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长相思》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长相思》的基本内容。

2.掌握词语“长相思”的含义。

3.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能力目标1.能够朗读《长相思》。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3.能够通过诗歌感悟到忠诚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亲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忠诚、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带来相关学习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相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导入(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长相思》,理解诗歌内容。

2.解释词语“长相思”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

3. 诗歌欣赏(15分钟)1.分段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4. 情感沟通(10分钟)1.让学生围绕“长相思”展开思考,表达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分享家乡、亲人的重要性。

5. 学习活动(20分钟)1.小组合作,选择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和解析。

2.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创作类似诗歌表达。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会,强调坚韧、忠诚的重要性。

四、作业1.背诵课文《长相思》。

2.自由撰写一篇情感类作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学生可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长相思》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诗歌的欣赏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忠诚、思念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情感丰富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悟生活、感受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染、晕、紫、昏、鸦”,学习多音字“晕”和“着”。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重点: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师:播放有关四季的,问学生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生:举手自由发挥。

师: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六课,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一样!(板书课题:四季之美)生:齐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不懂的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贴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生答)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举手朗读,之后再指出一名学生朗读。

师:这两位同学读的好不好?那谁能说一说,春天最美是什么?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生:第一句话。

(黑板板书:黎明)师:很好,那请拿起你的笔,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师:在读的过程中,谁发现了一个多音字生:“晕”是多音字,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红晕,还有一个音是一声,晕倒。

师:你真聪明!(课件出示多音字)师:那我们把这个多音字带入这个自然段中,再来读一读。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去读的?(范读第一自然段)师:老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生:请一个组的学生读,读完,相互学习生字“染、晕、紫”。

师:你们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喜欢夏天的原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旋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诗歌内容的解读,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理解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长相思》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简介、意境解析等。

2.音频:准备《长相思》的朗诵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的黑板:提前准备好黑板,以便于课堂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相思》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长相思”、“故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朗诵音频,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诗人,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2. 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 根据补充资料,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看图猜诗词师: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诗词大会,看过的请举手。

其间有一个环节特别精彩——看图猜诗词,想不想玩一玩,让我们一起来猜图。

师:出示《望庐山瀑布》的图片,生背古诗。

师:生活中经常把掌声送给别人的也能得到别人的掌声。

师:出示《绝句》的相关图片,生背古诗。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而且背得有滋有味。

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睁大眼睛,这是什么?出示《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片,这是四年级学的一首词,大家一起背。

一、初读感知,正音识词1、揭示新课,自读诗词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生自读诗词)2、指生读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来的这四个读音,很准,再请一名同学来读,我们认真听。

3、朗读正音,感知词韵。

师:“更"是一个多音字,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你熟悉的哪些成语或者古诗当中含“更”这个字?表示的也是跟时间有关的吗?生:半夜三更。

师:那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什么呢?生: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

师:“更”是后鼻音。

在这首词当中,后鼻音的字还有哪些?生:程、灯、成、声。

师:词中的这些字押了同样的韵,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齐读)二、走进作者,掌控背景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纳兰性德。

师:对他有了解吗?生:从小出身有钱人家。

师:他的父亲是大学士纳兰明珠,老师也搜集整理了关于他的资料,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1.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板书:心系故园)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

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

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纳兰性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理解亲情的可贵,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含义,引导他们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品味古诗、欣赏古典文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可贵,培养对家人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品味古诗、欣赏古典文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品味诗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展示课件,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展示课件,呈现诗文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长相思”、“故园无此声”等,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长相思3、解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三、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通。

同桌合作互相练习诵读,注意读出节奏。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六、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3)千帐之外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2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初读
(1)读准读通
请大家打开课本,仔仔细细地读,读准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通顺,念得字正腔圆。

多音字“更”,“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念guō
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2)读出节奏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再指读。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读出味道
师:真好!读词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

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 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再指读
3.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4.读懂《长相思》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2)师:好了,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板书:身) 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从哪里知道?预设:
山海关外;前往山海关外的路上;山海关那边;
师引:“山一程”身在哪?(可能在崇山峻岭上)。

“水一程”呢?(可能在船上)。

师引:是的,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可能在营帐里面)
(3)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4)师:你们已经读懂了一半。

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 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故乡)用词当中的一个词说(板书:心系故园)
(5)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他身在征途,
但心很思念故乡;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6)朗读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先各自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放背景音乐是《怆》,范读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1)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1)师: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