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韩纪梅唐世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是高等院校光荣而又崇高的任务。

一、加强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马列主义的德育教育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既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关系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教育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同时,大学生既是思想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因此,要特别注意通过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大学生不仅要

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重、自立、自爱、自律,还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能动作用。为此,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力戒以前刻板、教条式的说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采用聘请校外专家来为学生做专题系列讲座或放映与之相关的电影、录像片等方式使马克思主义进课堂,进头脑,并辅之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社区、街道、工厂、农村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行各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为将来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从而达到德育的“不教而育”的最高境界。

二、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

要从社会与经济的实际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出发,在我们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尝试以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改革我们的课程体系。本科教育也要与市场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前沿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科研学术水平同本科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把本科学生提前带入学术前沿,艺术殿堂,使学生汲取最新知识和信息,加速成才。笔者在工作中被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这些课程学了有没有用?大学里学的东西出去工作后能用到多少?”总是担心所学的内容将来是否用得上。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曾说过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工作后能用到一成就很不错了。这一方面说明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在课程设置和设计上多少有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报告上,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在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是:“贵校要紧密联系市场、社会的需求,增加对学生新的知识及科研发展动态的培养,培养他们在市场、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和意识”“建议培养些企业实用性人才。一是英语教学除笔试以外,对口语要求要强化;二是专业课程要重视;三是注重人际交往的培养,善于分析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对教师培养和教育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言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是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抑或是日常的接触,教师的一言一行、治学态度、教学水平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同学反映个别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同学上课积极性,以致有些同学说上课的效果还不如学生自己去读书的好。这样一来必然会消弱同学的专业基础,会对他们将来的创新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对教师加强职业教育管理。我们说教师的学科知识以及以后终身获取与追求知识的意愿和能力,可在大学的学习中养成,教育理论、学生成长变化等知识则可通过教师的职前专业培训来达成,但是,真正的专业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养成。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尤其是青年教师还需要通过持续地进修才能达成专业的更新和发展。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关心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作为示范性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状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在人们的心里。”故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身教”胜过“言教”,真正成为学生勤奋学习,奋发有为的楷模。

四、注重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万物生长靠阳光,创新人才的成长尤其如此。实践证明,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发展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成功之路。科研过程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有效的训练机会,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学校要创造条件,使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真正使大三、大四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接受科研训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饶子和教授曾说:实验室的经历非常重要,一定要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实验室,他们是最大的“破坏者”,也是最大的创造者。学生不会凭空创新,一定要给学生尝试和创造的机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几年开展的“春晖”计划就是使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受益最大的是我们的同学,下面一位同学的总结很具有代表性:“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多学期实验,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克服了从前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心态,发现自己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明确的实验方案和思路,收集的资料不够充分,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四川大学无机材料系在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精神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途径,那就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x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

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大学承担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两重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缺陷 Abstrac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dual task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from China's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view,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ol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os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Keyw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education;defect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申请书【模板】

中国科学院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青年创新团队项目 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填报时间: 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零一七年制简表

一、立项依据(研究意义、科学问题、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课题任务分解方案 (一)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限1500字以内。 2、项目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①针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拟采用的方法、原理、机理、算法、模型等 限1500字以内。 ②项目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先进性分析 限1000字以内。 (二)研究目标 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 限500字以内 (三)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方案 1项目任务(课题)分解情况 围绕项目目标,根据需要可对项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简要说明各任务(课题)在项目中的具体作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用图表描述。 限1000字以内。 2项目各任务(课题)内容 逐项分段说明各任务(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重大

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等。每个任务(课题)限2000字以内。 2.1、任务(课题)1:xxxxx 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 考核指标及评测手段/方法: 参加单位任务分工 ...... 2.2、任务(课题)2:xxxxx(提纲同上) 三、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限500字 四、年度计划及预期研究成果(写明可考核指标) 五、研究基础(工作积累、工作条件、在研课题、已有成果等)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韩纪梅唐世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是高等院校光荣而又崇高的任务。 一、加强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马列主义的德育教育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既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关系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教育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同时,大学生既是思想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因此,要特别注意通过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大学生不仅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新世纪已摆在世人面前,回首过去,人类由愚昧到富有智慧,从粗野到文明,这些都是人类不断创新的结果,创新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基础,创新为人类进步做了充分的铺垫。我们可以断言:创新和经济息息相关,它成为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创新和竞争紧密联系,它是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另外,创新它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之教育,创新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那么,语文教学,将如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新世纪创新人才呢?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总是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却把教师传播知识作为主体。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前提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绝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客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者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提出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任何环境、手段的制约。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优秀就是好孩子,而学校和老师的根本目标

和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升入理想的学校。事实上,人才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应该是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人,绝不单纯是学习优、天赋好,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找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就是事业成功者,就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明确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使学生学好文化课,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 二、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1. 教师应当是思想品德的楷模,学习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历来是为人师表的古训,今天仍不失为新世纪教师的行为准则。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就越要有理想,有志气。教师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品格、扎实的作风、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无不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真正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就必须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为人师表。 2. 教师要做改革的先锋,成为大胆创新的开拓者。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做创新的榜样,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敢于探索、虚心学习的

