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微波原理与技术

微波原理与技术

微波原理与技术微波技术是一种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它在通信、雷达、微波加热、医疗诊断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微波原理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本文将就微波原理与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波的基本原理。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至1m之间的无线电波,它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微波的频率通常在3GHz至300GHz之间,相应的波长为10cm至1mm。

微波的这些特性使得它在通信和雷达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微波技术主要包括微波通信技术和微波雷达技术两大方面。

微波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微波进行通信传输的技术,它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微波雷达技术则是利用微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它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波加热技术是指利用微波的能量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技术。

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食品加工、材料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微波医疗诊断技术也是微波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利用微波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等优点。

微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微波器件的研发和应用。

微波器件是指用于产生、传输、接收和处理微波信号的器件,包括微波源、微波放大器、微波滤波器、微波耦合器等。

这些微波器件的研发和应用,为微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的来说,微波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它在通信、雷达、加热、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文对微波原理与技术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微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对微波技术有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推动微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微波技术 发展史

微波技术 发展史

微波技术发展史微波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是无线电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微波技术发展史的大致概述:一、早期发展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

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人们发现了与长波、中波和短波不同的一类电磁波,这就是微波。

微波的频率范围一般被定义为300MHz 到300GHz。

在早期,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微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各国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发展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这推动了微波技术的快速发展。

微波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当时的焦点,不仅促进了技术的突破,也对后来的民用领域产生了影响。

三、民用领域的发展二战结束后,微波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民用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微波炉等产品的问世,使微波技术成为了现代通信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波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其他领域技术的发展,如微波集成电路、微波天线等新技术的涌现。

四、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数字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雷达监测系统等都广泛应用了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开始向更高频段扩展,如毫米波通信、太赫兹技术等,为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速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5G、6G等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微波技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为微波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宇宙探索、地球监测等领域,微波技术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波技术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雷达、生活电器等领域的重要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着技术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微波技术与无线通信

微波技术与无线通信

微波技术与无线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微波技术和无线通信就是这个时代最受关注的两个技术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微波技术和无线通信。

一、基本概念微波技术是指一种高频电子学技术,其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波长在1mm-1m之间。

微波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雷达、医疗、材料加工等多个领域。

而无线通信则是利用微波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它可以使人们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语音、数据、图像等形式的信息传递。

二、应用领域1. 通信微波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例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由于微波技术中的高频信号能够远距离传输,因此可以实现长距离、高带宽的通信。

而无线通信则成为了移动通信的重要手段,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的通信方式。

2. 雷达雷达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的检测技术。

微波技术可以承载雷达信号,在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实现运动状态的监测和避免碰撞。

同时,通过微波信号的反射与分析,雷达可以探测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信息,使得雷达成为了科技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3. 医疗微波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穿透性和热效应来治疗一些疾病。

例如,利用微波热疗技术,医生可以治疗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这种技术优点在于非侵入性、低风险、快速治疗等。

三、未来发展微波技术和无线通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值得人们期待。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微波技术将会成为实现高速、稳定的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而无线通信也将会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微波技术和无线通信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总之,微波技术和无线通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通信、雷达、医疗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发展,该技术也将会步入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微波技术原理

微波技术原理

微波技术原理微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进行通信、雷达、加热、干燥等应用的技术。

微波是一种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其波长在1mm至1m之间。

微波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通信领域中,微波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线通信,而在食品加热领域中,微波技术可以快速、均匀地加热食物。

本文将介绍微波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波的产生原理。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产生需要一个特定频率的振荡器。

在微波炉中,微波是由磁控管产生的。

当电源加电后,磁控管内的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运动,从而产生微波。

这些微波通过波导传输到微波炉的腔体内,与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共振作用,使其快速加热。

其次,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微波通信是一种通过微波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发射天线将电信号转换成微波信号发送出去,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微波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通信,而且传输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因此在远距离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微波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雷达系统中。

雷达是一种利用微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系统。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微波信号,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系统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和监测。

另外,微波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食品加热和干燥领域。

微波加热是一种快速、均匀加热食物的方法。

微波可以穿透食物表面,直接作用于食物内部的水分子,使其快速加热。

而微波干燥则是利用微波加热食品内部的水分子,使其蒸发出去,从而实现食品的干燥。

总之,微波技术作为一种利用微波进行通信、雷达、加热、干燥等应用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微波的产生原理和其在通信、雷达、食品加热等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波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发展与应用案例分享

微波技术发展与应用案例分享

微波技术发展与应用案例分享微波技术是指在微波频段(1-100 GHz)范围内应用的一种电磁波技术。

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微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案例分享:1. 无线通信:微波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波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率、高质量的无线通信。

