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中,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当前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校教育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教育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此外,高校教育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和能力单一的问题。
狭隘的专业化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和理解不足。
因此,高校教育应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提供综合性的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
此外,在高校教育中,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progress 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因此高校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高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
此外,在高校教育中,高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校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只有具备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具备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开设跨学科课程,提供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只有如此,才能让高校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基底

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基底作者:刘学勤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8期摘要: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探讨人才培养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当下,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已触及教育的“工具化”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的最大问题在于将人等同于工具,忽视人的多元发展。
高等教育应该有自主自足的意识,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坚守。
我们的教育始终要坚守的理念,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觉的人。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具化自由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现实任务,越来越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否能与时俱进,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而且可以预见,未来还会不断涌现更多新形式新方法,但仅仅在形式和方法上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不够的,更需要从根基上、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理念上思考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及方式,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全面的素质结构①。
从其构成要素看,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制度和评价。
其中,人才培养目标处于中心地位,决定着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也就是说,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在当下的中国高校,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从教育工具化之理念寻找答案。
而这种趋势正是对教育根本要旨的背离与反动,值得批判与反思。
一、关于人才培养的“工具化”高等教育需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结果,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应有的题中之意。
但是,在功利主义和效益至上主义的影响下,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表现出一种完全顺应市场,以企业的需求为唯一导向,过于注重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工具化”取向。
从理念、制度和培养模式的角度浅谈高校人才培养

培养 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备受关注。 《 国家 中长期教 应用人单位的工作。 育 改革 和 发展 规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年1 》 明确指 出 , 这种 “ 产 品化 ” 和“ 模 块式 ” 的培 养方 式 为人 才 培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 中的中心地位【 l 】 。 高 养 带来 了 巨大隐 患 , 甚 至 是毁 灭 性 的打击 。 它不 再 是 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 以学生为主体 ,没有考虑和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 高校 人 才培 养必 须将 学 生 的个 人发展 作 为核心 , 兴趣 潜质 ,而是将 学 生 的培 养局 限于 眼前 的就 业 市
一
,
将 创 新 作 为动 力 ,将 提 高教 育 质 量作 为根 本 要 求 ; 场的。 忽 略 了学 生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 剥夺 了学 生通 识 二, 高 校人 才 培养必 须顺 应 时代 的发展 , 不 能 因循 守 教 育 的机会 和智 力潜 能 的发 挥 ,阻碍 了学 生未 来 的 旧, 应 以服 务社 会 、 奉 献 祖 国和促进 人类 文 明进 步 为 发 展 , 从 长远 和宏 观 的角 度去 思 考 , 这也 势 必会 影 响
第3 3卷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西北 工业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J O U RN AL OF N OR T HWE S T E RN P O L YT E C HN I C A L U N1 VE Rs Tr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一
面发展 和个 性发 展相 结 合 ” , 高 等教 育 人才 培 养要 以 宿。 只 有这 样 , 学 生 的主 观需 要 才能 得 到 表 达 , 创 新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念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念
首先,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培养学生的基础。
学科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基础。
因此,学科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目标。
综合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团队合作去解决问题。
最后,个性发展的引导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
个性发展的引导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个性发展的引导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总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念应当是以一种综合的、全面的、个性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综合的培养方案应该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引导。
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培养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进程中,如何使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得到国际认可,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华盛顿协议》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BE )理念,是国际上影响力很大的工程教育本科学位互认协议。
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被认为是落实我国“五位一体”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科高校普遍开设的本科专业,属于电气类专业,是我国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智能电器制造、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支撑专业,在实现我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OBE 理念下精准定位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达成该专业毕业要求,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2]。
本文以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以OBE 理念为指导,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的探索。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培养目标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脱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应用不断深化,新能源发电体系持续推进,工业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向智能化方向的进步,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有极大的需求量。
然而,新形势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部分高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培养定位不准、内涵不够丰富、不能合理反映社会与行业需求等问题,不能达到预期培养目标,难以满足社会和行业对该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
2.教学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型中,经常将知识和能力等同。
这种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固守知识本位,不能真正落实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导致培养的人才创新性不足、个性化不强、专业能力较差。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为主,虽然经过改革与调整后,力求实现基础知识与工程背景相结合,但教学模式中仍不乏“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部分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
践行“三全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MARCH,2021/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ⅠRENCAIPEIYANG HE JIZHICHUANGXIN Ⅰ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了更好地实践这一理念,各高校要先对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行体会。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该理念已经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探究任务。
“全”是该理念的重心,“育”是该理念的关键,高校应对育人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准确把握,按照教学育人法则开展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因材施教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使教育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该理念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因此,各高校应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严格践行,利用教育使学生改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成为一个能够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一、高校“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一)达成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要遵守立德树人原则,就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各高校必须要对自身职能进行准确把握,对人才培养目标尽全力实现,并将整个高校带领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高校具备的人才培养职能能够在人才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所以说,高校发展的最大助力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倡各高校对育人方式进行更新,以此来对教育效果进行提高,并为社会发展、科技提升和满足群众需要提供助力。
基于此,高校就要遵守“三全育人”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将育人模式的更新作为教育教学关键,通过进行教学改革、对创业教育进行优化、对产学研进行融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等方式,对教育教学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增强,并引领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长远发展[2]。
(三)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上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此,教育事业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框架和方法

路 径 。 高校 人 才 培 养模 式就 是 通 过 一 系列理 念 、 框架和方法, 明确 改革 的 思路 、 把 握 改革 的 重 点 , 处理 好 改 革 中将 遇 到 的
问题 。 本 文从 “ 六 个观 念 ” 着手 讨 论 高校 人 才培养 的科 学理 念 , 以“ 五个 要 素 ” 作 为 高校 人 才 培 养 改革 的 基 本框 架 , 强调推
t o p r o v i d e i d e a s a n d me t h o d s or f s p e c i i f c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mo d e r e f o r m. Ke y wo r d s :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 mo d e;r e f o m ;f r r a me wo r k
以人才培 养模式 为题 的研究 和文献 看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一
进行 了 问卷调查 。结果 显示 , 人才 培养模式 改 革分 别位 于
教学 改革 1 0大 重 点 问 题 和 1 O大 难 题 之 首 . 可 见其 重要性
般被 界定 为 以人 才培 养质 量 的提 高作 为 目标 的具 有全
的界定 。 在 此并 不赘述 。 著 名物 理学 家 布里 奇曼 说 过一 句话 : “ 要 发 现 一 个 词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其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而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在美国等地区进行了多年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验证,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实践结果。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OBE教育理念在高等工程学院的教育改革中有着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OBE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便从OBE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着手分析,将OBE教育理念同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体育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其最早是在1981年由Spady等人所提出的。
在提出之后,其马上便在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之间迅速扩散并应用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之上,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教育改革理念。
不同于以往死记硬背般的盲目性质的教学模式,OBE 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最终将会学习到什么,即最终取得的学习成果。
而在应用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学生们都会从学习结束之后,取得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实用性学习成果,而不是大量的易忘记的信息或者片面的知识。
而从目前国内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其存在着类似于理论知识过多,实用性技能较少的教学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将OBE这一教育理念应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之上,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内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一、OBE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从成立新中国到现在,我国高校培育了诸多既可以从事学校任职又可以引导社会体育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伴着社会的更新替代,其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法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