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霍小玉传解析
霍小玉传

2020/6/4
2
二、唐传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 以寄笔端……”,“作意”即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小说创作。 与六朝小说相比,唐传奇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①唐传奇在内容和题材上有所丰富和扩大。
②小说结构上从六朝笔记小说“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 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较长故事。
• [41]数(shuo)巡:斟过几遍酒。
• [42]态有馀妍:犹如说长得够漂亮的。
• [43]巫山、洛浦:以古代两个恋爱神话,比喻男 女欢爱。巫山:宋玉《高唐赋》中叙楚怀王游高 唐曾在梦中与巫山女神欢会。洛浦:曹植《洛神 赋》中写在洛水边见到洛神的故事。
• [44]中宵:半夜。
2020/6/4
13
• [102]遣之:把她“休”掉,就是由男方主 动、片面地离婚。
• [103]蹔:同“暂”字。
• [104]浴斛:澡盆之类。
2020/6/4
22
• [105]周回封署:在周围贴上封条。
• [106]信州葛溪铁:信州,约辖今江西贵 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州治在今上 饶市。上饶葛溪铁精而工细,见《清异 录》。
2020/6/4
24
不幸的是,命运把她抛到了社会的底层。也可 以说她的沉沦是偶然所致,因为“出自贱庶”从封 建宗法制度来看,并不一定要沦落到社会下层。如 《红楼梦》中的探春,虽然庶出,依然不失为主子 的身份。小玉的不幸在于霍王死后,因为家庭内部 的原因,才“不甚收录”,“分与资财,遣居于 外”,沦入娼门,等待她的却是无法忍受的屈辱的 娼妓生活。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必然会在她的性 格深层形成某种巨大的张力。
吏部主持,所以下文说“俟试于天官”
(天官,吏部的别称,中央主管人事的官
霍小玉传

二、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塑造了霍小玉和李益这两个文学作品中
“痴心女子薄情郎”的典型形象。 霍小玉本是霍王小女,因庶出而流落教坊。 她高贵的出身,较好的文化教养,天赋的优越条 件又使她与一般妓女明显不同。
她美丽、单纯、机敏、聪慧,敢爱敢恨,有
一定见识,但死后的报复却又一定的局限性。
霍小玉的“短愿”
三、本文的主题
一、对文人才子薄情负心的
批判。(原文观点) 二、社会原因:批判门阀婚 姻制度。(今众人观点)
四、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情节设置独具匠心。 二、人物刻画细腻真实生动到位,尤其是语言与心 理描写。 三、贴近并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四、体现中国古典小说诗化语言的传统,文字美, 有感染力。 五、注重细节、环境描写。 六、善于运用对比、渲染、映衬、烘托等艺术手 法 ,刻画人物,展开情节。
步安排了一个黄衫豪客的义举来反衬李益的无情无 义。
这篇小说的语言属“文言”系统,文 辞典雅清丽,但文中又能搀杂俗词俗语, 如媒婆鲍十一娘来报喜信时,李益迎问: “鲍卿今日何故忽然而来?”鲍十一娘说: “苏姑子作好梦也未?有一仙人,谪在下 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 十郎相当矣。”李益“闻之惊跃,神飞体 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 亦不惮。’”这显得非常真实生动。而小 说中的人物对话,如霍小玉、李益、鲍十 一娘、黄衫豪士等也都很有个性特点,栩 栩如生。
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有散灰扃户之谈, 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
情节设置
1、故事的开端(合)--李益追求霍小玉,相
好之后李益盟誓。 2、故事的发展(分)--李益负心背约,准备 迎娶卢氏,小玉悲痛欲绝。 3、故事的高潮(再合)--黄衫客义挟李益去 与小玉见面,小玉掷杯发誓后,死于李益面 前。 4、故事的结局(再分后冥报)--李益与妻妾 不得安宁。
读《霍小玉传》

读《霍⼩⽟传》解读现代爱情观《霍⼩⽟传》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讲述了霍王之⼥霍⼩⽟,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终被众兄弟赶出王府,沦为妓⼥。
她与出⾝名门望族的陇西才⼦李益欢会之初,即已从以往的遭遇预感到⾃⼰“⼀旦⾊衰,恩移情替”的命运,因此“极欢之际,不觉悲⾄”,只求与李益共度⼋年幸福⽣活,⽽后任他“妙选⾼门,以谐秦晋”,⾃⼰则⽢愿出家为尼。
然⽽,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连这样⼀点微⼩的希望也难以实现。
曾发誓要与⼩⽟“死⽣以之”的李益⼀回到家就背信弃约,选聘甲族卢⽒为妻。
⼩⽟相思成疾,百般设法以求⼀见,李益总是避不见⾯。
最后⼀黄衫豪⼠“怒⽣之薄⾏”,将李益强拉到⼩⽟处,⼩⽟悲愤交集,怒斥李益,死后变为厉⿁,屡屡破坏李益婚姻。
这是⼀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古往今来,同情霍⼩⽟,斥责李益背信弃义,始乱终弃者有之。
但是今天再读这则故事,便联想起现在社会的爱情,有⼏个爱情观需要商榷。
⼀、⼀见钟情⽂章中讲到:“母⼥相顾⽽笑,遂举酒数巡。