中科院-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功能日益凸显,鉴于如今的科学研究已远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大量地需要团队的联合攻关,因此科研创新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是一个科研院所获取研究成果不竭的动力。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团队联合攻关。科研创新团队是孕育科研创新的一个重要摇篮, 确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构建和谐的研究梯队以及培养能够激发灵感的学术 文化氛围, 是科研创新的三大基本要素。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就必须抓住机遇, 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不断开发创新能力。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成立于2006年1月,从成立之初,“百人计划”刘永宏研究员孤身一人,到现在由杨献文副研究员,周雪峰助理研究员,李云秋,柴兴云博士后, 4名博士生,硕士生1人,以及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一名,组成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客座研究人员-研究生的合理的人才链条,既有稳定的人才队伍,又有合理的人才流动,随时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科学研究的“鲶鱼效应”。 一、创新团队科研目标的凝练 一个共同、远大、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 是关系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远大、明确可行的共同目标可以使创新团队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而不偏离这个轨道, 减少资源浪费。团队目标的实现还可以使成员精神振奋并获得成就感, 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从而使工作上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成员更加团结, 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研究创新团队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高水平的原创性知识为目标, 争创国际一流科技成果; 二是培养和造就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 三是成为所在 天然产物学科领域的领头羊, 创造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组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以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基础,以海洋生物中防治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与优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与活性追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海洋生物中用于防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或目标分子;对发现的重要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探讨相关衍生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发现结构简单、活性强、毒性小的新药研究目标分子。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旨在通过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等多学科的配合,从仿生学的观点,以抗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筛选为导向,结合现代色谱学,现代波谱学,现代色谱-波谱联机技术,快速分离并结构确定海洋生物中的抗藤壶幼虫附着靶向化学防御物质,改构活性成分,发现生产新的抗附着先导结构,研究抗附着活性与结构关系,总结出显效基团,在此基础上进行抗其它污损生物附着活性的研究,探讨海洋生物抗附着化合物与环境竞争适应机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马树杉 近年来,随着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常州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地方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使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100%,受到社会欢迎 一、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以学科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首先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对地方高校如何定位?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等角度提出。因此,通常有人把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说成是为了避免与国内重点老高校的竞争而走差别化竞争道路的结果。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颇。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许多重点老高校没有经历的或是正想发展的一类教育。与传统的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做前人未做好的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有了这样的认识,底气足,方向明,才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走出新路。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近年来,尽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够明确,突出应用的特色不足,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占的比重过大.与经济、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工程训练太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特别要具体分析大学生进校以后是如何接受教育、受到影响、成长成才的。事实上,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实际接受的培养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们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很少认真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生从选校到毕业的培养过程。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针对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学生来整体设计,协调培养过程.关注培养结果,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有很多子体系,但缺少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合的、优化的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新的质量观要涉及到如何看待、评价学生的问题,涉及到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系的关系,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对上述有关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图书资料和信息提供工作、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共青团工作、两课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工作、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工作等等都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由人才培养委员会组织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统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 学校还打破了专业教研室不管学生的传统习惯,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建设.明确专业教研室必须对本专业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级学院(系)要对所属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学校对全体学生负责,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负责的人才培养责任制。学校还建立了由专业教研室向本专业学生班级派出导师,对学生的生涯设计、成才规划、选课、生活进行引导和指导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改变了过去专业教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改变了对学生的培养以管为主的做法,注重以引导、启发和以身作则,以榜样和权威的力量去带动和说服、激励和帮助学生的做法o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

浅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浅析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来重大的成就,这一切都是来自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功,然而,改革开放的突破却是来自我国领导人正确的抉择和创新思维的引领。今天,时代在不断进步,技术不断的更迭,经济日益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贡献和智慧。创新当下最为火热的词语,创新不但是一個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原因。创新型人才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然而高校时期却是培训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作为当下社会新时代的接班人,更是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需要以创新的角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提升当下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开放,现在很多城市对于高校的普及率逐步提高了很多,当然随着高校的逐步普及和开放,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公民的素质综合提升,但是也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当下大学生的整体能力不再像以前大学生的能力之高,大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下降居多。同时,很多在校大学生对于创新意识比较单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思考模式过于传统化。然而,高校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都最后一个系统化学习都地方,老师需要正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对于高校学生进行系统化培训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遇到问题时候摆脱传统固有的思维逻辑,敢于尝试创新的思维,不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坏,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本文将从我国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现状分析,并提出高校对于创新的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当下大学生的成长。 1.我国当下大学生关于创新意识业的认知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扩大,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当下很多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较差,在平时课题上都不会认真听课,在课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会积极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而是会按照课本进行解读和思考,甚至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存在。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老师更多的是在意学生的分数,没有能够做到以学习目的为导向的教训思维,老师也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评判标准和考核机制。这也往往会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创新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和学校首先需要创新的重要性。最后,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大胆创新,仍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虽然也穿插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但知识传递的方法仍较单一。另外在实践教学方面,验证性演示型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不足,未能达到让学生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我实现,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我们各大高校还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对于当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没有能够以创新的视野去教导学生学习。 2.高校老师需提升自我创新意识,以创新视角引导学生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开发征集指南

