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学案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案

3.列宁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怎样理解这句话?
4.课后思考题:在有相同的内忧而又类似的外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均失败而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呢?
(3)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2.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标注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2)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3)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二、互学:(5分钟)
1.小组(学习对子)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
2.根据材料,合作分析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二:l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展示
三、质疑:(5分钟)
1.个人学习中没解决的问题:
2.展示预习中合作学习的问ຫໍສະໝຸດ :3.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展示。
四、点拨:(5分钟)
1.教师对学生个人问题、小组问题等点拨指导;
2.补充阐述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
3.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9世纪中后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对俄、日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引导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掌握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前一阶段我们讲过,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俄国和日本则是通过改革部分的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俄、日的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2.新授16世纪中期,俄国成长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到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农奴境况十分悲惨,他们不堪忍受地主和封建国家日益沉重的剥削,时常发动起义,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一方面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四川省宜宾县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
一、独学:(10分钟)
1.阅读课文,找出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以下问题:
(1)农奴制下的农奴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有何区别?
(2)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二:l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2.下列国家中,哪些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日本⑤俄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④⑤
3.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成功实施了
(1)据材料判断,哪个国家的奴隶在获得人身自由后生存依然艰难?试引用材料说明。
(2)有人说,改革比战争好;有人说,战争比改革好;还有人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战争并无好坏之分。你同意哪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简述理由。
六、拓展:明治天皇简介及其名言
明治天皇讳睦仁,他是当今日本天皇明仁的曾祖父。睦仁为幕府时代“倒幕攘夷派”的象征,也是同时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日本领导人,其主持的“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权力。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明治天皇在位四十五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日本领导人,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帝国主义,以后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他的名字是日本兴盛和崛起的标志。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 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俄、日改革的背景2、识记俄日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性质及历史意义重点:俄日改革及历史意义难点:俄日改革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探究新知:1、阅读教材117-118页完成表格第一部分“俄国废除农奴制”2、阅读教材118-120页完成表格第二部分“日本明治维新”事件背景时间领导人物内容性质影响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
2、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3、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选做)检测练习,拓展延伸一、选择1.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C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一干二净。
”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A.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B.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C.日本明治维新中农民纷纷破产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3.以下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更多的自由劳动力B.都是通过统治者颁布法令而告废除的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的获取解放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明治维新中有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国家人才5.(2019河北)他在国务会议上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为此他()A.颁布了《权利法案》 B.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D.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6.(2019邵阳)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俄国二、材料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为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人教版九年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word示范教案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局限性(提示:目的和实施者)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实施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T必然存在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小结: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有局限性,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日本明治维新情境导入: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打败清.政府并强迫请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那么曾经弱小的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并发展强大起来的?强大起来后对周边近邻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提示学生结合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2)出示图片,弓1导学生阅读导入框,思考日本面临什么样的危机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国内矛盾激化,幕府统治及及可危—中下级武士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2、明治维新假如你是明治政府的一位革新派官员,你打算怎样改革?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2)这些改革措施试图分别起到什么作用?3)预期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3、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教师点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课后思考题:在有相同的外犹而又类似的外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均失败而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呢?课后小结:资产阶级革命波及到俄国和亚洲的日本,这两个国家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都保留了封建残余,并加入到以后的对外侵略扩张。
作业布置: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讨论回答。
完成动脑筋。
阅读。
阅读思考回答。
思考后。
根据教材归纳整理。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
探究局限性,训练发散思维。
训练学生全面辨证的看问题,。
培养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中外历史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废除农奴制度1.背景由于农奴制的阻碍,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
农奴境况悲惨,暴动频繁。
2.时间、人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天皇大权旁落,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1853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国内矛盾激化,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成功。
2.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问题1】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探究:(1)从原因上看,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废除农奴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之一。
(2)从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上看,大量的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而农民赎买“份地”的大量钱财,部分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资本,并且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这场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问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哪些异同点。
探究:相同点:(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2新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社会制度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2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是新人教版教材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摆脱了农奴制的束缚,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期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实现了从封建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变。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分析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此外,本节课还涉及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以及教师用书,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收集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图片、地图、历史文献等,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此外,准备一些历史人物的简介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年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4)交流要求: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和观看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要求:撰写一篇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读后感或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人教版历史九上《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word学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设计:审核:使用:学习目标:1、能叙述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意义。
2、通过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感知两次改革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俄国废除农奴制》这一框题思考下列问题: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农奴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②1861年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③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2、阅读《日本明治维新》一目,回答下列问题: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②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③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②列宁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怎样理解这句话?③明治维新前、时、后,日本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④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什么性质的改革?(三)拓展延伸结合教材121页活动与探究对比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四)系统总结画表归纳俄国、日本改革的原因(背景)、时间、内容、性质、意义(积极、消极)(五)巩固训练1、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努力2、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奴隶性改革B封建主改革C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农奴主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A社会生活的本文化B置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C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D富国强兵,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标注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2)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3)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
2.根据材料,合作分析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
一、独学:(10分钟)
1.阅读课文,找出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以下问题:
(1)农奴制下的农奴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有何区别?
(2)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
展示
三、质疑:(5分钟)
1.个人学习中没解决的问题:
2.展示预习中合作学习的问题:
3.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展示。
四、点拨:(5分钟)
1.教师对学生个人问题、小组问题等点拨指导;
2.补充阐述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
3.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1)据材料判断,哪个国家的奴隶在获得人身自由后生存依然艰难?试引用材料说明。
(2)有人说,改革比战争好;有人说,战争比改革好;还有人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战争并无好坏之分。你同意哪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简述理由。
六、拓展:明治天皇简介及其名言
明治天皇讳睦仁,他是当今日本天皇明仁的曾祖父。睦仁为幕府时代“倒幕攘夷派”的象征,也是同时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日本领导人,其主持的“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权力。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明治天皇在位四十五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日本领导人,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帝国主义,以后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他的名字是日本兴盛和崛起的标志。
4.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反馈
五、小结:(15分钟)
(一)知识脉络:资产阶级革命波及到俄国和亚洲的日本,这两个国家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都保留了封建残余,并加入到以后的对外侵略扩张。
(二)巩固练习:
1.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
●我们要让北海道的山里的最穷的佃农的小女儿读完小学!
●四海之内莫非同胞,茫茫人间相争何为?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3.列宁说:“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怎样理解这句话?
4.课后思考题:在有相同的内忧而又类似的外患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均失败而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呢?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2.下列国家中,哪些是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日本⑤俄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④⑤
3.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成功实施了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二:l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