酒阑,及瞑,鲍引⽣就西院憩息。
闲庭邃宇,帘幕甚华。
鲍令侍⼉桂⼦、浣沙与⽣脱靴解带。
须臾,⽟⾄,⾔叙温和,辞⽓宛媚。
解罗⾐之际,态有馀妍,低帏昵枕,极其欢爱。
”此时,霍⼩⽟和李益只是见过⼀⾯便相许终⾝。
这种情况在古代多有发⽣,但在现在多是不明智的。
虽然霍⼩⽟仰慕李益才学,李益却只爱霍⼩⽟的美⾊。
“⼩娘⼦爱才,鄙夫种⾊。
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在读者看来,李益看重的只是霍⼩⽟的外表,⽽不是其他,⽽美貌终究是会伴随岁⽉的流失⽽消逝的。
在双⽅还没⾜够的时间相互接触和了解的情况下,两个⼀见钟情的年轻⼈便同床共枕,这在现代的爱情观看来,和“⼀夜情” 没有多⼤的差别。
在等级观念不平等的旧社会,这种不正规的结亲⽅式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患得患失“中宵之夜,⽟忽流涕。
”此处,霍⼩⽟患了爱情的⼤忌,在两个⼈“极欢之际”还要“不觉悲⾄”。
不过这⾥霍⼩⽟的患得患失是可以理解的。
她本是霍王婢⼥所⽣,霍王死后,以庶出被逐,沦落为娼。
浅析《霍小玉传》的悲剧意蕴

浅析《霍小玉传》的悲剧意蕴《霍小玉传》讲述的是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悲剧。
新中进士的名门公子李益,在京候职期间,觅得才貌双全的霍小玉。
两人相爱相欢两载,益离京任职,分离前立下誓不相舍的誓言。
可是回到家中却从母命与高门卢氏女定下婚约,违了小玉之约,益自觉羞愧,避而不见小玉。
小玉忧思成疾,在一位豪士的帮助下,终与李益见上一面,痛斥李益一番后,气结而亡。
死后作祟李益妻妾,益三取不谐。
“艺术上的悲剧是现实生活中悲剧的反映和典型化”,①透过作品的悲剧意蕴我们能够看到它所折射出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小玉为爱情为梦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是无可非议的悲剧人物。
而李益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实现自己的诺言,葬送了别人的美好爱情,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个悲剧人物。
体味其中的悲剧意蕴,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
一、霍小玉之悲霍小玉从一上场开始,就在一步步演绎着她的悲剧人生,向读者昭示着冷酷的社会现实。
从小玉的出身与遭遇来看,小玉本是霍王小女,“王甚爱之”可父王刚一断气,就被兄弟扫地出门,只因她“出自贱庶”。
可见人情之冷漠。
母女无以生存,小玉竟沦落为了娼妓。
出身高门显贵,命运亦不过如此,贫民之孤儿寡母的命运就更难以想象了。
足见世态之炎凉!沦为娼妓,已为小玉的人生打上了悲剧的烙印,及至爱上“门族清华”的李益,这一悲剧的烙印就更加深重了。
且看作品是如何将悲剧步步向前推进的:“资质浓艳”,“事事过人”的小玉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一心想寻求一位“格调相称”的“好儿郎”,而“少有才思”的才子李益正欲“思得佳偶,博求名妓”,在媒婆鲍十一娘的穿针引线下,二人一拍即合。
郎才女貌,二美相聚,这本是令人欣喜的事。
可就在这“极欢之际”,小玉却“不觉悲至”,道出了她内心的隐忧:“妾本倡家,自知非匹。
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良宵一刻值千金”,中宵之夜,小玉的内心却是如此的悲凉,头脑确是如此的清醒,哪里像是一个十六岁的风尘女子!“生闻之,不胜感叹”,读者听之,又何尝不悲不叹!悲剧继续向前推进着:李益的登科授职,使得两年的幸福生活很快终结。
浅析霍小玉的悲惨结局

浅析霍小玉的悲惨结局作者:张倍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1期摘要:《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霍小玉是此篇传奇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温柔善良且坚韧刚强的封建女性形象,她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霍小玉的命运悲剧与李益的神经症人格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她本身的双重性格息息相关。
关键词:神经症人格;双重性格;悲惨结局作者简介:张倍倍(1994-),女,山东滨州人,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蒋昉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写得最好,最感动人的篇章。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评价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此篇(即《霍小玉传》)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哀。
”因此,《霍小玉传》的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此前有很多学者着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霍小玉的悲惨结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着重从李益和霍小玉两人性格方面进行阐释、研究其悲惨结局产生的原因。
一、李益的神经症人格李益是唐代官宦家庭的贵族子弟,受封建家庭制度的影响颇深,加之唐代是一个很重门阀的社会,婚姻上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更加讲究门当户对,贵族之间的联姻现象较为普遍。
