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原理教学设计

水文学原理教学设计简介水文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循环和质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水文学原理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和教授水文学课程。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了解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理解水文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水文学实践中的技能和方法。
4.发展解决与水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水文学概述本部分旨在介绍水文学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1.水文循环和水文平衡2.水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定义3.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和循环4.地下水的含量、运动和特性第二部分:水文过程和水文学实践本部分探讨水文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介绍水文学实践中的技能和方法。
1.水文过程及其影响2.水文学研究方法3.水文调查和数据分析4.水文模型和预测第三部分:解决与水相关的问题本部分将介绍解决与水相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包括:1.水质和水资源管理2.洪涝灾害和干旱问题3.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教师介绍关键概念、原理和方法,并提供实例和案例。
2.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实践学习:提供水文学实验室课程和野外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4.小组项目:学生分小组探讨某个水文学实践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考察学生掌握水文学原理的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小组项目: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全面掌握水文学知识的程度。
结论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发展解决与水相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学习水文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工程水文学基础:包括水循环、河流径流、降水、蒸发等基本概念。
2. 水文数据分析:介绍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水文数据,如水位、流量、降水等。
3. 水文模型:讲解常用的水文模型,如水箱模型、马斯京根法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4. 洪水预估与防洪工程:学习洪水预估方法和防洪工程的设计。
5. 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讲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与实践:进行水文数据的观测和分析,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实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工程水文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与工程水文学相关的课程项目,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工程水文学的整体理解和掌握情况。
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资料拟在某河上修建储水工程,坝址断面内有1960-2006年洪水流量测资料,历史洪水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Q m=14720m3/s,1901年为Qm=22100m3/s,为1901年以来最大的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1878-1900其它洪水未能查清楚,分析选择供水过程线如表2所示。
表1 实际历年洪水资料统计表表2 典型洪水过程线设计任务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的洪水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1.先求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
1.1 解题步骤及思路:(1)根据题意此题采用适线法。
(2)将实测系列Qi由大到小排列,计算各项经验频率Pi,一变量的取值为横坐标,在频率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距Xi-Pi。
(3)选定水文频率分布线型(皮尔逊3型)。
( 4)用矩法求的参数Q,Cv,Cs的初始值,Cs一般根据经验假定Cs/Cv来估计。
(5)根据Q,Cv,Cs的初始值,由不同的频率查Kp值表,计算得X pi。
将对应值(理论频率点)点绘在同一张频率纸上,通过群点的中心画光滑的理论频率曲线。
根据与经验频率点的配合情况,调整统计参数,从尔得到几条理论频率曲线。
适线时主要调整Cv和Cs。
(6)选择一条与经验频率点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采用曲线。
(7)求制定频率的水文变量设计值。
1.1.1表洪峰流量频率计算表1.2 对于上题的具体解题思路。
(1)将原始数据由大到小排列,列入上表中第(4)栏。
用式P=计算经验频率,列入表第(7)栏中,并将(4)(7)栏对应数值点绘到频率格纸上。
(2)计算年洪峰流量的平均值Q。
Q= = =4777.26087(m3/s)。
(3)计算变差系数。
Cv= = =0.54669(4)选定Q=4777.26087m3/s,Cv=0.54669,并假设Cs=3Cv,查Kp值表,得到相应不同频率值填入1.1.2表(2)栏,Kp乘以Q平均值的相应的Qp 值,列如1.1.2第(3)栏.(5)改变参数,根据第一次配线,选定Q=4777.26087m3/s,Cv=0.54669,并假设Cs=2Cv,在次查Kp表。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邯郸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工程水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熟悉水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工程水文学知识进行水文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水文设计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水文图纸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水文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及其过程、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水文计算、洪水分析与设计、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具体安排如下:1.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工程水文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水文循环及其过程:讲解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3.水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介绍水文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降水观测、河流流量测量等,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4.水文计算:教授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如设计洪水计算、径流系数计算等。
