句式并举,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同时,以三只鸟在放弃中追求的两面性切入话题,保证了文章的全面性。
成才之路人教版语文必修5同步课件:3-10《谈中国诗》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 通读全文,找出关于“立功”与“立言”的关键语句,然后 整合答案。第二段“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 作却永垂不朽”,第三段“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 功”“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 所理解”,第四段“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所立之言的 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 的”。根据这些句子不难作答。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我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 的含义。然后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作出客观周全的 判断。就本文而言,叔本华认为立言优于立功,他没有单独 谈“立德”,但是原文说“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 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说明他也强调品德。比 较我国古代的说法和叔本华的说法的异同,就可得出答案。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 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 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 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 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 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 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 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成才之路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 选择题 30 分,每题 3 分 )一、 (12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所有正确的一组是()A.字斟句酌 (ju é)令人向往 (wǎnɡ)落入下乘 (ch énɡ)一挥而就 (c ù)B.数见不鲜 (shu ò)锱铢必较 (ji ǎo)举不胜举 (sh ēnɡ)一言难尽 (j ìn)C.一字之差 (ch ā)轻鸢剪掠 (yu ān)清沁肺腑 (q ìn)窸窣飘零 (x īsū)D.遥思远怅 (ch ànɡ)眉眼颦蹙 (p ín)垂涎三尺 (y án)得鱼忘筌 (qu án)【答案】C(A 项“嚼”读“ ji áo”;B 项“较”读“ ji ào”,“胜”读“shèng”;D项“涎”读“ xi á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烂醉B.含糊烂调疏朗自鸣喜悦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叫嚣痛心疾首【答案】 D(A 项“注消”应为“注销”, B 项“烂调”应为“滥调”, C 项“干躁”1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使用适合的一句是() A.在,成“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新的追求,但是他所出的,内容浅显,文法不通,在人不忍卒。
B.没有体支撑的冰在此次金融暴中失沉重,国家面破乃罕,就明成立在空中楼中的虚是多么柔弱。
C.一声切的候,一次真的握手,莫不令人感;其人有温情,不过它如空气一般融入了我的生活,然天成而不易察了。
D.海珠区的浩在 8 就能毫,一幅“春喜悦蹄疾”的十米卷一挥而就。
【答案】B(A “不忍卒”指不忍心完,多形容文章凄惨人。
B “空中楼”指空中楼阁,多用来比空幻的事物或离开的理、划等。
C “ 然天成”形容文构自然,用毫无斧印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满自然。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第3单元素养升级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1)

【成才之路】2021-2021高中语文第3单元素养升级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画装裱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进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
从现今保留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书画装裱就已经显现了,而且关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和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在两晋时期,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不完善。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进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
唐朝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取得了专门大的进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
五代的历史超级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这一时期,由于画绢方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
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进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朝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进展。
宋朝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庭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
现在,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时期,装裱样式有了新的进展,产生了闻名的“宣和装”手卷。
随着丝织技术的进展,各类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硕的物质基础,被普遍用作装裱材料。
只是,闻名书画家米芾以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进程中二者彼此摩擦容易致使书画磨损。
因此,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留产生了重要阻碍。
明代是我国绘画进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进展的黄金时期。
明代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裱糊的机构。
现在,江南地域显现了一批知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专门大的进展。
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源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显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
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加倍完备,挂轴已经大体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
高中语文必修五单元配套练习+配套课件ppt 人教课标版5

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林 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 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6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
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6.了解背景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 辉煌,发展到现在。当代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 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知名的诗人如:海子卧轨自 杀,食指进了精神病院,顾城杀妻后自杀……针对这种现状,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说2009年 上半年产业资本的能量还未被深刻理解的话, 那么现在,机构对于它的决定性影响已经是 洞若观火了。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 手掌给人看。如:尤纳斯率领希腊队在今年欧 锦赛上勇夺铜牌,作为中国男篮前任主帅,他 对昔日弟子了如指掌。
学 习 目 标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
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
般规律的能力。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 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徒拿俸钱,深感
愧疚。从诗的结构上看,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也是 主要的原因。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成才之路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检测:第三单元第课第课时训练Wor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271( C )A.干燥传颂诗文钢锭天高地阔B.精采语言洗练桅杆随心所欲C.钟爱精巧无比启发精神饱满D.典形无人问津联想月白风清【解析】A.颂—诵;B.采—彩;D.形—型。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272( C )A.亭皋.(水边的高地)万应锭.(锭药)B.寒砧.(捣衣石)枭.雄(勇猛,强悍)C.寒伧..(害怕)歧.路(不一致的)D.戏谑.(开玩笑)暴殄.天物(灭绝)【解析】“寒伧”是“丑陋,丢脸,讥笑”的意思;“歧路”中“歧”是“岔”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 69590073( B )①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老人正在打牌,爽朗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②我们曾经过分迷信“人多力量大”,认为三人成虎....。
殊不知,当人多得超过实际需要时,有可能会碍事误事。
③“希望‘公益金百万行’越办越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谢文贤说,做善事不是为了宣传,只是他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洋洋大观....。
⑤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充满信心地指定梅德韦杰夫为下届总统的候选人,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容易驾驭的人”,但时间一长,两人肯定会分道扬镳....。
⑥原以为莫言这次去斯德哥尔摩能脱稿“裸讲”,一展中国文学老青年的风采,结果莫言老师却四平八稳地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A.①②④B.③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⑤【解析】①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此处不合语境。
②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此处属望文生义。
③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谦辞。
④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⑤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成才之路 人教》高中语文课件 先秦诸子选读 第3单元《荀子》选读

