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

如今因为姿色而受到你的爱恋,托身给仁贤君子,只怕 我一旦年老色衰,君的恩情随即转移衰退。使我像女萝一样 没有大树可以你靠,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抛弃。在欢乐到极 点的时候,不觉悲从中来。」李益听了她的话,不胜感叹。 於是伸过手臂去让她枕著,慢慢地对霍小玉说;「生平的愿 望,今天得以实现,即使粉身碎骨,我发誓绝不丢开你。夫 人为什麼 说出这些话!请拿出白绢来,我写上盟约。」霍小 玉也就止住眼泪,让婢女樱桃挑起帐子拿著蜡烛,递给李益 笔砚。霍小玉在吹禅之余,很喜欢诗书,筐子里箱子里的笔 砚,都是霍王家的旧物。便拿出锦锈的口袋,取出越地女子 织有黑丝直格的三尺白色细绢交给李益。 李益一向富有才思, 拿过笔来就写成文句,引用山河作比喻,指看日月表示诚心, 句句恳切,听了这些话很感动人。书写完毕,便让她收藏在 珍宝箱襄。从此之后相亲相爱,好像翡翠鸟在云中一样。这 样过了两年,日夜相随。
直达胜业坊。到了约会的地方,果然看见一个婢女站著等候,
迎上来问道:「莫非是李十郎吗?」李益随即下马,让她牵进 屋后,急急锁上门。
看见鲍十一娘果然从里面出来,远远笑著说:「何等儿郎,
冒冒失失到这里来。」李益开玩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引进中
门。庭院间有四株樱桃树,西北角挂著一个鹦鹉笼,看见李益 进来,便说道:「有人进来,快快放下帘子!」李益本来生性 雅静,心里还在疑惧,忽然听见鸟说话,惊讶得不敢向前走了。 正在踌躇,鲍十一娘已领著净持走下台阶来迎候他了。 进屋后
王宝钏型、崔莺莺型、芸娘型、霍小玉型。
小玉以命相酬,但绝不自认倒霉。亦 没有像三流小说那样,见到情郎来了,回
光返照之际,体恤他的难处,约定来生再
聚,凄美地死去——比如张国荣最后一部 电影《异度空间》,正是女鬼念及旧情,
放弃了索命。
霍小玉传读后感

霍小玉传读后感霍小玉传是一部古老的故事,它讲述了霍小玉与李十郎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它通过霍小玉和李十郎的悲欢离合,表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气。
在霍小玉传中,霍小玉是一个聪明、独立、有思想的女性。
她不满足于传统的家庭生活,追求自由和独立,希望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的性格和思想,体现了古代女性的觉醒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同时,霍小玉传也表现了古代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在霍小玉与李十郎的爱情中,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的差异,他们遭受到了很多阻力和压力。
这些阻力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霍小玉传的艺术价值也非常高。
它采用了传统的叙事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它也融入了现代意识,对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霍小玉传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故事。
它通过霍小玉与李十郎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自由和权利,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霍小玉传》是唐代作家蒋防创作的一部传奇小说,讲述了霍小玉与李益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唐传奇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现代读者的角度出发,对《霍小玉传》进行解读和分析。
一、情节分析《霍小玉传》讲述了一位名叫霍小玉的女子与文人李益的爱情故事。
小玉为情感所困,经历了悲欢离合,最终在失望中死去。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深入挖掘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现代读者的眼中,这个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通过对小玉和李益的性格、行为动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多样性和现实性。