5.洪水分析与设计:讲解洪水的特性、洪水分析的方法以及洪水设计的原则。
6.地下水资源评价:介绍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包括地下水补给、排泄和储量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进行水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文现象和过程。
4.讨论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文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工程水文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水文学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计算过程 (2)(一)列表试算法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半图解法的计算 (16)三、调洪计算结果及分析 (20)(一)调洪计算成果表 (20)(二)成果分析及结论 (20)四、参考文献 (21)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基本资料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kw·h,水库库容0.55亿m3。
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
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采用3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
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
本工程采用3孔溢洪道泄洪,设计洪水来临时,用左右2孔泄洪;校核洪水来临时,用3孔泄洪。
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上游防洪限制水位确定为H=524.1m,下游无防汛要求。
由《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提供的材料可知,该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别为Ⅲ,工程规模为中型,故采用100年一遇(1%)洪水进行设计,1000年一遇(0.1%)洪水=524.04m。
进行校核。
防洪限制水位为Z一.设计洪水标准的列表试算法根据高程库容关系表(表一)绘出水利枢纽Z~V关系曲线(图一)如下:高程(m)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05库容(104m) 0 18 113.5 359.3 837.2 1573.6 2043.2高程(m) 510 515 520 525 530 530 540库容(104m) 2583.3 3201.3 3895.7 4683.8 5593.9 6670 7842.6图一、水利枢纽Z-V关系曲线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0800160024003200400048005600640072008000V(万m³)Z (m )1、计算并绘制q-V 曲线根据堰顶溢流公式: 2302.n q H g m b ε= (1)其中b=8m ,ε=0.92,m=0.48,g=9.81,H 0=Z-519,在设计洪水下n=2。
土木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概述土木工程水文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在计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资源工程和水利设施时,水文学是必不可少的学科。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水文学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选题在选题方面,建议选择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与水文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水文观测和资料处理;2.洪水预警和防御;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4.水文模型研究。
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中,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内容:1.设计思路需明晰:需明确探讨的问题、目标、方法和数据来源等;2.数据分析需具有充分的实际性和实证性:可通过实地调查或模拟数据来获得;3.研究结果需循序渐进、结论严密:需重视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采用多种方法来验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文献综述的重要性:需要综合和比较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涉及到四个内容:1.研究主题的确定及综合分析;2.地球物理法测井分析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定量分析地下水文地质结构和储层特征;4.探寻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
以上内容均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或模拟实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设计流程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指定研究人员;2.开展相关文献综述,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难点和前沿进展等;3.采集地球物理法测井分析数据,并进行处理、建模;4.在储层特征拟合的基础上,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5.制订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建议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设计注意事项1.设计内容要与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设计结果必须有翔实、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结果,结论严谨、完整;3.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4.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不破坏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结论迄今为止,本文针对土木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选题、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流程和设计注意事项等内容。