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 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祅 ”,也就是由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 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 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 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单元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等,准确翻译选文。 2.学习和借鉴荀子散文中运用铺排和比喻进行论述的手法。 3.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理解其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 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 ,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 要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 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 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 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 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 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 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ɡ)落入下乘(chénɡ)一蹴而就(cù)B.数见不鲜(shuò)锱铢必较(jiǎo)举不胜举(shēnɡ) 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窸窣飘零(xīsū)D.遥思远怅(chànɡ)眉眼颦蹙(pín)垂涎三尺(yán)得鱼忘筌(quán)【答案】C(A项“嚼”读“jiáo”;B项“较”读“jiào”,“胜”读“shèng”;D项“涎”读“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自鸣得意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叫嚣深恶痛绝【答案】D(A项“注消”应为“注销”,B项“烂调”应为“滥调”,C项“干躁”应为“干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
B.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冰岛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国家面临破产实乃罕见,这就说明建立在空中楼阁中的虚拟经济是多么脆弱。
C.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握手,莫不令人感动;其实人间处处有温情,只是它如空气一般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易察觉罢了。
D.海珠区的钟浩在8岁时就能现场挥毫,一幅“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十米长卷一蹴而就。
【答案】B(A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B项“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C项“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D项“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此处指书法,不能用“一蹴而就”,应改为“一挥而就”。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家高中虽然规模不大,建校时间不长,但却连续三年被授予“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和“德育工作先进教学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B.我们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积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C.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D.为了露出琉璃瓦深蓝色的瓦体,去年盖的办公楼没有在屋檐外设墙体遮挡,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
【答案】B(A.主语宾语搭配不当,“高中”与“‘先进党支部’和‘德育工作先进教学班’”,不搭配。
C.介宾短语“在……中”滥用,造成主语残缺。
D.结构混乱,去掉“是”或“成为”。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动人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诗还是画,它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必须“别具一样心肠”。
据史料记述,画家李龙眠画李广射“胡”的画面,有一种打破时间条件限制的特点——箭还在弦上,“胡”兵已从马上跌落下来。
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作为抵抗破坏国家统一的奴隶主势力的英雄李广的歌颂,这一画面正如李广的箭可以射入石头的传说,有其合理的根据。
不论如何,这种画面较之误解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为照葫芦画瓢就是“现实主义”,把任何虚构都当作形式主义的照相般的画面,是更现实主义的画面。
任何作品都会引起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争执。
欧阳修认为:“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针对臣子带着章疏草稿见皇帝的诗句有语病,他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但他认为“唐人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说者亦云:句亦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捶钟时何?”这种论断值得商量。
唐人张继所描写的“对愁眠”的旅人,在感受上把天晓与三更这两个时间的距离混淆起来,当然是“理有不通”的。
可是“对愁眠”的旅人可能混淆了时间观念,这“不通”正是旅人特殊心境的合理描写。
运用这种想象化的表现形式,应当说是可以允许的吧?这种对作品求全责备的批评,恐怕也是古人那种不肯“高抬贵手”的风气的继承,这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是不利的。
5.作者认为,“从事物狭小范围的再现来说,李龙眠这一画面很不合理”,其中“事物狭小范围”指的是( )A.李广射“胡”的具体事件的直接描述。
B.是指对历史典故的推导和考证。
C.胡人入侵中原的历史事件。
D.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答案】A(事物狭小范围,指的是李广射“胡”这件事。
)6.本文作者认为李龙眠画李广射“胡”的画面,“有其合理的根据”,这“根据”是什么?最正确的一项是( )A.画面是一种艺术的手法,从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原理看,入侵者未战先倒,更能表现正义的强大力量。
B.李广作为抵抗破坏国家统一的奴隶主势力的英雄,他代表了一种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英勇神武的气概。
C.文艺创作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李广是传说中的神射手,入侵之敌见其拉箭而落马,虽是夸张,但能更真实地表现李广箭术的高超。
D.在文学艺术的范畴谈生活的真实,往往是超现实的真实,李广射敌的画面,是以夸张来表现真实的一种创作手法。
【答案】B(A项“从正义……强大力量”说法牵强;C项并非表现箭术高明;D 项“往往是超现实的真实”错。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人的艺术形象,不论是诗还是画,都是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可以说,没有客观的生活,便没有艺术。
B.李广射箭入石的传说,虽然有其合理的根据,但其实是不可能的艺术夸张,射箭入石是不符合物理学原理的。
C.任何作品都会引起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的争执,文学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产物,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的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一致。
D.对作品求全责备的批评,也是古人那种不肯“高抬贵手”的风气的继承,这不利于文艺的繁荣兴旺。
【答案】A(B项“不可能”说法绝对;C项“达成共识的基础是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一致”在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原文中有“恐怕”作限制。
)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狄仁杰忠言直谏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
”太后意未决。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
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
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
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
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奏请赦之。
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方,赦之。
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
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朕家事,卿勿预知预:预先,事先B.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制:规模C.遂罢其役罢:取消,停止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名:称呼名字【答案】A(预:参与,干预。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体现狄仁杰忠言直谏的一组是( )①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②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③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④不损百姓,将何以求⑤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⑥仁杰好面引廷争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⑤⑥【答案】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立子”,还是“立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从母子亲情、君王与国家的关系,君臣关系、释梦等多方面劝说太后“立子”,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太后让他荐举人才,他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结果太后很满意。
C.狄仁杰要上奏请求赦免契丹的降将李楷固,狄仁杰的亲属好友都劝阻他,狄仁杰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听了他这句话,赦免了李楷固。
D.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答案】C(狄仁杰说:“苟利于国,岂为身谋!”这是对亲友的回答,后他坚持向太后上奏,才有“太后用其言”,即太后采纳他的意见。
)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岂欲劳人,以存虚饰!(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