《旧唐书高士廉传》载太宗说:“衹缘齐家惟据河北,梁陈僻在江南,当时虽有人物,偏僻小国,不足为贵,至今犹以崔、卢、王、谢为重,……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按指山东旧氏族)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压抑)。
”可见当时同高门大族结婚,尤其是崔、卢两姓,既是一种荣耀,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仕途。
因此当时李益的母亲“未至家中,太夫人已与商量表妹卢氏,言约已定”时,李益“逡巡不敢辞让,遂就礼谢。
”李益之所以不惜远涉江淮,多方告贷,以求婚于卢氏,即由于此。
这是李益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除此之外,唐代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即疏,何宜配合。
《霍小玉传》赏析

《霍小玉传》赏析自古红颜多薄命——读《霍小玉传》有感“我是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读到此句,不禁为霍小玉动容,自古红颜多薄命,霍小玉无疑是古时痴心悲情女子的代表。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霍小玉是否后悔过与李生的相遇相爱我们无从得知,但在死后却依然纠缠着负了她的李生,化成厉鬼纠缠着李生,可见其痴情本色。
李生爱她吗,她是值得的,这个连阅人无数的鲍十一娘都惊为仙人的女子,这个温婉之至的女子自然是值得的被爱的,李生初见她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在中宵之夜,面对小玉的哭诉,他誓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那时的他自然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在世俗的门第之见与自己的仕途之中被消磨掩盖了。
我们不能说李生负心,只能说他爱小玉爱的还不够深,他亦真亦假的态度加重了霍小玉的悲剧色彩,揭示了阶级对立造成的悲剧。
俩人尚未开始之时,霍小玉便知自己为妓女,中宵之夜自己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
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松萝,无托,秋扇见捐。
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她清楚自己同李生地位的悬殊,也只李生早晚会离她而去,却仍义无反顾的爱上没有结果的人。
在李生要离去之时,为了李生的前途,她未苦苦纠缠,只提出八年之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
犹有八岁。
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
”深爱至此,只可惜,这小小的八年相守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小说最后,她“含怒而视”,她要看透他究竟长得什么心肝。
她恨,恨李生的薄情,也恨自己的痴情,便有了开头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
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慈母在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
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字字珠玑,指控李生负心之罪,悲愤沉痛,斩钉截铁,李生不内疚悲痛,谁能容。
而负心人李生也未能获得幸福,他为小玉“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后又到墓地“尽哀而返”,但即使如此,小玉只是感叹却未原谅他,仍报复于他与他的妻妾,却没有报复他于仕途,让他不能再爱上他人,此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霍小玉后来化成厉鬼复仇,丝毫不让人觉得其可恨,反而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也更让人怜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文章简析
• 小说共分六段:
• 第一段是媒婆介绍,道出小玉的身世、才貌和人品,造成读者强烈的 悬念;
• 第二段是见面和结合,于欢爱之中,显露出悲剧的先兆; • 第三段是离别之际,小玉提出自己的夙愿,突出小玉的善良,预示悲
剧即将到来; • 第四段写她从等待、寻访到绝望,以李益的冷酷,和小玉的痴情,形
饰的描写 • 五、严谨完整、波澜起伏的艺术结构
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 如写小玉和李益的诀别:“玉沉绵日久,转侧须人。忽闻生来,欻然自起, 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 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感物伤人,坐皆欷歔。”入席之后,“玉乃侧 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怒斥李生。
文章小结
• 第一、进步深刻的主题,批判了礼教的爱情。 • 第二、暴露社会黑暗现象的作品 ,封建社会
都主张门当户对。 • 建议:结婚有风险,选夫需谨慎!!!