水文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摘要 (3)一、设计任务 (3)二、流域资料 (4)三.规划设计 (5)3.1 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5)3.1.1 设计暴雨的查算 (5)3.1.2 设计净雨过程的计算 (6)3.2 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3.2.1试算法 (7)3.2.2 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9)3.2.3 设计洪水总量的计算 (9)3.3洪水复核结果的合理性检查和洪峰模数的计算 (11)3.3.1洪水复核结果的合理性检查 (11)3.3.2洪峰模数 (11)3.4调洪演算 (12)3.4.1调洪演算的基本原则 (12)3.4.2调洪演算方法、水位~容积、水位~下泄流量 (12)3.5水库大坝坝顶高程 (15)3.5.1大坝坝顶高程复核 (15)3.5.2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 (18)3.5.3 大坝心墙顶部高程复核 (18)3.5.4溢洪道控制段导墙顶部高程确定 (18)3.5.5计算结论 (18)四.参考文献 (20)五.附表 (21)4.1各频率净雨强度计算表 (21)4.2大陆山水库各频率洪水过程线. (23)4.3大陆山水库各频率洪水调洪演算 (23)大山路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水文计算任务书摘要:大路山水库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其属湘江水系潇水河支流,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F=6.2km 2,干流长度5.84km ,干流平均坡度0.07838。
设计要求规定此次设计采取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10年一遇消能防冲的标准。
该水库控制流域缺少实测降雨资料,所以采用查算《湖南省暴雨洪水手册》(上、下)中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计算推求设计暴雨,然后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再由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并在完成洪水复核之后,进行调洪演算,得出各种特征洪水位数据。
最后,由所得数据对大坝建筑物高程进行复核,从而对水库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
注:文中所有计算以二十年一遇设计标准为例,200年一遇校核和10年一遇消能防冲标准的计算与此相同,不再赘述,其相应计算成果列于附表中。
随机水文学课程设计

随机水文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随机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随机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随机水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了解随机水文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随机水文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3)能够撰写简单的随机水文学研究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随机水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机水文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随机过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数字特征等;2.随机水文学研究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模拟等;3.随机水文学实际应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评价、洪水预测等;4.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法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随机过程及其特征(2课时);2.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课时);3.数字特征及其计算(2课时);4.随机水文学研究方法(4课时);5.随机水文学实际应用案例分析(3课时);6.数据收集与分析(2课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2.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4.实验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随机水文学导论》;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报告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实验仪器等。
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一、基本资料
拟在某河上修建蓄水工程。
坝址断面水文站内有1960-2006年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如表1所示。
历史洪水洪峰流量调查资料如下:1878年为
Q=14720m3/s,
m
1901年为
Q=22100m3/s,为190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1942年为8400m3/s。
m
1878-1900年间其他洪水未能查清。
分析选定的典型洪水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二、设计任务
根据以上资料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线。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分别选取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组成计算样本,计算相应频率,绘制P-Ⅲ频率曲线;
2、根据P-Ⅲ频率曲线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
3、频率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
4、计算放大倍比;
5、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四、设计要求
1、根据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进行相关计算分析。
2、设计报告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用语规范,绘图正确、书写整洁。
3、设计时间:4月22——4月29日。
4月29日下午2:00提交设计报告,组织答辩。
五、提交成果
每人提交计算说明书一份,用A4纸打印或手写。
六、成绩考核:
综合成绩=设计报告书60%+设计答辩30%+出勤10%。