附件: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2015年9月

为进一步发挥我院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全院科普能力,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实施,服务于“率先行动”计划,现面向全院发布2016年度科普项目征集指南。 一、征集宗旨 (一)符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利于实现“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 (二)反映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和应急问题,反映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体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传播规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二、征集类别及要求 (一)科普基地类 1.新建科普场馆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科普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研究院所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展陈、展品的设计和制作。 (2)内容要求 展示的科普内容应以展示本单位的科学故事、科学大师、科技创新成果等为主线,展陈设计要融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展览内容与表现形式构思清晰、新颖, 多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方式展示,内容更新便利。

(3)申报条件 --申报展馆(厅)的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新建展馆(厅)用房的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或改建用房已经落实,并设为常设性展馆(厅); --申报新建科普展馆(厅)的,应已初步完成展厅展览脚本,并有展厅展览的规划设计方案与设计图与展厅建设的总经费预算。 --获资助的科普展馆(厅)每年向公众开放不少于50天,应积极参与每年的重大科普活动。 --已经获得经费支持的场馆不得重复申报; --研究所应匹配展陈设计、制作经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 (4)资助额度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10万元,项目数量不超过3个。 2.科普场馆APP开发 (1)申报主体 重点支持植物园、博物馆、天文台站、标本馆等接待公众较多的科普场馆。 (2)内容要求 --把场馆的标本、展项等通过APP平台进行自主讲解。 --把相关的图片、标本、展项等梳理成资源库,通过APP 平台便于社会公众学习交流,推动在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 (3)申报条件 --申请自主讲解类型的APP必须是常年对外开放且接待公众量大的科普场馆。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成效初显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成效初显 ××××年1月14日,××××副总经理×××到××发电厂,亲自为该厂教育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点检人员实训基地授牌。以此为标志,××××专业培训体系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也标志着××××在贯彻落实大唐“人才森林”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大力推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机制和××××的快速发展,各企业点检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对点检人员,尤其是新厂新制企业点检人员的数量、综合素质和实操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点检人员数量“稀缺”和点检人员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经验“欠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丰富点检人员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出,要充分利用××发电厂人才资源密集和承揽检修项目多样化的专业资源,以点检能力提升培训的方式,建立一条新的点检人员培育模式,努力破解点检人员供给“瓶颈”。 ××××人资部专门制定下发文件,明确培训过程的“六个一”要求:一是每人签订一份安全协议,对学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确保学习期间的人身及设备安全;二是每人一本《培训日志》,要求学员每天填写,把一天工作学习情况包括实习技术笔记、体会、师傅讲的工艺标准、要求和措施等详细记入;三是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测评,培训单位对学员、

学员对导师、培训中心对学员全面测评,确保培训质量;四是办好一份培训简报,每月一期,向公司和参训单位公布培训信息;五是撰写一篇技术论文;六是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发电厂不辱使命,举全厂之力圆满完成了点检培训任务。整体工作呈现六大亮点:一是以技能鉴定取证和点检岗位持证考试为抓手,了解设备构造、检修工艺等点检基础内容,完成设备主人到检修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二是推行导师制,学员与师傅签订培训协议,一师一徒便于学习,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参加机组检修。同时跟随导师参加外埠检修,较好地了解各个厂点检定修的开展情况、不同容量机组的检修工艺,更加深刻的体验点检与检修之间的关系。三是检修班组每天在检修前给学员讲解将要开始工作的来龙去脉,导师针对所从事的检修工作讲解他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和处理办法的实例。四是通过点检理论与检修工艺知识的集中讲课、分专业集中讲课、专家有针对性的讲课,加强学员们对点检理论和技能知识的理解。五是利用机组检修的空闲时间,有计划的安排学员到设备部跟随点检员、下班组和驻外项目部实践学习,参与消除设备容易发生的缺陷,提高了学员们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六是结合本专业实际的理论笔试和技能口试检验学习效果。 培训结束后,共有89名学员参加集团公司点检人员岗位资格认证考试,85人顺利通过,通过率高达95.5%,创历史最好成绩。两期培训取得良好实效得到公司领导和参训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核心工程,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列在了工作的首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提升人才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企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根据企业目标和人才个人状况,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理想的组织气氛,为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断培训,进行横向纵向岗位或职位调整,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促使人才将企业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义务,鼓励其创造性,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人才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人才的思想,改进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人才自觉维护并完善企业的形象,从而提高人才个人整体能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全面提高人才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就是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人才技术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才迅速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建设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拥有有实力的人才,就是其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中的人才队伍的管理,有利于人才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用个人行动参与到企业的全面建设中去。为企业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人才个人来讲,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培训中,不仅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持续潜在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而且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人才发展情况帮助人才设计人生发展规划,有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一)企业领导管理层不够重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过分注重加大对企业经济的投入和产出,许多培训主要是根据公司管理层意愿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的,对人才的个人需求和技术需求考虑得很少。培训无法体现人才的个人意志,所以人才参加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没有太大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