谢谢 观赏~
• 从艺术上来看,这些形象,都只是女主角的陪衬人物;他们的出现, 是为了突出小玉的善良多情,谴责李益的寡情负义。
采用烘托、对比手法
• 以小玉的纯情、痴情与李益的凉薄、忍苛形 成强烈的对比,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氛围;其 中霍小玉的痴情与李益的负心,其对比尤为 强烈,也烘托出李益负心郎的形象。这种对 比、烘托,对于塑造两个人物形象,起到了 很好的艺术效果。
擅长铺垫和陪衬
• 在《霍小玉传》中,女主角的出场,是颇具匠心的:先是鲍十一娘的 介绍,誉为谪在下界的“仙人”,称颂其“姿质浓艳,一生未见;高 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样,不仅李益“唯惧 不谐”,连读者也急于一睹芳容。接着写李益求见:始则青衣候门, 继以鲍氏引入,鹦鹉报客,然后是霍母下阶相迎,最后才是小玉款款 而出。
霍小玉传 分析

4、作者生平:
蒋防,约 (792—835),字子徵,一作子微。出
身于义兴(江苏宜兴)蒋氏望族。年少时聪慧好学。青 年时才名播扬。
蒋防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至长安,与李 绅相识,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长庆元年 (821),自右补阙充翰林学士。二年,加司封员外郎。 三年,加知制诰。
传》。内容题材广,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艺术上
更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期。数量不少,并出现专集,
如牛僧孺《玄怪录》、皇甫枚《三水小牍》。但内容
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
3、突出代表: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唐传奇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 生活。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婚姻爱情题材的作 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 小玉传》等。这类作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 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 观念。
3.门阀制度
《唐六典》卷一九:“凡 官户奴婢,男女成人,先以本 色媲偶。”只有本阶级的人才 能通婚。进士与妓女相恋不禁, 但不能婚娶。
唐代孙棨(qǐ )《北里志》 载名妓宜宜爱上一进士,欲求 结合,只需一二百金,男子答 诗:“韶妙如何存远图,未能 相为信非夫,泥中莲子虽无染, 移入家园未得无。”
《新唐书·李绅传》载士人 吴湘因娶民女而被杀,更不要 说是妓女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 则安心顺从。
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 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 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 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12
11
李益心态分析
李生在长安待试拔萃时确有博求 名妓,玩弄女性的思想。然而当他和霍 小玉见面后,便被霍小玉的才貌品德所 征服,故而自始至终对她是怀有感情的, 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对同小玉的割 舍也感到痛苦。
2018/10/12 12
四、讨论:
霍小玉与李益孰是孰非?