出现以下情况者设计成绩不及格:
(1)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2)没有按期提交报告;
(3)抄袭他人设计报告;
(4)答辩成绩为零者。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1)有资料知,实测系列n为46年,调查考证期N=2006-1878+1=129年,1901年和1878年洪水为N年中第一、第二大洪峰流量。
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结果见表1。
表1 某坝址断面年最大流量经验频率计算
(2)点绘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曲线图见附表。
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3点Q 5%=9180m 3/s 、Q 50%=5110m 3/s 、Q 95%=1105m 3,按三点法公式计算洪峰系列的参数。
求得S=0.641。
有附表3 S=f(C S )关系得C S =2.28,有附表4 C S =f(φ)关系得:
φ50%
=-0.337,(φ5%
-φ95%
)=2.875。
σ=
%595%5%95%918011052808.72.875
Q Q φφ--==-m 3
/s
Q =50%50%Q σφ-=51102808.7*(0.337)6056.5--=m 3/s 2808.7
0.466056.5
v C Q σ
=
=
= (3)经多次适线,最后取Q =6056.5m 3/s,C v =0.46,C s =3.5C v ,查K p 值表,得出相应于不同频率P 的K p 值,K p 值乘以Q 得相应的Q p 值,绘出理论频率曲线。
然后改变参数,重新配线。
根据第一次适线结果,均值和C v 不变,减小C s 值,取C s =3C v ,
再查K p值,计算Q p值,再次点绘理论频率曲线,发现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即作为最后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见表2。
由此求得P=1%的设计设计洪峰流量Q1%=15141.25m3/s。
表2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二、由最大1d的实测洪量资料组成样本推求最大1d设计洪量
(1)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某坝址断面最大1d洪量经验频率计算
(2)点绘最大1d 洪量频率曲线,曲线图见附表。
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W 5%=110000(m 3/s )h 、W 50%=39730(m 3/s)h 、W 95%=12115(m 3/s)h ,按三点法公式计算洪量系列的参数。
求得S=
5%95%50%5%95%W W W 1100001211539730
0.842W W 11000012115
+-+-==--,有附表3
S=f (C s )关系得C s =3.28,由附表4 C s =f(φ)关系得:50%φ=-0.406,(5%φ-95%φ)=2.60。
σ=
5%95%
5%95%
W W 1100001211537648.12.6
φφ---=
= (m 3
/s)h
50%50%W=W -=39730-37648.1*(-0.406)=55015.1σφ(m 3/s)h
C v =
37648.1
0.6855015.1
W σ
=
= (3)选定W =55015.1(m 3/s)h ,C v =0.68,并假定C s =3.5C v ,查K p 值表,得出相应于不同频率P 的K p 值,K p 值乘以W 得相应的W p 值,绘出理论频率曲线。
然后改变参数,重新配线。
根据第一次适线结果,均值和C v 不变,减小C s 值,取C s =3C v ,再查K p 值,计算W p 值,再次点绘理论频率曲线,发现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即作为最后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见表4。
由此求得P=1%的设计设计洪峰流量W 1%=183750.43(m 3/s)h 。
表4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三、由最大3d 的实测洪量资料组成样本推求最大3d 设计洪量
(1)用独立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某坝址断面最大3d 洪量经验频率计算
(2)点绘最大3d 洪量频率曲线,曲线图见附表。
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W 5%=190000(m 3/s )h 、W 50%=70520(m 3/s)h 、W 95%=23640(m 3/s)h ,按三点法公式计算洪量系列的参数。
求得S=
5%95%50%5%95%W W W 1900002364070520
0.860W W 19000023640
+-+-==--,有附表3
S=f (C s )关系得C s =3.38,由附表4 C s =f(φ)关系得:50%φ=-0.409,(5%φ-95%φ)=2.575。
σ=
5%95%
5%95%
W W 1900002364064605.82.575
φφ---=
= (m 3
/s)h
50%50%W=W -=70520-64605.8*(-0.409)=96943.8σφ(m 3/s)h
C v =
64605.8
0.6796943.8
W σ
=
=
(3)选定W =96943.8(m 3/s)h ,C v =0.67,并假定C s =3.5C v ,查K p 值表,得出相应于不同频率P 的K p 值,K p 值乘以W 得相应的W p 值,绘出理论频率曲线。
然后改变参数,重新配线。
根据第一次适线结果,均值和C v 不变,减小C s 值,取C s =3C v ,再查K p 值,计算W p 值,再次点绘理论频率曲线,发现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即作为最后采用的理论频率曲线。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见表6。
由此求得P=1%的设计设计洪峰流量W 1%=345119.93(m 3/s )h 。
表6 理论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
四、设计洪峰流量和时段洪量值
(1)先由频率计算出设计洪峰和各种不同时段的设计流量,并求典型过程线的洪峰Q m和各种不同时段的洪量W1d、W2d等,然后按洪峰、最大1d洪量、最大3d 洪量的顺序,采用不同倍比值分别将典型过程线进行放大。
典型及设计洪峰、洪量统计见表7
表7 某水库典型及设计洪峰、洪量统计
(2)计算洪峰和各时段洪量的放大倍比:
K Qm=15141.25 2.30
=
6572
K1=661.50 1.62
=
407.16
K3-1=1242.43-661.50 1.03
=
973.56-407.16
(3)由于各时段放大倍比值不同,时段分界处出现不连续现象所以要修匀。
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表见表8。
表8 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表
(4)最后画出典型洪水过程线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见附表)。
五、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1)根据本站频率计算成果,检查洪峰、各时段洪量的统计参数与历时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随着历时的增加,洪量的均值也随之增大,经检查,数据合理。
(2)与暴雨频率分析成果进行比较。
经检查,洪水的径流深小于相应天数的暴雨量,而洪水的C v值大于相应暴雨的C v值。
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班级:08水利水电工程
学号:2008096034
姓名:孔维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