例如,5G网络的通信频段包括了微波频段,可以通过微波技术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更多用户的同时连接。

2. 雷达:雷达是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探测目标的一种技术。

微波技术在雷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实现远距离、高精度的目标探测和跟踪。

雷达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测、航空航天、海洋监测、军事等领域。

3. 医疗诊断:微波技术在医疗诊断中可以用于成像、治疗和监测等方面。

例如,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检测乳腺癌和其他肿瘤,通过测量微波在生物体内的传播特性来得到影像信息。

微波治疗技术则可以用于疾病的热疗、肿瘤的消融等。

4. 无线充电:微波技术可以用于无线充电,通过将微波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实现电能的传输。

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方便地给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充电,减少使用插座的依赖。

5. 食品加热:微波技术在食品加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波加热可以快速均匀地将能量传递到食物中,做到节能、高效、保留营养等效果。

微波炉就是一个常见的微波加热设备。

6. 太阳能利用:微波技术可以实现太阳能的聚焦和转换。

通过将太阳能收集器中的太阳能转化成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天线传输到接收设备,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这种技术可以在没有直接太阳照射的地方使用太阳能。

7. 安全检测:微波技术可以用于安全检测,例如人体安全检测、食品质量检测等。

微波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微波与物体之间的干涉和反射来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可以应用于人体的行人检测、非接触式体温检测、金属探测等。

这些案例只是微波技术发展与应用领域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波技术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第一篇: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是指在微波频段内进行无线电波传输和工作的技术。

微波频段的频率范围为300MHz至300GHz,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微波技术应用广泛,包括通信、雷达、医疗成像、无线电视、卫星通信等方面。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

1、微波的特点微波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传输能力强、穿透力强、反射和绕射能力弱。

由于微波波长短,具有高频率和短时间间隔,相应的能量高,因此可以携带大量信息。

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一些物质。

但它对金属等导电材料的反射和绕射能力非常弱。

2、微波的应用微波技术应用广泛,包括通信、雷达、医疗成像、无线电视、卫星通信等方面。

其中,通信是微波技术应用最广的领域。

无线电视也用到了微波技术,它具有大带宽和高清晰度等优点。

雷达是一种利用微波波段特殊频率特性进行目标侦察和跟踪的技术。

医疗成像是微波技术的另一个应用领域,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实现肿瘤发现和诊断。

3、微波的发射方式微波发射方式包括波束走向和波束展宽两类。

波束走向是指将微波束对准目标以达到传送信息的目的。

波束展宽是指通过微波辐射,以实现信息的传输。

微波发射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确定,例如在通信中应选择波束走向,而在雷达中应选择波束展宽。

4、微波的传输损耗微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损耗。

导致这种损耗的原因主要包括传输路径的衰减、反射和绕射效应、电磁波散射等。

传输路径的衰减是微波传输损耗最主要的原因。

它可以通过加强发射功率、缩短传输距离、采用大口径天线等措施来降低影响。

5、微波天线天线是微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将高频率的电磁波转换成物理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

微波天线种类繁多,包括Horn天线、微带天线、反射天线、缝隙天线等。

微波天线的使用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来选择。

例如,在雷达中,反射天线和缝隙天线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指向和定位,而微带天线则可以被制成很小的尺寸,方便安装和使用。

6、微波放大器微波放大器的作用是放大微波信号,以便在传输中降低信号衰减。

(完整word版)微波技术概述

(完整word版)微波技术概述

微波原理概述1、微波技术原理微波技术是一门需要高度实验技能的专业技术知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其目标是解决微波应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微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知识,微波技术理论的出发点是麦克斯维方程组,麦克斯维方程组本身就是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大多数微波实际应用的工程问题都不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精确的解析解。

在研究微波工程问题时,为了避开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无解析解的问题,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对所研究的问题做简化、等效或近似处理,因此,通过实践来修正理论分析结果是每个微波工程技术人员具备的基本技能。

2、微波定义微波是一种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

微波包括的波长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指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也就是波长从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

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也叫超高频电磁波。

为了进行比较,这里将微波、工业用电和无线电中波广播的频率与波长范围列于表中。

因为微波的应用极为广泛,为了避免相互的干扰,供工业、科学及医学使用的微波频段是不同的,现将其列于表中不同工作频率的微波系统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生产成本和用途,微波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

其结构尺寸就越小;微波通讯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其信息容量越大;微波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越高,雷达信号的方向性和系统的分辨率就越高。