发言:
2018/10/12
2018/10/12
5
霍小玉形象分析
1.霍小玉是一个沉沦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但她有 着特殊的生活经历。
这种经历,同她的性格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她 本是王府的千金小姐,只因“出自贱庶”,所以霍王死 后与母亲一同被赶出王府,沦入娼门。霍王在世之时, 她颇受宠爱,及笄之时,犹令玉工替她作钗,且酬玉工万 钱。离开王府时业已成人,她不但美丽绝伦,聪慧无比, 而且“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因而被“追风挟策,推为 渠帅”的媒婆鲍十一娘惊为“天人”。高贵的出身, 较好的文化教养,天赋的优越条件……可以说她具备 了一个少女所能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
2018/10/12
26
蒲松龄一生受尽科举之苦楚,每言及此,百 感交加,辛酸无比。书中有《三生》篇,写名士 兴于唐被某考官黜落,愤懑而死,在三世轮回中 与该考官的后身为仇。篇末作者议论道:“一被 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至此哉!”这位名士三 生不解的“怨毒”,也正是蒲松龄自身心态的反 映。所以,书中涉及科举的地方特别多。只是,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本身并未提出否定,他所特别 加以攻击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瞽”(蒲松龄 《试后示箎、笏、筠》)以致良莠不辨。
2018/10/12
3
②小说结构上从六朝笔记小说“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 有尾、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较长故事。篇幅较六朝志 怪普遍增长,加长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唐代传 奇小说的出现使我国小说从笔记体发展到故事体。 ③故事情节上,已从一般的风趣有致发展到叙述委婉曲 折、波澜埋伏的优美故事。这种写法,一直影响到后来《聊 斋志异》的创作。 ④语言由简率古朴发展到文辞华丽、生动形象的优美文 学语言。 ⑤表现手法由“记实”发展到“尽幻设语”,即有意识 有 目的的进行虚构。 总之,我国小说发展至唐传奇,从内容题材、语言文字、 情节结构、创作方法等都发生根本性Hale Waihona Puke 变化和进步,标志我 国小说进入成熟期。
2018/10/12
17
蒲 松 龄 手 稿
2018/10/12
18
蒲松龄之墓(山东淄博)
2018/10/12
19
蒲松龄故居(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2018/10/12
20
蒲松龄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 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与韩剌史樾依书》:“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 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 山而去!” 《答王瑞亭》:“粜谷卖丝,以办太平之税,按限比销, 惧逢官怒。” 能体会民间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感于民情,则怆 恻欲泣,利与害非所计及也”(《与韩刺史樾依书》)。 蒲松龄除一度游幕苏北外,一生大部分活动不出于淄邑 和济南之间。交游广泛。秀才出身以及游幕、“坐馆”的生 活,既使他接触到统治阶级人物,又使他与下层人民保持密 切的联系。
2018/10/12 8
3,霍小玉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痴情”,就是对爱情 的坚贞。篇中对她的一切描写,都是围绕着这个特征进行的。 她渴望跳出火坑,就是要争取真正的爱情生活,摆脱倚门卖 笑、被人蹂躏的悲惨命运。她一经爱上李生,就生死以之, 至死不渝,最后因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霍小玉痴情,但不 痴迷,没被暂时的幸福时光所迷惑,而是非常的清醒。她深 知自己同李生社会地位的悬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有着较为 清醒的认识。以至于在极欢之夜还虑及色衰被弃,虽然换得 李生的信誓旦旦,仍不能完全消除疑虑,但毕竟是个暂时的 慰藉!李生授官后,情况有变,她冷静地预见到将要发生的一 切,对李生的盟约不抱任何幻想。“盟誓之言,只虚言耳”! 既包含着她的无限辛酸,也表明她对事情看得何等透彻!
2018/10/12
23
《聊斋自志》:“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 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 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邹涛《三借庐笔谈》载:“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 说异,随人所知”,“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聊斋志异》创作态度严肃。《聊斋自志》说:“集腋 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 亦足悲矣!”正说明《聊斋志异》是作者有所寄托的,而不是 “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袁枚《新齐谐序》)的作品。
2018/10/12 6
不幸的是,命运把她抛到了社会的底层。也可 以说她的沉沦是偶然所致,因为“出自贱庶”从封
建宗法制度来看,并不一定要沦落到社会下层。如
《红楼梦》中的探春,虽然庶出,依然不失为主子
的身份。小玉的不幸在于霍王死后,因为家庭内部
的原因,才“不甚收录”,“分与资财,遣居于 外”,沦入娼门,等待她的却是无法忍受的屈辱的 娼妓生活。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必然会在她的性 格深层形成某种巨大的张力。
2018/10/12 4