二、角色解读1、霍小玉:故事中的女主角,美丽、聪明、痴情,却命运多舛。
她对李益的爱情坚定不移,但最终因为李益的背叛而悲伤离世。
在现代读者的眼中,小玉的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她代表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她的痴情和坚定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思考人性的本质。
霍小玉

《霍小玉传》霍小玉霍小玉霍小玉是一位有着闭月羞花之容貌的女子,文中这样写到:“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
”她温柔、善良、痴情、单纯、敢爱敢恨、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一直希望能寻觅到一个品格情调都能相称的好郎君。
她在遇见士子李益后,就深深地爱上了他,生死相随,至死不渝。
一开始她也知道俩人的社会地位悬殊,由此对于爱情的要求也很渺小,只希望能和李郎相守8年的时光,而后由他另选门户相当的妙龄女子,自己则剪发披缁,遁入空门。
然而这么一个可怜的要求却未能如愿,赴官上任后的李郎背弃了小玉。
她变卖首饰,遍托亲友到处寻找李郎,在最终得知心上人移情别恋后,她丝毫不哀求,而是把对李郎深深的爱恋化为强烈的憎恨,在临死前她痛斥李郎的负心并立下了复仇的遗愿……她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而下了很大的赌注,希望与李郎共度8年的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可惜最终她输得好惨,陪进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其实她一开始就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深深禁锢着要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的思想,然而对爱情的忠贞执著让她无怨无悔地等待,期盼着李郎能信守诺言,遵守约定。
由此可见导致霍小玉悲剧的导火线,一方面是由于李郎的负心,再者她所从事的妓女职业也注定了她此生的悲惨命运。
霍小玉是一位自卑、有自知之明、认分的社会下层艺妓,同时又是一位对爱情充满渴求、执着、极端的女子,具有强烈的反抗报复意识。
,霍小玉是已故霍王之女,因是庶出,被遣出家门,生得姿颜秀丽,才艺双绝,因爱才,愿委身于在当时颇有才气的李十郎李益。
但从她夜会李益的大胆行为、自说“妾本娼家”看,她应该是一位假托名门的艺妓。
霍小玉本来是想嫁一个才子良人,但在李益委婉迂回后便不再提,她深知自己的身份,“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不敢强求于李益,只在欢爱之后流泪自怜,极度缺乏安全感,在李益写下承诺书后才安心。
两年后,李益将就职离去时,她说“君之此去,必就佳姻”,从这个“必”字就可以看出她并不相信李益对她的爱情,或者说她清醒地知道她的爱情之于李益永远比不上李益的前途。
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文章简析
• 小说共分六段:
• 第一段是媒婆介绍,道出小玉的身世、才貌和人品,造成读者强烈的 悬念;
• 第二段是见面和结合,于欢爱之中,显露出悲剧的先兆; • 第三段是离别之际,小玉提出自己的夙愿,突出小玉的善良,预示悲
剧即将到来; • 第四段写她从等待、寻访到绝望,以李益的冷酷,和小玉的痴情,形
饰的描写 • 五、严谨完整、波澜起伏的艺术结构
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 如写小玉和李益的诀别:“玉沉绵日久,转侧须人。忽闻生来,欻然自起, 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 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感物伤人,坐皆欷歔。”入席之后,“玉乃侧 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怒斥李生。
文章小结
• 第一、进步深刻的主题,批判了礼教的爱情。 • 第二、暴露社会黑暗现象的作品 ,封建社会
都主张门当户对。 • 建议:结婚有风险,选夫需谨慎!!!