微波的频率越高,其大气传输和传输线传输的损耗就越大。

目前国内只有915MHz和2450MHz 被广泛使用。

在较高的两个频率段还没有合适的大功率工业设备。

3、微波的特殊性质微波是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诸如反射、透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伴随着电磁波能量传输等波动特性,这就决定了微波的产生、传输、放大、辐射等问题都不同于普通的无线电、交流电。

在微波系统中,组件的电性质不能认为是集总的,微波系统没有导线式电路,交、直流电的传输特性参数以及电容和电感等概念亦失去了其确切的意义。

在微波领域中,通常应用所谓“场”的概念来分析系统内电磁波的结构,并采用功率、频率、阻抗、驻波等作为微波测量的基本量。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概述微波技术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相比于传统的热处理技术,微波技术有着更快的加热速度、更高的加热效率以及更加均匀的加热效果等诸多优势。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品质,并且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一、微波技术在食品加热中的应用1. 微波速冻技术微波速冻技术是一种高速冷冻技术,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食品迅速冷冻,使得食品的营养成分得以保存。

同时,由于微波技术可以加速食品内部的温度升高,从而促进了食品中水的结冰速度,实现了食品快速冷冻的目的。

2.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干燥技术,它可以通过微波能量使食品中的水分得以快速蒸发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与传统的干燥方法相比,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干燥时间,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3. 微波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加热方法,它可以快速加热食品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从而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

同时微波加热技术还能避免传统加热方法中常见的“边热中心冷”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4. 微波杀菌技术微波杀菌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杀菌技术,它可以通过微波能量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杀菌方法,微波杀菌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杀菌时间,并且可以更加均匀地杀灭食品中的细菌。

二、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优点1. 高效率微波技术的加热速度非常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食品均匀地加热或冷冻。

同时微波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2. 节约能源微波技术比传统的热处理方法更加节能。

传统的加热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来加热食品,而微波技术可以利用微波能量直接将食品内部的水分加热,从而节约能源。

3. 均匀加热微波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均匀的加热效果,从而避免了传统加热方法中常见的“边热中心冷”的问题。

这种均匀加热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波技术概述
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

一般接入速率为64K-2Mbps,使用频段为2.4G-2.4835GHz,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进行扩展频谱编码处理,然后在某个载频进行调制以便传输。

属于中程宽带通信方式。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开发目的是对抗电子战干扰。

微波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无线微波扩频通信系统目前无需申请、带宽较高、建设周期短;
2.一次性投资、建设简便、组网灵活、易于管理,设备可再次利用
3.相连单位距离不能太远,并且两点直线范围内不能有阻挡物。

4.抗噪声和干扰能力强,具极强的抗窄带瞄准式干扰能力,适应军事电子对抗;
5.能与传统的调制方式共用频段;
6.信息传输可靠性高;
7.保密性强,伪随机噪声使得不易发现信号的存在而有利于防止窃听;
8.多址复用,可以采用码分复用实现多址通信;
9.设备使用寿命较长
二、扩频技术
扩频通信按调制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
2.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FHSS);
3.跳时扩频(Time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THSS).
4. 宽带线性调频扩频(Chirp Spread Spectrum,简称切普扩频);
以上四种基本扩频系统各有优缺点。

如果采用以上扩频技术的混合方式,技术折衷而使其优势互补,则可以满足高要求的抗干扰指标。

采用混合扩频技术系统所获得的扩频增益等于其中所有单独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的总和。

三、扩频系统接入方式
微波扩频系统按接入方式分为点对点、点对多点两种。

点对点方式是指连接的双方用一对微波扩频传输设备相连。

采用点对点方式的微波系统主要使用802.3协议,传输效率高于802.11协议。

一般通信速率为64Kbps-2Mbps,另外可将若干点对点微波设备的通信信道进行复合,使得通信速率达到10Mpbs。

其应用场合为:为连接两个地点提供专用可靠的通信信道,且要求通信速率较高。

相应设备的价钱随通信速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报价为5-20万元(指一对设备)。

点对多点方式是指扩频系统含一个中心点和若干分布接入点,若干分布接入点以竞争方式或固定分配方式分享中心点提供的总信道带宽。

主要使用802.11协议。

系统各分布接入点所分享的带宽一般为64K-128Kbps(总带宽一般为1M-2Mbps)。

竞争方式可根据接入用户实时需要分配总带宽,但缺点是竞争时将浪费带宽、造成拥挤;而以固定方式分享带宽可以保证传输带宽,但缺乏带宽实时分配的灵活性。

其应用场合为:需组建一微波通信网络,包括一个信息中心站和若干个分支接入站,分支接入站通过一条速率要求不高的通信信道(<=512Kbps)访问中心站,并通过中心站访问到其它分支接入站。