三、课文分析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论及蒋防的《霍小 玉传》曾道:“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 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 衰”(《少室山房笔丛》)。 主题:作者通过这出爱情悲剧的描写, 揭露了封建婚姻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的门阀 制度,对妓女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2018/10/12
27
蒲松龄揭露政治黑暗的作品。如《席方平》写冥界贪贿公 行,含冤者负屈难伸,受尽恐怖的摧残,实是现实社会的一种 浓黑的缩影。又如《促织》,写因为皇帝好斗蟋蟀,各级官吏 纷纷进贡邀宠,里胥假机聚敛,造成民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 一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全书中占有相当比例。 但《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像《娇娜》、 《青凤》、《婴宁》、《莲香》、《阿宝》、《巧娘》、《翩 翩》、《鸦头》、《葛巾》、《香玉》等,都写得十分动人。 这些小说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们在爱情生活中大多采取 主动的姿态,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娇弱温柔,但大抵 都富有生气,敢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满足,少受人间礼 教的拘束。
2018/10/12 16
这四十年间,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终竟还是个穷 秀才。他的〈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说:“天孙老矣, 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 死!……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正是这一 段生活和心情的真实描述。七十一岁他才援例出贡,四年 后便死去了。
蒲松龄用过的印章:
鬼狐故事,便于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和自由地表现生活 理想。
2018/10/12
24
蒲松龄的思想感情是很混杂的,这也造成了 《聊斋志异》内容的驳杂不一。这可以从几个方 面来分析: 其一,他才华出众而毕生潦倒,在科举中经 历数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贱的塾师身份坐 馆于缙绅富贵之家,这一切造成他心理上极大的 压抑。这种压抑经常表现为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的尖锐抨击,但有时也表现为对某些野蛮、阴暗 现象的兴趣(如《犬奸》就是显著的例子)。
13
《聊斋志异 小翠》
一、作者简介
二、《聊斋志异》介绍
三、《小翠》精讲
四、鉴赏与讨论
一、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 (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可是祖上科名都 不显,他父亲已被迫弃儒经商,到他就更为贫困。受当时社会 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中科名,并在十九岁时连考 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却屡试不第。
2018/10/12
25
其二,他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理性的看法实在并不高明, 因而,当他以现实人物为小说主人翁时,每每宣扬陈腐的礼 教,如《耿十八》、《金生色》等篇,都对妇女不能守节大 加鞭挞,甚至认为她们活该得到悲惨的结局,而《杜小雷》 又写一妇女不孝顺婆婆而化为猪,县令捆之示众,亦立意殊 恶。至于宣扬轮回报应,更是处处可见。但是,作为一个情 感丰富、想象力出众的艺术家,当他在完全是幻想的境界中 描写狐鬼的形象时,却又写出了本属于人类的许多美好的向 往。当然,《聊斋志异》中占主导地位的作品,是批判社会 现实和幻想美好人生两类,这也是人们喜欢此书的原因。
2018/10/12 7
2,小玉没有屈从于命运的摆布,而是选择了抗争的道路。 对她而言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和摆脱悲惨的命运是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能如此。“不邀 财货,但慕风流”,使鲍十一娘“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可见小玉的选择非常严格,这与她通过幸福美满的婚姻摆脱 娼门的愿望是分不开的。只有幸福的爱情生活,才能使霍小 玉高贵的精神和人格的尊严得以伸张。因此她在爱情面前 既真挚热情也冷静清醒。李生的出现给她带来了希望。李 生门族清华、大有诗名且仪容雅秀,正是理想中的佳偶。两 人初见,小玉“低鬟微笑”,母固强之才肯唱的腼腆羞涩,当 在她被赶出王府不久,虽身陷娼门,并未进入社交,还是一个 天真无邪的少女,与久惯宾客、行动老练的妓女形象大不相 同。由慕名而倾于才貌,她付出了纯洁的爱情。
2018/10/12
9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她痛苦地选择了她认为是男女两 全的道路:在李生壮室之前,欢爱八年,而后便“舍弃人事, 剪发披缁”,遁入空门。 通过她对命运顽强不屈的抗争
善良温柔
坚韧刚烈 当李生言而无信逾期不至时,她想方设法多方打探,
2018/10/12
10
霍小玉悲剧原因
霍小玉的悲剧,是由李生的“负心”造成的,但我们绝不 能仅从个人道德方面来谴责他的薄行和绝情,而是有着深刻 的社会原因,这也是本篇与其它“痴情女子负心汉”爱情悲 剧的区别所在。唐代是一个很重门阀的社会,尤其在统治阶 级的婚姻中,表现得特别强烈,直到文宗时还有“民间修婚姻, 不计官品而尚阀阅(门第),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 (《新唐书· 杜兼传》)的感慨。当时崔、卢、李、郑、王 号称“五大姓”,特别是前两姓。李生门族清华,大有诗名。 若能与大族通婚,既是一种荣耀,也有利于今后的前途。这也 就是李生之所以不惜远涉江淮,多方告贷,求婚于卢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