谢谢 观赏~
• 从艺术上来看,这些形象,都只是女主角的陪衬人物;他们的出现, 是为了突出小玉的善良多情,谴责李益的寡情负义。
采用烘托、对比手法
• 以小玉的纯情、痴情与李益的凉薄、忍苛形 成强烈的对比,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氛围;其 中霍小玉的痴情与李益的负心,其对比尤为 强烈,也烘托出李益负心郎的形象。这种对 比、烘托,对于塑造两个人物形象,起到了 很好的艺术效果。
擅长铺垫和陪衬
• 在《霍小玉传》中,女主角的出场,是颇具匠心的:先是鲍十一娘的 介绍,誉为谪在下界的“仙人”,称颂其“姿质浓艳,一生未见;高 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样,不仅李益“唯惧 不谐”,连读者也急于一睹芳容。接着写李益求见:始则青衣候门, 继以鲍氏引入,鹦鹉报客,然后是霍母下阶相迎,最后才是小玉款款 而出。
凄婉欲绝的《霍小玉传》

凄婉欲绝的《霍小玉传》作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霍小玉传》将唐传奇中描写爱情悲剧题材作品的艺术水平推到了极致。
小说选择了懦弱才子与多情妓女这种具有代表性的悲剧爱情模式,旨在揭露唐代上层社会男女爱情关系的真实状态。
这篇小说也是中国小说中表现男子薄情背约致使女子惨死的最早作品。
霍小玉是作者施以浓墨重彩的人物,她和才子李益相恋,后被抛弃,而成为悲剧人物。
李益并非与她逢场作戏,相反,倒是真心喜爱她的。
但在当时的上层社会,男子娶妻是非常讲究门第的,寒门士子只有娶了名门望族之女才能立身仕途,飞黄腾达。
霍小玉原本是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是众多才子追慕的对象,但父亲刚死,她就被兄弟逐出家门,沦落为娼妓,悲惨的身世使她的感情经历也注定因此而不平坦。
李益贵为陇西李氏,而霍小玉是卑贱的妓女,这就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霍小玉真正的悲剧人生,是在她爱上李益那一刻开始的。
更具悲情的是,她深知由于门第不当,自己与李益最终结合是无望的,所以她对自己与李益的感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因此她为自己的幸福只定下了八年之期,期望“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但上天连这一点愿望也不让她实现,爱情开始时的山盟海誓最终都没能敌过爱人怯懦绝情的灵魂。
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弃义,选聘门第较高的卢氏女子为妻,他对霍小玉避之唯恐不及,这个薄情男子亲手断送了多情的霍小玉最后一丝希望。
悲剧的力量在霍小玉对李益的血泪控诉中达到顶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是痛彻心扉的血泪控诉,也是凄怨哀婉的复仇意绪,更是一位备受欺凌的弱女子对于爱人绝情和社会不公的最后反抗。
霍小玉传的主要内容

霍小玉传一、引言霍小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他的心上人。
霍小玉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极其鲜活,她美丽聪慧、善解人意,同时也有着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霍小玉传的主要内容。
二、背景故事霍小玉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她父亲是清朝官员霍政权。
由于家庭背景和出身,霍小玉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她聪明伶俐,天资聪颖,在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三、与贾宝玉相识在一个春天的午后,贾宝玉偶然遇见了霍小玉。
两人一见钟情,并且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共同欣赏诗词、音乐,并且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和情感。
四、与贾母相识贾母是贾宝玉的外祖母,也是霍小玉的姨妈。
霍小玉与贾母关系亲密,她被贾母视为亲生孙女一样看待。
贾母非常喜欢霍小玉,经常在府中举办宴会和聚会,邀请她参加。