相应设备的价钱主要依厂商和速率而定。

802.11协议是专门为微波无线网使用的,其目的是规范无线网产品、增加各种无线网产品的兼容性。

虽然各种无线网产品号称都使用802.11协议,但实际上因软件、载波和扩频方式不同而很难兼容。

802.11协议由于分时机制,点对点传输效率低于802.3协议。

在点对多点传输情况下,分配给各接入点用户的速率呈指数下降趋势。

实际使用中接入点的数目一般不超过10。

四、扩频系统产品介绍和比较
扩频通信在计算机联网方面,主要利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频扩频FHSS及两者的结合DSSS/FHSS。

DSSS系统在市场上主要有Sylink、A T&T、DTS、Multipoint、新达等厂商的相关产品;以色列的BreezeCom系列产品采用的是DSSS/FHSS混合技术。

微波扩频系统按TCP/IP网络分层可分为四种: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MODEM)、无线集线器(无线HUB)、无线网桥和无线路由器。

无线MODEM实现物理层连接功能。

一般需与网桥或路由器等配合使用。

通常无线MODEM提供RS232、X21和V35等广域网端口;只能用于点对点通信。

它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即接收和发送使用各自的通信信道。

无线HUB在功能上相当于有线网络设备中的集线器(HUB),将远程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
的局域网段。

也可与网桥或路由器等配合使用接入互联网。

通常,无线HUB使用以太网接口;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即接收和发送共用同一通信信道;既可用于点对点通信连接,也可建立点对多点通信网络。

无线网桥具备网桥桥过滤功能。

通常,无线网桥和无线HUB一样使用以太网接口;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

既可建立点对点,也可建立点对多点通信网络。

无线路由器是实现第三层即网络层功能的微波扩频系统。

功能相当于低档路由器。

一般无线路由器仅运行简单的路由协议,如RIP。

通常,无线路由器和无线HUB及网桥一样使用以太网接口;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用于点对点通信连接。

不同厂商扩频产品因采用不同的扩频技术、扩频增益、信道频率、传输功率和传输协议等,其性能当然会有所差别,各有优缺点。

主要体现在系统的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接收端信噪比和信息传输误码率等方面。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无线扩频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许多无线HUB、无线网桥或无线路由器(无线MODEM除外)产品介绍中均提到其传输速率为1M或2M或3Mbps,其实此速率为无线扩频系统底层的传输速率,不是真正的信息包传输所能达到的速率。

一般,信息传输速率可达到底层传输速率的一半,如采用半双工方式则单向传输速率为此信息传输速率的一半。

目前,无线扩频系统发展方向是:采用混合扩频方式、全双工方式、高传输速率、全数字化信号处理、易于管理维护和降低成本等。

无线微波传输的概念:
微波是指频率超过1G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在毫米~厘米数量级,其波长比普通无线电波更短。

无线微波传输类似光线直线传输,是一种视距范围内的接力传输。

无线微波传输的特点:
[1]
1 、视距范围内的直线传输
由于微波的波长很短,因此它不能像中波那样可以沿着地球表面传输,因为地面很快就把它吸收掉了;它也不能像短波那样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传输到地面很远的地方,因为它能够穿过电离层逸入太空。

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所以微波只能在视距范围内作直线传输,因此决定了两个微波站之间的传输距离不能很远,一般在70km左右,否则将不能获得较稳定的传输特性。

2 、多径传输
在实际使用的微波通信线路中,总是使用方向性非常强的天线,并把收、发天线对准,以使接收端收到较强的直射波。

但是,由于受天线的方向性所限,总会有一部分电磁波透射到地表面,经地表面反射后到达收信端的天线,或散射进入太空;其次,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不均匀的气体,也会造成电磁波的折射和吸收,损失掉一部分能量;另外,由于微波无法穿过传输线路上的固体物,所以,在传输路线上的固体物,特别是高大的建筑物,就会使微波造成绕射和电平损耗。

因此,微波通信既有直线传输特性,又有多径传输特性。

无线微波传输的分类:
无线微波传输分为: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

1、模拟微波传输
模拟微波传输系统原理图
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Microsat 600AM)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

如果需要控制云台镜头,就在监控中心加相应的指令控制发射机(HD-2050),监控前端配置相应的指令接收机(HD-2060),这种监控方式图像非常清晰,没有延时,没有压缩损耗,造价便宜,施工安装调试简单,适合一般监控点不是很多,需要中继也不多的情况下使用。

2、数字微波传输
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HD-6301D),然后通过数字微波(HD-9500)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和352*288的分辨率选择,前者造价更高,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造价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监控点比较集中它可集中传输多路视频,抗干扰能力比模拟的要好一点,等等...优点,适合监控点比较多,需要中继也多的情况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