五、与其他人物的关系1.贾宝玉:霍小玉与贾宝玉是青梅竹马,两人相互倾心,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成婚。
2.薛宝钗:薛宝钗是另一个重要女性角色,她与霍小玉形成鲜明的对比。
薛宝钗温柔善良、深得众人喜爱,而霍小玉则更加独立自主、不拘小节。
3.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位女主角,她与霍小玉有着复杂的关系。
两人既是好友又是情敌,在感情和家族地位上存在竞争。
六、命运转折点尽管霍小玉聪明美丽,但她的命运却并不如意。
由于家族纷争和政治斗争,霍小玉被迫离开贾府,与贾宝玉分离。
这一离别成为了她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她命运的开始。
七、后续发展离开贾府后,霍小玉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
她以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克服了各种困难,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声望。
她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影响力的女性。
八、结局尽管霍小玉在外面闯荡多年,但她始终无法忘记贾宝玉。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两人再次相遇,并决定共度余生。
他们用真爱战胜了一切困难和阻碍。
九、总结霍小玉传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而精彩的故事线。
通过讲述霍小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家族纷争以及个人命运转折等情节,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奋斗。
霍小玉传

霍小玉与李益这桩爱情悲剧,正是风尘女子的血泪控诉。李益的负心寡情薄义固然使人生厌,造成悲剧根源的封建门阀制度更是令人痛恨。 批判李益的负心,在于他前后不一的感情态度,在于他以逃避来回应小玉的痴心,这段爱情,李益原可以选择更委婉的方式结束,小玉并不是个被爱情冲昏头,看不清现实的女人,若非如此,她就不会向李益提出共度八年的愿望;说李益无情,因为他对小玉这样卑微的希冀并非没有能力实现,由他之后迎娶歌妓营十一娘便可知,没道理可以娶回营十一娘,却不能陪伴小玉八年! 这段爱情,还透露出一个可悲的人性弱点:得之容易,舍之不难!李益对小玉,在爱情的天枰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对美色的贪欲,促使他在当下可以与小玉海誓山盟,勾勒一个地老天荒、至死不渝的爱情远景;然物过境迁,誓言恰如南柯一梦。或许不能否定李益在说出那些甜言蜜语的时候,仍是有着几分真诚,只是霍小玉于他、一个贱民妓女的爱情,实在太容易得到,欢场之爱逢迎作戏尚可,两人之间再如何难分难舍,摆上现实的秤量,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一个歌女,不值得拥有大好前程的自己驻足,即使小玉渴望的,仅是八年相伴。会对小玉采取那样伤人的逃避态度,也该是李益对这段爱情游戏,已然生厌,尝鲜过的美色,总是会腻,小玉于他,终是定位在玩物而已。再加上李益的个性,贪求色欲以外,软弱又无主见,一旦到了必须面对社会现实,自然屈服于门阀制度与社会眼光;且观李益被迫带到小玉面前,小玉的一番血泪泣诉,读者看来为其动容,心伤垂泪哀叹,可李益的反应犹是十分麻木不仁,在此写李益的冷酷无情又更推上一层。 唐代社会,多有假托高门出身,用以哄抬身价的妓女,霍小玉就是其一。她生得美丽脱俗、资质艳绝,且有通解诗书之才,因此小玉虽明知自己的地位低下,依旧爱慕才子;但这并不代表她遗忘了门阀制度这项现实,她一个卑下的歌女,是不可能与才子长相厮守,所以她才萌生那看似较有可能达到的想愿;不料事实的打击,真不是她能想像得到,李郎离去前的声声保证,怎一别就成水中泡沫? 思念煎熬着这样一个对爱情倔强、执着,拥有热情与勇气的女子,小玉的早逝是必然,亦是李益无心的催化。社会给小玉寄予无限的同情,斥责李益的负心,其中黄杉客豪士的出现,为本文增添一抹浪漫色彩;黄杉客可谓社会舆论的化身,人民的希望。 本文最大败笔在于小玉的死后复仇。小玉的复仇,就算成功惩罚了李益本人,却也苦了数名无辜的女子,到头来,小玉报复的究竟是妒痴成性的李益?还是同为女子的李益之妻?后者真是何其无辜又可怜啊!她这样的报复,最终伤害的是受夫权压迫的不同阶层出身的妇女,而非李益。 霍小玉形象刻画的相当成功,她对李益的表白,每回读每回为之心悸;李益最后落得一个妒痴之名,终不得安息,这一切后果可说是他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黄杉客这角色,现身的真是又巧又新奇,实在教人读之拍案叫好。 《霍小玉传》是文人妓女生活的一面镜子。唐代的礼教较宋元为轻,官员、书生狎妓为常事。唐时妓女众多,尤以艺妓最富特色,不能以淫秽相看。但当时门阀制度严格,艺妓毕竟是社会最下层的被污辱的妇女,在与书生交往中,纵有真情,也多为悲剧告终。霍小玉正是封建门阀制度的牺牲品。 霍小玉本是霍王小女,因庶出而流落教坊。她美丽、纯洁、机敏、聪慧,敢爱敢恨,极具见识,更有强烈的反抗性格。初见李益时,“低鬟微笑、细语、初不肯”,“言叙温和,辞气宛媚。解罗衣之际,态有余妍,低帏昵枕,极尽欢爱”,可见其温婉娴淑、娇美可人无与伦比。小玉在欢娱中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流涕视生曰‘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流露出她内心的凄苦。在李益辞别之时,小玉已有不祥的预感;李益一去无消息,她忧思成疾,委顿床枕;黄衫客愤而挟李益来,小玉“掷杯于地,长恸号数声而绝”。足见她用情之深、用情之专。小玉虽为厉鬼,却给李益以惩罚,更见她勇敢坚强、爱憎分明的一面。 李益出生高贵,富有才华,但庸俗自私,虚浮不实。他“自矜风流,思得佳偶,博求名妓”;遇说小玉,“闻之惊跃,神飞体轻”、“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跃交并,通夕不寐”;初见小玉,只觉“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以为巫山、洛浦不过也”,闻小玉身世之悲愿“粉身碎骨,誓不相舍”;相别之时“且愧且感”;然而,在议娶卢氏时却“逡巡不敢辞让”,对小玉“欲断其望,遥托亲故,不遣漏言”。他感情碎弱,屈从母命,对封建制度不敢有半点反抗,采取拖延蒙混的态度,背盟负义,绝情寡义,辜负了小玉一片痴情。李益之薄行惹众人之怒,被豪士奴仆抱持而入,受小玉痛斥,遭小玉冤魂报复,皆是咎由自取。诚然,李益背信弃义有其社会原因,揭露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和黑暗,正是《霍小玉传》得以千古流传的原因所在。 《霍小玉传》故事情节完整,描写细腻,多处采用烘托、对比、映衬的写法,尤其是心理刻画十分成功,有强烈的生动情趣。霍小玉、李益的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艺妓和望族子弟的典型代表。就连鲍十一娘、黄衫客的侠义和媒婆形象也都十分逼真,寥寥数语,便跃然纸上,充分展现了唐传奇的艺术魅力。至于化鬼一说所反映的唯心思想,我们就不能苛刻古人了 霍小玉的死讯传出后,长安街头有人传出这样的诗句: 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 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霍小玉传

参考论文
·关四平 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 ·庞钦月 论蒋防《霍小玉传》中的人物形象—以霍小玉、李益、黄衫客、鲍十一娘为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协年第期总第协期 ·闫振华《霍小玉传》之人物意象分析 文史博览
谢谢观看!
性格软弱
生且愧且感,不觉涕流。因谓玉曰:“皎日之誓,死生以 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敢辄有二三。固请不疑,但 端居相待。至八月,必当却到华州,寻使奉迎,相见非远。”
太夫人素严毅,生逡巡不敢辞让,遂就礼谢,便有 近 期。
生性夘疑
县旬日,生方与卢氏寝,忽帐外叱叱作声。生惊视之,则 见一男子,年可二十馀,姿状温美,藏身映幔,连招卢氏。生 惶遽走起,绕幔数匝,倏然不见。生自此心怀疑恶,猜忌万端, 夫妻之间,无聊生矣。或有亲情,曲相劝喻。 卢氏既出,生或侍婢媵妾之属,暂同枕席,便加妒忌。 或有因而杀之者。生尝游广陵,得名姬曰营十一娘者,容态润 媚,生甚悦之。每相对坐,尝谓营曰:“我尝于某处得某姬, 犯某事,我以某法杀之。”日日陈说,欲令惧己,以肃清闺门。
是“负约”还是“负心”?
·卢亦甲族也。 ·太夫人素严毅,生逡巡不敢辞让。 ·生自以辜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期望,遥托亲 故,不遗漏言。 ·生字以愆期负约,又知玉疾候沈绵,惭耻忍割,终不肯往。 晨出暮归,欲以回避。 ·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 ·生至墓所,尽哀而返。 ·后月余,就礼于卢氏。伤情感物,郁郁不乐。 ·顾谓生曰:“愧君相送,尚有馀情。幽冥之中,能不感叹。”
02
李益:软弱夘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出身贵族,风流夘情
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 翕然推伏。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 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 相兼。” 生闻之,不胜感叹。乃引臂替枕,徐谓玉曰:“平生 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发此言。 请以素缣,着之盟约。”…… 生素夘才思,援笔成章,引 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 以寄笔端……”,“作意”即有 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小说创作。
较之六朝志怪,唐传奇 篇幅更长,也更为具体生动, 在内容和题材上转变为描写 人世间之“奇事”,直接、 广泛地面向现实人生。注意 “传奇”二字。
蒋防,生卒年不详。字子 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 人。宪宗元和中(806—820)任
右补阙,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官翰林学士,三年加知制诰,四年 贬汀州刺吏。敬宗宝历初年(825 年)改 任连州刺史。文宗大和二年
(828年)改袁州刺史,大约卒于
大和年内。 有诗文集存世。
胡应麟说:“唐人小说记闺阁 事,绰有情致,此篇(指《霍
拓展与思考
霍小玉死后,长安街头有人传出
这样的诗句:
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
人; 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 春。
小说中的李益“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
切,闻之动人”。授郑县主簿后也发誓:“皎日
之誓,死生以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
敢辄有二三!”
再如元稹《莺莺传》中张生之于莺莺。 唐代长安的平康巷是文人流连之所,其中不知道 又有多少女性的悲歌 。《开元天宝遗事》卷二载: “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 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塑造了霍小玉和李益这两个文学作品中
“痴心女子薄情郎”的典型形象。 霍小玉本是霍王小女,因庶出而流落教坊。 她高贵的出身,较好的文化教养,天赋的优越条 件又使她与一般妓女明显不同。
她美丽、单纯、机敏、聪慧,敢爱敢恨,有
一定见识。
霍小玉的“短愿”
玉谓生曰:“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 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 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 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复能听 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 说所言,必当敬奉。”玉曰:“妾年始十八, 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室之秋,犹有八岁。一 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 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 愿,于此足矣。”生且愧且感,不觉流涕。
整篇故事的社会文化根源:
男权社会的本质,女性始Fra bibliotek处于从属地 位,在爱情婚姻中的不自由,在爱情婚姻 中的依附关系以及封建时代良贱制度带来 的女性命运的悲剧。
本文的主题
一、对文人才子薄情负心的
批判。(原文观点) 二、社会原因:批判门阀婚 姻制度。(今众人观点)
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情节设置独具匠心。 二、人物刻画细腻真实生动到位,尤其是语言与 心理描写。 三、贴近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四、体现中国古典小说诗化语言的传统,文字美, 有感染力。 五、注重细节、环境描写。 六、善于运用对比、渲染、映衬、烘托等艺术手 法 ,刻画人物,展开情节。
霍小玉性格最突出
的特征就是“痴情”。 因情而执着,因情而生
恨。
霍小玉悲剧原因?
霍小玉的悲剧,是由李生的“负心” 造成 的, 我们除了从个人道德方面来谴责他的薄行 和绝情外,也应看到其中深 刻的社会原因。其 一:唐代是一个很重门阀的社会,尤其在统治 阶级的婚姻中,表现得特别强烈。
其二:唐代文人的风流与始乱终弃
小玉传》)尤为唐人最精彩动
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 (《少室山房笔丛》)
情节设置
1、故事的开端(合)--李益追求
霍小玉,相好之后李益盟誓。 2、故事的发展(分)--李益负心 背约,准备迎娶卢氏,小玉悲痛 欲绝。 3、故事的高潮(再合)--黄衫客 义挟李益去与小玉见面,小玉掷 杯发誓后,死于李益面前。 4、故事的结局(再分后冥报)-李益与妻妾不得安宁。
故事梗概与情节结构
描写了唐代诗人李益与妓女霍小玉
的爱情悲剧。李益初与霍小玉相恋, 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卢氏, 与小玉断绝。小玉日夜思念成疾, 得知李益负约后,愤恨欲绝。后忽 有义士黄衫客挟持李益至小玉家中, 恰与小玉之梦相吻合。小玉死后作 厉鬼报复李益,使李益的婚姻一直 处于猜忌的不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